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发达国家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已成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荆州市正面临着通过吸纳国际国内生产要素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在这种背景下,基于荆州的实际情况,研究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对荆州市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在《荆州市工业发展比较优势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承接产业转移环境、平台及农产品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势等四方面,讨论如何增强荆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加快经济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2.
201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中国第一个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而专门制订的战略规划,也是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对于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途径和新模式、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通过对当前皖江城市带发展形势的分析,对如何做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消防工作谈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转移产业是否体现了产业的集聚效应?通过选取我国东、中、西部27个省(市、自治区)2000—2009年20个两位数制造业数据为样本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中西部地区"集聚式"承接了东部产业转移,总体上并未呈现行政干预过度问题,转移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能显著地被产业集聚所解释;与非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相比,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更易形成自我强化的循环累积效应;研究揭示出配套基础设施和产业链的完善以及城镇化同步推进过程中,非农就业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对于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常认为,由于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沿海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可能大规模转移到中西部,然而这一状况并没有出现。本文首次利用企业网络招聘工资数据实证分析工资地区分布及其变动对沿海产业转移的影响,从劳动力成本的视角探索沿海产业难以向中西部转移的原因。回归结果显示:男性、技术工种、受过高等教育和沿海地区的工资显著高于基准组;虽然中西部地区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但是地区工资差距不大,而且中西部工资增长速度快于沿海地区,地区间工资差距趋于缩小。实证研究表明,当前地区劳动力成本差异并不能成为中西部吸引沿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依靠劳动力成本差异驱动的大规模产业转移尚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基于相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西部地区的产业承接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后发现,其整体承接能力偏低,且明显呈现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南方地区高于北方地区的空间分异特征。此外,中部地区在产业支撑力和发展力方面的优势较为突出,西部地区则由于低成本所形成的产业吸引力较为明显,但其低效的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落后的基础设施是产业承接能力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产业转移和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从经济与产业发展能力、政策支撑能力、技术资源与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文化沟通与协作能力、人才资源能力、运营和管理能力七个方面建立了中国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竞争力评价模型及其指标体系,并利用问卷调查资料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东部地区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竞争力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竞争力较为接近,但在各项竞争分力上互有优劣。本文的研究为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内产业转移出现了一系列有利于湖北完善产业链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有利态势。湖北应抓住这个有利机遇,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改善经济布局向武汉过度集中、县域经济发展滞后、整体经济实力不强的软肋,从而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发展战略。从分析东部产业转移的宏观环境和发展态势出发,探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战略对策,以期提升湖北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产业转移是近现代以来世界经济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经济现象。本文在分析传统产业承接不足的基础上,基于产业承接模式尤其是产业链和集群转入承接模式分析,鉴于江西省作为中部地区绿色崛起重点省份与我国重要生态屏障的双重特点,讨论产业承接中的绿色发展政策,以指导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有序承接和科学承接,实现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罗勇  张倩倩 《软科学》2015,(3):97-101
运用工业经济效益指标,评估了东部地区的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现状,筛选出应当优先转移的产业,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目标行业的承接地进行承接能力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上升,亏损加剧;江苏纺织服装制造业,浙江家具制造业,上海通用设备制造业等应当率先转移;中西部各省份应选择性地进行产业承接,重庆对家具制造业具有承接优势,四川在承接专用设备制造业上具有比较优势等。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在促进中部崛起与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河南省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态势的调查,分析了河南省承接转移过程中的行业选择与人力资源关系,并结合河南省实际,提出促进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中的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1.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实现湖北在中部崛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对于承接地来说,则是推动其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湖北作为中部地区的欠发达省份,客观上存在接受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因此,发展湖北经济要抓住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准备.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实现湖北在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12.
随着当前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日趋融合,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不断面临升级和调整,区际产业梯度转移和资本外溢逐渐通过外包,合作等方式转向中西部地区.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和中部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存在的问题,通过梯度转移过程中中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复制进化动态学习博弈模型,得出中部地区在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和区际梯度转移的趋势下,应以实现产业转移主体双方合作共赢为目的,在努力增加产业转入方经济利益的同时,要注重加强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建设,更好的实现实现产业技术快速消化、吸收、创新的“最优反映动态”,促使产业梯度转移由初始较低的合作比例向“复制动态”稳定转变.  相似文献   

13.
从总体上讲,中部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农业人口占的比例较大的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跨地区转移的数量也较多。因此,试从中部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地区分布、产业分布、工资收入三个方面对就业状态进行分析,从而对中部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状态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相似文献   

14.
“九五”期间,国家已决定要采取五方面的政策措施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一是要加强中西部地区资源勘察,优先安排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逐步增加财政支持和建设投资;二是要调整加工工业布局,引导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三是要理顺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增强中西部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四是改善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中西部地区;五是要加强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联合与合作,鼓励向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5.
对中西部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承接产业转移是中西部城市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呈现出诸多新特点、新趋势,承接产业转移既是绝好发展机遇,又是艰巨的挑战。对中西部城市如何结合自身优势,避开产业转移的一些主要弊端,科学、合理地承接产业转移做了一些思考,提出了要把握好移入产业的层次,精细策划能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项目.做好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的策划与招商引资。同时在承接全球制造业转移的过程中.努力提高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要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培育市场主体结合起来,加强自身吸纳与承栽能力建设,培育企业发展的支撑点和平台.改善投资环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际国内产业呈现出由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河南省应紧紧抓住产业转移这一历史机遇,实现产业升级和促进经济增长.从技术学习的角度,分析了河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和潜在威胁以及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理论与现实研究表明,河南省只有不断提升产业技术学习和自主创新能力,在区域创新体系培育、政策法规制定、创新机制构建等方面采取有效策略,才能抓住产业转移带来的发展机遇,实现中原崛起.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西部地区2001—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区际产业转移有利于促进承接地区的经济发展,但产业转移对相邻地区的促进效应并不显著。分析还发现,中国省际间经济增长存在非常显著的正溢出效应。最后,分析了产业转移对相邻地区促进效应不显著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绩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11省份2000—2011年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西部地区目前主要是承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除石油加工炼焦和食品制造行业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体现了一定的绩效外,其他行业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绩效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在总结国内外产业发展对劳动力转移影响相关理论与经验的基础上,针对黑龙江省劳动力非农业化趋势变缓,省际迁移高素质人口比重较高,资源型城市出现就业困难,人口老龄化趋势日渐明显影响劳动力配置等问题,提出以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劳动力转移,拓展服务业领域增加吸纳劳动力能力,通过新兴产业发展扩大资源型城市劳动力就业,实现多元化的劳动就业等策略。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我国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照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从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当前我国并未产生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的现象,这既与转出地区政府的产业政策、产业集群产生的效应有关,同时也受到了转入地区政府政策选择的矛盾、产业配套能力低、劳动力素质不高、物流成本高等的负面影响.指出转入区和转出区都做出产业政策和布局的调整,从而促进我国产业转移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