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介转型背景下,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流动现象愈来愈明显。劳动报酬、传媒转型、员工满意度以及传媒产业聚集等因素对新闻从业者职业流动产生较大影响。传媒行业持续稳定的发展,需重视新闻人才流动问题,建立完善的人才流动机制,提升传媒从业者工作满意度,优化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促进新闻从业者合理有序地流动,满足媒体的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一项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抽样问卷调查(N=1631),描述和分析了当前中国网络新闻从业者的基本构成与工作状况。调查发现,网络新闻从业者以女性为主,呈现年轻化、高学历特征,专业背景具有多样性;对互联网及新闻行业的热爱、对新闻记者职业使命和社会责任感的认同,是网络新闻从业者选择网络新闻行业的主要原因;他们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处于一般水平,其中最满意的是人际关系,最不满意的是薪酬福利;愿意将网络新闻工作作为终身职业的目前只占少数,大多数人考虑在五年之后离开,或是处于待定状态。研究还发现,不同类型网站的从业者在收入水平、工作满意度、职业忠诚度等方面的差异。后续论文将对网络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意识、媒介使用、生活状态等做出描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总部位于上海地区的主要新闻网站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考察了网络新闻从业者的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比较了政府网站、媒体网站和商业网站三类网站从业者的工作满意度。总体上看,他们对"工作协作"方面的因素满意度较高,对"工作回报"方面的因素满意度较低,年龄、自我认同度、工作自主性是影响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陆晔 《现代传播》2004,(6):7-11
本文是教育部十五规划项目"社会转型与中国新闻从业者职业理念衍变"的一部分.本文通过来自于2002-2003年在全国八个城市进行的新闻从业者的随机抽样调查中的1442个有效样本,分析了新闻生产不同权力实践形态,结合对新闻从业者对自己工作的评价和主观判断的评价的研究,探讨了在中国现阶段社会转型和新闻改革的过程中,相关权力关系作用于新闻生产的主体即新闻从业者的方式、程度等.文章试图从上述探讨中获得对这些权力实践关系更深度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赵敏 《新闻实践》2011,(9):36-38
在社会对媒体人要求不断提高、压力日增的今天,媒体人的生存现状值得关注。有调查显示,上海新闻从业者从事新闻工作的平均年限为10年。而尽管媒体人的平均工资收入不低,却仍有一些新闻从业者对于是否还要继续从事新闻工作产生了动摇。  相似文献   

6.
提升薪酬水平一般被媒体机构视为是提升员工满意度的重要手段,但简单地提高薪酬并不必然能提高满意度。本研究通过对396名新闻从业者的问卷调查,探究了新闻从业者工资报酬与工作满意状态和工作不满意状态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工资报酬公平感知方面,多数新闻从业者认为媒体机构内部以及不同媒体机构之间存在着工资报酬不公平现象。实际工资报酬和相对工资报酬均对其工作满意度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中相对工资报酬的解释力更强。此外,工资报酬的影响还呈现出"非对称性"特征:实际工资报酬、纵向工资比较和部门内工资比较对提升工作满意状态无显著性影响,但对降低工作不满意状态具有显著性影响;组织外工资比较对提升工作满意状态具有显著性影响,但对降低工作不满意状态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职业认可度是影响人才流动的重要因素,提升出版业从业者职业认可度对出版业留住人才至关重要。文章基于“出版人职业生存现状调查(2019—2020)”项目数据,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出版业从业者职业认可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重要程度。研究发现,对出版业从业者职业认可度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工作态度、职业满意度、薪资福利满意度、考勤满意度等出版业从业者主观感知因素,年龄、职称、性别等个体差异以及与领导同事关系等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8.
新闻从业者是一个高压力的职业,特别是处于社会转型和媒介市场化进程中的中国新闻从业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本论文基于一项全国新闻从业者调查显示,新闻从业者的工作强度较大,而来自经济收入方面的压力最大,因子分析显示,新闻从业者压力分经济收入压力、单位政治压力、单位经营压力、个人归属压力和身份压力五个维度,不同性别、不同教育程度从业者压力无显著差异,不同媒体、不同身份从业者压力感差异较显著,而不同性质媒体、不同职务从业者压力感差异较小,50岁及50岁以上的从业者在各项压力上均最小,随着从业年限的增长,从业者感受到的来自经济收入和个人归属方面的压力均显著降低,论文指出,有序的竞争促进媒体的发展,而过度竞争造成的压力不利于新闻从业者的成长.  相似文献   

9.
受国家教委委托编写《当代新闻职业道德》教材,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暨南大学新闻系、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杭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共同组织了一次新闻职业道德现状的调查。 为使调查结果更趋全面、客观,特采用两种问卷,分别以社会公众和新闻从业者为不同调查对象发卷调查。这一可以了解公众和新闻从业者对新闻职业道德现状的分别估价,随后再加以综合,当能更真实准确地反映现实情况;二是从两种不同估价的分析比较中,可全面了解新闻职业道德存在的欠缺之处,深刻认识新闻从业者对职业道德的认知水平及基本心态,从  相似文献   

10.
周俊 《青年记者》2012,(7):35-38
职业意识 (一)新闻从业者的兼职或社会活动,是指新闻从业者在工作时间以外到其他单位或部门兼任某种职务或从事某些活动.这可能影响新闻从业者的职业形象、传媒的公信力、报道的真实、客观和公正. 西方传媒提出“实际的利益冲突”和“利益冲突的迹象”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11.
苏林森 《新闻界》2012,(2):53-58
随着传媒市场化的深入和各种新办媒体的出现,我国新闻从业者的流动性呈逐渐增强的趋势,本文基于一项全国调查发现,我国新闻从业者的平均从业年资约8.66年,近半从业者有过跳槽经历,其中网络媒体从业者的流动性最强.另外,记者的职业忠诚度不高,只有近四成记者愿意重新选择新闻职业.调查发现,从业者的性别、身份、职务和所在媒体性质影响了媒体从业者的职业流动.虽然适度有序的流动有利于传媒从业者和整个传媒业的发展,但需要加强对传媒从业者流动的规范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进程中,新闻从业者必须着力提升自身法律素养、树立法治思维,以法治精神规范自身行为、懂得运用法治思维开展工作和推进改革,尤为紧迫和重要.培树新闻从业者的法治思维势在必行.新闻从业者要加强学习,养成依法从业的思维和习惯.  相似文献   

13.
调查研究     
《视听界》2010,(5):8-8
广电从业者从业生态呈“灰色化”倾向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我国传媒从业生态变迁与现状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广电从业者的从业生态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灰色化”倾向。广电从业者职业满意度较低,超过四成从业者对目前职业不满意和很不满意;80%的广电从业者认为工作压力较大、很大:超过五成广电从业者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收入低、人际关系复杂与工作不稳定是广电从业人员三大主要压力来源。  相似文献   

14.
研究背景一般来说,职业社会学的研究既关涉对通常意义下“工作”或“职业”以及与之直接相关的组织机构的界定,也关涉职业领域的阶层分化和利益分配的种种影响因素,还关涉作为从业者的专业人士本身从工作态度到职业满意度的自我评价———其中,从业者与其存在的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考量向度。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关东欧社会转型的职业社会学研究,向我们提供了有关社会转型对专业人士包括工作条件、工作目标和职业价值观在内的一系列影响的有价值的结论。①以此为前提,我们把处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新闻从业者作为特殊…  相似文献   

15.
新闻记者是令人羡慕的职业.在很多人眼里,他们消息灵通、见多识广,他们可以伸张正义、针砭时弊;他们每天和奇闻逸事打交道,他们的工作富于挑战与传奇,他们的工作既是有趣的,又是很有意义的.从事这样的工作也会发生职业倦怠吗?曹茹新著的<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研究>以大量的数据显示我国新闻从业者的确已经发生职业倦怠,其中重度职业倦怠者占一成以上.书中对新闻从业者发生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全面、科学的剖析,对如何解决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也进行了深人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陈涵  罗梦 《青年记者》2008,(7):55-56
在媒体市场化的浪潮中,越来越多的新闻从业者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践踏职业道德底线,或捕风捉影、添油加醋地传播尚未被证实的小道消息,或自编自导,凭空捏造能够引发轰动效应的消息。“新闻失实”已成为新闻从业者一个不能回避的尴尬话题。  相似文献   

17.
法律法规虽然是传媒和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行为底线,但并不是说,只要遵守法律法规就可以了.我国的新闻职业规范应该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公民层次,即传媒和新闻从业者要像普通公民一样遵守法律法规,明确新闻工作中哪些是一定不能做的;另一个是专业层次,即传媒和新闻从业者在能做的部分中,如何体现新闻的专业精神和社会责任.这个专业层次就是操作规范,是指传媒和新闻从业者在具体新闻业务中如何做对和做好.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我国目前的相关法律法规是种常德,而操作规范是种美德,是在追求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8.
记者部落     
巨大的工作压力,高强度的体力、脑力劳动付出,让不少记者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日前,国内医学专家公布的数字更是令人沉重:新闻从业人员的平均寿命只有45.7岁!近日有调查显示,在上海,尽管媒体人的平均收入不低,却仍有差不多25%的新闻从业者对于是否还要继续从事新闻工作产生了动摇。本期《新闻茶座》关注一个不轻松的话题:35岁,你还当记者吗? 储瑞耕,《河北日报》“杨柳青”专栏主笔,第六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数字技术重构新闻生产范式,媒介融合实践引发作为行动者主体的新闻从业者职业认知剧变,学术界对此鲜有讨论。本文以“新闻常规”为切入点,引入“脱嵌-再嵌入”概念,通过深度访谈的研究路径,探讨媒介融合策略下新闻从业者的行动逻辑和职业认知,以此来构建媒介融合的“在地性经验”。研究发现,在新闻生产层面,新闻从业者经历“一心一用与一心多用、专业与全能、深度与速度、把关与流量”的矛盾,囿陷于“多个平台各自为政、跨部门合作沟通障碍、内容创新受限”的组织架构困局,共同形塑着新闻从业者身份“泛认同”的职业新认知。  相似文献   

20.
常海鹏 《视听界》2002,(4):54-54
编辑、记者或其他新闻从业者以自己的作品或工作手段服务于传播过程,而节目主持人却要在传播过程中向受众呈现自己的形象。正因为如此,对节目主持人的要求就有别于其他新闻从业者了。节目主持人不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