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运用《国际大学调查量表》,对天津市335名职技高师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职技高师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M=3.26);职技高师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存在性别差异(t=-4.865,P〈0.001),女大学生体验更多的主观幸福感;职技高师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不存在城乡差异(t=1.90,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学生羞耻心现状及特点。方法t采用自编问卷对南京市4所高校64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羞耻心总平均数为3.16介于“中等符合”与“大部分符合”之间;②女大学生的非道德因子、自律因子和正确因子得分高于男大学生(t=-6.05~-2.04,P=0.000~0.05),而错误和他律两因子得分低于男生(t=3.24,2.17,P=0.001,0.030);③道德因子、自律因子、他律因子及错误因子存在年级差异(F=2.66~8.86,P=0.000~0.047);④文科大学生非道德因子得分高于理科大学生(t=2.60,P=0.10);⑤非独生子女自律因子和正确因子得分均高于独生子女(t=-3.39,-3.00,P=0.001,0.003)。结论:大学生羞耻心总体体验程度居于中高水平,并受性剐、年级、专业、独生子女与否等人口社会学变量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考查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消极情感)与公正世界信念的 关系,采用公正世界信念问卷,生活满意度问卷和积极,消极情感问卷,选取5-8年级565 名留守儿童和640名非留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各成分得分显 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内部主观幸福感各成分上年级差异显著,性别差...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大学生目标追求与心理幸福感心理落差的关系研究。本研究采用目标追求的入世出世问卷、心理幸福感问卷、大学生心理落差自评问卷对某高校6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学习方面(t=2.30,P〈0.05)、人际交往(t=2.29,P〈0.05)、课外生活(t=2.47,P〈0.01)、低要求(t=2.64,P〈0.01)、出世(t=2.19,P〈0.05)存在显著差异;是否是独生、是否是学生干部和生源地在心理幸福感与心理落差、目标追求的入世出世关系各维度上无显著差异(P〉0.05):心理幸福感总分与目标追求的出世(r=0.47,P〈0.01)入世(r=0.42,P〈0.01)存在显著正相关;心理幸福感总分与心理落差总分(r=-0.54,P〈0.01)存在显著正相关;大学生心理落差、目标追求的出世入世对心理幸福感具有预测作用(F=49.22,P〈0.001)。男大学生在学习方面、人际交往、课外生活、低要求、出世方面均高于女生:大学生心理落差越低,心理幸福感越强。大学生目标追求的入世出世的分数高,心理幸福感越强;大学生心理落差对心理幸福感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大学生目标追求的出世入世对心理幸福感具有正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矿工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与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271名矿工子女进行测试。结果:①男生在父亲情感温暖(F1)、父亲过度保护(F6)、母亲惩罚严厉(M4)三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0=2.217,p〈0.05;t=2.100,p〈0.05;t=2.172,p〈0.05),男生在父亲惩罚严厉(F2)、过分干涉(F3)、拒绝否认(F5)三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达到非常显著性水平(f=4.082,p〈0.001:t=3.831,p〈0.001;t=3.560,p〈0.001);②矿工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年级方面有主效应(F=3.014,p〈0.05),初中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高中组学生得分(c=1.684,p〈0.05);③父母亲的情感温暖(F1,M1)与矿工子女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P〈0.001),而父母亲惩罚严厉(F2,M4)(p〈0.01)、母亲的拒绝否认(M3)(p〈0.001)维度与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探讨民族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作用特点.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测量了900名汉、羌、彝族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并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分析.结果表明:汉、羌、彝族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属中等偏上水平.在整体生活满意度、家庭满意度、学校满意度上,彝族青少年均显著高于汉、羌族青少年(P〈0.01);在学业满意度上,羌族和彝族青少年显著高于汉族青少年(P〈0.01);在自由满意度上,羌族青少年明显低于彝族青少年(P〈0.05);在负性情感上,彝族青少年的消极体验显著高于汉、羌族青少年(P〈0.001).友谊、学校、学业和自由满意度在年级之间和学习成绩优、良、中、差之间均有显著差异,环境满意度在青少年母亲职业上有主效应,主观幸福感各因子在性别、父母亲受教育程度和从事职业上主效应均不明显.从交互作用看,主观幸福感的不同维度在性别与年级、性别与学习成绩、年级与学习成绩之间和青少年父母亲受教育程度、父母亲职业之间的交互作用明显,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在性别、年级和学习成绩之间均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实证的方法考察技校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调查分析329名技校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特点。结果:首先,在总体幸福感上,二年级学生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二、三年级之间则没有显著性差异,一、三年级之间也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对健康的担心“这个因子上三年级学生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也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二年级和三年级之间则没有显著性差异;其次,在总体幸福感上,男女技校生没有显著性差异;在6个因子上男女技校生也没有显著性差异。第三,不同来源技校生的总体幸福感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来源技校生在6个因子上的得分也没有显著性差异。第四,不同出生类别的技校生总体幸福感无显著性差异,在6个因子的得分上也存在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采用儿童孤独感量表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以3-6年级留守儿童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3-6年级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在性别变量上无显著差异。(2)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孤独感显著高于父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无显著差异。(3)3-6年级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在年级变量上的差异显著,随着年级升高,孤独感得分随之降低。(4)3-6年级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与总体社交焦虑及其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总体社交焦虑和社交回避对孤独感具有显著的联合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团体心理咨询对低年级贫困医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对本校大一、大二的10名贫困生进行团体心理咨询,并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进行前后测评估。结果:团体成员的(EPQ)中的E(内外向)量表得分较咨询前显著提高(t=2.929,P=0.009);在(GWB)中成员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t=-2.903,P=0.004)、精力(t=-3.004,P=0.004)、忧郁和愉快的心境(t=-1.831,P=0.042)、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t=-2.009,P=0.030)以及总体幸福感(t=-2.205,P=0.020)的得分较干预前都显著提高。结论:团体心理咨询对低年级贫困医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能健全贫困生的人格,提升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和自编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调查表对随机抽取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心理辅导提供依据.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表现出高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和冲动倾向,与非留守儿童的3个因子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在过敏倾向、身体症状与恐怖倾向因子上,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同类型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得分有显著差异,其中以单亲监护型心理健康程度最高;不同教育方式、是否有个人爱好和是否有亲密同伴的农村留守儿童之间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初中留守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其施测,考察在自我控制能力上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的差异,并对留守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特点进行了探索与分析。结果表明:(1)在总体自制力(t=-2.603,p〈0.05)和思维自制力(t=-2.416,p〈0.05)上,留守学生显著低于非留守学生;(2)不同性别与年级的留守学生都表现出行为自制力最好、情绪自制力次之、思维自制力最差的自我控制次序;(3)在总体自制力(t=-2.168,p〈0.05)、行为自制力(t=-2.400,p〈0.05)与思维自制力(t=-2.308,p〈0.05)上,留守女生显著高于留守男生;(4)留守学生的总体自制力及其各维度自制力未表现出明显的年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尊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对潮汕三市农村地区的760名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显示:(1)母亲在外打工组留守儿童的自尊得分显著低于父母均在外打工组、父亲在外打工组和对照组儿童;(2)在留守儿童群体内,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自尊得分显著高于初中一年级学生,而初中一年级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小学五年级学生;(3)留守儿童的自尊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都有显著正相关。因此,家长和学校在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培养他们善于发现和利用社会支持资源的能力,进行自我心理调整,以提高其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3.
采用SAQ和GSES问卷调查472名农村初级中学学生自我接纳与一般自我效能的关系。结果显示自我接纳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t=-3.957,p〈0.001;F=4.443,p〈0.05)。一般自我效能在性别和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t=-52,08,p〈0.001;t=-3.083,p〈0.01),自我接纳与一般自我效能存在显著正相关(r=0.343-0.593,p〈0.01),自我评价能较好预测农村初中生的一般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时间管理倾向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时间管理倾向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和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对118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测量。结果:①时间管理倾向上只有时间监控感中的计划、反馈性两个子维度及时间效能感中的时间管理效能子维度在性别上差异显著(P〈0.05),其他子维度及幸福感指数不存在性别差异。②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在年级方面无显著差异。③高、低时间管理倾向者在主观幸福感上差异极其显著(P〈0.01)。④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⑤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时间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回归效应。结论: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有着密切的联系,前者对后者有很强的预测和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分析武夷学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临床心理辅导。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武夷学院2011级校本部大学新生进行全面测查,有效样本2987份。结果:该校2011级新生SCL-90总均分以及各因子均值分都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0.001或P〈0.01);男生SCL-90总均分以及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4个因子各自均分都显著低于女生(P≤O.01或0.05〈P≤O.01);是否为独生子女SCL-90得分差异并不显著,只在敌对、恐怖两个因子得分上有差异(P≤O.01或0.05〈P≤0.01);农村生源的学生与城镇学生得分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家庭月收入(800—1500元&2000-5000元)SCL-90得分上并无显著差异(P〉0.05);该校学生的入学满意度SCL-90各因子得分都差异显著,入学比较满意的学生各因子得分和总均分都显著低于不太满意的学生(P≤0.01)。结论:该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表现良好,部分群体需特别关注,女生、入学不太满意、独生子女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6.
以593名农村儿童(其中留守儿童367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问卷和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为: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并对心理健康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艳华  余欣欣 《高教论坛》2005,(4):181-184,F0003
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广西师范大学500名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以SCL-90得分为代表的广西师范大学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从大一到大三的被试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2)高职三年级学生在躯体化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P〈0.05),极显著高于二年级学生(P〈0.01);(3)男女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初中寄宿制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运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及个别访谈法调查初中寄宿制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初中寄宿制农村留守儿童(1)在学习焦虑因子上得分偏高,孤独倾向因子完全正常,其余因子中等;(2)在恐怖倾向、过敏倾向因子以及总分方面呈现显著的年级差异;(3)在自责倾向因子上呈现非常显著的家庭背景差异;(4)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因子以及总体水平上呈现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5)在自责倾向、身体症状和恐怖倾向因子以及总分方面与非留守儿童的差异显著。结论:初中寄宿制农村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需要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道教学员的人格特征,及其生活满意度状况,通过对比为现代人生活提供借鉴.方法:采用16PF人格问卷和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对湖北武当山道教学院33名学员进行调查.结果:道教学员在16PF的9个维度均与大学生样本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B(t=3.92 p〈0.00)、C(t=2.76 p〈0.01)、F(t=-3.19 p〈0.00)、G(t=2.67 p〈0.05)、H(t=2.80 p〈0.00)、L(t=-3.86 p〈0.00)、Q1(t=-4.58 p〈0.00)、Q2(t=-2.91 p〈0.00)、Q3(t=4.07 p〈0.00);同时道教学员的生活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样本(t=2.95,P〈0.01);道教学员的积极情感显著高于大学生群体(t=3.55,P〈0.01),其消极情感与大学生群体无显著差异.结论:道教学员人格特征在多个维度与一般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他们生活满意度水平和积极情绪均显著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20.
以50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检验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1)社会支持在性别、年级差异上均无统计学意义;应对各因子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解决问题、自责、幻想、退避四个应对因子存在显著年级差异;主观幸福感得分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并存在显著年级差异.(2)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解决问题、求助两个应对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四个应对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3)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明显的直接效应(β=0.289,P0.001),而且应对方式中介效应也显著(β=0.197,β=-0.366,P0.001),其中成熟应对方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9.7%,不成熟应对方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