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汪丽萍 《江西教育》2002,(10):31-31
“通分”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第八册第159页的内容,该课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在比较分数的大小时,会遇到哪几种情况?谁来举例说一说?生1: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如2313(板书)。师:谁又能说说同分母的分数怎样比较大小?这两个分数谁大  相似文献   

2.
下面是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于2001年12月9日在江苏宜兴上的小学四年级《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中的两个精彩片断:一、教学面积的意义师:这是一块长方形的大黑板,我在上面画一个小正方形。我请两位小朋友来分别涂满色。谁愿意来?你涂哪一块?生:我涂小正方形。师:你挺会讨巧!那么大长方形就请这位同学来涂吧。师:开始。师:停。(此时小正方形已涂好了)你们发现了什么?生:大的涂起来慢,小的涂起来快。师:面有大小之分。师:请你们摸一摸课桌的面和练习簿的面。比较这两个面有什么不同?生:练习簿的面小,课桌的面大。师:…  相似文献   

3.
赛跑     
两个大哥哥跑得一样快,俩人同时起跑,谁先到达终点?大哥哥和老奶奶同时起跑,谁先到达终点?对爸爸妈妈说的话:本期内容训练孩子的比较能力。爸爸妈妈要引导孩子观察比较运动员的起点、终点,得出跑道的距离是否相等,再考虑运动员的体力和速度来得出结论。赛跑@王建萍 @费嘉  相似文献   

4.
最近接连编发了两篇稿子,心中颇有感触。一篇是一位青年教师写的:《我们离天使有多远?》另一篇也是一位青年教师写的:《做研究者还是做教书匠?》  相似文献   

5.
通常情况下,“你是谁”译成英语用Whoareyou是完全正确的,但倘若你不分场合、地点,把“你是谁”都翻译成Whoareyou,就可能闹出笑话来。我们要根据英语的习惯,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说法:1.面对面问“你是谁”时:—Whoareyou?—I’mDavid.或者:—What’syourname?—MynameisDavid.2.当你隔着门窗,看不到对方是谁,比如有人在敲门或敲窗户时:—Who’sthat?—Itisme.3.电话中询问“你是谁”时:—Whoisthat?—ThisisHanMei.或者:—ThisisHanMeispeak-ing.值得一提的是,电话用语中的“你是谁?”除上述两种…  相似文献   

6.
不白走一遭     
我心中装着两把尺——一把“小我”,一把“大我”。 有时,我望着无垠的星空,耳边仿佛传来遥远的天籁: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有多大,我有多小?  相似文献   

7.
《小学时代》2011,(7):6-6
谁说啃木头的一定是老鼠?遇到难题,你是不是也会情不自禁地紧皱眉头,咬住铅笔,3—2—1,喀吱喀吱……哎哟,这个习惯可不大好,一大缺点就是:不卫生不说,一不留神还会硌到大板牙!  相似文献   

8.
快节奏与慢镜头江苏省通州市实验小学曹平在评课中我时常看到这样两种情形,老教师责怪青年教师上课的节奏过快,青年教师则嫌老教师的节奏太慢。于是,许多青年教师问校长:“两种节奏到底哪种好?”有的同志不加思索地肯定:“当然是不快不慢最好了。”其实,这是个教学...  相似文献   

9.
廖纪元 《今日教育》2014,(10):38-39
2014年重庆市第八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习作教学竞赛在九龙坡区高新实验一小举行,笔者全程观摩了15堂习作课。下面试图从学的视角、教的视角、评的视觉进行解读与反思。一、学的视角:我是谁我是谁,就是作文"谁来写"的问题,也就是必须让学生明确地知道自己是在以何种身份与角色在写。也许大家会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习作课上当然是学生来写作,这还用说吗?是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我校举办的一次校级教学能手展评课中,一位青年教师的几次试教所达到的不同教学效果谈起。 教学设计一: (一)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生答略)(出示情境图)这些小朋友说话时用到哪些数?这几个数谁最大?谁最小?你能不能也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人才市场越来越热,当大学生和不安分的白领大批涌现于人才市场成为一种常态后,一个新的难题摆在了企业的面前:怎样选择合适的人才?谁该往上晋升,谁该离开企业?测评也许可以帮助解决难题,但测评不是万能药,用好了,帮你解燃眉之急;用不好,招聘员工的成本不断增加——它是让企业又爱又恨的双刃剑。  相似文献   

12.
论培养“教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培养“教授”眭依凡大学的最高理想是培养人才。谁来培养人才?“教授”是也!那么谁来培养“教授”呢?由于没有比大学层次更高的教育组织,故“教授”恐怕只有靠大学自身的力量来培养。这样,大学的培养人才就有了双重含义:一是培养学生;二是培养“教授”。就实现大...  相似文献   

13.
蒋光宇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1,(12):7-I0002
魏书生老师到外地讲学的时候,有位青年教师问:"魏老师,您说,钱梦龙和您教语文的方法,谁的更好?"魏老师说:"对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我一定要说,而且是发自内心地说,钱梦龙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我真心诚意地向他学习,学了十几年了。他是我的前辈,比我父亲的年纪还大。"青年教师说:"不,魏老师,我们认为相比之下,您的这  相似文献   

14.
“我想飞得更高.但……”与农村的青年教师交谈你听到最多的会是这句话。是啊,谁不想飞得更高呢?这是美好的愿望,为什么都情不自禁地来了个“欲说还休”的转折呢?笔者在农村小学从教十余年.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深深懂得这个“但”字的沉重。  相似文献   

15.
师:小猴子下山来,首先来到什么地方?生:来到玉米地里。师:你们看见过玉米吗?吃过吗?(根据学生回答,师简笔画一个玉米)师:玉米地里的玉米长得怎么样?(相机出示幻灯片)生:很多。很大、很漂亮。师:书上是用一个什么词来写玉米的?生:又大又多。师:老师悦前半句,看哪个小朋友能帮老师把句子说完:这里的玉米真大呀?(生:大得比小猴子还大呢!)这里的玉米真多呀!(生:多得数也数不清!)师:看到眼前的玉米,你心里会怎样?小猴子看见了,他会怎样?谁能在书上找出来。生:非常高兴。师:谁来学一学当时小猴子的表情?(…  相似文献   

16.
把基本功训练作为小学青年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基本功训练作为小学青年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田丽一位政治家曾说过:“谁掌握了青年,谁就掌握了未来.同样,谁掌握了青年教师,谁也就掌握了教育的明天.”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尽快缩短他们由新教师到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成长过程.我认为应采取多种途...  相似文献   

17.
第一句话:你是谁通常我看到这句话往往立即为之倾倒。我是谁,我知道我是谁?平时如果到人家去串门,走到冰冷的防盗门前按门铃,人家从门眼里往外看半天问你一声,你是谁啊?要是熟悉的朋友,大着嗓门喊一声“是我啊”就行了。如果不认识,说句是你家那谁让我来的,也能打发过去。即人总需要参照物来表明自己的身份,单个人是无法说清楚我是谁的。可是在网上,你怎么说明自己是谁?你说我是常在XXXX论坛灌水的水龙王,对方回答说我没有去过那个论坛呀,你不又得为之倾倒?到这个时候可真是两眼一抹黑,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如果还保存…  相似文献   

18.
师:(出示小黑板)刚才,我们学习的第二自然段是按照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有什么作用和特点这样的方法来学习的。下面我们就运用这种方法来分组自学第3、4、5自然段。 (生四人一组自学并讨论) 师:好,谁先说? 生:我和爸爸来到坝顶,看到了人工湖,也就是水库,它是用来蓄水 的。 师:谁补充? 生:湖水从大坝的进水口直 冲下来,流入电机房底部,推动 水轮机,水轮机不断运转,发电 机产生了强大的电流,电流通过 高压输电线被输送到各地。 师:刚才两位同学说出了人 工湖的特点及作用,谁接着说? 生:在坝顶,我还看到了泄…  相似文献   

19.
一、利用电教创设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而运用电教多媒体创设情境,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看图说话《送伞》是幅综合性的图画,用连贯的活动投影指导学生观察,能化难为易。教学时可以先放映教师在学校埋头批改作业的画面。问:“什么时间?谁?在哪里?干什么?”接着放映天上乌云密布的画面。问:“天气怎样?”再配上两个同学给老师送伞的画面。问:“这时来了谁?来干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老师会怎样说?”又放映传达室的老爷爷的画面。问:“老爷爷看见了会怎样?”…  相似文献   

20.
像蘑菇,像宝塔,美丽的小屋挂在树丫;绿色屋顶,银色窗户,可爱的小屋是谁的家?啊,小鸟叽叽喳喳:是谁为我安新家?谁也没有来回答;河面上一群小鱼儿,抛起串串小浪花。像首诗,像幅画,迷人的小屋爱心童话,不怕风吹,不怕雨打,温馨的小屋是谁的家?啊,小鸟叽叽喳喳:是谁为我安新家?谁也没有来回答;树丛后一群小朋友,乐呀乐得笑哈哈。谁为小鸟安新家@毛光正$温州市艺术研究所!浙江省温州市黎明西路15弄4号,邮编:3250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