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针对传统最小安全距离的换道模型问题,即因忽视车辆之间的消息互通而缺乏主动性和灵活性,提出一种基于鱼群算法的车辆交叉换道模型。其出发点是将鱼群群体行为效应引入交通领域的车辆行驶控制中,同时分析了换道车周围车辆的运动状态,给出车辆之间各种可能的碰撞形式,构造了移动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车车通信条件下的车辆集体行进、避障和换道的最小安全距离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利用人工鱼群算法收敛速度快的特点,可满足车辆协同行进和换道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2.
用格子气模型和NaSch模型,模拟带红绿灯人行横道处的车辆与行人交通。研究了行人密度和红绿灯周期对车辆及行人交通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当车辆密度较大时,车道通行能力随着行人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红绿灯周期对行人和车辆交通产生显著影响,存在最优红绿灯周期。  相似文献   

3.
一、背景在诸如中国、美国等大多数国家地区,实行靠右行驶规则.在多车道公路上,也经常要求司机靠着最右边的车道行驶,除非他们打算超车.当超车时,要从左边车道超车,之后需要再次回到原来的车道上.尽管关于交通流量和交通风险的研究有很多,却少有研究在靠右行驶规则下,两种因子的综合影响.因此,仍然不能准确地知道一种交通规则如何影响交通情况,特别在高低负荷(车辆密度很高或很低,参考世界标准)时.与现有  相似文献   

4.
放学时,我发现学校附近的交通总是十分混乱,通过调查,我认为原因如下:学校位于市中心,道路狭窄,车流量和人流量大,停车困难;汽车和非机动车无序停放,无人管理;用汽车接送学生的家长提前到校,占据了非机动车道和正向车道,导致双行道变成单行道,造成拥堵。针对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及车辆排队。根据交通波、排队论等理论,构建了道路通行能力评价和交通波滞动等模型,综合运用MATLAB软件和Excel软件进行分析及求解,总结出事故对实际通行能力影响的变化过程,不同车道对实际通行能力影响的差异,得到车辆排队长度与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路段上游车流量间的关系,计算出车辆排队长度到达上游路口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针对车道占用对道路的实际通行能力的影响,结合各种经验公式并且综合考虑各种实际因素的影响,求出事故发生至撤离期间该路段的实际通行能力.综合运用分析对比方法和交通波理论等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建立交通波模型,得出了问题的相关结论.最后根据车流波动理论对车辆排队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利用集结波与疏散波的相遇推出集结波波速与排队长度的关系.结合信号灯对车辆排队长度的影响得到当车辆排队长度达到上游路口时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针对单向双车道高速公路隧道与互通立交出口间距只能满足识别视距的情况,分析了车辆驶出隧道出口的换道过程,结果表明,在极端困难情况下,隧道出口的明适应时间能够缩短到1s?预期驶出高速的车辆必须在隧道前的路段完成变道,确保驶出车辆在车道外侧上行驶,才可以保证运营期交通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交通事故也呈现上升趋势,车辆碰撞导致的交通事故在总交通事故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产生碰撞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人的视觉呈扇形,驾驶员进行换道操作时,存在一定的视觉盲区.笔者就是在汽车侧方后视镜上安装摄像机采集汽车两侧图像,通过工控机识别图像中远近车道线,近侧车道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在此基础上估计出远侧车道线,利用车道线检测辅助驾驶员换道操作,减少碰撞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基于最佳行驶路径规划方案,结合车道变换操作和车辆纵向速度调节控制,提出了一种车辆紧急避障方法,在紧急变道制动的极限工况下构建了一种安全车距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仿真计算,验证了所提出的安全车距模型的可行性,最后给出这种变道避障系统的软件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0.
基于超声测距原理,以MSP430单片机为控制核心,设计了根据道路实时车流量来动态调节各路口通行时间的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通过相关算法将超声测距模块的输出回响信号转换成车辆信号,计算出某时刻车道在一段固定距离内的车辆数,并动态分配车道车辆的通行时间,从而提高了交通路口通行效率,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系统引入手动遥控模块,可以应对严重交通堵塞。  相似文献   

11.
创造和谐的交通环境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车、道路环境的协调统一和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有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分别从行人、机动车辆及非机动车辆的动态情形、道路交通环境等方面重点描述道路交通中遇到的一般情况,全面分析问题的判断及处理,以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2.
通过统计天津市近3年181起非机动车骑行推行交通事故典型案例,分析了骑行推行交通事故中碰撞类型、特征痕迹分布、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类型与痕迹位置分布、骑车人性别及损伤分级等数据分布规律.运用Pc-Crash软件,再现了一起典型的乘用车与自行车交通事故.通过对事故过程中骑车人的受力及加速度分析,验证了事故发生时自行车的行驶状态,总结了人体伤痕的分布和非机动车车体痕迹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为验证不同种类的交通事故现场处置车辆在不同的停放方式下对交通事故现场的防御效果,采用PC-Crash 12.0中文版软件设计了一种仿真实验。通过模拟误闯入交通事故处置现场的车辆与防御车辆的碰撞,以防御车辆被误闯入车辆撞击后沿道路前进方向运行的距离作为防御效果的评价指标,运行的距离越短,防御效果越好。仿真结果表明:大型车辆的防御效果要明显优于小型车辆;当防御车辆一定时,最佳的防御角度随误闯入车辆的速度增加而减少;当误闯入车辆的速度位于中速(50 km/h)时,防御车辆与道路前进方向的夹角在30°左右时防御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迅猛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日益严峻,城市道路拥堵严重影响着居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因此研究道路拥堵程度,以及对道路拥堵变化进行预测则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构建一个基于拥堵指标的MM-SVR模型,在考虑下一时段可能到达路段的潜在车流量情况下,对道路拥堵情况进行深入探究。首先,融合速度、区域内交通流量构建道路拥堵程度指标,然后基于历史数据构建将马尔科夫链与支持向量机预测相结合的MM-SVR模型对道路拥堵进行预测,以向前[n]阶状态的交通流量和速度作为输入量,将道路拥堵程度指标作为输出量。在实例验证中,使用广州市某片区的实时交通流数据对模型效果进行评测,并且使用SVR以及Adaboosting模型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无论是在拟合优度还是预测误差上均优于对比模型,在实时反映交通流拥堵情况方面有着良好表现。  相似文献   

15.
通过眼动实验,采集被试观看不同类型的道路交通图像时的眼动数据,研究不同道路交通信息量对人们眼动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信息量的道路环境和不同的车流量,都会对驾驶员的眼动特征参数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人们搜索目标交通标志的效率。信息量的增大增加了搜索过程中的注视次数,并缩短平均注视时间。它们对于搜索效率产生不同的影响,道路环境信息量的增加缩短了搜索交通标志时间,车流量的增加延长了搜索交通标志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交通出行方式及出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带状组团城市的发展受自然地形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较大,其在发展过程中易出现道路拥堵、机非人混行等问题,尤其在老城区易形成交通瓶颈。以福清市中心城区为例,研究其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及交通系统的特点,提出加强规划引导、优化规划路网结构、选择相适应的交通模式等思路,以改善带状组团城市存在的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城市交叉口黄灯期间的驾驶行为进行分析,在黄灯亮起的时刻,某些车辆选择减速停车并不一定合理,因为车辆能否停得住与其行驶速度、减速性能以及车辆与停车线的距离有关。通过理论分析计算车辆以不同的减速度进行制动所需的时间及路段长度,同时对黄灯困境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剖析。提出设置停车缓冲区的必要性及其管理方法。研究结论对城市交叉口通行效率的提高以及黄灯的规范设置与管理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交通协管员作为城市交通管理的组成部分,在维护城市交通秩序、规范行人与非机动车辆的通行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为解决城镇劳动就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但是,随着这支队伍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多负面问题。本文试从交通协管员身份定位、权限定位、人员定位和权益定位等四个方面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十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道路建设涌现出了一股热潮,这股热潮极大的活跃了十堰农村经济,但同时也给十堰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层出不穷的问题,现状令人担忧。因此,应从路面通行条件的改善,相关防护设施的建设,农村车辆和驾驶员的监督和管理,交通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农村客运市场的建设,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等方面入手,来改善十堰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从而规范十堰农村交通秩序,推进十堰农村交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