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柳州师专学报》2020,(1):65-70
社会发展深刻影响着国家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具有现实性、主体性和社会性。马克思曾鲜明地预见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并创造了一系列人类社会发展理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以"现实的个人"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以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作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基础,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诉求——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本文在忠实原著文本的基础上,挖掘文本内涵,反本溯源,从主体、实践和价值三个维度出发梳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演进逻辑,以期为国家治理改革和社会实践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入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运用综合的方法,怀着对完整的个体生存与命运的深度关切,把从事感性活动的现实的人确定为新人学的前提和起点,并从实践、社会和个性三个向度展开人的本质,构成了其人学的核心,同时把现实人的二重性生存方式和人的"异化"的发展方式作为人学的主题,以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确定其人学的价值目标和理论归宿,建构了较为清晰完整的人学理论的逻辑链条.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全部理论研究和实践都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他的经济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人学意蕴。集中体现在:以现实的人及其社会关系为逻辑起点,以人的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关注为内核,以人的发展程度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尺度,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为最终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以现实的个人为起点、人的社会存在为场域、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的理论,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构提供理论基础和思维框架。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看,民族精神家园是以实践活动为前提的,能够为中华民族提供心灵慰藉、精神动力和价值指向。应当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精神家园建设立场,以人的全面发展指引精神家园建设,不断提升中华民族的价值信仰和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时代,伴随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美好生活成为人们奋进追求的目标。围绕美好生活建构问题,从多个层面展开逻辑探讨,极具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从人的内在超越本性出发,探寻其理论逻辑;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初心出发,探寻其历史逻辑;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出发,探寻其现实逻辑;从以人民为中心、团结依靠人民群众与激发个人意志相结合的矢志奋斗出发,探寻其实践逻辑。这样,就可以有效推动新时代美好生活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哲学所探究的人的解放之路是以“现实中的个人”为起点,以人与人在社会共同体内的关系重构为基础,通过对社会关系的革命性变革,在“自由人的联合体”内最终实现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今日中国,社会主义的现实运动正不断凸显和确证这一解放逻辑,并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在社会发展内在的个体与共同体的张力重置中,为这一逻辑的展开开辟着现实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观的确立,是以实践为基础,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向的人学理论。这种理论是对以往哲学的批判和逻辑发展,使哲学真正回归到现实人本身。马克思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研究和考察人,对人的问题作了科学解答,揭示了人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实现了人学理论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形态,对当下我国人学理论研究、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特有的属性,关于人的问题总是现实的实践问题。马克思在总结革命实践经验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实践唯物主义为本质属性、以人的本质为核心范畴的实践人本思想,现实个人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底色。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意义,对于马克思实践人本思想本质的深入探究,必须以其存在发展的逻辑为前提和必需。应该说,马克思实践人本思想的历史演进逻辑以其存在基础、发展历程和理论内涵作为三重向度,与现实的人的命运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即以人民作为价值主体,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价值尺度,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标杆,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和根本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实践—认识主体和价值主体地位的集中体现,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西方的"人本主义"的继承和扬弃。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马克思主义最高命题的逻辑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产物。这一理论的形成有着深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有着深刻的历史与现实根源。  相似文献   

10.
本以马克思主义的现实的个人为视角来阐释人的全面发展,作认为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每个个人在其本质上的全面展开,而人的本质的展开在现实意义上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制度与社会关系。建国以来,邓小平的体制改革将个人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遵循意识形态发展的内在逻辑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其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和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发展有其内在逻辑:"现实的人"是逻辑起点;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逻辑归宿;日常生活世界是现实平台。简言之,党的意识形态发展的内在逻辑就是"以人为本",以日常生活世界为发展平台,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实践改造,不断实现"现实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质量变革、内涵式发展的现实之需,是高校“大思政”育人体系的重构,体现了全面发展的高等教育观。文章从“教育本质、价值、实践”三重维度分析“课程思政”的理论逻辑、生成逻辑和实践逻辑,厘清“课程思政”的理论科学性、价值多元性及现实针对性,并从实践基础、实践要求、实践保障三个方面探讨“课程思政”的生成路径。  相似文献   

13.
《太原大学学报》2020,(4):17-2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于时代的潮头,以人类发展的广阔视野高瞻远瞩提出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基于马克思交往思想、世界历史理论和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基础,遵循世界全球化发展和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立足于回答世界发展之问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现实需要的实践逻辑,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立德树人是研究生导师的首要职责,其中贯穿了清晰的价值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价值逻辑是前提、历史逻辑是基础、理论逻辑是依据、实践逻辑是关键。从价值逻辑上看,是回应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面临新命题的要求;从历史逻辑上看,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完善同步、同向、同行;从理论逻辑上看,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从实践逻辑上看,是打通研究生教育“最后一公里”、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
王虹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1):122-127,136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研究人类总体的科学,其人的存在、人的活动、人的本质、人的发展的理论是建立在批判人本主义"人学"以个人为本位的抽象的人性论的基础上,并科学地以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关系作为研究人的基础,以人的抽象概念和人的自然属性与唯物史观和社会实践对照作为考察人的本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从而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唯物主义的"社会存在论"学说,为人的发展增加了唯物史观的科学的"人类的社会存在"和实践的维度。从实践出发去理解人,把现实的人当作历史的主体,实现了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的根本转变,也实现了社会存在与人类总体的全面发展的形而上的融通。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历史”概念的阐释进行文本梳理,对其“历史”概念作全面理解,为我们理解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也即其历史科学提供基础。我们认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所言的“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历史的前提是现实的个人;历史从根本上而言就是人类实践的展开:历史是人及其实践活动前提与基础,历史表现为人类社会生存方式的变化和发展,历史与人自身的发展相统一。  相似文献   

17.
从人权维度看,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所涉及的权利,都是以“人”为中心展开的,其理论基础是“现实的人,”其落脚点是“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人权建设和以人为本是互动共生的,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建设的基本走向,它的实现也是通过人权实践来把握的。  相似文献   

18.
浅析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以现实的人作为逻辑起点,思想核心是人的本质,以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终极目标,深刻反映了历史进程中的人的发展规律,为现实的人实现人生价值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教育的哲学基础,也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论源泉。新时期的教育观应重视人的发展现实,以邓小平教育思想中的“人的全面发展”观作为教育改革的宏伟目标,从实践角度解决培养优秀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20.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基点是多元的,其逻辑核心在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分别构成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基础、发展动力、实现途径以及奋斗目标;现阶段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