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中日太极拳爱好者的学练目的、锻炼效果以及今后的期望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旨在了解他们的社会态度及太极拳对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 ,为太极拳运动的进一步振兴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对象 :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和日本东京都、枥木县春日部市太极拳爱好者。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问卷调查法 ;数理统计法。结论 :1 太极拳运动深受中日两国国民的喜爱 ,“增进健康 ,维持体力”是两国爱好者的习拳初衷和共识 ,但在“弥补运动不足”、“受惠于好的设施和教练”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日方均高于中方。2 由于中日两国的文化背景和爱好者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太极拳逆腹式呼吸和健步走腹式顺式呼吸的对比,并与未参加锻炼的普通人群对照,从6min步行实验(6MWT)、血氧饱和度(Sa)、肺功能角度探讨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运动耐力及肺功能的改善与提高情况,为太极拳健身功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BIODEX-3多关节等速测力系统对对太极拳运动和健身走运动的中老年人(60人)的下肢肌力进行对比研究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太极拳运动的中老年人踝关节、膝关节的相对峰力矩(PT/BW))和相对爆发力(PT/Time to PK/BW)明显优于健身走运动(P〈0.05,P〈0.01),因此长期坚持太极拳运动对提高和改善中老年人的下肢肌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太极拳运动正在蓬勃发展,蔚然成风。演练 队伍星罗棋布,一 派生机,成为社会 体育的一大盛景, 参加的中青年人员 明显增多。而且演练太极拳的国家 越来越多,已经逐渐走向世界。特别 是“太极拳好”的思想意识正在广 大人民群众中逐步增长,给进一步 继承和发展太极拳事业带来了很 大希望,太极拳运动定会弘扬光 大。但据了解,演练太极拳的,习拳 架者多(这是对的),学拳理者较 少。以致不少人虽练拳多年,但拳 架未能充分体现拳理,成就不大。 究其原因,主要是许多同志对学习 拳理在太极拳运动中的重要地位 和作用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5.
运动即变化,太极即变化。太极拳即变化之拳。太极拳运动就是要把种种变化在拳中演练出来。太极拳以拳为形式,其目的在于要达到“太极”状态。拳是小“道”,“太极”是大“道”,习拳明理,以小“道”通大“道”,是太极拳最重要的意义。变化即是太极、太极拳最根本的意义。误解了太极拳“变化”的真意,只会将太极拳引入歧途。  相似文献   

6.
初论太极拳之“缓慢轻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太极拳独特的“缓慢轻柔”的运动方式,认为太极拳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与传统武术相结合的产物;阐述了太极拳这种缓慢轻柔的运动方式的特征、具体的技术要领、规格要求及这种运动方式的意义和作用。太极拳运动的主要特征是健身手段而非打斗技术,应将太极拳研究的重心移向健身方式和健身价值。太极拳运动不仅将成为中国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方法,而且将成为全人类共有的、重要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7.
清人陈鑫在《学拳须知》中强调,“学太极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太极拳艺术大师杨禹廷说:“打拳打个理。”这是先辈拳人给我们后继学子的至理名言,不可不悟。太极拳博大精深,拳理源于老子、易学,不理解拳理,难于练好太极拳。一般健身无须过高苛求,如果深入修练必须读书,懂得拳理。笔者认为,习拳有一个公式,“认识──理解──明白──懂。”认识,可以到各公园看人练拳,这是直观认识;还可以问拳师,请都教练,这是听中求认识;读太极拳理论书、拳书、以及对名拳师专访的纪实类文章,从中体会太极拳的拳理拳法,…  相似文献   

8.
现代科学对太极拳进行研究主要集中于太极拳健身实效的研究 ,研究已涉及的学科有生理学、生物化学、心理学、免疫学、康复学。各学科均以实验研究的方法为主 ,采用各学科的具有代表性的指标 ,通过逻辑分析 ,发现了太极拳健身的内在机制。国内学者胡怀中等人对太极拳名家 (浦公达、傅钟文、顾留馨等人 )“想象练习”太极拳时的脑电图进行功率谱分析提示 ,“想象练习”太极拳时大脑皮层交替发生了兴奋加强与抑制加强的有序性变化。认为这种大脑活动有序化程度的增强 ,对大脑的智力活动有所裨益 ,是练习太极拳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良好影响所在。中…  相似文献   

9.
中老年人太极拳运动,其主旨是健身和休闲娱乐,本文从形体美和健身两个角度,表达作者对老年人太极拳教学的美育观和当前太极拳教学中的某些误区的认识,提出太极拳教学改进的途径。作者认为:应在正确认识太极拳美学的同时,将“气”和“攻防意识”引进老年人太极拳教学中,以期达到提高学员探究兴趣,完善教学层次,使太极拳的健身效果得到进一步彰显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对太极拳多年教学和练习的基础上,文章针对中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创编了一套太极关节放松健身操,目的是为中老年人提供一套具有与太极拳功效相同,运动负荷适中,健身效果良好的活动项目。该健身操吸纳了陈氏、杨氏和孙氏太极拳的功法优点,以“调身、调心、调息”为健身理念,以“轻、柔、舒、缓”和“贯、协、正、圆”为基本练习要诀。为探讨太极关节放松健身操的运动效果,选取了20名男性和20名女性身体健康的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两年的太极关节放松健身操练习。研究结果表明:练习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活性(CAT)比练习前均有显著增长,丙二醛(MDA)比练习前均有显著下降。因此,太极关节放松健身操对于中老年人调节身心健康、延缓衰老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借鉴传统武术和太极拳理论并结合作者多年练习太极拳的经验体会,由对简化24太极拳运动的思考进而对近年来常见24式太极拳图书进行考察,揭示其作为24太极拳运动的教材在拳理、示范、演练讲解、技击等内容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需要改进之处,认为24式太极拳图书的改进能对传统太极拳、传统武术甚至传统文化的继承和研究发挥较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4式太极拳多媒体CAI课件的实际教学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4式太极拳多媒体CAI课件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性、积极性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对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具有较大的帮助,对太极拳技术动作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解决技术疑难问题能力以及提高学习效率具有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系统把24式太极拳教学内容分为套路教学、理论教学、测验三大部分,并把各部分内容分割成有机的小部分,便于学习者进行选择性学习,从而达到自主性、个别化教学;同时达到了文字、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多种媒体的组合应用。本研究还重点探讨了24式太极拳教学系统的素材搜集、界面设计、交互设计、层次结构,这几方面是一个教学系统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世界文化全球化、构建和谐社会以及新农村建设为焦作市太极拳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文章以焦作市太极拳发展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对当前焦作市太极拳的生存境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焦作市发展太极拳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人口优势;焦作市政府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推动太极拳的发展;文化的全球化为焦作市太极拳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创造了良好的机遇,焦作市的太极拳推广应立足本市,辐射全国,放眼世界,当今的太极拳已经远远超出其运动技术所蕴含的功能价值,其具有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成为当前太极拳生存的主要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温州地区老年大学和社区经常参加太极拳的老年人180人为研究对象,同一地区未经常参加运动的老年人200人为对照组,研究太极拳对老年人身体成分和心肺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经常参加太极拳的老年人BMI、WHR、体脂率都明显小于对照组;肺活量增大、每博输出量增、最大摄氧量和射血分数都明显增大,心肌的收缩能力明显增强,说明经常参加太极拳能够提高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商丘师范学院的30名非体育专业的健康女大学生(年龄为20.12 1.98)为研究对象,进行太极拳运动对人体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经过6个月的实验,实验前后受试者在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P<0.05),并有一定的减肥效果。太极拳是一项较好的全民健身手段,应予大力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太原市的80名参加太极拳健身的老年人(60岁以上)进行了问卷调查,对选择太极拳作为健身途径的老年人做了关于选择太极拳锻炼的动机、锻炼中断情况及中断原因、太极拳锻炼给予的长期和短期心理效益以及太极拳锻炼的坚持性等问题的调查分析,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太极拳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运用“整体分解法”与“常规顺式教学法”教授太极拳的效果作了对比实验研究,分析了在太极拳的教学活动中,运用“整体分解法”教学优于运用“常规顺式教学法”教学的原因,提出了在高校普及推广运用“整体分解法”教授太极拳的建议,这不仅对提高高校太极拳的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对教授其它年龄段的人群学习太极拳有指导作用,而且对其它武术套路及其它体育套路项目的教学改革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杨军 《搏击·武术科学》2010,7(10):41-41,52
文章以对太极拳理论的研究应该是全方位的研究,不能仅限于对太极拳拳理和技术动作的范围研究,而是应该拓展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人类社会、自然界物质运动形式、医疗保健功能等领域的研究为出发点,太极拳不仅仅是一门武学,更是一门人学,它可以强健人的身体,防身技击,更能够改善人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修补人的性格缺陷,使人不仅能够在身体方面适应自然界,还可以使人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之中,全面论述了对太极拳理论的研究只有不断地向广度和深度拓展,才能使太极拳的理论和技术水平进一步地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作为大众健身的太极拳,人们在练习中普遍使用音乐来进行配乐演练,尤以选用中国民族古典音乐为背景者甚多。在练习中加入了音乐,令人耳目一新,既调动了锻炼者的积极性和健身效果,也丰富了太极拳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更发展和张扬了民族文化。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调查、教学实践等方法探讨了民族音乐与太极拳的内在联系、民族音乐在太极拳练习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太极拳与民族音乐的互惠,以期让更多的人关注太极拳配乐,在旋律优美动听、节奏均匀缓慢的民乐伴奏下习练太极拳的同时,更深层的诠释、展现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