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古希腊沉溺于原始的、热烈的感情享乐的酒神和古华夏超然、理性的俯于宇宙和谐之中的凤凰,分别代表着人类文明的两个源头。当它们各自孕育着两希文化(古希腊和希伯莱)和儒家文化之后,便引导着中西体育文化沿着自己的道路发展、迈进。 在中西方两种不同的体育文化类型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以休闲学为基本理论视角,以中西方古代体育发展状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苟况(荀子)与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休闲观进行比较,探索中西方古代关于休闲生活认识的基本看法.中西方古代体育休闲观就基本方面来说是相似的,但中西方对体闲生活具体的处理方式或者说休闲的实现方式上则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是在休闲体育活动的选择与要求上显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因此,体育思想观念及选择具体体育手段的原则也呈现出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异质同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化学视角,论述了全球化时代东西方体育文化未来发展的两种不同走向,认为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东西体育文化本质是异质共生的,然而在文化结构上具有同构性.借助于体育文化结构中的符号象征系统可以促成东西方体育的文化自觉.使两种不同范式的体育文化可以在全球化进程中实现异质同构,构建起一个多元的世界体育文化新体系.  相似文献   

4.
古代中西方武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古代中西方武文化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探析两者差异性的根源,为中国特色武文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先秦时期的尚武精神为中西方武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秦汉时期,中西方武文化发展的差异性开始显现;秦汉以后,两种不同特征的武文化体系逐渐成熟,并沿着各自方向发展.西方武文化依然沿袭体育与军事结合的发展道路,而中国的武文化则走上了多层次的民族化发展道路.西方的武文化呈现出单一性发展特征,中国的武文化则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古代西方体育中的斯巴达军事体育、角力、拳击、摔跤、击剑、骑士比武等体育项目表现出体育的本真性暴力。探寻这些本真性体育暴力在不同时代被大家认可和接受的原因,阐述充斥着本真性暴力的体育项目在发展中"去暴力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东西方体育文化产生的文化背景不同,形成的价值观念差异显著,在全球化浪潮中,两种不同的传统体育文化在接触中必然会产生碰撞,并在不断的碰撞中完成交流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因地理、文化、社会、宗教的不同,世界体育形成了东方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两种具有截然不同的特点的体育文化。西方体育文化已被世界广泛接受,东方体育文化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与人民的青睐。然而.西方体育和东方体育又都面临着不同的困境,西方体育文化与东方体育文化要得到进一步的长足发展,必须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与近代西方体育在哲学基础和价值观念上,虽然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体育文化,但在追求和平、公正,塑造理想人格,促进人的完善和全面发展方面存在着契合点,两种体育文化都代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理想。通过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得出两种体育文化具有互补性,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西体育文化比较--兼论"入世"与我国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国民族体育文化和西方体育文化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两种不同的价值体系和文化形态,二者是世界体育文化中两支艳丽的奇葩。两者虽然形成的体系、形态和内涵不同,但都属于人类共同的财富。西方体育文化是以现代奥林匹克文化为代表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欧洲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百余年来,它随着西方大工业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生发展而逐渐成熟起来。中国  相似文献   

10.
孔子和柏拉图体育思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子和柏拉图对体育的政治功能的看法基本一致,但对具体的体育方法和形式的认识各有特点。在养生之道上,孔子注重饮食和卫生保健,而柏拉图养生方法简朴。两种体育思想来源于东西方不同的化背景,并对东西方体育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体育旅游分类是体育旅游研究的基础问题之一。我国现有相关研究薄弱,而体育旅游实践和研究的发展迫切需要厘清其内涵和外延,避免与现有学术概念的混杂。采用文献法、比较法对中外体育旅游分类的标准、现状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我国目前体育旅游分类存在体育和旅游学科间理解差异、分类标准和体育旅游项目混杂、分类标准过细导致项目归属矛盾几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特色的竞技体育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文献资料法,在分析中、西方文化特性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竞技体育间的冲突和融合的全过程,讨论了中国近、现代竞技体育在精神文化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构筑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竞技体育的基本思路。指出中华民族特色竞技体育的形成,既要吸收和引进西方竞技体育的先进理论和枝术,又要认真地总结我国近、现代竞技体育的实践经验,更要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综合提炼出符合中华民族特性、具有强大生命力和竞争力的中国式的竞技体育。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研究、逻辑推理和历史比较分析等方法,以现代化理论和体育史料为佐证,从社会学视角对我国体育现代化进程各个阶段发展范式和特征进行了概括,对体育现代化发展变迁轨迹与实践进行了梳理与总结。研究认为:"西学东渐"与"本土化"改良是中国体育现代化进程的萌芽;辛亥革命之后建国之前,中国体育在移植与学习西方近代体育的基础上,对中国体育的现代化之路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建国后,中国在经历了西方近代体育传入之后,开始了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之路,而体育现代化的发展范式在一定时期体现出不同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展望了21世纪我国体育现代化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的文化只有相互比较、借鉴,才能共同繁荣。东方体育文化和西方体育文化都是人类共同的体育文化,是人类相互交往的结果。华夏文明与西方文明之异质性为世人所有目共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走过一条与西方体育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以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为代表的东方体育与西方体育进行比较分析,陈述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和西方体育的差异。通过差异的研究对两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吸收、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体育强国是对一个国家体育事业现代化发展的综合评定。其要素主要包含了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体育场馆设施、体育人文等。本文通过对我国体育事业的现状和西方国家进行对比,得出新时期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应以人文本,大力发展群众体育,调整和促进竞技体育结构,优化发展学校竞技体育。  相似文献   

16.
对"中西体育文化差异论"的质疑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万义  白晋湘 《体育学刊》2007,14(2):124-126
对中西体育文化差异的相关论断和方法论提出质疑:(1)从文化根源上来说,西方体育文化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一样都诞生于农耕文明,两者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2)中西体育文化特征的差异是由于同一种文化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本质上是农业文化形态和工业文化形态所表现出的差异;(3)目前对中西体育文化差异的相关研究,是把原本就为同一种文化的两种不同发展阶段,强行划分为两个独立的、完全对立的部分,其实质是用静止的、片面的、孤立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部地区体育事业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显示,封闭的地理环境制约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使该地区人们参加体育运动和体育消费的意识淡薄,东、西部地区体育发展程度相去甚远.西部地区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借助外部力量,依靠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体育旅游产业,逐步提高人们参与体育运动和体育消费的意识,从而促进西部地区社会体育和体育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西方近代体育是通过教会学校传入中国,通过文献资料法介绍教会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体育竞赛开展、体育人才培养、体育组织、女子体育等,并分析教会学校对中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影响,探讨教会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经验,为我国学校体育及武术的国际传播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强势流行文化的冲击下,传统体育遗产加快了消失、濒危和变异的步伐。这引起了中外社会各界的不安和关注,相应地,抢救和保护传统体育遗产的运动在国内外悄然兴起。该研究从旅游的角度论述传统体育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问题。首先分析了旅游之于传统体育遗产保护与开发的作用机制,然后基于旅游提出了推动传统体育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简要介绍了体育自治的理论背景和实践情况,以及体育纠纷对司法介入的排除。首先对体育自治作了初步的定义,并从规则自治、组织自治和纠纷自治三方面对目前体育自治在中西方国家的现状作了一些分析,对体育自治的基本要素进行了归纳。其次,通过对国内体育自治立法滞后的原因分析和国外体育自治立法的介绍,将国内外体育自治的立法状况作了比较。第三,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出现的具代表性的体育案例,结合国际权威体育组织的有关章程,总结了体育自治对体育纠纷解决机制的影响,并详细介绍了国内体育纠纷解决的现状和国外体育纠纷解决的惯例及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