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使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的健康日益形成威胁。人们逐渐接受了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都保持良好状态的观念,人类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至关重要。由于近年来学校教育受升学率的影响,很多教师一面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一面又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领导的肯定、家长的信任、学生的尊重,精神紧张、心理压抑、体力透支,严重地影响了这些教师的身心健康。从教育工会对我县教…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化时代,科技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许多便利。然而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伴随而来的问题也愈发明显和尖锐:由于现代社会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心脑血管疾病及各类心理上、精神的疾病频发,很多人出现了亚健康的状况,健康和养生成为热议话题。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化时代,科技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许多便利。然而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伴随而来的问题也愈发明显和尖锐:由于现代社会工作节奏陕、压力大,心脑血管疾病及各类心理上、精神的疾病频发,很多人出现了亚健康的状况,健康和养生成为热议话题。  相似文献   

4.
赵寒 《健身科学》2005,(4):46-47
“年老多病”,是人们用来形容中老年人身体状况的常用语。老年人就一定多病吗?其实也不尽然,要做到老有精神、身心健康,现在似乎已不是太难的事儿,人们都知道了很多保证健康的方法,但是,很多人或许不知道,心理健康是健康的关键所在。 人体健康,从后天因素分析,主要有六大因素,即心理健康,生活规律,营养合理,运动适当,医药保健,环境良好,而心理健康应该是列在第一位的,中老年人更是如此。 祖国医学认为,“气是百病之源”,这里涉及到心胸和精神心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认为,50%~80%的疾病与不良心理有关。他们制定的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指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与自然环境的能力。后来,在健康标准中又增加一条“道德良好”。所以当代健康的新观念共有4条,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适应社会与自然的能力,道德良好。后3条均属于心理因素,这足以说明心理健康在人体健康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正>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第二次医学革命的兴起,无病即健康的传统观念受到了挑战。《世界卫生组织宪章》指出:“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现象。”因此,评定一个人是否健康,不应只是身强力壮,没有器质性病变,还必须在心理上健康,并能对社会环境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现代的大学中又处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各方面压力比较大。  相似文献   

6.
我们正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这是一个追求生活质量、需要心理健康的时代。真正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新的医学模式不光把人看成一个生物的人,同时看成是一个社会的人,有心理活动的人。它告诉人们,一个疾病现象的产生,不光有细菌的因素,也有社会的、心理的、行为的因素,更有生活方式的因素。我们必须用新的健康观念代替传统观念。世纪之交,我们要大声疾呼:现代人请关注你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的 概念指出:所谓健康就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是单纯指疾病或病弱。也就是说,它不仅涉及到人的心理,而且涉及到社会道德方面的问题,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三方面构成健康的整体概念。 生理健康是指人的身体能够抵抗 一般性感冒 和传染病,体 重适中,体形 匀称,眼睛明 亮,头发有光泽,肌肉皮肤有弹性,睡眠良好等。生理健康是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基本保障,达不到这—点,就谈不上健康,更谈不上长寿。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精神、情绪和意识方面的良好状态,包…  相似文献   

8.
一、体育课程难以容纳大健康体系 传统的健康概念仅指身体没有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界定,现代健康不仅指身体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它是指人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方面所达到的完满状态。  相似文献   

9.
体育锻炼与学生心理健康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一、健康的定义生物学方面的定义传统的生物学健康观强调“无身体疾病即是健康”。医学方面的定义不是对健康而是对疾病定义,疾病是对根据已确定的常规的偏离来判断的。如果一个个体的身体从细胞水平与分子水平上没有缺陷,同时也没有种种负性影响,如情绪上的负担或危险因素的堆积等,应被认为是健康的(kayser,1987)。心理学方面的定义健康是与疾病、不良行为、偏离行为等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心理能力与心理“幸福”的存在,也是克服内部与外部各种要求的前提与结果(bos,1993)。社会学方面的定义社会理论把健康定义为有机体对其环境的主动适应…  相似文献   

10.
<正> 体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人的健康,增强人的体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由此可见,健康包含着身心两个方面。过去那种重身体,轻心理的身体锻炼观念是不全面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体育锻炼对人的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在认识上也  相似文献   

11.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因此,中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翌晨 《健身科学》2013,3(3):43-43
摄影让生活更美好养生学告诉我们:精神健康是一个人生命健康的重要体现。要想精神健康,就必须少一些物质方面的索取,多一些精神层面的积累。而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欣赏,会使一个人的精神愉悦,精神状态好才能让人从心理到身体都处于健康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由于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感到精神和心理饱受折磨,有些人甚至因此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不得不接受治疗,而冥想疗法是被很多医生推荐给病人用来进行辅助治疗的一种手段。其实即便是很多没有生病的美国人,平时也习惯通过冥想的方式进行日常保健。在美国的街头巷尾,你很容易就能找到教授冥想疗法的俱乐部,网络上的冥想教程也随处可见,甚至在一些开阔幽静的公共休闲广场上,也有人认真投入、超脱世外地在冥想,  相似文献   

14.
体育运动,是运用各种体育手段,结合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来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和丰富文化生活的身体活动过程。体育活动可以给机体带来短期和长期的心理效应,是使人身心健康、调节情绪及保持良好心态的有效途径。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个体面临的各种压力也不断的加大。心理应激又称心理压力,指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由于实际或认识能力上的不平衡而引起的一种通过心理、生理反应而表现出来的身心紧张状态。心理应激是一个人一生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对于"体育运动与心理应激"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人到老年,身体内部各器官功能渐衰,所以老人生活的主要任务便是争取健康。有了健康,便有了幸福。健康的三要素是精神乐观、营养均衡、适量运动,一个人若想身体健康,就必须在这三个方面舍得投入,即投入时间、精力和财力。  相似文献   

16.
什么叫社会化?美国社会学家I·罗伯逊在阐述这一问题时说,人类的婴儿在刚出生时是一个不能自立的有机体。新生儿一无所知,如果没有别人的帮助,连几小时也活不成。这个生物体必须通过某种方式被改变成为一个完全的人,一个能够有效地投入到社会中去的人。他指出:“这一改变是通过复杂的社会化过程实现的。社会化就是人们借以获得个性并学会其社会的生活方式的社会相互作用过程”。因此,人的社会化对社会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一、为什么要研究体育课中的社会化过程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已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  相似文献   

17.
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体育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缓解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调节大脑。但是有为数不少的人,面对工作以及生活的压力,却不知道通过体育锻炼来缓解。其实在这些人当中,有很多人都是曾经接受过十几年体育教育的大学生,但他们为什么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基本上都与体育锻炼绝缘了呢?他们是不知道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还是不知道采用什么样的手段进行锻炼。或者没有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呢?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8.
1.健康的理念及影响因素(1)健康的理念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美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而不仅仅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2)影响健康的因素一个人的健康和寿命与他的情绪稳定、经常运动、合理饮食成正比,而与懒惰成性和烟酒成僻成反比。2.生活方式及社会发展与现代人的心理压力(1)生活方式的概述《中国大百科全书》对生活方式的定义是“:不同的个人、群体或社会全体人员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和价值观指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体系”。(2)社会发展与现代人的心理压力现代社…  相似文献   

19.
体育活动、心理健康与提高学生素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苓 《体育教学》2000,(5):13-13
学生素质,不外乎就是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辩证统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德、智、体三个方面的统一。人是一个身心统一体,因此从这一观点来看,发展应包含身、心或生理、心理两个方面的健康发展。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体育教育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生理方面的健康教育,而忽视心理方面的健康问题。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缺疾,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卫生学研究也指出,人的身、心健康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  相似文献   

20.
明朗是健康之父,爱是幸福之母.明朗心境是一个人健康的源泉、家庭美满的中心、事业发展的根基.肉体是精神的象征,是心灵的载体,疾病是生活的红色信号灯,是人心中没有顺遂自然而造成的扭曲和失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