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银杏根与茎中分离筛选出9株产黄酮类物质的内生菌,分别属于匐柄霉、暗梗梭孢霉属、交链孢属、镰孢霉属、蜜孢霉和放线菌属。这些内生菌以真菌为主,并首次发现一株放线菌也产黄酮。内生菌产黄酮的能力以槲皮素衡量,槲皮素产量最高可达9.14 mg/L。内生菌体外培养的传代稳定性较差。HPLC测定结果显示,银杏内生菌均分可分泌一种非黄酮类物质的成分。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沧州地区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分公司附近的土壤中接种培养、驯化的细菌(简称优势菌)对Pb2+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吸附时间为50 min,pH=6.0,铅离子初始质量浓度为25 mg/L,菌的质量浓度为2 g/L(湿重)时,铅离子的吸附率可达94.1%;当Pb2+的质量浓度为250 mg/L时,吸附量可达71.4 mg/g。其模型符合Langmuir和Freudlich方程。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研究如何在农户现有的条件下进行苏云金杆菌杀虫剂的生产,包括如何进行简易的灭菌、接种及恒温培养等。并通过对其法所得活菌和芽孢计数,发现活菌数可达34.7×108个/ml,且产芽孢率达到了80.7%,为农户今后进行蔬菜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很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两株酚降解菌,初步鉴定属于假单孢菌属和黄杆菌属。两株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为7.0,在低浓度酚的培养基(200mg/L-500mg/L)上生长较好,30℃振荡培养72h酚降解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5.
以(NH4)2SO4为唯一氮源,经富集培养、平板涂布分离及平板划线纯化、摇瓶复筛等方法,从当地养殖池水体中分离、筛选氨氮降解菌。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对其进行归属鉴定,并研究其降解特性。通过对初步鉴定归属为沙雷氏菌属(Serratia.sp),命名为N-2的氨氮降解菌降解特性的研究,得到其最适降解条件:N-2利用(NH4):S04作唯一氮源时,最适碳源为蔗糖,降解温度为32—37℃,pH为7.0。在最适条件下,当NH4+-N初始质量浓度为50mg/L时,该菌培养至72h氨氮降解率可达97.4%。结果表明,该菌为高效氨氮降解菌,这种土著微生物在修复富营养化水体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丙烯菊酯农药的微生物生物修复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富集驯化培养,获得了降解丙烯菊酯的混合微生物.研究结果表明,该混合微生物发挥最优降解力的温度是35℃,pH为7.0,培养时间为72h.丙烯菊酯降解速度和混合培养微生物生长速度对外加碳源有较强的依赖性.在培养液中添加1g/L葡萄糖时,72h丙烯菊酯去除率可达76%;而采用丙烯菊酯作为培养菌生长的唯一碳源、氮源和能源时,72h丙烯菊酯去除率为55%.  相似文献   

7.
初步探讨了红平菇深层发酵培养的原料对菌丝形成的影响,以及用碱水解红菇子实体和菌丝体,然后用比色法测定它们的色氨酸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深层发酵培养以玉米浆为原料时,浓度 2.5%对菌丝体形成较有利,菌容可达 34.27g/100ml。红平菇子实体和菌丝体色氨酸含量分别为 0.3238%和 0.4038%。  相似文献   

8.
红平菇的深层发酵培养及其色氨酸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探讨了红平菇深层发酵培养的原料对菌丝形成的影响,以及用碱水解红菇子实体和菌丝体,然后用比色法测定它们的色氨酸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深层发酵培养以玉米浆为原料时,浓度2.5%对菌丝体形成较有利,菌容可达34.27g/100ml。红平菇子实体和菌丝体色氨酸含量分别为0.3238%和0.4038%。  相似文献   

9.
从生活污泥中培育出高效降酚菌,并挂膜培育了高效酚降解生物膜;驯化、培养、分离出两株对酚具有较高降解能力的微生物菌株,研究了其降解苯酚的性能和环境因素对降酚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5~7及25~35℃的环境下,含酚污水中酚降解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0.
通过驯化培养从受Pb2+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1株能在含Pb2+浓度为300 mg.L-1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的耐Pb2+细菌菌株(B19),对该菌株吸附Pb2+能力及影响吸附Pb2+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菌株对Pb2+的吸附速率较快,在5 min内,培养液中Pb2+去除率达到76.4%,在30 min达到吸附平衡.pH、培养基、菌量、Pb2+初始质量浓度对去除率有显著影响.在吸附时间为30 min,吸附温度为30℃,菌龄为3 d,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pH5.5,Pb2+质量浓度85 mg.L-1,菌量6 g.L-1时,其对Pb2+去除率可达92.6%.  相似文献   

11.
通过驯化培养从受Pb2+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1株能在含Pb2+浓度为300 mg.L-1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的耐Pb2+细菌菌株(B19),对该菌株吸附Pb2+能力及影响吸附Pb2+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菌株对Pb2+的吸附速率较快,在5 min内,培养液中Pb2+去除率达到76.4%,在30 min达到吸附平衡.pH、培养基、菌量、Pb2+初始质量浓度对去除率有显著影响.在吸附时间为30 min,吸附温度为30℃,菌龄为3 d,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pH5.5,Pb2+质量浓度85 mg.L-1,菌量6 g.L-1时,其对Pb2+去除率可达92.6%.  相似文献   

12.
以河南宋河白酒发酵30d的糟醅为实验材料,通过富集培养及稀释涂布法分离厌氧及兼性厌氧菌,以菌落计数法确定最佳样品稀释度和适宜的厌氧菌培养方法,并采用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性进行种属的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厌氧及兼性厌氧菌分离适宜稀释度为10-3,最佳培养方法为抽真空培养法,共分离到5株己酸菌、6株丁酸菌、2株甲烷菌、6株乳酸菌.丁酸菌、己酸菌和乳酸菌革兰氏染色均为阳性,甲烷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丁酸菌和己酸菌分别归梭菌属(Clostridium)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甲烷菌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乳酸菌为芽孢乳杆菌属(Sporolactobacillus).  相似文献   

13.
植酸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动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平皿培养法根据植酸钙溶解圈的有无从34种已知菌种中得到28株菌在0.1%植酸钙平板分离培养基上有明显的透明圈(占已知菌的82.4%),从中选黑曲霉,白地霉,毕赤酵母,酿酒酵母四株在0.1%植酸钙为唯一磷源的合成培养基中进行产酶动态分析,通过实验得到如下结论:[1]、许多微生物都能产生植酸酶.[2]、在0.1%植酸钙为磷源的合成培养基中,白地霉、黑曲霉均在培养6天酶活最高;酿酒酵母、毕赤酵母培养3天酶活最高;黑曲霉产酶最高,可达9.6IU/ml;毕赤酵母7.21U/ml;酿酒酵母6.0IU/ml;白地霉最低,酶活仅5.0IU/ml.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普通生酮基古龙酸菌的单独培养和产酸,采用伴生菌巨大芽孢杆菌生长时分泌的胞外液、胞内液混合的培养方法,通过测定普通生酮基古龙酸菌单独培养时活菌数及摇瓶发酵中2-酮基-L-古龙酸(2-KGA)生成情况,研究添加伴生菌胞内液和胞外液对普通生酮基古龙酸菌生长和产酸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生酮基古龙酸菌利用一定量的伴生菌胞外液和胞内液可以实现普通生酮基古龙酸菌的单独生长和正常产酸。  相似文献   

15.
主要对松材线虫的取样分离进行探索,并初步研究了以真菌作为食料培养松材线虫。结果表明:取样部位对分离效果有影响,蛀孔及蛹室周围分离到的线虫量明显比枝条及树干其他部位多;不同真菌培养松材线虫效果有差异,主要采用了灰葡萄孢、黄瓜镰刀菌和香蕉镰刀菌3种真菌,通过设计不同影响因素比较培养效果,发现灰葡萄孢培养效果较为稳定且最佳,其次是黄瓜镰刀菌。因此,灰葡萄孢和黄瓜镰刀菌可选用于培养松材线虫。  相似文献   

16.
鸡油菌菌丝体多糖和胞外多糖分离提取的工艺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实验对鸡油菌菌丝体多糖和胞外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鸡油菌菌丝体多糖提取的最适条件是:提取温度为80℃,乙醇终浓度为85%,提取时间为40min.在此条件下胞内多糖提取浓度最高,可达40.8μg/mL;鸡油菌胞外多糖提取的最适条件是:在6℃下用乙醇终浓度75%醇析4h胞外多糖的提取浓度最高,可达45.63μg/mL;通过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影响鸡油菌菌丝体多糖提取因素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影响鸡油菌胞外多糖的因素是: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  相似文献   

17.
细菌L型培养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培养阳性比普通培养高2~3倍。临床根据药敏选药治疗,有效率高达90%以上。但培养太慢,最快亦得4~5d。临床遇急性危重病人,来不及等待培养,只有凭经验用药。鉴于L型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与原菌不同,且易耐药。如能早期诊断为L型菌感染,临床针对性用药,可及早控制病情。笔者自1985年开始培养L型菌,即观察到L型菌有粘附作用,曾上百次的用自己的血研究出细菌L型菌血症的快速诊断。自1987年~1993  相似文献   

18.
研究通过多重筛选,从植物根系土壤中筛得一株絮凝效果较好的菌种。该絮凝菌为一种杆状、革兰氏阳性菌,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为39.35%。对该絮凝菌进行海藻酸钠固定化处理,对比分析海藻酸钠固定化前后絮凝菌的絮凝效果,以探究适宜的固定化条件。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浓度为3%,絮凝菌湿菌体与浓度为3%的海藻酸钠的体积比为1∶1,CaCl2浓度为4%时达到最优固定化条件,此时该固定化絮凝菌的絮凝率可达75.78%。  相似文献   

19.
寡雄腐霉和木霉对辣椒疫霉拮抗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峙培养测定、菌间交互作用机制观察及拮抗菌培养滤液对疫霉菌生长影响的测定,探讨寡雄腐霉Pythium oligandrum和木霉BT-95对辣椒疫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是否有拮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分离纯化严格厌氧微生物的方法。方法:运用微生物学基础理论和Hungate厌氧操作系统,采用滚管分离培养方法对厌氧消化器中甲烷菌进行富集、滚管分离纯化。结果:获得甲烷菌纯培养。结论:Hungate滚管分离培养技术方法可靠,分离的效果好,投资不大,适用于各种厌氧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