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1):F0002-F0002,F0003
2019年11月24-26日,由福建教育学院主办的福建省"十三五"中小学名校长培养工程校长论坛在福建会堂举行,本次校长论坛是落实名校长培养方案、搭建省内外校长相互交流、分享智慧、凝聚共识的互动平台的一次盛会。论坛以"走向未来的学校"为核心,围绕"学校组织变革""学校课程建构""学校生态重构""学校管理实践"4大板块,邀请众多中小学的名师、专家、名校长"聚能"榕域,用名师荟萃的能量,焕发未来学校之光。  相似文献   

2.
我国学校美术课程观的转向呈现出从实用技能到儿童经验、从儿童经验到学科理性、从学科理性到生活经验重构、从生活经验重构再到批判理性的发展趋势,显示出钟摆式、多样化的特征。美术课程观是影响学校美术课程改革和美术教师实践的重要因素,理想的美术教师的课程知识构建应融合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在动态中构建美术课程知识。  相似文献   

3.
我国学校美术课程观的转向呈现出从实用技能到儿童经验、从儿童经验到学科理性、从学科理性到生活经验重构、从生活经验重构再到批判理性的发展趋势,显示出钟摆式、多样化的特征。美术课程观是影响学校美术课程改革和美术教师实践的重要因素,理想的美术教师的课程知识构建应融合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在动态中构建美术课程知识。  相似文献   

4.
信息化时代,探索面向未来的学校组织变革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组织变革倾向影响因素的研究是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探索学校组织变革内驱力的有利方式。通过多层线性模型分析发现,教师越倾向于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就越具有组织变革的倾向;教师对学校组织育人效果的正向评价能够增加其组织变革倾向;学校制度实践状况越好,学校内教师的组织变革倾向就越强;学校制度实践状况的改善,能够对教师学校育人评价和教师组织变革倾向的关系产生正向调节作用;学校制度实践对教师未来教育理念和教师组织变革倾向的负向调节作用,主要体现于教育教学育人制度对创新能力培养和组织变革倾向的关系,以及对创新能力培养和教师学校制度创新倾向的关系之中。总之,面向未来的学校组织变革是教育行动者个体经验反思中的持续行动过程,学校制度实践在激发教师组织变革倾向中综合产生了组织惰性和组织势,需要在学校变革实践中进一步重视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包括技术、业务、人本三个层面变革,会历经部门局部信息化应用、机构整体应用与整合、业务流程服务化重构、未来学校的组织变革、智慧教育服务新生态的关键转型路径。有效推进学校数字化转型,需要在创新接纳的认知、顶层规划设计、学校教育服务创新、重构学校组织结构、持续改进的绩效评估等五个方面开展行动。  相似文献   

6.
"学科+"课程改革是以学科融合理念为基础,以某一门学科为逻辑起点,推进学科内、学科间、学科和生活与技术等方面的整合。"学科+"课程校本实践的探索主要通过建设课程基地、倡导学科融合和开展综合实践等路径展开。未来,课程改革需要进一步基于学生成长需求架构"学科+"课程体系,基于学科特点开展"学科+"课程实践,基于教学实践需求建立"学科+"课程平台。  相似文献   

7.
《上海教育》2014,(10):81-81
基础课程实施校本化重构是当下课改学校的首要命题,重构的意义就在适应本校学生的需求,强化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体现所谓的学校特色、学校个性。但重构课程一定要跳出形式化的藩篱,不能就形式变形式,尤其是课堂变革一定要实现内涵的变革、思维的变革。明德学校将从学科重构、学科重组、学科重建三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8.
余凯 《中小学管理》2012,(12):15-18
在全国教育管理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第六届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上,与会专家就教育改革的方向、学校效能与改进、教育组织变革、校长领导力发展、教育管理学科范式建立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讨。专家们探问教育改革的方向:构建和谐共生的学校发展范式;寻求学校管理与改进的路径:兼顾公平和质量,重视组织变革;把握教育管理学科建设的趋势:实践导向、多元融合、团队研究。  相似文献   

9.
综合实践活动对课程资源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过程,就是各种课程资源开发整合的过程。除指定性领域(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外,还可以立足学校特色,开发非指定性领域校本课程。非指定性领域为学校团队活动、学科活动、社会资源等。校内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内的各种可开发和建设的课程资源。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不论是学科学习,还是校园活动,都能从中挖掘出课程资源来。  相似文献   

10.
学校发展进入3.0时代,未来学校的发展趋势是以立德树人为核心,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关注技术与学习的融合,重构学习方式;迎接智能社会的到来,重构学校课程;遵循“人本、开放、智能”理念,重构学习空间。区域推进未来学校建设的基本策略为:基于创新扩散的分层推进策略,基于教育生态系统理论的统筹整合策略,以“未来课堂”为核心的价值引领策略,面向未来、兼顾现实的循序渐进策略,以期能为区域整体推进未来学校建设提供帮助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综合实践活动对课程资源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过程,就是各种课程资源开发整合的过程。除指定性领域(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外,还可以立足学校特色,开发非指定性领域校本课程。非指定性领域为学校团队活动、学科活动、社会资源等。校内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内的各种可开发和建设的课程资源。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不论是学科学习,还是校园活动,都能从中挖掘出课程资源来。1,相得益彰,整合开发学科课程资源各学科课程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韩淼 《辽宁教育》2022,(2):43-47
课程建设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键,而教育评价对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基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中小学课程建设,要体现重构育人理念、彰显学校特色、关注学生需要、促进全面发展、立足教师实践、提升专业水平的价值意蕴。在此背景下,中小学要确保学校课程建设的全面性与系统性,强化学校课程建设的过程性与实践性,增强教师课程建设的主体性与专业性。  相似文献   

13.
课程建设是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课程建设要体现技术进步,符合企业需求,适合学生发展,具有学校特色,必须从整合教学内容、重构教学序列、分解教学层次、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等要素出发.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派纳论“概念重构”和理解课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派纳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提出的“概念重构”和“理解课程”教育理论,从教育哲学、学校教育实践、课程与教学、教师与学生等多个侧面批评了传统教育和现实教育中的弊端,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中职校课程改革中课程建设应建立在传统意义上的学科体系的"解构"和现代意义上的行动体系的"重构".但是目前,关于中职校课程"解构"与"重构"存在种种困惑,基于此从"整合化"、"学习(领域)化"、"多元化"、"区域化"、"项目化"等多个角度论述了中职校课程"解构"与"重构"的价值取向,并结合课改实践,从专业行业结合、课程体系重构、专业产业吻合等方面介绍了课程"解构"与"重构"的具体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16.
学校组织变革是当代各国教育管理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开展了诸多的研究。这些研究从不同的视角对学校组织变革的内容、策略及过程和阶段进行了探究,本文力图在对其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学校组织变革研究的现状和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7.
课程重构是新时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新领域,它使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由理论形态转向学校实践形态,让行业性和地域性实践知识走入课堂。课程重构的基本取向在于从经验走向实证,从静态走向行动,从单一走向统整。职业学校教师应进一步更新课程观,聚焦“立德树人”,融合“岗课赛证”,以“初构—解构—创构—再构”重构课程,促进职业学校教师在课程建设上的深度卷入与自我表达,实现由教教材到教课程,由做课件到做课程的教学转变,从而有效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前,计算机类专业程序与算法设计类课程存在程序实践形式落后、实践教学缺乏激励措施、学科竞赛与课程教学脱节等问题。以在线程序实践和程序设计竞赛为双核驱动,重构程序与算法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重构后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涵盖了程序设计竞赛,而且课后作业、实验报告、上机考试等实践教学内容全部或部分采用在线程序实践。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体系建构滞后于学科的实践发展,透视其学科体系的建构模式,存在着"分科式学科建构""模糊结合式学科建构""融合式学科建构"三种典型模式,但均存在着一些问题。研究表明,深化课程与教学论的元认知、宏大视域中对课程与教学核心概念重构、课程与教学的具身认知整合、教育实践活动中整合学科框架,是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当前许多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和实施都存在定误区。学校管理者应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中的综合性学习、校本课程、地方课程之间的关系。学校应制订课程实施计划,规范课程内容,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开发形成有一定跨度、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