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摔跤项目的供能特点分析 人体运动的能量来源于体内无氧代谢的两个供能系统(磷酸原和乳酸系统)和有氧代谢供能系统,人体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同,人体在运动中所动用的供能系统就不同。  相似文献   

2.
1.中跑运动的能量来源 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有氧供能(aerobic ficenergy)和无氧供能(anaerobic energy)的百分比协),可以确定它们在能量连续统一体中相应的位置。在能量连续统一体的一端,如100m跑,能量主要来源于ATP—CP系统;在另一端,如马拉松跑,能量主要来源于有氧氧化系统;存它们之间的运动,除乳酸系统供能外,至少有另一系统以一定的比例为运动提供能量。这种不同运动项日的能量供应特异性就决定了不同运动项目的训练特点。中跑是周期性运动中的亚极量运动,它包括800m和1500m跑等项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临界功率(CP):释义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临界功率在运动训练中的生理表达、测评方法、作用机制以及与有氧耐力训练效应之间的关系等.研究发现:1)临界功率可以作为极限运动和高强度运动的有氧训练指标,可作为这一运动强度范围的下限;2)临界功率(CP)应该是高于乳酸阈(LT)这一指标,处于乳酸阈与最大耗氧量之间的一种运动强度,并且以临界功率水平运动,耗氧量将处于一种稳定状态,而在临界功率水平以上训练,其耗氧量将迅速达到最大值;3)全力运动测试作为一种对临界功率的测评方式,有较好的效度,但缺乏进一步的实验证据.而三参数模型是普遍认可的一种模型评价,如何将两者有效结合,可能成为更为有效的测评方式.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静水皮艇200nm能量供应特征,文章选取了29名青少年皮艇运动员在测功仪上进行200 m比赛的模拟(40 s).通过采集受试者气体代谢和血乳酸数据,并按Beneke等人提出的计算方法进行能量代谢的计算.结果表明,静水皮艇200 m三大供能系统的供能比例分别为39.4%(无氧无乳酸)、28.8%(无氧乳酸)和31.8%(有氧).静水皮艇200 m前10 s能量供应主要来自无氧无乳酸系统,第10~20 s(或30s)能量供应主要来自无氧乳酸系统,有氧供能对于最后10~20 s的运动能力有重要意义.我国目前对静水皮艇200 m的认识低估了有氧供能的重要性.静水皮艇200 m能量代谢的时序特征可以作为制定训练计划和评价运动能力的重要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运动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角度阐述运动中的能量代谢系统及有氧能力在磷酸原和糖酵解供能系统中的作用。对有氧能力在能量供应、能量物质恢复、乳酸清除、疲劳恢复等方面的作用有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有氧能力是运动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在运动训练中,教练员一定要重视青少年和以无氧代谢为主项目运动员的有氧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农村居民生命质量与体适能关联因素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根据健康体适能构成要素,制定调查问卷,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测试,对河北省5个地区1 040(男523,女517)名农村居民进行调查.探讨农村居民体适能、运动行为与生命质量的关系,为相关的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农村居民运动行为中锻炼次数和锻炼时间与体适能中的身体成分、有氧适能、肌适能和柔韧素质显著相关;有氧适能、柔韧素质对生命质量造成的影响不如身体成分和肌适能对其产生的影响大;农村居民运动行为既是生命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又是提高生命质量的积极手段.应重视对农村居民的健康教育,激发锻炼热情,改善体适能以提高生命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7.
1 有氧跑的特点与价值 有氧跑是耐力项目,其特点是距离大、时间长、步幅小、周期性有节奏的中等强度运动。经常从事有氧跑的锻炼,能提高心肺功能,使能量物质贮备增多,代谢更旺盛,提高神经系统功能,促进智力开发提高;改善血液成份,提高免疫能力,有效地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开展有氧跑简单易行,不受场地、器材、年龄、季节的限制。运动强度不大,运动量容易控制。  相似文献   

8.
在耐力性运动中,有氧代谢是机体能量供应的1种主要方式,肌组织对有氧训练的适应能力是通过训练中肌肉的主动性运动而获取的。这些适应能力依靠运动训练的持续性而存在或发展;随运动训练的停止而减弱或消退。本文就肌纤维的类型、线粒体的含量、毛细血管的分布、血流量等方面分析了耐力性运动中肌组织在有氧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适应性变化的机制以及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等外界因素对这种生理变化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人体运动时的能源系统理论(一)三磷酸腺苷(ATP)是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人体的能量来自食入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等营养品,但这些食物不能立即使肌肉收缩,能量必须先在体内转化,其中能直接供能使肌肉收缩的仅有一种物质——三磷酸腺苷。然而三磷酸腺苷在肌细胞中含量不多,如不及时补充,只能维持肌肉收缩不足0.5秒。(二)三磷酸腺苷再合成的途径肌肉收缩时三磷酸腺苷的再合成按照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同,有以下三种不同的供能途径:①有氧氧化供能系统有氧氧化供能是指糖元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CO2和H2O,同时释放大量能量,供二…  相似文献   

10.
人体在激烈运动时,肌肉能量需求比安静时增加约120倍,为了满足运动时的能量需求,使得某些代谢过程在激烈运动时十分重要,甚至占支配地位,如200米跑,95%左右的能量来自无氧代谢。众所周知,人体组织细胞中包含有氧和无氧两个体系,包括三个、供能系统,即磷酸原供能系统(ATP-CP系统)、无氧糖酵解供能系统、有氧氧化供能系统。这三个供能系统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紧密相联、互相协调、共同组成的一个完整能量供应体系。供能系统供能能力强弱,决定着运动水平的高低。因此,教练员在制订训练计划时首先应明确所训练的运动项目、专项中主要的供能系统,然后选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发展该系统的供能能力。  相似文献   

11.
葛杭君 《武当》2009,(10):37-38
太极拳能强身健体,这早已被人们所认可。太极拳之所以能强身健体,是因为它是一项有氧代谢运动。所谓的有氧代谢运动,是指运动所需能量供应,主要来自有氧能量系统,即有赖氧的新陈代谢。也就是说,在运动过程中,经过心肺的运动,加快呼吸与心跳,以满足肢体肌肉对氧气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后冠心病人进行定量负荷运动时有氧工作能力和心肌供氧的变化,以此为康复效果的评估提供依据。方法:25名男性冠心病人参加了12周有氧多样化运动康复训练,训练前、后对他们在递增负荷运动中的生理和临床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1)反映冠脉血流和心肌耗氧量的指标RPP,康复训练前在跑台的V级负荷时已超过200,康复训练后增加幅度则有显著下降(P〈0.01);2)康复训练前受试者的血乳酸浓度(BL)在Ⅳ级运动负荷之后出现了突增(达到4.6mmol/L),而康复训练后他们运动中的BL增加平缓,始终保持较低水平;3)康复训练前在V级运动负荷时受试者的ST下降达到-0.9mm水平,这已接近心肌缺血的阈值,训练后心肌供血出现了明显的改善。结论:康复训练前冠心病人运动中反映运动系统缺氧的BL突增领先于心肌缺血阈值的到达;与康复训练前相比,康复训练后冠心病人在进行相同负荷运动时显示出有氧工作能力有所增强,心肌供氧状况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3.
人体在以较小强度运动时体内血乳酸水平是很低的,当运动强度增加到一定阈值时血乳酸开始迅速增加,这个阈值即为无氧阈。无氧阈时的血乳酸约为四毫克分子/升。这时的一切可以定量的生理指标都可以用来表示无氧阈值。比如强度,耗氧量、肌电图  相似文献   

14.
基于现阶段体育课中运动强度不足、相关研究不充分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运用信息设备调控与监测体育课中的运动强度,以期改变学生的健康体适能水平。结果表明:(1)中运动强度和大运动强度对小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和身体形态发展均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且促进效果与进步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2)对照组的体育课平均运动心率难以达到新课标的相关要求,体育课平均运动心率在140-160次/min所对应的中等运动强度最适宜小学生的健康体适能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导言: 运动员是否能保持大强度持续性的运动,是否能在运动中或运动后身体得到极快的恢复,这是决定中长跑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耐久性运动能量来源主要是糖和脂肪,糖容易氧化,耗氧量少,其代谢产物足CO_2和H_2O,不增加体液的酸度,而在耐久性运动后期的能量来源主要是脂肪,但脂肪在体内氧的利用率低,又影响耐久力,因此,提高体内糖元贮备,提高有氧代谢能力,降  相似文献   

16.
有效的有氧训练课,如自行车运动,跑步,有氧舞蹈,或激烈的运动,部分地依赖于运动的强度。强度,或者说运动员怎样用力运动,可以通过个体的心率测定来计算。拟定一项有氧训练计划,必须同时考虑安全性和有效性两个因素。用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是常用的方法。卡瓦奥弗恩,克恩塔拉和穆斯塔拉(1957)介绍了根据年龄预测最高心率(HRmax),个体安静时心率(HRrest),和可训练的  相似文献   

17.
根据周期性项目运动强度的划分方法,400m跑和800m跑虽然都属于次最大强度工作,能量供应主要由乳酸能无氧代谢系统提供,但由于两者距离不同,运动持续时间不同,运动强度仍然存在一定的区别,肌肉收缩动用的能量供应系统比例也不尽相同.400m跑能量供应系统中,非乳酸能无氧供能比例高于800m跑,运动肌细胞内乳酸堆积的速率明显高于800m跑,但运动结束后血浆中乳酸堆积的程度却低于800m跑,  相似文献   

18.
运用血乳酸值指导游泳训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运动和血乳酸乳酸是糖的无氧代谢的最终产物。在激烈运动中,当氧的供应不充分,不能使糖原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时,此时糖代谢中产生的丙酮酸还原为乳酸。乳酸的产生与运动强度关系密切,时间短强度大的运动机体相对缺氧,糖无氧代谢成为机体的主要供能系统,因此肌肉中乳酸的生成较多;随着运动时间的逐渐延长,机体有氧代谢供能的比例逐渐加大,乳酸的生成也就逐渐减少。有人在实验室条件下,用逐步增加运动强度的方法,测定不同运动强度的  相似文献   

19.
BMI和心肺适能对全代谢综合征男性最大脂代谢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BMI和心肺适能对全代谢综合征男性最大脂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CDS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募集24名全代谢综合征(tMS)男性.血清指标检测采用酶法和放免法.直接测定最大耗氧量和最大有氧功.间接测热法和非连续递增负荷法检测最大脂代谢水平.分别依据BMI、最大耗氧量的平均值将被试分为高,低BMI组,高、低心肺适能组.结果:tMS男性整体最大脂氧化率(MFOR)为151.58±20.64 mg/min,最大脂氧化强度(Fatmax)为28.48±5.98%VO2max,Fatmax相应RER为0.94±0.01;供能交叉点为33.42±6.96%VO2max,心肺适能水平为18.25±2.68 ml/kg/mim;高、低BMI组间心肺适能、MFOR、Fatmax和交叉点均无显著性差异;高、低心肺适能组间MFOR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BMI、Fatmax和交叉点强度均无显著性差异;tMS男性BMI与MFOR相关不具显著性,心肺适能与MFOR具显著性正相关(r=0.75,P<0.01).结论:全代谢综合征男性最大脂氧化强度处于低有氧强度范围,tMS男性最大脂氧化率受心肺适能水平影响,而BMI对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洪平  李开刚 《游泳》2002,(4):14-16
运动员在从事耐力项目运动时,其能量供应来源主要依靠有氧代谢,因而有氧代谢能力的大小与耐力项目的运动成绩之间呈显著相关。长期以来,运动生理学家们把最大摄氧量(V02max)作为衡量人体有氧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有氧能力在各种运动项目中的重要性是不同的。现已证明,最大摄氧量的大小与耐力项目的运动成绩密切相关,最大摄氧量愈大,运动成绩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