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叶巧玲 《今日科苑》2007,(22):33-33
区域供水是指水源相对集中、供水范围覆盖多个区域、管网连成一片的供水系统。这种供水系统优势在于合理利用水资源,形成规模效益,提高了系统的专业性、合理性、可靠性与经济性。许多县或郊区供水普及率低,缺乏统一规划,把区域供水的概念延伸至县域,在县域范围内实现区域供水可以合理配置水资源,发挥大水厂规模效益,避免基础设施重复投资。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几点认识和体会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沧州地区水资源匮乏,饮水安全问题一直制约着沧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本文分别对以地下水和地上水为水源的农村供水模式进行分析。对于地下水供水水源,建议采用深层地下水,采取现有水厂扩户和新建联村集中供水方式,饮用水经净化处理,建议西部区域水价为1.2元/m~3,中东部区域水价为2.8~2.9元/m~3。对于地上水供水水源,以大浪淀水库、杨埕水库两座地表水水源为基点,以地下水源为备用补充,以净水厂为水处理中心,实现供水到户,城乡一体化供水的网络格局,建议水价为3.00元/m~3。  相似文献   

3.
基于乌鲁木齐市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数据,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干旱区绿洲城市发展与水资源需求预警系统仿真模型,并对乌鲁木齐市城市发展的水资源需求进行多情景模拟。模拟结果显示:①现有水资源条件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各情景下水资源对城市发展系统均存在较强约束,采用调水与节水方案,乌鲁木齐市中、高速发展情景下到2030年将分别存在5.17亿m3、30.15亿m3的水资源缺口;②节水方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提高的效果远大于调水的效果,社会经济发展越快,节水带来的效果越明显;③适度增强城市人口和产业的集聚与规模效应,降低用水定额,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最有效的途径;④通过跨流域调水提高区域的供水能力,有助于减弱水资源系统对城市发展系统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水资源较为短缺,城市用水紧张。针对此问题,水资源的跨流域调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城市的调水问题建立了数学模型,从数学角度设计了主要的调水路线,其基本思想是从丰水区域的河流向缺水区域的集中点进行调水,综合考虑输运成本等问题,优先调运最近的水资源。本文利用软件LINGO和MATLAB求解最优化模型,达到成本最低、收益最大的目的。本文还提出"重心模型",用于计算缺水区域的集中点,即"重心",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调配。  相似文献   

5.
唐宏  夏富强  杨德刚  黄凤  乔旭宁 《资源科学》2014,36(6):1168-1174
基于乌鲁木齐市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数据,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干旱区绿洲城市发展与水资源需求预警系统仿真模型,并对乌鲁木齐市城市发展的水资源需求进行多情景模拟。模拟结果显示:①现有水资源条件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各情景下水资源对城市发展系统均存在较强约束,采用调水与节水方案,乌鲁木齐市中、高速发展情景下到2030年将分别存在5.17亿m3、30.15亿m3的水资源缺口;②节水方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提高的效果远大于调水的效果,社会经济发展越快,节水带来的效果越明显;③适度增强城市人口和产业的集聚与规模效应,降低用水定额,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最有效的途径;④通过跨流域调水提高区域的供水能力,有助于减弱水资源系统对城市发展系统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6.
水对于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以及生态系统是至关重要的,水资源对于城市发展来说,同样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城市供水系统是保障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因此要建立起提高供水安全保障体系,这对于提高城市供水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建设城市供水安全保障的管理体系中,城市供水安全涉及供水企业内部(水源、水厂、输配水等)和外部(供应商、用水户、社会、环境等),只有在全面分析各管理对象,剖析影响水质安全的各类原因,综合应用多种管理方法才能保障水质安全,防止各种性质的水质污染发生。本文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并不断完善城市供水水质安全保障的综合管理体系,切实保障城市供水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8.
张辉  杜硕 《科技风》2023,(8):80-82
单县主要水源为黄河水、地下水及大气降水,径流量普遍较小,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黄河水作为主要的客水资源,由于位于引黄干渠末级,引黄水量不足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水层埋深在250m以下的深层地下水,富水性较好,储存有大量的资源,只有较少的开采量,水质好且不易污染,但水径流滞缓,补给量小。随着生活、生产用水大幅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显现,部分地区存在用水困难。通过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推行节水型城市实施,改进传统农业浇灌方式,建设新的水源地,建立合理的水权分配制度等一系列举措,从而进一步推进水资源供需平衡良性运行的长效机制建设,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为单县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坡头区城区供水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坡头区城区现供水的水源采用的是地下水,随着城区建设的迅猛发展,以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给当地地下水资源带来很重负担,地下水水源已经不能够满足城市近远期发展的需要.文章从水源方案、厂址选择、输水管道布置、管材选择等方面对新建的城区供水工程的设计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1 包头市可利用供水水源状况包头市区可利用的供水水源有 :地下水资源、水库水和黄河水。包头市及近郊范围内的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资源量为 1 .2 6× 1 0 8m3/a;水库可向城市提供 5× 1 0 4 m3/d,作为城市自来水公司季节性调节水源 ;目前包头市在黄河昭君坟段和磴口段取黄河水量为 1 .5 7× 1 0 8m3/a作为城市供水 (包括包钢用水 )。综合地下水和地表水 ,现包间市区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为 3× 1 0 8m3/a左右 (含 1× 1 0 8m3/a的农业用水 ,可作为城市供水资源量约为 2× 1 0 8m3/a左右 )。 1 996年城市总供水量为 2 .5 5× 1 0 8m3/a,地下水已…  相似文献   

11.
姜鲁光  杨成  封志明  刘晔 《资源科学》2021,43(8):1649-1661
大清河流域是中国人水关系最为紧张的流域之一,也是推进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地域。针对未来不同发展情景,研究流域水资源利用的可能矛盾和应对策略,对于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大清河流域水土资源定量评估为依据,以水-土-粮-人关系为纽带,研究了在惯性发展、休耕政策、农田节水3种情景下,流域水-粮关系的演变特征,提出了大清河流域水-粮权衡优化方案。研究表明:①大清河流域在当前土地利用结构下,粮食生产可实现自给略有盈余,但过多的农业生产耗水导致大清河流域地下水超采严重。②尽管已在大清河流域探索实施休耕政策,但当前局部休耕节约的水资源量远不及地下水超采量。若要实现控制地下水超采并使流域供需水平衡,需继续在白洋淀东部和南部平原扩大冬小麦休耕面积25.3万hm2,或从流域外增加引调水量7.2亿m³。③到2030年大清河流域将面临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安全的双重压力,水资源缺口将达13.8亿m³。为缓解流域水资源压力,未来需加大跨流域调水力度;同时,继续扩大冬小麦休耕面积也是缓解流域水资源矛盾的重要政策选项。  相似文献   

12.
城市供水安全综合评价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施春红  胡波 《资源科学》2007,29(3):80-85
水安全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水资源危机不断加深,人类社会对水安全的关注程度越来越强烈。城市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物流和信息中心,城市供水安全对城市公共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影响城市供水安全的各个方面,构造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大量的权威统计数据,运用多元分析的主成分和因子分析方法对中国的主要城市的供水安全进行计算、分析和评价,可为城市供水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依据2004年统计数据计算的评价结果,我国重点城市在城市供水的生产和供水行业的投入方面,存在着生产能力不足和投入较少的问题,但他们在在供水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方面具有较高的能力。重点城市的供水安全状况两极分化严重,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北京市目前总体供水安全状况处于比较良好的状态,但在供水生产、供水行业资金投入和节水三个方面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随着更多的人口进入北京和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北京市未来几年的供水安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半对数特征价格模型,通过设置不同"参照区"对比分析,研究轨道交通运营前后不同时期对城区和郊区之间房价梯度的影响,并探讨其内在机理。研究表明:轨道交通对城区和郊区之间房价梯度起到"缓冲器"作用。但在研究期内,轨道交通沿线的房价梯度呈现先加速扩大再加速缩小的倒"U"型结构。跨越城区和郊区之间的轨道交通对其沿线房价梯度的影响呈现三阶段变化:在轨道交通开通前的短期内(阶段一),市区房价上涨高于郊区,城区和郊区之间的房价梯度扩大加剧;在轨道交通运营后的短期内(阶段二),市区房价上涨低于郊区,但城区和郊区之间的房价梯度继续加剧上升;在阶段三,即轨道交通投入使用的长期,市区房价涨幅远小于郊区,城区和郊区之间的房价梯度停涨下降,轨道交通促进房价扁平化效应才显著体现。城区和郊区之间房价梯度的演化是由于两个市场对轨道交通的响应不同引起的。本研究深化了轨道交通对房价影响认识,可为北京市跨越城区和郊区之间的地铁沿线住宅开发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韩雁  张士锋  吕爱锋 《资源科学》2018,40(11):2236-2247
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恶化已成为京津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是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本文从水资源系统对经济、社会系统的支撑角度出发,选取11个主要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系统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基于水量、水质、水域、水流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外调水对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承载力都属超载,天津、北京尤为严重。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承载的压力主要来自于水资源系统,水资源短缺是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超载的主要因素,人均水资源量是影响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关键因子。外调水对改善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具有一定贡献,尤其是对北京、天津的影响较为显著。在水资源短缺时期外调水的影响更为明显,在2000年特枯年,天津市引滦与引黄入津使得水资源承载力提高了13%。南水北调使得2015年北京、天津两地水资源承载力分别提高了5%。外调水对水资源承载力影响研究为京津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依据,对于实现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遥感调查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资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方法,针对北京大都市的特点建立北京湿地分类体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2009年北京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009年北京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2137.31亿元,其中经济功能价值为33.99亿元,占总价值的1.59%;社会功能价值为1340.94亿元,占总价值的62.74%;生态功能价值为762.38亿元,占总价值的35.67%,反映了北京湿地生态系统在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多功能服务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为北京市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恢复和重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黄河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在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的基础上,以1990年为现状,2000年水平黄河地区工农业生产发展规划为依据,预测分析远景(2030年)黄河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指标及对水资源的需求,并提出解决黄河地区远景缺水的对策和措施等。分析结果表明,远景黄河地区工农业及城乡生活需引水达1060×108m3,需耗水810×108m3,在考虑黄河可供水量及地下水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届时,黄河地区仍将缺水250×108m3以上。解决黄河地区缺水的主要对策措施是实现跨流域调水。  相似文献   

17.
雄安新区建设水安全保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军  张永勇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11):1199-1205
河北雄安新区建设是我国的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是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雄安新区位于华北白洋淀地区,面临缺水和水环境与水生态等多个影响的风险问题与挑战。文章从水安全和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学科前沿出发,重点探讨了目前雄安新区建设主要面临的水资源、水质和水生态安全等问题,分析未来建设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风险成因;提出应对风险的几点对策与建议,包括:开源节流并重,严厉控制污染排放;加强全流域生态修复和白洋淀生态补水等措施;实施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实现供水向需水管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自然-人为双重作用下扎龙湿地水文情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夏清  章光新 《资源科学》2010,32(12):2316-2323
湿地水文情势制约着湿地环境的生物、物理和化学特征,从而影响到湿地类型分异、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扎龙湿地是重要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枯水年需要人为补水来维持水文情势。分析人为补水条件下扎龙湿地水文情势,为确定湿地生态补水机制和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选取1971年-1987年和2001年-2008年两个人为补水期,利用收集到的水文气象资料对扎龙湿地水循环要素特征和水量平衡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枯水年,人为补水量是扎龙湿地的重要水源。在自然和人为补水双重作用下,扎龙湿地蓄水量是增加的,有利于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平衡。此外,人为补水有利于湿地地下水位的回升和维持地表水位的相对稳定,对于植被的演替与恢复、鹤类种群的繁殖也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配置的水循环响应定量研究——以宁夏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裴源生  赵勇  陆垂裕 《资源科学》2006,28(4):189-194
水资源配置是通过一系列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组成的综合体系实现,这些措施将从水循环过程和路径两方面改变区域水循环状况,区域蒸散发量、地表地下水资源分布、产汇流、入渗、地下水位等将发生显著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区域未来水资源量、需水量和生态环境等状况,也关系着水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与否。本文以宁夏为例,针对不同的研究区域,系统分析了水资源配置措施可能带来的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情况,提出了水资源配置对区域水循环影响的定量分析方法,并且给出了水资源配置措施下宁夏平原区、扬黄灌区和南部山区所产生的水循环变化,为水资源合理配置决策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水资源演变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等河流的发源地,素有"亚洲水塔"之称。分析青藏高原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量的演变规律和与变化趋势,对青藏高原水资源及水生态保护以及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科学价值。基于河流源区主要江河水文站实测径流资料分析发现,由于降水增多、气温升高等气候变化的影响,青藏高原多数区域地表河川径流量呈现增加趋势,季节过程也发生了明显变化,长江、怒江和雅鲁藏布江河源区径流增加趋势尤为显著。研究发现,气温升高导致的冰川积雪融化径流的增多是地下水资源量以及高原湖泊水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未来预测分析认为,随着冰川积雪的减少,融雪径流将会减少,部分河流径流量会出现由增转减的"拐点",这将导致该区域的水资源安全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全球变化对青藏高原水资源演变的影响需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