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前数字人文实践集中于技术雄厚且团队庞大的大型合作项目,较少涉及资源受限场景。高校图书馆员在实践环节中较多提供单环节或单要素服务。文章以奥古斯丁学术研究史梳理为实践项目,采用书目控制和文献循证为研究方法,开展馆员与人文学者之间的微型数字人文合作,总结出资源受限下的微型数字人文合作全流程机制。该机制由“高效沟通为导向的需求分析”“学科属性为视角的数据处理”“研究问题为主导的结果呈现”三环节组成。微型数字人文合作机制有助于人文学者在资源受限时开展数字人文研究,馆员在微型数字人文合作中从资源提供者向学术协作者转变,进一步提升跨学科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2.
数字人文的发展与实践为人文学科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与机遇。图书馆可以为数字人文项目的开展提供丰富的资源,但我国图书馆参与数字人文的实践仍有提升空间。文章选择QS排名前10的美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的数字人文项目作为研究对象,调研其数字人文技术的利用、数字人文项目的设立以及跨学科合作、数字研究中心与奖学金的设立、利用数字人文进行馆藏展览与服务情况等,发现其具有技术运用全面、专题资源库丰富、学科交流密切、项目开展多元化和研究中心广泛成立的特点,能为我国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实践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对上海图书馆举办的2020年数字人文年会会议征集的51个汉语语境下数字人文项目进行分析,总结汉语世界关于中华文化主题的数字人文项目概况,为国内数字人文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采用网络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对51个数字人文项目进行分类研究,根据项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础设施类型和项目成果的现实意义进行分析与讨论以获取有价值的特征。就"数字人文与人文学科""技术手段与方法应用""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模式与问题解决"四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结果/结论] 51个项目的总结显示出五大特点:在历史学、文学领域蓬勃发展,机器学习与数字人文深度结合,数字资源建设至关重要,综合性数字人文平台的时代已经到来,跨学科、跨机构、跨国家的合作性项目开始显现。本文也针对当前数字人文项目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促进机构间合作及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大数据交叉思维和人文素养培养,加强区域协同发展,继续提升学科服务能力和基础资源建设的主要建议。  相似文献   

4.
数字人文作为21世纪的一个现象级国际话语,其发展深度、广度与速度均在显著提升,同时数字人文评价也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成为数字人文领域的新课题。本文结合数字人文研究的特点和发展阶段,从学科性、专业性和技术性三个维度构建与探讨数字人文评价问题:学科性是核心要素,评价数字人文成果最终要看它是否推动了人文领域的知识创新和学术创新;专业性是关键要素,图情档学科为数字人文提供数据基础设施,并利用信息组织、信息检索、数据分析等专业知识为数字人文提供方法论指导,也是连接学科和技术的媒介和纽带;技术性是必备要素,信息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语义网技术、文本挖掘技术等应用于人文数据分析中,助力人文领域的学术创新和知识创新。图情档领域应发挥专业知识优势、技术应用优势、专业人才优势和专业组织优势,加强跨学科交流与合作,推动人文学科研究的理论创新、知识创新、学科创新和方法创新;同时,借鉴已有评价研究成果和评价实践经验,引领开展数字人文成果的评价。表 1。参考文献 19。  相似文献   

5.
数字人文作为一个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正受到许多学科的高度关注.本研究旨在探析国际数字人文研究的跨学科知识扩散趋势,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为数据来源,通过学科聚合性、学科多样性、学科地位三个维度的四个指标——网络中介中心势、网络密度、网络核心度、DIV指标——进行跨学科特征分析,使用国际数字人文研究中被引次数≥1的目标文献及其施引文献进行知识扩散研究,并基于桑基图进行可视化展示.研究表明:国际数字人文研究的跨学科性越来越强,艺术与人文学科、工程学等学科近年在国际数字人文研究中的地位渐趋重要,而图书情报学等初始相关学科的核心度则呈下降趋势.国际数字人文研究网络核心度的下降有利于数字人文与其他学科建立更多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吸收其他学科知识、扩大研究范围.在知识扩散过程中,计算机科学、图书情报学两个学科的知识流动较为频繁,语言学领域的论文越来越受到其他学科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艾伦·蒙斯洛(Alun Munslow)曾在《新时代历史》(The New History)一书中指出“人文学者要摆脱‘独狼式’工作方式,需要和不同知识背景的学者一同完成课题研究,而不应当孤独地在档案馆翻阅史料”。数字人文作为新兴跨界学科受到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成为2018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之一。特别是近年来,信息管理类学科对数字人文的研究进入快速增长期。数字人文的出现,将档案工作者或主动、或被动地推向了“跨界合作”的浪潮。如何在档案工作与服务中及时引入数字人文的理念与技术,如何用档案学的理论与方法丰富数字人文的研究开展,成为摆在档案工作者和档案学者面前的新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数字人文大会是国内数字人文研究领域的主要学术会议之一,也是加强中国数字人文领域专家学者交流合作、展示数字人文理论与实践成果、探讨数字人文未来发展路径的重要平台。2021年11月6–7日,第三届中国数字人文大会以“时代经纬:迈向新文科的数字人文”为主题在南京大学召开。笔者以此次会议中的专家报告、专题讨论、青年论坛和案例分享内容为综述对象,根据研究主题进行系统梳理,归纳出数字人文研究中的新理念、新成果。总体而言,本届大会聚焦于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数字人文研究的前沿与热点问题,深入探讨了数字人文知识生产范式,充分展现了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呈现出了数字人文学科边界不断拓展、交叉融合持续深入、研究视角不断丰富、研究技术持续创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文章聚焦文化遗产科技保护这一主流路径,从文化遗产科技行动计划文本和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实践项目切入,梳理归纳科技创新在文化遗产保护国家战略中的定位及发展目标与方向,探究实践项目中的学科参与及交叉融合情况。研究发现,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以及数字技术的重要地位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取得共识,其中跨学科的人才培养的意义尤为强调。当前实践中所呈现的学科参与及交叉融合主要包括理工学科主导—人文学科辅助型和理工—人文明确分工型两种类型。基于上述分析,讨论了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中的学科参与和交叉融合对我国新文科背景下相关学科建设的启示,提出文化遗产保护是实践新文科建设的理想领域,而当前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是进行相关学科新文科建设的最佳依托。  相似文献   

9.
指出作为处理海量数据的有效工具,文本挖掘技术近年来在人文社科领域得到广泛重视。概述文本挖掘的相关技术和研究现状,介绍信息抽取、文本分类、文本聚类、关联规则与模式发现等常用的文本挖掘方法在人文社科研究中的具体应用,以拓展文本挖掘的应用领域,并为人文社科研究的方法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数字人文跨学科共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当前研究多从文献计量的角度对该过程进行分析,少有基于项目实践的相关研究。本文以共生理论和档案范式思想为两大逻辑起点,基于数字人文实践项目数据集,分别对数字人文跨学科共生因素及档案范式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档案学科在数字人文跨学科共生网络中形成六大共生因素群落,且上述群落在演化进程中逐渐交织映射出档案记忆与档案认同两大主要档案范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长城保护理念的日益深入,考古工作与长城保护维修工程的结合更加紧密。但在实践过程中,有些长城保护维修工程和项目存在考古参与程度较低、定位不明确等问题。本文对既往长城保护维修工程中的考古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指出考古工作的参与程度越来越受重视,是新时期长城保护理念发展的必然趋势;以箭扣南段长城151-154号敌台及边墙的考古工作为例,详细介绍具体工作内容和流程,研究其在长城保护中的作用和意义;探讨将考古工作纳入长城保护维修工作流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对考古工作的定位、经费来源和承担者等问题进行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美国对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兴起于19世纪末,图书馆学教育则始于20世纪20年代。民国时期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处于萌芽时期。受美国影响尤深。如在教育思想、教育经费、教育人才等方面都与美国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3.
我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梳理了关于我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不同认识,讨论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的模式及特点,分析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中主要存在问题和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大量的文献调研、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对近十年我国国内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创新、服务体系的修订以及最新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进行了回顾与评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印刷图书文化的源与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刷术的发明有很深的渊源,并且有一个不断积累的由量变到质变逐渐完善的长期过程,其间很难划分出鲜明的分界时限。根据古代文献,结合近年来的考古实物发现综合考证,可以得出雕版印刷术产生于隋至初唐之际的结论。公元7世纪前期的佛像雕印是雕版印刷术的最初形式;8世纪大量出现的经咒印本标志着雕版技术已有长足的进步;9世纪图文并茂的整部佛经《金刚经》印本说明雕版印刷术已臻成熟。  相似文献   

16.
重庆图书馆的民国文献无论就其历史性、思想性、艺术性而言都是珍品。民国文献数字化建设是必要的,是传统图书馆的延伸,是历史文化遗产生命的延续。  相似文献   

17.
作为民国时期安徽省立图书馆的馆刊,《学风》刊载了为数众多的研究安徽地方文献的学术论文,在推进安徽地方文献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就,这些研究直到今天还有着现实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使民国文献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但是目前民国文献的存放与普查工作尚存在诸多问题。对此,我国各级民国文献收藏单位应明确民国文献的分类、著录和定级问题,建立全国民国文献普查平台,关注民国文献的书库、装具、分类标签等保护细节,重视民国地方文献的整理与开发。  相似文献   

19.
种群生态学的研究领域包括种群数量、分布、动态、种群调节、群体遗传等。其中,种群统计研究是种群生态学的经典研究方法。文章介绍了网络新闻媒体种群的概念,用种群统计研究方法,对我国网络新闻媒体种群大小及其数量变动、空间分布极其变动情况等种群基本特征进行了分4行和研究。文章对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我国网络新闻媒体种群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规律有一定的参考意价值。  相似文献   

20.
2019年中国正式进入5G时代,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与传媒发变革时代的发展交相辉映,涌现出一大批新闻传播史研究成果。综观2019年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体现出以下特点:新中国70年、“五四”运动100年,周年性反思特征明显;报刊报人仍是研究重心,报刊阅读史成果涌现;新闻传播教育史研究持续升温;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亮点突出;新闻图史研究继续受到关注;2019年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在坚守与创新中,研究的外延不断拓展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