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1 毫秒
1.
试论现代武术理论体系及其研究范畴:武术学体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伟良 《体育科学》1993,13(2):84-88
所谓武术理论体系,从概念上讲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的武术理论所构成的一个有机知识整体。体系的建立,是武术学科日趋成熟的逻辑使然。本文建议把这一体系正式定名为“武术学”。本文系统而扼要地探讨了武术学的学科属性和一些基本研究范畴,勾划了武术学的理论体系框架。当然,武术学并非是个固定不变的闭合系统,随着它自身理论建设的不断提高,武术学体系必将得到进一步充实、完善。  相似文献   

2.
论武术学科理论体系框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理论与方法是教育学门类中体育学下的一个独立二级学科。但武术在历史上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和训练体系,却从未建立过一个理论体系。现在建立该体系是必要和可能的。武术学科理论研究对象包括武术和武术锻炼对人体的影响两部分,所以武术学科理论体系包括武术产生、发展方面的理论和武术锻炼对人体影响方面的理论这样两部分。前者多涉及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中国哲学和社会科学,这是其最具特色的内容,并是使武术能成为独立学科的原因;而后者主要涉及某些自然科学和边缘科学的理论。武术理论的研究方法,要  相似文献   

3.
论武术体系框架的构建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以辩证唯物方法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武术体系框架的构建进行论述.认为,武术体系总体上可分为武术理论体系和武术技术体系.武术理论体系分为人文社会科学类理论、运动人体科学类理论和教育训练学类理论;武术技术体系分为演练技术和对抗技术两大类.  相似文献   

4.
中国武术     
G852 9700752武术理论体系框架研究[刊,中]/白鸿顺//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6,13(4).—5—9图1(DW)武术//理论//体系//研究用分类设科目的方法从各科目的研究领域、发展史、特定概念、知识结构、研究对象与方法着手,进行了逐科目论述,建立了一个宏观的、科学的武术理论体系框架。它能科学地、系统地、有序地、及时地、准确地反映各种武术理论的属性与位置,指导武术实践,开拓武术事业,预见和研究未知的武术理论。  相似文献   

5.
武术生态理论的提出及其对武术学科体系框架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纵观武术的发生发展史,不仅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是武术赖以产生与发展的前提与条件,而且中国特定的自然文化背景也对武术的产生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中国的自然文化背景与社会文化背景共同构成了武术的生存环境。据此,我们提出了“武术生态理论”学说。根据武术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本文构建了武术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同时,这也证明了武术生态理论具有明显的应用性与实践性。  相似文献   

6.
论武术学科理论体系框架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术学科理论体系,是由武术和相关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知识层面所组成的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其研究对象包括武术和从事武术锻炼的人;其研究方法是注重整体思维、注重和谐、注重技击特点和辩证的现代科学综合研究方法。该体系分为武术的中国哲学和社会科学基础;武术的生物学和其它学科基础两大分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武术学科研究内容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根据武术学科的研究内容,对武术的概念与分类、武术的学科体系框架、武术产业与市场、武术管理、武术与奥林匹克、竞技武术科学化训练、武术技法和技理以及武术的哲学、美学、文化学、社会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8.
武术理论体系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分类设科目的方法从各科目的研究领域、发展史、特定概念、知识结构、研究对象与方法着手,进行了逐科目论述,建立了一个宏观的、科学的武术理论体系框架。它能科学地、系统地、有序地、及时地、准确地反映各种武术理论的属性与位置,指导武术实践,开拓武术事业,预见和研究未知的武术理论。  相似文献   

9.
在把握武术理论与实践之间适度张力的基础上,紧扣学校教育、竞技体育、大众健身三大场域,对新时代武术理论研究发展方向进行探讨。提出:(1)广泛开展武术技术的文化内涵研究,以“条件性实战”为武术技击理论创新的主要实践载体,扎根武术教育、竞技、健身、演艺、产业五大领域的现实场景,确定武术哲学层面“内容、形式、途径”的基本研究框架或范式;(2)将学校武术教育研究的着力点转移至武术专业教育,推进体制改革、评价创新、课程调整等;(3)重新考量“模糊评价”在武术套路竞赛研究中的重要价值,打破规则修订的体制阻碍,将研究重心置于新规则出台之前,重点总结以往经验、借鉴对练套路竞赛模式和改革评分制度;(4)将中老年群体健身作为大众武术健身研究的主攻方向,深入研究区别于竞技体育的赛事制度、规则和实施办法,加强武术对中老年群体健身效益研究,将“习武致趣”作为武术健身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运用交叉学科研究思路,引入标准化学科理论,考察武术标准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厘定武术标准、武术标准化、武术标准化水平等核心概念,提出武术标准化的研究和实践方法,构建武术标准化研究的体系框架,包括武术术语、技术、器械、服装、礼仪、场地、管理、段位、翻译标准化。  相似文献   

11.
武术的概念是进行武术实践、理论研究的基础。当前武术著述、研究领域中对武术概念的认识定位较低,不能准确表述武术的本质,不能表达武术负载的丰富的文化信息。文章通过对武术内容的深入研究,全面审视武术的各方面信息,提出“武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施用于人体的。力的运用智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齐贵春 《武当》2010,(6):1-1
中国武术的最高技击境界是法无定法。这是武术界所公认的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最高层次的技击运动。新的武术定义是,“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老的武术定义也没有将中国武术分为内家和外家,所以从武术的定义来说,  相似文献   

13.
武术运动美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湘英 《体育科技》2005,26(2):18-19
从审美视角,探讨了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对武术运动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深远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武术运动审美特征产生的根源。通过对武术运动特征和审美意识起源、发展等的分析研究,为武术运动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对构建武术美学理论体系框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武术实践与理论表明,武术技术所追求的动作意象恰恰以身体“意向”为其真正所指。然综观其研究谱系,武术“意象”论域迄今尚未走出一大误区,即对“意象”与“意向”关系的模糊与不清。明晰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把握武术“意象”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意义。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身体现象学中的身体“意向”为理论视角,以武术技术实践的训练理念与典籍术语为解读内容,对武术“意象”的“意向”之维及其意义作一阐述。研究指出,中国武术所追求的“意象”正是以身体“意向”为其内在能动性。这一观点的提出,不仅弥补了武术“意象”既非客观事物的表象又非主观意志表现的理论不足,更使得一种强调生命能、生命动力的“主客一体”的武术“意象”得以真正确立。武术“意象”由能动性、自反性、超越性的身体“意向”,使武术“意象”彻底走向了一种“身心一如”的功夫境界。这种“我能”的身体“意向”以其“可见的”与“不可见的”的真正统一,使“生生不息”且极具动态的天人之“意象”与道体之“意象”得以不断生成,有力彰显了武术“即身而道在”的超越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关于增加体育院校武术专业理论课课时量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7所体育专业院校武术专业理论课程的学时设置进行了调查,对武术专业学生和学科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武术专业理论课程没有足够的学时保证,长此以往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很难得到提高,有悖于“复合型人才”与“高水平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武术在华夏大地上生长了数千年,纵观武术发展的历程,武术在方方面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近年来,武术不仅在训练实践上有了飞速发展,而且在理论研究上也有了重大突破,但武术训练学仍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武术训练理论和实践还不能与那些基础扎实、结构清晰的学科相提并论.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训练上,仍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当然长拳也不能例外.文章采用了文献综述法并结合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等综合学科来分析长拳,长拳是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之一.就此阐述长拳决定因素和运动时供能的特征,并抓住这些特点提出了相应长拳运动能力提高的训练方法.为今后训练和教学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有关竞技武术的概念与本质、奥运发展、市场化发展以及从发展理论角度对竞技武术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研究发现:对竞技武术本质的认识多停留于“技击”层面,未能充分认阐释健身、文化、技击与竞技等属性的关系;奥运与市场化发展是竞技武术发展的两大主题,但现有研究对以上实践的理论支撑力度明显不足。从发展理论角度对竞技武术的研究,多停留于现状与对策层面的探讨,对发展规律、发展动因、发展代价的研究还涉及不深或尚未涉及。  相似文献   

18.
武术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传统的民族体育运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广泛的群众基础。自从电视剧《武松》和电影《少林寺》等片上映后,更加引起了广大观众的极大兴趣,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武术热”。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武术的“门道”何在?作为观众,怎样提高自己观看、欣赏武术的能力呢? 武术的分类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种类繁多。按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一、拳术拳术的套路不下几百种,其中包括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掌、通臂拳等等。单单长拳就有十几个较大的拳系,如查拳、华拳、炮拳、洪  相似文献   

19.
运用传统美学和现代艺术学的理论对“武术意境”展开讨论.研究认为:(1)“武术意境”是通过特定的武术形象而诱发出的一种境界和情调,是构建在独特的、艺术化的武术形象之上的艺术体验,并以一种情感体验的方式存在于观赏者的主观意识中.(2)“武术意境”源自“情”与“景”的交融.“情”所指向的是拳家们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所拥有的体验、思想、理想、情趣等方面的总合;“景”是指观赏者对武术这一审美客体观照之后而产生的艺术化的联想或想象.(3)“武术意境”源自“虚”与“实”的创构.“实境”是演练者用肢体的运动所创造出的一个个具体而生动的武术形象;“虚境”是观赏者对武术“实境”进行主观想象的结果.(4)“武术意境”为审美主体展现了充满审美想象的艺术空间,是体现武术艺术价值的高级形态,是武术艺术性存在的显著标识.  相似文献   

20.
速度是体育运动中的主要身体素质之一,也是提高武术技术水平不可忽视的基本要素。传统的武术理论历来强调“快”,要求“动如脱兔”、“疾如流星”,把“快”看作是运动的基础,而把“慢”作为对速度的艺术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