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对化学学困生和学优生意志品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表明学优生和学困生在意志品质方面差异显著.学校教育是提高化学学困生的主阵地,因此提出化学教学中提高化学学困生意志品质的对策,包括引导学生自我诊断、帮助学生自我设定目标、加强课堂管理、以及督促课后自我约束等.  相似文献   

2.
以小学四年级、初中一年级和高中一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GNAT实验范式,比较了不同年级学困生与学优生数学学习内隐态度的特点.结果发现:(1)不同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内隐态度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不同年级学生的d'值和反应时差异显著;学生在不同组合类别下的d'值和反应时差异显著;不同年级学生在不同组合类别下的d'值和反应时差异显著.(2)学困生与学优生的数学学习内隐态度差异显著:学优生与学困生的d'值差异显著;不同年级的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反应时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倡导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优等生和学困生之分,而不同学生所表现的学业情绪也不同。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效果和学习成就存在较大差异时,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学业情绪,这种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经调查表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困生的消极学业情绪要多于积极学业情绪,而且学困生与学优生的学业情绪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本文就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业情绪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业情绪的原因以及各方面的特点,以此为解决和控制学困生的学业情绪提供有效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4.
两极分化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重点教育问题,由于学生存在素质差异、学习态度差异,课堂上出现了学优生与学困生两大群体.学优生学习能力出色,能够完美把握学习进度;学困生学习能力较差,无法及时掌握数学知识.忽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两极分化问题,极易引发教学进度脱轨、学生素质差异过大等负面问题.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改善两极分化现象,笔者以一线教学经验为参考,从两极分化现象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出现的原因出发,提出了改善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不同的学习适应行为反映了不同的学习目标定向。采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和《学习适应性测验》,对高一、高二年级学优生与学困生进行测查比较,结果表明:1,在总体上,学优生学习适应性显著高于学困生;2.高中生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不显著,高一年级学优生学习适应性显著高于高二年级,学困生学习适应性的年级差异不显著;3.学优生倾向于掌握目标的定向,学困生倾向于业绩表现的目标定向。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基础不一,加之学习态度、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学习情况会有着一定的差距。常规的教学中,统一的教学、作业、评价标准,使得学困生、学优生和中等生无法兼顾。为此,探索分层教学模式十分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总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新课标要求我们的课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呢?如何才能让学优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呢?在新课标的数学教学中,若能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当前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通过对学困生策略提示前后应用题学习成绩的差异研究发现:学困生不能像学优生那样自觉主动地使用相应的策略,应用策略的意识较差;策略提示对学困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策略提示前学困生与学优生的成绩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而在策略提示后,这种差异明显减小,但学困生在策略的迁移及运用策略的有效性方面仍不如学优生。  相似文献   

9.
衷桂萍 《天津教育》2023,(32):174-176
<正>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教育教学领域的不断革新,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小学阶段的学生多少会存在知识、能力水平与智力发展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在进行相关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学生间存在的各种差异。合作学习是近年来出现在教育领域的新模式。在培养优秀人才和提高整体素质的背景下,培优辅差成了必然趋势。培优辅差简单来说就是学优生与学困生通过学习能够实现优者更优,学困生学习不再困难。  相似文献   

10.
认知能力的发展是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采用认知能力电子化测查工具对合肥市某中学的七、八年级全体学生进行认知能力水平测试,将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划分为学优生和学困生,使用结构化方程模型分别研究认知能力对学困生和学优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学困生和学优生的认知能力对各科学习成绩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记忆能力对学优生的语文成绩和推理能力产生直接影响,而对学困生不产生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合理的建议以帮助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1.
用两份量表测量了初中二年级学生学习策略和学业成就动机两方面的学习心理,进行了数学学困生与学优生这两方面学习心理的比较。结果表明,在总体的学习策略和成就动机上,数学学优生水平均高于学困生,女生水平均高于男生,学生类型与性别的交互作用都不显著;在学习策略和成就动机的各维度上,学优生在所有维度的水平均高于学困生,女生在大多数维度的水平高于男生,在所有维度上学生类型与性别的交互作用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教育部最新《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 标准》提出的学习策略,研究学优生和学困生在初中英语学习 中使用策略的情况以及学优生对学困生学习策略与学习效果 的影响。本文运用观察法、定性分析法和对比法调查研究了初 中英语学优生和学困生对于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结果发 现:初中英语学优生和学困生在学习策略的使用上有较大差 异,但是在学优生的帮助和影响下这些差异得到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13.
《中学教育》2018,(2):73-79
为探讨不同标记策略对学习困难生(简称学困生)阅读成绩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实验法,选择54名学困生与学优生参与实验。结果表明:1)学优生的阅读成绩要高于学困生;2)组织结构图标记的阅读成绩显著高于其它两种标记;3)在纯文本与关键项标记两水平上,学优生阅读成绩显著高于学困生;在组织结构图标记水平上,学优生阅读成绩与学困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4)在学困生水平上,短篇文章阅读成绩显著高于中、长篇,中篇文章阅读成绩显著高于长篇;而在学优生水平上,短篇与中篇文章阅读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二者阅读理解成绩显著高于长篇文章。结论:组织结构图标记可提高学习困难生的阅读成绩。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学困生和学优生高中语文学习表现、成因的差异进行分析,从而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转化学困生,旨在提高学困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进而实现"培优转困"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运用实验法和临床访谈法对某普通小学的43名二年级学生进行了一致/不一致应用题测验(任务一)和条件多余/条件不足应用题测验(任务二),以考察数学学优生和学困生在解决这些应用题时表征策略的差异。结果表明:⑴在任务一中,学优生在一致题目和不一致题目上的反应时差异显著,而学困生在这两类题上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学优生和学困生在一致题目和不一致题目上的正确率差异显著;口头报告显示,学优生较多使用问题模型策略对问题进行表征,学困生较多使用直接转换策略对问题进行表征;⑵在任务二中,学优生的成绩要好于学困生,口头报告分析证明了前面的结果,即学优生较多使用问题模型策略,学困生较多使用直接转换策略;⑶由于表征策略的使用差异,学生在条件充要应用题上的正确率高于非常规应用题。  相似文献   

16.
探讨重点高中学优生与学困生的人格特征及与学业成绩的关系。采用卡氏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为研究工具,对重点高中414名学生进行整群测试。(1)在聪慧性、独立性因子上学优生显著高于学困生,而在乐群性、兴奋性因子上,学困生则显著高于学优生;二元人格因素学优生比学困生表现出明显的内向性和果断性;在新环境中有学习成长能力者因素和创造力强者因素上,学优生得分显著高于学困生。(2)在兴奋性和敢为性因子上,学优女生得分显著高于学优男生,而在怀疑性和独立性因子上,学优男生得分则显著高于学优女生。(3)16种人格特质能解释学业成绩变异的13.9%,兴奋性与学习成绩的回归系数达到了显著水平(p〈0、01)。人格特质在一定程度上能对学业成绩进行预测,学优生具有一些优秀的人格特质。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改素质教育下的数学教学中,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和实际情况,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并把学优生和学困生区别对待,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使学困生摆脱并远离"学困"的境况,有变成学优生的机会,培养他们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健康全面发展,快乐成长,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和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测验法、问卷法、观察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考查宁波市两所学校的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业情绪特点,并与学优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业情绪具有情境关联性和任务关联性,消极学业情绪多于积极学业情绪;初中语文学困生与学优生的学业情绪存在显著性差异,学困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到的希望学业情绪比学优生少,而厌倦学业情绪比学优生多;不同年级的语文学困生经历了不同的学业情绪体验,初中二年级是语文学困生学业情绪变化的转折点;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业情绪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到的高兴和沮丧学业情绪多于男生.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相对传统教师满堂灌输教学,有利于初中生个性化地发展,有利于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的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本文从坚持以生为本,将学生进行分层;运用多媒体辅助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分层教学三个方面分析初中物理分层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环境下,如何提高个体的元认知水平,一直是元认知研究领域的焦点课题.通过控制课堂教学,对“题后反思”法的训练效果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由此得出:(1)数学学优生与学困生在元认知技能方面存在显著性的差异;(2)经题后反思的短期培训后,数学学困生在元认知技能方面有显著性的提高,但是与学优生的差异仍然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