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教育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学科,其名称及其内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地发展,为了更好地开展电教工作,就必须对其发展的现状及趋势进行研究。本文即就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其发展特点谈点粗浅看法。一、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教育技术”这一名称,有一个演变过程,国...  相似文献   

2.
职工电化教育,是一种新兴的、边缘的现代化教育手段,本文试就职工电教的必然性、实现方法、途径以及现状和发展前景作一粗浅分析。一、开展职工电化教育是新形势下职工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电化教育”是我国独创的一个名词,它出现于本世纪30年代。1936年,我国教育界人士在讨论电影、播音教育的定义时,认为电化教育这个名称,在当时具有先进的含义,把幻灯、电影、广播用于教育,具有快速、效果好的特点,因此,用“电化教育”一词概括其义,并一直沿用至今。职工电化教育一般具备以下四个特点:一是传把迅速、覆盖面广,适用于开展大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教育技术”的形成过程,并对“教育技术”的定义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教育技术”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对“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的比较,指出了“教育技术”这一名称在我国教育领域统一规范使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现在“电化教育”名称很少使用了,改称为国际上比较公认的“教育技术”。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名称变化问题,而是涉及到诸如教育观念、教学方式、课程设置、专业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必须改变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1994年教育技术新定义的提出,再次引起了一场关于我国教育技术发展与定位的大讨论。我国电教界认为“电化教育”是中国的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指“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但随着教育的发展和对教育技术认识的深入,电化教育一词已不能正确概括与表述教育技术的内涵和外延,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具体体现在:(1)电化教育注重媒体论,媒体论的不足在于缺乏系统方法,因为教育是个大系统,它的要素很多,不但包括电化教育中研究的媒体…  相似文献   

6.
对引入国外教育技术观的思考李康(西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兰州730070)在我国电化教育理论研究中有一个大家很关心的问题,就是“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的讨论。从这两个名称的讨论开始,到究竟怎样看待电化教育的本质,比较“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的优劣,...  相似文献   

7.
从教育建设看学科发展邰可举电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效果最优化”,这几乎是现行各种电化教育基础课教材都确认了的,也是电教界对“电化教育”这一学科名称展开争鸣的各学术流派达成的共识。在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中,电教工作者还充分认识到,教材建设是发展电教之...  相似文献   

8.
“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一词源于美国。人类教育技术的水平随教育的不断发展而提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的教育技术各有特点。我国教育技术的前身是电化教育(笔者倾向于电化教育是为了与国际接轨而易名为教育技术的说法),后改名教育技术。本文所讨论的我国的教育技术是从20世纪20年代我国的“电化教育”名称的提出开始的,不讨论古代教育技术。  相似文献   

9.
“电化教育”这一名称产生于廿二世纪二三十年代,“电化教育”顾名思义,是在教育中运用了以电力为能源的教学工具和手段,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从其内容和形式来看,则主要是指在教学中运用了视听技术。从我国的情况来看,80年代之前,我国教育实践中比较广泛运用的教育技术主要还是幻灯、投影和扩音器、录音机等比较简单的电教设备,此时,对这些媒体在教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很少,因此,  相似文献   

10.
电化教育的内容包括四个要素:电化教育的理论指导,电化教育媒体,电化教育方法,电化教育过程。 近年来关于电化教育的名称的争论也十分激烈。有人主张应该用“教育技术”或“现代教育技术”;而坚持用“电化教育”的人士认为,用“电化教育”更能体现教育本色。但主张用“教育技术”的  相似文献   

11.
“电化教育”名称从20世纪30年代正式提出至今已有60多年,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我国电化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然而,随着对“电化教育”实践与理论探讨的深人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化教育”内在的局限性及与时代要求的难以适应性,已越来越明显。“电化教育”向何处去?出路不外乎两条:一是“扩充”,二是“改名”。本文拟就这一热点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一、关于对“电化教育”概念的扩充和广大同仁一样,笔者作为一名专职的“电教”工作者,对电化教育事业可以说到了魂牵梦萦的程度。十多年的基层工作中有艰辛也有收获…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电化教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电化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已有70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学习西方国家先进教育的产物。70多年以来,电化教育事业历经坎坷,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在世纪之交,我国的申化教育何去何从,引人深思。我想就以与我国电化教育有关的问题谈以下几点看法。一、电化教育的“名”中国有句俗话“名不正则言不顺”,也许这就是人们格外关注电化教育这个“名”的缘故吧。我国的电化教育从20世纪20年代前后开始萌芽,30年代中期定名之时起,就有不同的名称之争。当时由于有声电影的出现,西方国家已把运用幻灯、电影、无线电广播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统…  相似文献   

13.
电化教育的名称和内涵一直受到学者们的质疑.近年来对电化教育的称呼有信息化教育、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等.各种称呼同时使用不仅影响了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用人部门的误解;目前把电化教育称为信息化教育是与社会信息化相适应的.在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教育是信息素养的培养、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电化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丁卫泽,高建华随着电化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电化教育的内涵和功能也在不断扩大。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电化教育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本文就“电化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谈谈我们的认识。一、电化教育的特点决定了...  相似文献   

15.
美国AECT''''94教育技术定义给中国电化教育带来了什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技术”的传入,在中国电化教育界引起了一场“地震”,对生存了半个多世纪的电化教育的名称、定义、学科、产业以至事业都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在全国上下一片叫好声,教育技术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之时,对教育技术的是非功过冷静地进行梳理思辨,正本清源,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6.
再论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的争论已经历了不少年头 ,然而一种新生事物总不能由其初始状态而决定目标与走向 ,电化教育的发展也决不能因受视听教学技术的影响而不能发生质的改变与飞跃。当前中国的教育相对滞后 ,我们更应该积极扶持与发展电化教育这种新型的教育形式 ,形成教育上新的生长点。本文从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产生、发展的历程入手 ,探讨了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的实质与内涵 ,并进一步阐明了二者的关系和发展趋势 ,指出了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并非同等的概念 ,提出了以“教育”为主体 ,以“技术”为主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根据教学和学习实践,笔者鉴于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中开设“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管理”课程的现状,曾对教育技术管理的课程体系从课程名称、地位及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指出随着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应采用“教育技术管理”而不是“电化教育管理”的名称(本文中对“教育技术管理”和“电化教育管理”不加区别),且应把它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开设,课程内容应重新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教育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就是民主思想和科学技术的输入。这两者的输入从根本上动摇了“因循守旧”、“害怕和拒绝新生事物”的传统思维习惯。今天,中国人对新生事物的态度不再是恐惧和拒绝,也不再是从观望到慢慢适应,而是热烈欢迎和如饥似渴地主动追求了。当然,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但是,新生事物是否全都是“好的”?传统又是否全都是“坏的”?例如,我们该如何认识电化教育进课堂这一新生事物?电化教育研究目前似乎已成为幼儿园教育研究的一个新热点。电教设备的确给幼儿园教师的日常教学  相似文献   

19.
1998年3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建立在教育技术的平台上”。这是我国首次在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教育技术”这一新概念。这无疑给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 特别是从事电化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也提出了更高的目标。 电化教育和教育技术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本文仅从媒体教学这个角度讨论电化教育和教育技术的区别,提出了抓好“三件”建设;促进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过渡。 一、电化教育要向教育技术过渡 1.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我国的电化教育在1978年以后得到了长足的…  相似文献   

20.
在近代中国电化教育的体制化建设中,留学生的贡献功不可没。归国留学生为了实现“教育救国”与“科学救国”愿望,在电化教育体制化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意义探索和实践,从对电化教育的倡导,到专业学术团体的建立、大学电化教育课程的开设、系科的建立及专业期刊的创办等方面,他们积极投身到近代中国电化教育新学科的开拓之中。这不仅为我国电化教育体制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而且阐明了电化教育制度发展的内涵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