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2 毫秒
1.
职校生积极生命教育以积极的生命情感、积极的生命品质、积极的生命关系、积极的生命意义为核心内容,旨在帮助职校生实现知识技能掌握与人生幸福追求的双赢。建构职校生积极生命教育,需要职业教育工作者树立积极生命教育的现代理念,开设校本化的生命教育模块课程,在职校生活中嵌入积极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努力提升职校教师的积极生命素养,拓展积极生命教育的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2.
积极心理学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思想。从积极心理学视域出发,分析职校生开展生命教育的需求,剖析当前职业学校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通过构建职校生生命教育需要培养积极的生命教育理念,开展积极性体验式生命教育活动,提升教师的积极生命素养,提高家庭生命教育质量,拓宽积极生命教育途径,可以加强职校生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最具有生命性的事业。个体生命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教育是"因生命而生"、"为生命而成"的活动。生命教育以生命为基准,使教育回归生命的原点,同时,它也使得教育的目标从生存转向生活,教育的立场从社会转向个体。生命化的教育不仅是教育的一种应然追求,而且,更是"以人为本"时代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网络的快速发展给职校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但由于职校生不合理的使用网络也使得网络心理问题随之而来,对于职校生的网络心理问题必须积极关注。通过对职校生常见的网络心理问题进行列举,从而说明网络心理问题对职校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对于存在网络心理问题的职校生,应该以一种积极的教育思维来对待,在处理职校生网络心理问题时更应该从积极的角度、以积极的方式进行教育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职校生自主地解决网络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郝永贞 《职教通讯》2015,(34):13-16
职校生积极生命教育是对职业学校生命教育消极化倾向的一种反思与建构,其主要内涵是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与方法,充分发掘职校生生命成长的积极因素,通过增加积极生命体验、培养积极生命品质等方式,使职校生更加全面地把握生命的意义,体悟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精彩。这一教育模式需要职业教育工作者树立用积极的态度期待生命、用积极的视角关怀生命、用积极的生命引领生命、用积极的体验撼动生命的核心理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职业学校要着力提升教师的积极生命素养,重视学科渗透与专题教育的有机结合,加强生命教育资源的整合,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从2008年起在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三生教育",受到了国内国际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评价。2009年5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了"中国生命·生存·生活教育论坛",这标志着现代教育价值体系和教育模式的诞生。"三生教育"是指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应用模式方法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探究多元共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当代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要以积极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心理学等为理论基础,以积极型、主体性、发展性、自助式、青春期、职业类、文化层、网络化和整合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主导类型.积极开展行动研究,实施职校心本和谐管理,走向积极职教实践范式,着力构建高起点、有特色、可操作的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更好地促进和引领90后、00后职校生的心理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转化引导问题学生,是职校教育管理的"希望工程"、"阳光工程"。本文对职校问题学生心理特点、状态与成因进行探析,提出有效转化和积极引导问题学生的策略:把握职校问题学生心态,理性认识职校生的行为问题,树立科学的职校生心理发展观,建构积极职业教育实践智慧,倡导和谐的心本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主持开展的,由课题研究带动的大型教育改革实践。它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方式。广大教师在生本教育的实践中充分体会到教育的真谛,享受到教育的乐趣,感受到学生生命力量的神奇,也得到良好的专业发展。生本教育主张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而生本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更注重学  相似文献   

10.
读懂职校学生心理,是职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阶梯,是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逻辑起点。做积极职业教育实践的"有心人"和开拓者,职校教师要走近转型发展大局,走进学生心理世界,走秀教育改革创新,走出消极教育误区,走向积极教育实践,走入校本行动研究,走心卓越教育人生,加快实现消极职业教育向积极职业教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社会各界对职业院校育人质量格外关注。广州私立华联大学将陶行知教育思想作为办学的理念,开展素质教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探讨该校育人思想和措施与办学高质量的关系,以期为全国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2.
浅议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加强和全面提高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重要。对中职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学生思政”贯穿职业核心素养培养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和缜密的现实逻辑,通过科学组织领导、规范实施标准、强化阵地功能、辐射手段作用、贯通机制作用,创新构建高职学生思政路径,有助于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满足高职学生职业成长和人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构建,以培养学生积极的主观体验、个人品质及人际关系为主要目标.实施对积极心理学理论与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对接的研究.旨在将积极心理学理论精髓转化为实践,并恰当地融入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体系之中,实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消极转向积极、从被动转向主动、从补救转向预防、从面向个别问题学生转向面向全体学生潜能的开发的新方向、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国外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健全国家相关法制;逐渐转变农村职教功能,完善农村职教培养目标;加大国家财政支持力度,促进农村职教可持续发展;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深化农村职教内部改革,提高农村职教办学质量;提高农村职校学生素质,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创建并完善层次不同、类型多样、学制灵活的农村职教体系等等。这些经验对发展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德育教学中课堂氛围的现状及其形成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根据高职学生的独特性,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借鉴国内外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和理论,来探究不同的路径。此外,对如何创建高职院校德育教学中积极课堂氛围的评价机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阐述,引入从学生的主观体验和知觉的角度对课堂气氛进行评价的新机制,提出合理可行的积极课堂氛围实现路径,促进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提升,培养符合国家和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高职学校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提供实际案例和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7.
日本专修学校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的专修学校创建于1976年,是招收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的学生对其进行职业训练,培养国民职业或实际生活所需的能力和提高国民的一般文化教养水平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在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日本的专修学校能够根据当地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设置专业和课程,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大力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日本专修学校以灵活的办学方式和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赢得了日本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大力支持,因而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日本国内对国民进行职业培训和各方面终身教育的主要高等教育机构之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应当借鉴日本发展专修学校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断提高我国国民的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高职退伍复学学生教育管理需要顺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及符合退伍复学学生个性发展特征;同时也面临诸如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不强、教育教学的质量不高、心理辅导的力度不大、就业与创业指导效果不佳等困境;高职院校通过完善教育管理机制、强化思政教育的针对性、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提升就业创业指导的成效,不断提高退伍复学学生教育管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孩子出现的问题,从一定层面上能多多少少地反映出家庭教育的问题。为引起社会各界对家庭教育问题的重视,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文章以某中职学校为个案课题研究对象,从中职生的父母、家庭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梳理中职生家庭教育影响因素,并提出提高中职生家庭教育质量的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作为一种科学思想,还是一种人生体验方式,“心流”理论都为正在向更加关注人自身发展的目标转型的职业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把心流体验引入职业教育中,具有非常广阔的空间,既可以渗透到每个学习和训练任务中,把它变成一种课程和教学方式,也可以将其应用到学生和教师日常工作与生活的每个细节之中,把心流体验变成一种生活技能。应用这一理论的最终目标是让职校生学会成长、体验成长、享受成长,成长本身就是目的,就是幸福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