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凌海婵 《游泳》2006,(4):38-39
少年运动员入水训练在竞赛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少年运动员入水训练的教学,研究,观察,发现正确的入水技术是动作起跳质量,稳定性的基础而全面素质训练是完美效果的最终体现。  相似文献   

2.
跳水训练中动作打开后的入水与压水花技术是跳水项目得分比重较大的部分,因此一直是众多教练比较关注的问题,本人在训练实践中发现:倒立辅助训练能够加速少年运动员对入水及压水花技术的掌握。这种训练与水上训练相结合,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认为:6、7岁的儿童是进行系统倒立基础训练与入水压水花技术训练比较适宜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入水是跳水动作的最后一个技术环节,入水能否呈90度垂直,并且有很好的效果,是裁判评分的一个重要依据,直接影响整个动作的得分。而控制入水则是体现基本功的关键。在少年儿童阶段入水技术的训练在训练课中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大的。目的是通过大量的入水训练。提高入水的准确性和效果。要想使跳水动作的最后一个环节身体垂直入水,并且有很好的水花效果,身体的控制在入水的过程中至关重要。控制能力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入水水花的效果,也直接体现了一个跳水运动员的基本功是否扎实。入水技术是跳水运动中的关键技术,完美的入水技术发挥,对入水压水花的顺利完成起着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1、倒立训练在入水压水花训练中的作用 倒立训练首先能刺激神经系统,克服人体直立状态中形成的习惯性方位感的干扰,改善跳水运动员在垂直倒立姿势入水时的空间方位和身体下落速度的判断 能力。发展了专项所需的运动时空知觉。所以能提高少年运动员在空中身体的控制能力及最后入水垂直效果,因而倒立辅助训练对压水花技术的掌握无疑是有益的。其次,压水花技术对上肢及躯干的力量素质和身体复杂运动的控制能力要求很高,而倒立动作对运动员肩、腰、手腕及整个身体支撑的力量,以及控制身体运动的能力,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所以这种训练符合跳水入水和压水花的要求。再次,6、7岁儿童,由于空间方位知觉发展尚未定型。而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的调控能力正在快速发展之中,因此,如果能对这些小运动员。及时地进行系统地倒立辅助训练,便能加速压水花技术的掌握。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少年儿童“压水花”训练方法开展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1)跳水动作由7个环节组成,分别是起跳、连接、空中翻腾、看目标、打开、打开后控制、入水;其中入水是动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整个动作的最终体现.而入水“压水花”技术是运动员跳入到水中时没有水花溅起,能否压好水花往往直接影响运动员的得分,决定比赛的成绩,事实上许多国内外的大型比赛中,裁判员也把入水效果作为评判动作质量的重要因素.(2)少年儿童运动员在最初的学习阶段,对于倒置入水概念还没有建立,直接在水上训练用数量和时间来堆积,这样成效慢而且不能很好的掌握正确的入水“压水花”技术,采用一套更加科学、系统、全面的“压水花”训练方法,可以使少年儿童运动员更快、更有效的掌握“压水花”技术,使中国的跳水运动技术得到稳固更快的发展.(3)本文通过对四川省游泳学校跳水队6名运动员进行为期3个月的入水“压水花”技术的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运动员“压水花”成绩大幅度提高,有效地解决了运动员入水“压水花”这个技术问题,使参加实验训练的运动员比赛成绩明显提高,获得了四川省青少年跳水锦标赛冠军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6.
改进和提高游泳抓台式出发技术训练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游泳抓台式出发技术的教学与训练和有关定量研究,结果发现:抓台式出发的离台角度、重心移动、入水角度以及入水到达10m时间是评价出发动作的主要技术环节,结合以往研究,提出了游泳抓台式出发技术的训练方案。  相似文献   

7.
潘毅 《体育科技》2007,28(2):43-44
倒立训练是跳水训练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倒立垂直入水的技术的原理分析和对倒立训练在跳水基础训练中作用的讨论,初步提出跳水陆上辅助练习倒立训练的一些步骤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如何加强跳水力量素质的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权生 《游泳》2004,(1):24-26
力量训练对于所有运动项目的训练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对跳水也不例外,起跳、空中、入水多阶段,整个跳水动作都可以看出力量的存在。翻腾动作、转体动作,以至简单的半周动作,也处处体现出了跳水运动中力量的重要性。跳水运动员若力量不好,完成动作时就缺  相似文献   

9.
凡是游过200米蝶泳的运动员都有这样的体会:长距离蝶泳和短距离蝶泳是不同的。长距离比短距离需要更强的力量和耐力。长距离蝶泳双臂采用窄入水技术,可以节省体力。短距离蝶泳则以全速冲刺来取胜。抱水我们先来谈谈手臂的划水问题。就从手入水谈起。短距离蝶泳划水时,抱水(手及臂开始推动身体向前的时候)比起长距离蝶泳要更快。抱水前,长距离蝶泳双手前伸下滑时间相对长些。(双臂前伸下滑时并不产生前进力)短距离蝶泳抱水快,双手伸展开  相似文献   

10.
“洞式”入水又称“一点式”入水。三年前,美国游泳运动员首先在国际比赛中运用。现已为许多国家运动员所运用。但我国运动员运用的并不多,有关该技术的资料更少见。本文就“洞式”入水技术作些分析,和大家共同研究。“洞式”入水技术是依据流体力学的原理而设计的。该技术的实质就是人体各部分在入水时,其环节纵轴与人体重心入  相似文献   

11.
游泳运动员都知道,入水后要想有最快的初始速度,必须要靠双腿有力地蹬泳池壁才能获得。在蹬泳池的动作中,刚开始时速度要缓慢,而且要保持身体始终呈流线型向前运动。比赛或训练中,运动员身体准确的流线型使他们能一直保持较高的速度。  相似文献   

12.
运用“黄金分割 (0 .6 18)法”理论 ,对浙江省部分少儿游泳运动员平时训练前的心率和出发入水点进行反复调控试验研究 ,寻找出了适合每个运动员的最佳心率和最佳出发入水点的个性特征 ,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本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可为浙江省乃至全国游泳运动员建立具有个性特征的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注重每桨划船效果"训练思想科学内涵探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张琴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3):308-309
介绍了"注重每桨划船效果"训练思想在我国的发展,探讨了这一训练思想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及内涵,对水下拉桨速度、桨叶入水深度、拉桨幅度、保护动力、节奏、技术动作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该思想在划船训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游办 《游泳》2005,(5):30-30
悬崖跳水比赛规定:男子为23-28米,女子为18-23米,运动员入水点水深不得低于5米。运动员可从岩石上直接起跳,或从岩石上搭起的宽1米,长度以距山最远端突出的岩石不少于1米的跳台起跳。运动员空中完成动作约需3秒钟左右,从18米和28米高度入水,其入水速度约为每小时78公里和100公里。比赛时允许运动员采用头和脚入水方式,但不允许运动员以反身姿势完成入水动作。  相似文献   

15.
在完整的技术动作中,仰泳臂的划水动作(入水、抱水、划水、出水和空中移臂)是推动身体前进的主要因素。仰泳臂划水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然而,臂划水动作又是出现错误动作较多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在少儿业余训练和教学过程中,空中移臂,入水、划水这几个动作环节表现出的问题更  相似文献   

16.
<正> 在我的跳水生涯中,如果有什么出名的技术的话,那就是反身跳水团身空翻两周半。在这篇文章里,我将谈谈我经常做好反身跳水团身空翻两周半动作的秘诀。下列各点是至关重要的: 1、起跳时臂的摆动, 2、起跳和空翻时头的位置, 3、抱膝团身, 4、两次空翻时作入水点的确定, 5、伸腿后注视入水点与伸手入水, 6、抱膝团身时膝关节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作者的训练体会,提出了链球训练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重视最后用力时身体左侧轴的工作。经实践验证,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出发技术辅助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洪  于仙贵  程燕 《体育科学》1998,18(4):53-56
为改进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的出发技术,采用观测和实验方法,通过拍摄运动员陆上和水下出发技术录像以及出发计时,对出发技术进行运动生物力学诊断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运动员自身特点和不同泳姿提出相应的入水启动方式,并研制出发训练辅助器材,对出发预备姿势、腾起角度以及飞行远度和入水角进行控制。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快捷、有效的出发技术辅助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专家访谈法,从出发预备姿势、入水距离和腾空高度等角度对新旧规则仰泳出发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并据此分析两种出发技术适合人群,期望为中国仰泳运动员和教练员在训练与比赛提供借鉴。在新旧2种规则下的不同仰泳出发技术,在准备动作、入水距离和腾空高度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这对于运动员有着不同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0.
家旁有一池塘,塘中多鲫,有暇常去垂钓,蚯蚓难得,便以面为饵,日久对面饵的和法有了一点体会。 以前做面饵,面粉中对水,拌和成团即可,但用起来常不尽如人意,有时太软,入水不耐泡易脱落,有时多加捏揉,但又硬而不韧,提竿时钩常挂不牢鱼嘴,鱼小时更是如此。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