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教学团队越来越显示出对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作用。怎样建设教学团队、如何提高教学团队创新能力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植物药生产技术国家级教学团队创建为例,从观念是创新的动力、人才是创新的关键、实践是创新的载体、科研是创新的源泉、特色是创新的主题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建设教学团队、提高教学团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要求和建设内涵进行探析,提出重点打造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育人导师三类教师,构建双专业带头人、双课程负责人、双育人导师“三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范式,实现教学创新团队能力提升、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高质量培养。同时,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首批国家级电子商务专业(跨境电子商务方向)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实践为例,提出团队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必要保证。本文介绍了河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主要包括:提高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引进高水平创新人才,优化团队结构;创新教学内容,加强课程建设;深入开展科学研究,以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的特色科研促进教学,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注重青年教师与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自2007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以来一直受到全国各高职高专院校的高度关注,已经成为高职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以创建植物药生产技术国家级教学团队为例,从积淀是基础、带头人是关键、成员是主体、政策是保障、创新求发展和科研促创新六个角度,就如何建设国家级教学团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北京交通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承担学校电子电气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以优秀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在电工电子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团队、教学方法、教学平台等方面深化改革,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果,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建设了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出版了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级精品教材,造就了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团队,培养了大批优秀创新人才,并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与辐射作用。记者近日来到该中心,就其近期的发展与建设采访了中心主任陈后金。  相似文献   

6.
<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为促进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要"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笔者认为,应采用以下策略帮助教师推进教学创新。一、教学创新团队作为教学创新的组织建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创新的一种较好的组织形式。第一,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结构合理。  相似文献   

7.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与创新生态系统存在相似性。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的团队建设,其组织特征是凸显成员优势互补性与研究覆盖面的校企“双师”结构化团队,目标特征是以高水平建设推动“双师型”教师个体及“双师”结构团队形成,工作特征是以“双师”团队协作实施模块化教学深化“三教”改革,路径特征是以打造校企校际共同体与“双师”结构团队并举推动教学创新。在团队建设路径上,应强化党管人才工作,组织化制度化夯实学校主体责任;细化团队建设规划,规范化特色化保障团队协同创新;落实团队建设举措,系统化实践化提升团队教师能力;固化团队建设成果,综合化体系化梳理团队特色影响;深化信息技术赋能,数字化智能化助推教师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四川大学“现代皮革化学与工程学”教学团队自建设以来,特别是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后,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建设与改革、以科研强势促进本科教学、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创新力逐渐成为大学校本教学评价制度设计的重要因素。其中,回归教育本质是其主要特质,创新力维度是其构建的基本原则,而要构建以创新力导向的大学校本教学评价模式则需要树立大学自主的特色办学理念,营造以创新为价值取向的校本评价文化,组建合格的校本教学评价团队,建立有效的校本教学评价监控机制等。以创新力为导向的大学校本教学评价模式在推动大学自治与大学自由,形成鲜明办学特色;实施有效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培育大学创新力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有利于课程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剖析目前高职院校团队建设中存在团队成员缺少沟通、结构不合理、团队人员缺少自发性与创造力、管理与运行机制有待完善以及团队缺乏凝聚力等问题,并结合天津职业大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提出重管理、抓实效、外引内培,建设“教学、培训、服务、教材、科研”五位一体的教学团队,以及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论高素质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实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素质教学团队建设是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的关键。本文从高校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的背景、目的、内涵和特征等概念性问题入手,以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建设实践为实例,分析了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遴选形式,具体阐述了团队建设的经验,并展示了近年来团队建设的成果,以期对同类团队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矿业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主干课程群教学团队"自2009年被批准立项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以来,按照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在团队运行机制、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中国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经验.主要包括:注重优化团队结构,不断提高团队教学与科研的整体水平;加强课程建设,紧跟科学发展,不断补充和创新教学内容;落实教授上课制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科研促进教学,不断强化教学功底;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及时示范推广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14.
军队学历教育院校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教育部提出进行教学团队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首次设立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建设以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为共同目标,共同承担责任的课程教学团队,可以有效地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建设并共享教学资源,发扬传、帮、带作用建设教学梯队.促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整体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结合以课程为平台立项建设课程教学团队的实践探索,提出了高水平的课程负责人是课程教学团队的核心,团队精神是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灵魂,团队目标是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培育教师合作文化,促进河南高校教学团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团队建设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在于通过建立教学团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最终提高高等教育质量。2007年,河南省教育厅计划在2010年前建设100个省级教学团队,现已建设有66个省级教学团队,并有6个教学团队成为国家级教学团队,这些教学团队建设很好地带动了河南高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团队”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盛行的一个用语,其目标一致、技能互补、协同合作的工作特点已经得到企业管理者的肯定?  相似文献   

16.
推动课程体系建设是落实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提出建立核心知识单元和核心知识点,推动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围绕环境问题识别和分析、实验与实践教学、科研创新训练三条主线推动课程建设,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精品课程群、国家级教学团队、精品教材、精细化管理等是课程教学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7.
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教学团队及其建设的内涵,并以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数控技术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为例,分析了高职高专院校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路和做法。  相似文献   

18.
教研团队的优化建设是学科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和保证。在"煤地质学"课程教研团队建设过程中,实现了团队学缘结构的多样化、年龄结构梯队化、教学任务合理化,青年教师培养成为团队建设的重点内容,并获得了煤地质领域多项国家级、部省级教学与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民办院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中的机制创新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晓华 《文教资料》2011,(22):206-208
教学团队建设是创新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提出了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组织机制、运行机制、增效机制等创新观点,并总结了所在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做法和研究经验,旨在为更多民办院校教学团队的建设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20.
对国家级优秀体育教学团队师资结构的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团队师资结构的优化体现在高学历成员比例继续提高和成员趋向于年轻化,同时部分团队呈现人员职称搭配不合理的现象。团队带头人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均处于学科领先水平,有利于国家级优秀体育教学团队的申报、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