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降低船舶柴油机对环境的污染,在装配电控高压共轨系统的MWMTBD234V6船用电站柴油机上,研究喷射系统参数对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油提前角是影响柴油机燃烧及排放的重要因素,当喷油提前角较大时,生成的碳烟在高温下充分氧化,从而柴油机的排放量较少;喷孔个数及孔径影响柴油机的排放;喷射夹角大则油耗和排温...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柴油机燃烧系统参数匹配对柴油机动力和排放性能的影响,利用AVL_BOOST和AVL_FIRE建立4190ZLC-2型船用柴油机整机模型和缸内燃烧高压循环模型,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柴油机进气系统参数、喷油系统参数和燃烧室结构尺寸参数的仿真。利用模糊数学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并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模糊分析可以得出燃烧系统参数对4190ZLC-2型柴油机性能的影响主次顺序。将柴油机NO_x排放和指示功率作为评价指标,并设置其权重分别为0.6和0.4时,优化后的参数为:喷孔直径0.30 mm、喷油提前角24°、油束夹角160°、涡流比0.4、喉口直径135 mm、凸台高度6.6 mm、凹坑半径18 mm。对应的指示功率为54 kW,与原机仿真值55 kW接近;NO_x排放质量分数为0.009 86%,比原机仿真值0.022 50%低了56.02%。说明该优化方法在保证柴油机功率不损失的情况下可大幅降低NO_x排放。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柴油机的废气排放,研究含氧代用燃料乙醇对柴油机废气排放以及经济性的影响.通过对燃用乙醇含量不同的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柴油机排放情况和经济性的对比试验得出:适当配比的乙醇—柴油混合燃料能有效改善柴油机的有害气体排放性能,特别是能明显降低柴油机的碳烟排放,且柴油机的烟度随乙醇含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添加乙醇能改善发动机燃料的经济性,而对发动机的动力性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减少船舶柴油机模拟烟气中NO_x的排放,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与光催化技术联合。通过实验研究2种技术单独及联合使用时影响NO_x排放的因素和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时NO的脱除率随放电电压的增大而提高,随气体流速、NO初始体积分数和O_2体积分数的增大而降低,该技术对高体积分数NO的脱除更有优势;采用光催化技术时NO的脱除率随紫外灯功率和O_2体积分数的增大而提高,随气体流速和NO初始体积分数的增大而降低,该技术更适合处理低体积分数、低流速气体。在流速1 L/min、O_2体积分数4%、放电电压14 kV、紫外灯功率15 W的工况下,采用联合处理技术时NO的脱除率达65%~75%,脱除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和光催化技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含氧燃料碳酸二甲酯在柴油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发展柴油机新型清洁含氧代用燃料,试验研究脂类含氧代用燃料碳酸二甲酯(DimethylCarbonate,DMC)对柴油机废气排放以及气缸内燃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DMC作为柴油添加剂能有效改善柴油机的碳烟和NOx排放,碳烟和NOx排放量随DMC含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添加DMC有利于提高混合气形成质量,缩短燃烧持续期,改善柴油机的燃烧性能;DMC是1种优良的可再生含氧代用燃料.  相似文献   

6.
大型低速共轨电喷船用柴油机排放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船舶柴油机的防污染问题,依据《MARPOL 1973/78》附则VI对船舶柴油机排放物的最新要求,对船用某大型低速二冲程十字头共轨电喷柴油机进行排放测试,分析排放物(THC,NOx,CO2,CO和O2)随负荷变化的排放特性,得出按推进特性运行时THC,NOx,CO2,CO和O2的排放规律.结果表明:该型柴油机在各负荷下运行时,缸内燃烧过程充分;按经济理念设计的降速运行可获得经济效益;与传统柴油机相比,该型柴油机在NOx和CO2排放上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由于生物柴油的氧化安定性较差,导致其无法大规模应用。为找出生物柴油氧化后成分变化及其对油液润滑性的影响,对体积分数为5%、10%、20%、50%和100%的B5、B10、B20、B50、B100生物柴油进行氧化,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和四球机摩擦磨损实验对生物柴油的氧化产物及氧化后油液的润滑性进行检测。实验结果显示,在生物柴油氧化过程中CC不饱和键和酯基中的CO羰基含量下降,但是氢过氧化物以及羧酸、醛、酮类含氧化物含量增加。随着氧化实验的进行,生物柴油的氧化促进了油液润滑性的提高,且在氧化8 h时测试出的磨斑直径最小即润滑性最好;超过8 h后,生物柴油的酸值对油膜的破坏导致其润滑性能下降。因此,生物柴油短时间内氧化有助于提高油液的润滑性,但长时间氧化会导致酸值过高降低其润滑性。  相似文献   

8.
进入高原,低压低氧会给人体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机体通过增加肺通气和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来提高动脉氧含量,从而促使人体产生高原习服.但是提升的动脉氧含量并不能有效提高进入高原后下降的最大运动能力,肌肉代谢转向更低的氧需求可能在这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
为计算船舶柴油机黑炭排放的具体数量,评估船舶柴油机黑炭排放的现状,必须准确地测量出各种船舶发动机在不同燃油条件下的黑炭排放因子。利用船用二冲程柴油机台架,对柴油机尾气排放物进行监测,研究黑炭排放因子的测量与计算方法。对硫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0.5%、0.1%的3种燃油条件下的发动机黑炭及其他污染物排放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不同燃油对各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计算得出3种燃油条件下船舶黑炭基于做功的排放因子分别为9.12、7.51、1.34 mg/(kW·h),基于燃油消耗的排放因子分别为47.56、38.34、7.53 g/t,为船舶柴油机黑炭排放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发动机燃油的雾化质量对可燃混合气的燃烧和排放的影响,试验搭建了一套高压共轨喷雾定容测试系统,利用高速摄影技术对柴油/正丁醇/汽油混合燃料(ID70G30、ID70B30、B15G15和D100)在喷射压力为60MPa、环境背压为3MPa下的喷雾过程进行瞬时拍摄,分析对比了混合燃料的宏观喷雾形态.研究表明:在柴油中掺混少量的汽油或正丁醇会改善燃油喷射的雾化质量,从而可以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尚没有一种净化方法能同时去除船舶柴油机尾气中NOx,SO2和炭粒的现状,提出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应用于船舶柴油机尾气净化中.利用MATLAB,根据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建立关于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净化NOx和SO2的微分方程组,对船舶尾气中NOx和SO2的净化效果进行模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尾气中的SO2含量和O2含量对尾气处理效果的影响.理论研究结果说明此方法是可行的.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净化船舶柴油机尾气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由于船舶机舱空间狭小,船用二冲程柴油机SCR反应器及其管路布置较为困难,利用CFD对柴油机100%负荷工况下SCR反应器前混合段内雾化后的尿素溶液与排烟的混合过程进行模拟。通过模拟得到6S35ME-B9船用柴油机SCR系统在混合器叶片角度为15°、导流器扩展角度为75°时可以实现短距离内还原剂与排烟的良好混合,且整套系统压降控制在1 400 Pa以下。对6S35ME-B9船用柴油机全尺寸SCR系统进行100 h台架试验,在中国船级社NOx排放指南要求的E3推进工况下,实现原机NOx比排放量由18. 15 g/(k W·h)减少至3. 17 g/(k W·h)。本设计为实船SCR系统的配备提供了理论和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船舶柴油机气体NOx 排放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并介绍了MARPOL73/78/附则VI作出的限制船舶废气中有害气体排放的规定 ,阐述和讨论了降低船舶柴油机废气中NOx 排放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对船舶柴油机缸内燃烧过程进行快速诊断,提出一种船舶柴油机燃烧起终点识别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韦伯燃烧模型模拟缸内压力曲线,然后建立缸内燃烧和散热模型。根据计算出的燃烧放热率、缸内温度和缸内压力升高率,分析其燃烧起点,并通过缸内压力变异分析研究燃烧终点。结果表明:与实测压力相比,用韦伯燃烧模型得到的压力在燃烧相和膨胀相上呈现出较好的相似性,可替代实测压力对其波动进行修正,且计算时间短。船舶柴油机瞬时燃烧放热率、缸内温度、缸内压力升高率均能提供燃烧起点特征信息;在燃烧终点缸内压力变异系数有突变现象;瞬时传热对燃烧起点无直接影响。两种传热模型均表明船舶柴油机样机缸内燃烧的速燃期和缓燃期均由两个阶段组成。  相似文献   

15.
模糊故障诊断在船舶柴油机换气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迅速、准确地判断船舶柴油机换气系统发生的故障,根据柴油机换气系统的工作过程,把柴油机换气系统故障数据列为7个故障征兆类型和19个故障数据类型,建立故障征兆隶属函数,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进行诊断,将模糊故障诊断方法用于柴油机换气系统,提出1种有效的故障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快速检测柴油机异常情况,分别采用空间几何法和距离法对记录的35组MAN BW 6S35ME-B9型船用低速柴油机在25%、50%、75%和90%负载下的热工参数进行异常数据检测,确定异常数据样本。通过两种方式的交叉验证,发现检测结果相近,论证了两种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船舶柴油发电机转速人工神经网络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神经网络与PID控制,形成船舶柴油发电机转速神经网络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中神经网络控制器与PID控制器相结合,经过神经网络控制器的不断学习,控制器获取船舶柴油发电机转速系统的动态逆模型,系统逐渐地由神经网络控制器起主要控制作用.仿真试验显示,在电力系统突加有功负载时,发电机控制系统的动态过程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