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黑龙江省速滑运动员膳食营养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运用24小时回顾法和食物称重法对黑龙江省速滑运动员的膳食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其膳食结构存在以下问题:总能量摄入不足,脂类摄入过多,部分维生素和无机盐摄入不足,三餐能量分配不合理等,这些膳食不合理的状况影响其训练效果。为了高效率地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成绩,对运动员的膳食结构和营养配比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膳食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我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膳食调查和营养知识及膳食习惯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对象营养观念淡薄,知识缺乏,摄入食物结构不合理,动物性食物明显过多,植物性食物严重不足,薯类摄入量为零,部分学生还有不良饮食习惯.导致营养素摄入不平衡,早餐摄入的能量偏低,晚餐及其加餐的能量过多,有10.08%的学生BMI>25.建议调整膳食,对在读大学生的健康教育中加大营养学知识教育的力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膳食营养状况。方法:编制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表,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以此为调查工具,对成都某高校体育教育专业8个运动项目450名学生进行膳食调查。结果:学生食物构成以粮谷类、蔬菜类、肉类为主;能量来源比例不合理,脂肪供能过高、维生素B1缺乏、铁来源不合理,女生锌摄入不足。结论:改进膳食结构,增加优质蛋白质、动物源性铁、维生素B1和锌的摄入,以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湖北省赛艇队的膳食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导合理膳食。方法:用称重法对赛艇队全队24名男女运动员进行了为期6个训练日的膳食调查。结果:运动员的每日总能量摄入不足,能量来源中的脂肪摄入量过多而碳水化合物不足,三餐的能量分配不合理;优质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VA、VB1和VC摄入不足。结论:湖北省赛艇队队员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不均衡,膳食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应予及时调整。  相似文献   

5.
张群  王晨 《体育科研》2015,(2):64-67
通过对备战第12届全运会期间上海U18青年女足运动员进行全面的膳食营养调查,分析上海青年女足运动员膳食营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调查发现:(1)上海青年女足运动员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蛋白质及脂肪摄入过多;(2)上海青年女足运动员维生素A及B族维生素摄入不足,体内B族维生素不足现象较普遍;(3)上海青年女足运动员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摄入尚可;(4)上海青年女足运动员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胆固醇摄入过高;(5)上海青年女足运动员膳食结构存在不合理问题;(6)食堂在烹饪时间、烹饪步骤及食品品种选择方面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以国家皮划艇激流回旋集训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应用称重法进行连续5个训练日膳食调查。结果显示,该队整体水平上总能量、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脂肪摄入过多且动物性脂肪摄入比例过高;晚餐能量分配比例略高于推荐值;食物实际消耗量与推荐消耗量存在明显的差别,如水果类、畜肉类、蛋类、奶类摄入过多,而谷类、淀粉类和水产类摄入明显不足;维生素的摄入量与推荐供给量相比较有参差不齐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散打队运动员减体重期膳食营养状况的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了解上海市散打队在赛前减体重期间的膳食营养状况,以指导运动员在减体重期间合理膳食及科学减体重提供依据,对上海市散打队15名队员在减体重期间的膳食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降体重期间,运动员普遍存在膳食总热量摄入偏低,糖和蛋白质摄入不足,脂肪摄入过多,部分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膳食制度不合理,三餐热能分配及加餐不合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所运动技术学院体操运动员营养状况的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整一所运动技术学院体操运动员的膳食结构,以增强他(她)的体能,进行了一次营养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他们摄入动物性食物太多,而植物性食物,尤其蔬菜和水果太少。摄入脂肪过多,但糖类过少。膳食Ca、Fe和Zn摄入过少或不足。VA、VB1、VB2和Vc摄入不够,且尿生化检查表明Vc缺乏。暗适应测定显示有VA缺乏。10-15岁组男性中有67%,女性18%,而16-22岁女性组中有20%的HB低于参考值。所有这些结果都表明,运动员的膳食结构不合理,需调整。  相似文献   

9.
1999年8月中旬,用询问填表法(5天)对天津田径队15名运动员进行了一次膳食调查.结果表示:热能摄入虽可满足运动员的需要。但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蛋白质和脂仿摄入过多,而碳水化合物偏低;膳食中Ca、P基本符合运动员的供给标准,Fe明显不足。VItA、Vitbl、VitB2、VitPP的摄入不够,VitC的摄入符合运动员供给标准。建议在今后膳食中调整热能供给比例,增加富含铁和维生素食物供给量。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膳食营养是保证青少年营养索的需要和维持体能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对训练起重要的保证作用。本研究通过调查福建省少体校的膳食状况,探讨青少年运动员对营养知识的掌握、饮食习惯的现状和膳食营养状况,为指导运动员合理膳食营养及开展营养知识宣传教育提供依据。研究方法:以福建省少体校运动员为对象,共268人。采用膳食调查和营养知识和饮食习惯的问卷调查;采用食物称重法,称量并记录每个运动员所吃主副食的熟重、剩余重量.计算出所吃食物生重。用软件计算出各种营养素摄入量及食物构成。将计算结果与运动员每日膳食营养供给标准。食物摄入供给标准进行比较做出一合理评价。研究结果:男、女青少年运动员的能量摄入量均不足,且三欠能源物质比例摄取不合理,碳水化合物不足,中餐、晚餐的能量摄入比例超标比例较高,早餐不足。运动员各种矿物质、维生素摄入相对不足,Ca.Fe、VA,VC幂阿程度地缺乏。始论与建议:1、加强碳水化合物-谷类食物的摄入;2、加强高钙食物的摄入;3、多吃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20名女生5天的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和体质的测定,旨在了解女大学生营养与体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女大学生普遍存在营养不合理的问题,表现为总能量摄入不足,三餐热能比例失衡,某些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缺乏,从而限制了身体的发育,延缓了呼吸功能的提高,影响了身体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运动员食物和营养素摄入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4个方面:(1)食物摄入量的评价方法,(2)膳食评价中的常见问题,(3)运动员食物摄入量评价的特殊问题,(4)膳食分析。膳食评价的方法有很多,如:膳食记录法、24 h膳食回顾法和食物频率问卷调查法。在膳食评价过程中,误报、零食、报告的坦率性以及评价的时间范围,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另外,还要考虑运动员不同训练周期阶段的特殊问题、液体摄入、营养补充品和体重管理的问题。为了更有效地进行膳食评价分析,需选择恰当的食物成分数据库和营养分析软件。准确和全面的营养评价对客观地了解运动员的营养状况并提出膳食建议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李米环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5):559-561,506
了解西安市中老年女性居民肥胖的现状及与膳食营养的能量摄入水平的关系,为肥胖的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按照多阶段随机抽样法,从西安市5城区的10个社区1 363名40-70岁女性居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膳食调查和体格检查。经L0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经常饮酒和进食高热量膳食的不良生活方式是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学历高和高体力活动水平是肥胖发生的保护因素。在控制其他混杂变量的相对影响后,随能量摄入水平增加,超重肥胖发生的危险性有增加的趋势,与低能量摄入相比,中能量摄入、高能量摄入和较高能量摄入者超重肥胖发生的危险性分别增加了17%、26%和42%。较高膳食营养的能量摄入水平与西安市中老年女性居民发生肥胖关系密切,应采取有效膳食营养干预措施,有效预防肥胖。  相似文献   

14.
世居高原男子排球运动员营养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1名云南省世居的男排运动员进行了5天的营养调查,结果显示:膳食结构不合理,动物性食品和油脂类摄入量偏高;热源质分配比不适宜,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偏高(分别为16.11% 和42.5% ),碳水化合物偏低(43.39% );部分维生素和无机盐摄入不足。体格检查显示,有50% 的运动员的BMI< 20。生化检查显示,有75% 的运动员体内维生素B1营养不平不足或缺乏,有25% 的运动员体内维生素C营养不足。提示:长期膳食营养不合理将影响运动员身体素质和训练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高校经济困难学生体质与膳食结构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调查、体质测试、血清钙含量测定等研究方法,分析河南省高校困难学生体质与膳食结构。结果显示:经济困难大学生日常热能摄入量基本接近国家推荐标准,但因生活消费水平较低,膳食结构不均衡,优质蛋白质、动物脂肪和矿物质、维生素的摄入量不足,因而造成肌肉、骨骼、躯干的发育水平低于非经济困难的学生,呈显著性差异。提示有关部门加以重视,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快速增长的肥胖发生率正在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首要问题,而限制饮食能量摄入和调整营养素比例是控制体重的一个有效措施。高蛋白质饮食能够增加食物生热效应、增加饱腹感以及减少后续的能量摄入,有利于帮助减轻体重和改善体成分,而不会对健康肾脏、骨骼和心血管系统带来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