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经典抗战电影的戏仿,《鬼子来了》生成了自己的意义:颠覆抗战历史的神话叙事,恢复其作为复调历史的个人性、民间性和多义性。采取后现代策略没有改变《鬼子来了》的本质,它仍然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寓言”——个人遭际同构于家国命运的民族主义叙事。从经典抗战电影到《鬼子来了》,神圣的民族战争被转译为世俗性的个人情仇,民族主义内涵从意识场景深入到潜意识场景,“民族寓言”在后现代语境里转世再生。  相似文献   

2.
"戏仿"是中国先锋作家"反话语"叙事革命的一种重要叙述策略。在先锋作家的"纯"文学想象中,戏仿不仅仅是一场技术实验,更是一种话语形式和审美范型。然而,当这样的实验被重复并成为新的叙事准则时,戏仿便可能转而被"经典化"。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经典抗战电影的戏仿,<鬼子来了>生成了自己的意义:颠覆抗战历史的神话叙事,恢复其作为复调历史的个人性、民同性和多义性.采取后现代策略没有改变<鬼子来了>的本质,它仍然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寓言"--个人遭际同构于家国命运的民族主义叙事.从经典抗战电影到<鬼子来了>,神圣的民族战争被转译为世俗性的个人情仇,民族主义内涵从意识场景深入到潜意识场景,"民族寓言"在后现代语境里转世再生.  相似文献   

4.
从电影文体创立至今,"经典叙事"就一直占据着电影创作的主流地位.随着电影实践家对影视语言的不断探索,我们意识到这种封闭式的"经典叙事"在具有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文章从电影接受美学、符号学、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的观点出发,对经典叙事模式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经典叙事模式的优点及不足,并结合现代以及后现代叙事方法阐释说明开放式结局对经典叙事模式是相容的并且有利的.  相似文献   

5.
"戏仿"往往指作家模仿前文本的叙事成规并形成新的文本,在语境的对比和差异中对前文本进行曲解、嘲讽或颠覆。戏仿不仅是一种叙述方法,更成为中外文学史中不可忽略的文学"景观"。在西方的文化语境里,戏仿始终是极具争议的话题之一。现今,对经典文本及精英话语进行戏仿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审美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陆杨 《文教资料》2021,(1):26-27,43
伊恩·麦克尤恩于2016年出版的小说《坚果壳》,有着后现代叙事的特征。小说是对于莎士比亚经典悲剧《哈姆雷特》的戏仿,且采用了婴儿叙述者叙述的非自然叙事。如是,则颠覆了传统叙事模式,消解了叙事沉闷,给读者带来审美的陌生化愉悦感。  相似文献   

7.
微传播时代的到来改写着大陆电影的现代化进程,使其进入了"人人电影"时期。在这种背景下,对微电影的叙事策略进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从文学叙事学和接受学角度看,微电影叙事所采用的悬念策略、情感策略、戏仿策略等与其自身的特性是分不开的。这种叙事策略打破了微电影的成长悖论,促进了微电影的流行与传播。  相似文献   

8.
沈群 《海外英语》2022,(24):196-198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电影《头号玩家》是一部以VR元素为主题的电影,它运用经典线性叙事将观众引入叙事语境。文章针对电影中的叙事结构进行探究,认为该电影利用经典线性叙事结构,并在电影叙事中辨析出电影中所隐含的二元对立叙事结构,同时也充分利用互文性叙事技巧,最终实现了视听盛宴的营造。  相似文献   

9.
李冯的戏仿小说是以经典文本为故事材料而产生的新文本,是"对摹本的摹仿"。它对前文本的主题立意进行消解,在叙述方法上创新,带有强烈的颠覆意图和反讽意味。其叙事的主要动机是对以往小说的宏大历史叙事予以无情的解构,并探索叙事的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在九十年代文学创作中,有一种小说创作迄今尚未引起广泛注意.这类作品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读者可以寻找到一个与之相关的、先于它们而存在的经典文本(我们称之为前文本).它们与这些前文本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同时又不是对前文本的简单拷贝,而是对前文本的重写和戏仿.这种重写和戏仿,既形成了对历史的宏大叙事的解构,也表现出对小说叙事艺术的一定探索;既受到西方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影响,也得益于中国文学的续书传统与翻案、反案小说.  相似文献   

11.
黄建新导演是第五代导演中旗帜鲜明的个例。他的电影在叙事方面也有着鲜明的特点。他的电影不排斥传统电影的叙事功能 ,又不是经典意义上的电影故事叙述者。他电影中的情节链常常受到一些表意元素的间离 ,呈松散的状态 ,从而在叙事上保持着一种开放性 ,尽量让电影呈现出生活原生态。在电影的叙事结构方面 ,他力求打破模式化 ,提供观众新的审美感受 ,以求观众在观看电影时有更多的思索与回味。  相似文献   

12.
拼接小电影是我国的一种新兴的电影形式。它产生于后现代的文化语境中,以叙事的拼接、戏仿、狂欢为主要特征;蕴含着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对抗,承载着影视书写的意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3.
冯玉雷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写作运用了戏仿式的叙事技巧,表现为以神话书写和传奇再造等为主要特点的叙述策略。这一叙事技巧既在戏仿性的书写中以神话性思维再现宏大叙事的神圣性意义,展现人类精神的超越与梦想;又以现代语境为映照在戏仿中形成一种解构式的幽默化、嘲讽化和戏谑化的叙事格调,形成对传统神圣化的宏大叙事的非神圣性意义体验。在文本叙事中神圣性和戏谑性的双重格调形成作品一种内在的意义张力,从而使其写作具有了丰厚的现代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叙事策略入手,应用普罗普关于民间故事的经典叙事理论分析了电影《达·芬奇密码》成功的原因,并进一步验证了普罗普的经典叙事理论可以适用于大部分的叙事类型,尤其是大众文化的诸多叙事类型,诸如民间故事、戏曲、话本小说、武侠小说、连环画以及当代的电影、电视剧等等。而且这种经典电影类型化叙事方法仍然是保证商业电影成功的重要砝码。  相似文献   

15.
黄建新导演是第五代导演中旗帜鲜明的个例,他的电影在叙事方面也有着鲜明的特点,他的电影不排斥传统电影的叙事功能,又不是经典意义上的电影事故叙述者,他电影中的情节链常常受到一些表意元素的间离,呈松散的状态,从而在叙事上保持着一种开放性,尽量让电影呈现出生活原生活,在电影的叙事结构方面,他力求打破模式化,提供观众新的审美感受,以求观众在观看电影时有更多的思索与回味。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期电影后现代性策略,主要采取拼贴与挪用、变形与戏仿、反讽与游戏等手法,从而达到解构经典和戏弄权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刘易斯作品《纳尼亚王国传奇》对《圣经》的历史纪年、叙事结构,主题以及人物都进行了全面的戏仿.因此本文试图以戏仿理论为指导,以小说对《圣经》的戏仿为切入点,从文章的主题、叙事结构、人物形象入手,对《纳尼亚传奇》中的戏仿现象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叙事策略入手,应用普罗普关于民间故事的经典叙事理论分析了电影《达·芬奇密码》成功的原因,并进一步验证了普罗普的经典叙事理论可以适用于大部分的叙事类型,尤其是大众文化的诸多叙事类型,诸如民间故事、戏曲、话本小说、武侠小说、连环画以及当代的电影、电视剧等等。而且这种经典电影类型化叙事方法仍然是保证商业电影成功的重要砝码。  相似文献   

19.
在电影《让子弹飞》中,荒唐搞笑的画面为表现电影刻意追求的荒诞性、游戏性效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也是《让子弹飞》这部充满后现代游戏风格电影的重要表征。《让子弹飞》还大量运用了戏仿、拼贴、重复等后现代主义手法,以在叙事层面实现了影片的游戏化。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叙事方法,"戏仿"(Parody)指通过有意识地模仿小说文本的内容、形式特征,并将其运用到不适宜甚至相反的语境中,以达到对模仿对象的曲解、嘲讽和颠覆。如果将新时期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学史分期,那么戏仿叙事始终在场,活跃在新时期以来的各个阶段。与此前戏仿叙事的零散化分布不同,新时期戏仿叙事呈现出"集束化"态势,且与新时期以来文化语境的快速转换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这一点,为我们从文学史高度梳理其动态进程提供了学理依据。据此,本文试图纵、横两个维度对新时期戏仿小说作出动态性、类型化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