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校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因此,我们要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施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心理治疗,从而保障学生能全面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因此,我们要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施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心理治疗,从而保障学生能全面地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辉 《中国学校体育》2013,(Z1):152-153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因此,教师要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施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心理治疗,从而保障学生得到全面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我们只有努力去总结与尝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针对问题合理地进行心理治疗,才能保证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我们的素质教育的步伐才会迈得更坚实、更有力。  相似文献   

5.
论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因此,我们要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施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心理治疗,从而保障学生能全面的得到健康发展。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我国大学生中的大多数都属心理健康者,但也有约占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据天津市的统计,在该市5万名大学生中,约有16%以上的学生分别患有恐怖症、焦虑症、疑病症、强迫症、抑郁症和情感危险。《人民日报》1989年8月15日报  相似文献   

6.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全面的体育运动可以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1、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发展,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定的物质基础。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发展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通过体育运动,促使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体育活动、心理健康与提高学生素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苓 《体育教学》2000,(5):13-13
学生素质,不外乎就是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辩证统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德、智、体三个方面的统一。人是一个身心统一体,因此从这一观点来看,发展应包含身、心或生理、心理两个方面的健康发展。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体育教育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生理方面的健康教育,而忽视心理方面的健康问题。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缺疾,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卫生学研究也指出,人的身、心健康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而通过体育运动,可达到身体的健康,从而实现心理的健康。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学校体育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健康的心理是健康身体的内在动因”。心理不健康会导致身体异常、患病,甚至会影响一生。因此,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合理的心理治疗,保汪学生能全面地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全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行各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是健康。就个人而言,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增强终生体育的良好意识,要懂得身体健康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一、体育锻炼与健康一个人怎样才算健康呢?你可能认为只要身体无病,不虚弱就是健康,这种看法不全面。实际上,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都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是一个健康的人。你可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心情不好时,你感到身体无力,什么事情也不想做;当与同事发生矛盾后,你可能情绪压抑,心情烦躁。这些情况都说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身体和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体育运动的属性,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保障学生得到全面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 体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人的健康,增强人的体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由此可见,健康包含着身心两个方面。过去那种重身体,轻心理的身体锻炼观念是不全面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体育锻炼对人的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在认识上也  相似文献   

13.
"健康第一"是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总目标,是人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达到和谐统一的新健康观。学校体育教学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我们认识到"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的体育教学目标正向"健康第一"作质的飞跃。学生在了解一些比较具体、严格、科学、健康知识的同时,  相似文献   

14.
一、体育课程难以容纳大健康体系 传统的健康概念仅指身体没有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界定,现代健康不仅指身体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它是指人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方面所达到的完满状态。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体育教育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为直接目的。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表明,只有健全的心理寓于健壮的身体之中,才能称为健康者。体育教育观念已经历了从生物体育教育观到生物—心理—社会体育教育观的转变,随着对此观念转变的深入研究发现,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仅仅具有发达的体育和智能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具有完善的个性,优良的品质,因此,以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为重要宗旨的体育教育也就必定兼有“健身”和  相似文献   

16.
1健康第一原则和终身体育思想的关系1.1健康第一原则关于“健康第一”的原则在我国体育教育中并不是首次出现,早在建国之初毛泽东就提到过“健康第一”的原则。但目前我们再次提出“健康第一”的原则并不是几十年前一个口号的简单重复。建国之初,我国青少年的体质普遍较底,所以当时在实际体育教学中“健康”一词主要指身体健康,体育课考核也主要是从学生的身体方面进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在世界范围内“健康”已被赋予一新的涵义。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完美状态,而不只是身体无病。依这一定义,有人统计,人群中真正健康(第一状态)和疾病(第三状态)的人不足2/3,有1/3以上的人处于二者之间的过渡状态。世界卫生组织把它称为“第二状态”,国内称“亚健康”状态。过去我们的健康教育曾忽视了这近1/3的“亚健康”人群,今天的健康教育就是要把过去忽视的这个“中间状态”的人群纳入健康补课之列。目前国内对健康一词的理解有3要素说(生物、心理、社会)和5要素说(身体、情绪、智力、精神和社会)。不管哪种学说,现代的健康教育要求学生作为生物的人和社会的人都要健康。换个角度看,健康教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因为教育...  相似文献   

17.
精神健脑的主要要求是心理平衡,心理平衡是保健最主要的措施,其作用超过一切保障作用的总和。你只要注意心理平衡,就掌握了养生的精华和健康的金钥匙。一个人心理平衡,生理就平衡,什么病就都不得,得了病也好得快。由于我们的人生是我们的思想所塑造的,所以心理健康来源于大脑。美国约尔美医院汤西希科博士说:“可以断言,人的大脑想的是什么,会强烈地影响着人的身体,而且还会影响人身体的最后结局——死亡。”心理健康就是精神健康,就要心理平衡。一个人只要有个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对他人和社会永远有种感激…  相似文献   

18.
"健康第一"是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总目标,是人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达到和谐统一的新健康观。学校体育教学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我们认识到"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的体育教学目标正向"健康第一"作质的飞跃。学生在了解一些比较具体、严格、科学、健康知识的同时,又  相似文献   

19.
成人高校的学生,一般来说年龄较大(其中一部分已婚)、体育基础差、中断锻炼的时间又较长,因而体质也较弱,对上体育课普遍存在怕苦怕累怕难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体育教学中,除了选用适合其特点的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之外,还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1 激发动机远景激励法:从给新生上入学第一堂课起,就明确要求学生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即“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患,还要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要求学生做到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教育人材。  相似文献   

20.
1 前言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 ( WHO)统计 ,全球目前至少有5亿人存在各种心理问题 ,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10 %。从现在到 2 1世纪中叶 ,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痛苦和严重后果。人的心理活动离不开脑的正常活动 ,人的心理现实基础是人的社会实践 ,没有社会实践就不会有人的心理 ,不能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 ,心理就不会健康。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2个方面。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 ( WHO)对健康下的定义是 :健康不但没有身体疾患 ,而且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随着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