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又是一年高考结束了,与往年一样,今年的高考再次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从高考状元到高考舞弊,包括"高考保姆"、"高考房"、"高考餐"、"高考心理咨询"等在内的高考话题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2.
变革高考录取标准,实现由"高考成绩录取标准"向"多元发展录取标准"的合理过渡;变革高考报考机制,实现由"单向报考"向"双向报考"的合理过渡;变革高考招生权限,实现由"国家统一计划招生"向"高校自主负责招生"的合理过渡;变革高考招录模式,推行"整体综合招录模式";变革高考监督体制,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高考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推进考试招生改革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之一,社会各界对高考空前关注。事实上,高考一直是我国教育领域最重要的话题,是每位考生命运际遇最重要的拐点。几乎每年的高考季节,中国的舆情都会上演一场"高考世界杯"决赛,赛场一边是高考"砖家",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对高考进行一番或无情、激愤或戏谑、嘲弄的"拍砖式品评";另一边是高考"粉丝",对高考  相似文献   

4.
高考供求均衡问题探析——"高考移民"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考供求关系主要受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制约,其中政治权力和社会利益集团对高考供求均衡的扰动最大,后者导致高考市场的二元分割,损害了高考制度的公平与效率并导致大规模的"套利"行为——"高考移民"。打破高考竞争市场的二元分割,缩小不同地域教育水平的落差,是解决"高考移民"问题、实现高考供求均衡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5.
论高考制度教育功能的缺失与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考制度有社会选拔与教育引领两种核心功能,由于社会功能紧迫性与教育功能间接性的存在,高考改革往往重视社会功能而忽视教育功能。事实上,高考在"以考引学、以考定学、以考促学"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教育功能;但在高考"重选拔轻教育"的情况下,学校教育出现了"高考形式日常化、高考竞争指标化与高考内容绝对化"的不良倾向。为此,加强高考自身的科学化建设,促进高考形式的多样化,推进高考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功能,丰富高考形式,是提升高考制度教育功能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6.
高考改革的"公共领域"是指高考改革决策机构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公共空间,它是一个公共舞台,是一个在这里民众可以就其有关高考改革的公共事务进行协商、辩论和批判,进而对高考改革的决策产生影响的领域。由于历史和社会原因,我国高考改革的"公共领域"发育尚不成熟。建立有效机制,搭建和完善高考改革的"公共领域"对于高考改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梦般的高考     
一直感觉高考是那么遥远的事,现在它真的就在我们眼前了。从现在高考的激烈程度来看,它不亚于一场战争。然而高考真的有那么神圣吗?去年全国70名高考"状元"中,北大录取了35名,清华录取了28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哈佛大学在1996年对165个SAT满分的高考"状元"说"NO"!当年全美有365个高考"状元"申请哈佛,几  相似文献   

8.
高考在我国有着重要地位,用"鲤鱼跃龙门"形容高考并不为过。很多人将高考视为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可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展现了高考的残酷。数学在高考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但是高中数学以其难度和复杂度成为众多考生前进中的"拦路虎"。本文着重对江苏高考数学试题进行分析,对其备考措施进行探讨,期望对广大考生有着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1,(1):27-28
高考英语长难句是高考阅读理解的一道坎,很多考生都迈不过去,导致对阅读失去信心。笔者以2020年福建省高考试卷为例,结合多年高三英语教学经验以及高考应试策略,提出一"找"二"品"三"逻辑"——破译高考长难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2020年实行的"新高考"模式(以下称"新高考"),对于山东、北京等实行"新高考"地区的师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全新的高考模式,如何应对高考的复习、备考?笔者从下面五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和思考,供"新高考"地区的师生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考改革的有效进展,离不开"高考职能"在理论上的明晰与实践中的体现。高考的职能是为高校选择合适的生源,"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自主权"则不是高考的职能所在。  相似文献   

12.
刘典 《中学生百科》2012,(27):39-40
在高考中,部分考生利用各地存在的高考分数线的差异及录取率的高低,通过转学或迁移户口等办法到高考分数线相对较低、录取率较高的地区应考,这被称为"高考移民"。其实在科举盛行的古代,早就有"高考移民"一说,由此可见"高考移民"的确为我国教育界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仔细研究历史,你会发现古代参与"高考移民"的,有我们认识的"熟人"呢!在古代的高考移民中,大名鼎鼎的诗人白居易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读《自居易年谱》,瞧出来一点小猫腻:自居易祖籍山西,生在河南,户口  相似文献   

13.
"高考"与"语文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教了两届高三、取得了高考"辉煌"成绩、主编了百万字高考复习资料的我,再回过头来教高一,情不自禁地以"高考专家"自居。于是,我的口头禅里"高考"横飞,学生一开始还精神抖擞,慢慢地便有些厌倦甚至开始暗地里计算我的"高考"频率了。学生和我或许都有些不适应,彼此不免有些隔膜。  相似文献   

14.
“异地高考”的根源、理念探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异地高考"政策一般采取"堵"的策略。各地纷纷出台的"高考移民"封堵政策应该说比较见效。近期对"异地高考"政策的松动也只是低层次的。深究之下不难发现,封堵政策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配置不均衡;二是省际间高考招生分数线高低差别大,部分省省际内二本院校高考招生分数线不统一,不同地区不同分数线。"异地高考"政策让我们深层次反思教育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5.
高考作为高等学校选拔人才的一项活动,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引发了一系列被称做"高考现象"的社会现象。"高考现象"的出现表明高考已不仅仅是教育界的事情,而且已经变成整个社会的事情。"高考现象"出现的背后有种种原因,但学历社会的现实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将"高考现象"放入学历社会的背景下考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这些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6.
高考改革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基于教育部最近批准的高考改革新方案的分析,从高考改革应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应与新课程改革同步;应反映新的教育评价理念等方面阐明了高考改革如何"破冰"。最后对高考改革的目标愿景进行了构想,使高考改革按照"三个有助于"的原则,走上"破冰之旅"。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高考改革已经启动,高考和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联动,已经成为高校人才选择和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从本体上来讲,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并成为一个必要环节,是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应有之意。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是"可为"的。同时,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也有"难为"窘境。针对高考改革,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可为"和"难为"二维张力中应有所"立场"。这体现在: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是我国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旗帜必须鲜明;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必然会经历理论和实践上的"冲突",这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面对高考改革,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应积极反省,自我调适,不断走向"理性化";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将是一个复杂、逐步融合,且"前途光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高考文化"早已不是什么新鲜名词,本刊在创刊之即再次提出创建高考文化,意在引导广大高考生和考试工作者开展建设"先进的高考文化"的讨论,诸如:"高考有无文化内涵"、"高考文化有无先进和落后之分"、"说说你身边的高考文化"等。本文属抛砖引玉,观点不一定正确,希望大家积极参与讨论。——编者  相似文献   

19.
围观     
《内蒙古教育》2012,(15):12-13
真正的成人礼意味着自我负责自我管理上海交通大学教授,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现行制度下,对中国学生来说,高考就是一个关口。经过高考的压力、磨炼,很多学生认为不经历高考的人生是不完美的,将高考当做人生的成人礼。这反映了"一考定终生"、"高考社会焦虑症"等诸多弊端。真正高考后的成人礼,意味着自我负责、自我管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是我省高考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绩好坏直接影响高考报名资格和最后的高校录取,因此又称其为"小高考"。如何在"小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为最后的高考取得先机,的确是值得大家探讨的课题,本文主要阐述笔者近两年总结的复习策略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