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系统观、知识观和能力观为基础,构建触发因素→技术搜寻→自主创新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量化触发因素、技术搜寻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和仿真模拟发现企业技术搜寻行为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共演机制,在环境动荡性与创新意愿两大动因作用下,企业技术搜寻行为与自主创新能力共演过程有交互式和非线性特征;伴随自主创新能力从基础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超前技术搜寻、新兴科学技术搜寻和新兴经验技术搜寻的作用逐渐增大,而成熟技术搜寻作用不断降低;环境动荡性对自主创新能力有负向调节作用,企业创新意愿对自主创新能力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搜寻行为进行细分,有助于企业寻求适配其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阶段的技术搜寻策略.以系统观、知识观和能力观为基础构建"触发因素→技术搜寻→自主创新能力"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利用Vensim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发现企业技术搜寻行为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共演机制:(1)在环境动荡性与创新意愿两大动因作用下,企业技术搜寻行为与自主创新能力共演过程具有交互式和非线性特征;(2)伴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从基础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超前技术搜寻、新兴科学技术搜寻和新兴经验技术搜寻的作用逐渐增大,而成熟技术搜寻作用不断降低;(3)环境动荡性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负向调节作用,企业创新意愿对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在实践中企业需要根据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阶段匹配相应技术搜寻策略,在技术搜寻过程中加强知识积累,注意自身内部调整与外部环境平衡,以及制定实施积极的创新意愿引导策略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转型中的中国,亟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构。针对此领域三个研究缺口,结合知识结构视角,基于376家高技术企业数据,研究知识搜寻跨边界协同对自主创新能力不同结构类型的选择机理,检验在引发自主创新能力各结构类型形成过程中,知识搜寻之间是否和如何存在跨边界互补行为,带来协同效应。进而得到若要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重构,知识搜寻应该如何变化的对策。对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聚类分析,揭示其三种结构类型:知识同化能力主导型;知识同化、集成能力为主型;知识同化、集成和创造能力高水平均衡发展型。针对在引发自主创新能力不同结构类型的知识搜寻间是否存在跨边界互补行为和协同效应这一争论,并对知识搜寻跨边界协同和自主创新能力结构类型间进行了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揭示自主创新能力各结构类型形成过程中,知识搜寻跨边界协同的内涵特点和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知识演化的角度对技术溢出效应及其与企业自主创新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表明,外部技术溢出效应是组织获取技术知识最重要的渠道,通过知识的独占性、技术机会与产品市场需求等方面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动机;另外,技术溢出效应通过促进企业学习能力、知识创新能力、知识共享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的提高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知识演化的角度对技术溢出效应及其与企业自主创新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表明,外部技术溢出效应是组织获取技术知识最重要的渠道,通过知识的独占性、技术机会与产品市场需求等方面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动机;另外,技术溢出效应通过促进企业学习能力、知识创新能力、知识共享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的提高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基于创新能力结构视角,本文从组织-技术维度解构中国企业的跨界搜寻行为,并分析其对组织双元能力的差异化影响。研究发现:现实情境下,中国企业跨界搜寻行为包括组织维度的科技驱动型、市场驱动型跨界搜寻,与技术维度的共性技术导向、产品技术导向跨界搜寻;不同维度搜寻行为对组织双元能力产生差异化影响,科技驱动型、共性技术导向跨界搜寻对探索能力存在正向影响,而市场驱动型、共性技术和产品技术导向跨界搜寻对开发能力呈正向促进作用;突破了March(1991)对双元性的理论预设,发现双元能力之间并非绝对排斥或不可协调,组织探索能力对开发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论拓展了组织搜寻理论的研究视角与维度内涵,丰富了组织双元性领域的实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搜寻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构建跨界搜寻通过技术知识获取和技术知识传播影响企业技术差异化能力的理论模型。利用300份来自我国制造企业的问卷调研数据对所提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跨界搜寻对企业技术知识获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知识获取对企业内部技术知识传播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复杂性负向调节技术知识获取和技术知识传播之间的关系;内部技术知识传播对企业技术差异化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企业是如何选择与自身属性具有较强匹配性的组织战略的?其战略的成功选择和实施需要企业拥有何种能力?战略转型在实业界得到广泛关注和实践,但关于企业战略转型的共演进程及机理的研究较匮乏。本文以万达集团1988至2017年的战略转型历程为研究对象,运用纵向单案例研究及扎根理论数据编码的程序与方法深入剖析所选案例企业,发掘出组织知识及动态能力两个范畴以及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及作用机制,并由此构建了万达集团战略转型共演模型。我们发现,企业战略转型并非组织纯粹经济行为,它还受到商业生态系统、组织自身特性和高层管理者认知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共演模型也表明:共演是组织基于大环境背景下组织各个要素之间的前向共同演化和相互共同演化的过程,这种演化与组织战略转型的分析、选择和实施的成功几率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中国典型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专利引用数据,以技术重叠作为门限变量构建非线性动态门限模型,将"能力-治理"视角下度中心性与结构洞作用关系纳入对技术能力影响的研究框架中,探讨网络结构演化对技术能力的影响机理及作用方式。研究表明:能力观视角下,企业更倾向通过能力获利及互补性专业化知识实现核心能力竞争优势。网络结构受技术重叠影响对核心技术能力呈倒U型影响关系,且存在显著三重门限效应;治理观视角下,企业倾向通过动态组织化惯例修正核心能力刚性及治理信息过载。网络结构受技术重叠三重门限影响对非核心技术能力具有负向阻碍作用。研究旨在为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研究提供借鉴和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新兴市场技术后发国追赶情境的视角,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高端装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中的代表性赶超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跨案例研究方法,对中国自主创新型技术赶超发展战略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赶超路径找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提出了企业的技术赶超战略、赶超路径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互相演化的观点,由此得出后发追赶情境下的高技术制造企业技术赶超的路径模型。研究发现:新兴市场国家高技术制造企业技术赶超路径的形成过程是基于企业技术能力升级的过程,技术赶超战略与赶超路径以技术能力为基础存在多种选择,没有统一的最优模式。  相似文献   

11.
控制机制对自主创新过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东  李垣  廖貅武 《科学学研究》2007,25(6):1197-1202
 自主创新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提升竞争地位的国家战略。由于我国企业的技术能力较低,为了有效的实施自主创新,企业一方面需要通过技术合作快速地学习、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另一方面企业需要通过合理的内部控制机制来促进自主创新的有效开展。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技术合作、技术能力和自主创新这一链式过程的研究框架,分别讨论了企业间合作的控制方式对企业技术能力积累的影响作用,以及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对实现自主创新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观的技术创新范式已为学界所认可,而跨国公司全球研发战略及研发本地化则有利于区域创新生态的形成、转型与升级。对外资企业在华研发网络布局进行调研;借助质化研究及扎根理论分析,通过数据的三级编码提炼出在华外资研发生态网络特征、生态嵌入及其与自主创新生态依存共生、协同演进的核心范畴;揭示了外资研发克服约束条件实现产业生态、商业生态和文化生态嵌入的路径;构建外资研发生态与区域自主创新生态的共演模型,刻画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双重子系统”协同演化的内在规律。提出有助于研发机构网络管理及政府生态创新政策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赵立龙  魏江 《科研管理》2015,36(5):118-126
本文以华为公司为案例,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探索了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战略与技术能力的战略匹配关系。研究发现:当企业技术能力较弱时,实施渐进式服务创新战略为顾客提供完备的产品支持服务,能有效增加产品价值提升市场绩效。当技术能力较强时,实施突破式服务创新战略,能够与技术能力形成知识溢出效应,更有助于市场和财务绩效提升。本研究拓展了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研究的理论边界,研究结论对中国制造企业选择和实施服务创新战略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企业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FON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筠  刘伟  李随成 《科研管理》2011,32(1):35-44
    摘要:以我国制造企业为调查对象,对企业社会资本是否影响技术创新能力以及通过何种途径产生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结构维社会资本对自主创新能力有着显著的直接影响,并通过企业间合作、产学研合作对自主创新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间接影响;认知维社会资本对自主创新能力、合作创新能力有着显著的直接影响;认知维社会资本通过企业间合作对自主创新能力、合作创新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间接影响;企业间合作对自主创新能力、合作创新能力均有正向影响,产学研合作对自主创新能力有正向影响。企业间合作在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能力关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研究结论对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的信息时代,高管团队能否有效的获取信息,做出创新的决策决定了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文章探讨的是高管团队信息搜寻行为与组织创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高管团队搜寻整合能力对二者关系的影响。本研究构建了信息搜寻模型,把信息搜寻分为搜寻领域与搜寻过程两个维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搜寻特征。通过对高科技企业进行实证研究,文章发现高管团队信息搜寻行为有助于组织创新,但高管团队搜寻整合能力对上述二者关系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6.
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政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并以此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当前我国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财政政策在激励和引导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论文从实践角度分析我国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研究讨论如何完善我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政政策,形成激励和引导企业自主创新的长效机制,更好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软科学》2015,(10):125-130
利用演化博弈的方法,分析云制造平台匹配的精确度、带来额外利润的多少、可能造成损失的大小等因素对制造能力需求企业策略选择行为演化的影响,得到云制造平台仅仅通过调整匹配精确度并不会吸引制造商都采用云制造平台的结论,同时给出影响制造企业策略选择行为演化的边界条件以及在相应的条件下制造企业策略选择行为的演化轨迹。  相似文献   

18.
李随成  姜银浩 《科学学研究》2009,27(8):1255-1262
 从组织学习、资源依赖和核心能力等理论角度对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归纳了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取出交互学习能力、资源集成能力、创新核心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四个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9.
企业转型升级是在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上拓展价值链活动范围并向链主环节跃升的过程.针对企业转型过程中如何构建自主创新能力的问题,以路明科技、海信集团、三一重装、华为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案例对比研究方法,对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推动转型升级的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精神、组织化学习和网络化能力是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影响要素,自主创新过程能自发推动企业业务领域、发展理念转变和学习能力提升,进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研发补助和税收优惠、降低企业转型升级成本,优化企业创新文化、培育企业家创新精神等促进创新型企业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合运用科斯的交易费用分析方法和能力理论,探讨中国企业研发外部化的形成逻辑、动力机制与模式选择。短期内,研发外部化以降低内部成本和产生规模效应使企业获得比较优势;长期来看,制造企业可借助研发"有限"外部化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和竞争优势。通过比较企业采取外部市场交易和内部研发两种方式获得技术时所支付的成本构成,得出市场搜寻费用、知识产权保护费用、知识整合成本、技术风险因子等因素是影响研发内部化程度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