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础教育公平是山西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部崛起背景下山西基础教育公平的主要问题是教育机会不公平和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其成因有社会和经济的原因,但根本原因是教育政策和制度设计的不公平。为此,推进山西基础教育的公平发展,必须由政府承担主要责任,确立公正的价值取向,规划基础教育公平蓝图,实施基础教育标准化工程。  相似文献   

2.
教育公平,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实践,是社会公平的主要体现。基础教育设施落后、教学资源配置严重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是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公平发展的主要障碍。为实现和促进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公平发展,应树立科学的教育公平发展观,努力营造城乡教育公平发展的文化氛围;完善地方教育法规和制度,构建有效保障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公平发展的体制;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多方筹集资金,确保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加快西部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改变师资力量薄弱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以县为主"是基础教育管理领域的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其意图在于缓解"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所造成的教育公平和效率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但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以县为主"难以适应我国区域差距巨大的现实国情和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于教育公平的新要求.有必要根据基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需要重新理解基础教育领域公平和效率的关系,确立正确的基础教育发展价值取向,从而深化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惠娟 《时代教育》2009,(5):123-123
本文立足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探讨基础教育课程实施中教育公平问题,通过对影响公平问题因素分析,提出应建立公正合理的课程制度,应充分利用开发课程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来保证基础教育课程实施中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制约着人力资源水平的高低,质量监测是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通过质量监测来保障基础教育质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发展中的一种通行做法,并因与国民整体素质密切相关而上升为一项国家责任。在教育质量监测实践中,应确立以公平为导向的价值取向,监测实施主体应以第三方为主,监测内容应聚焦学情。要防止监测结果滥用,监测结果的合理运用应从制度层面予以确保。  相似文献   

6.
余桥  林群 《文教资料》2008,(34):84-86
本文立足于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探讨基础教育课程实施中的教育公平问题,通过对影响公平问题因素分析,提出应建立公正合理的课程制度,充分利用开发课程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来保证基础教育课程实施中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基础教育择校制度经历了萌芽、初步形成和蓬勃发展三个阶段,其教育券和特许学校制度,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资源公平分享,为我国基础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意义。我国也应该建立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的基础教育学校选择制度,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满足人们多元化的教育选择需求。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基础教育中存在诸多不公平现象,一个良善的社会应当有一个好的制度设计,确保教育公平。首先,在观念上要将教育公平视为当今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核心价值,优先确保;其次,在社会体制上,要建立和完善促进教育公平的相关强制性制度和强硬保障机制;再次,在教育过程内部,也要力求实现教育公平。此外,各级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还应当特别关注与支持民间教育公平运动。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着教育经费投入失衡、教师资源配置失衡和教育政策与制度的缺失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促进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应采取以下策略:树立教育超前发展观,确立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政府应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完善教育经费支出结构;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合理配置资源;督学突出督政,加大督导评估力度。  相似文献   

10.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实质决定了相关制度改革的边界。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制度改革主要围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展开,其中基础教育是重点,义务教育是重中之重。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需要改革的教育制度包括学生培养制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教育人事制度、教育投入制度、入学招生制度、办学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等方面。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目标是城乡教育公平,城乡教育公平分为平等性公平、差异性公平和补偿性公平,不同性质的教育公平对于相关教育制度的改革提出了不同要求。  相似文献   

11.
择校和教育公平争论的实质是学者试图探寻一种理想的基础教育状态。学术界对此愈辩愈乱的根本原因在于,学者们对于教育公平的群体性、范围性、合法性、稳定性等多元涵义的理解不在统一的对话平台上。因此,基础教育择校需要通过回应现实去把握和定位教育公平的准确时代内涵,确立针对基础教育择校的科学的教育公平观。  相似文献   

12.
推动基础教育均衡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举措.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经历了从个人公平到国家公平、从优先发展到均衡发展、从机会公平到质量公平、从入学机会的显性公平到教育过程和结果的隐性公平、从物质公平到精神公平的变迁.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实现质量均衡,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完善义务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制度,提倡基础教育发展的积极差别政策和横...  相似文献   

13.
教育公平是教育领域的中心议题,公平困境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制度因素所导致的。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有其独特的历史环境和社会背景,伴随着这一前提性条件的渐变,已有制度的生成方式并不能适应现阶段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因此,需要在基础教育领域构建一种公平的教育制度场域,逐渐改变现有教育制度的生成方式,拓展基础教育共识的制约边界,从而减少制度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负向功能的影响,进一步突破基础教育公平困境。  相似文献   

14.
效率、公平、生态是知识经济时代政府的价值取向。知识经济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创新性知识,要提高效率必须确立创新性劳动价值观,人才激励和人员、资本、技术流动制度;知识经济是信息化、全球化经济,政府应全面把握国际公平观和公平规划;知识经济是经济,政府应确立自然价值观,加大环保力度,鼓励发展生态经济。  相似文献   

15.
教育公平与建设和谐社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由于教育公平有利于增进社会公平、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促进教育公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当前,我国教育不公平主要体现在基础教育发展薄弱、城乡教育水平差异过大、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公平失衡、重点学校制度的不合理,高考录取线上的地区差异、教育腐败。从社会政策的视角来看,要实现教育公平,必须加大对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投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制定面向弱势群体子女教育的优惠政策,改革高考招生制度,从制度和法制建设的高度治理教育腐败。  相似文献   

16.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发展的基础,而教育评价是影响基础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基本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教育评价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教育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和争论的焦点。目前,我国教育依旧过度依赖传统的评价模式,致使评价制度中的合理区分、发展指导等功能缺失,所产生的各类问题和矛盾已经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基础教育的公平发展。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当前教育评价制度中的种种缺陷以及对教育公平的伤害,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实现基础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7.
沉默权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诉讼规则和诉讼权利,确立沉默权有助于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实现程序上的公平。但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中并未确立沉默权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现象屡禁不绝。为使我国刑事诉讼法更加科学化和民主化,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时应明确确立沉默权制度,并在司法实践中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的起点,具有全局性、先导性的特征,基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关键,然而制度化教育的特性成了实现教育公平的羁绊.分析制度化教育过程中,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制度、学校管理和教学行为中所凸显的有违于教育公平的种种表现,寻找变革制度化教育的改良措施,力求实现教育公平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追求教育公平,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存在着种种失衡的现象。导致基础教育失衡问题产生的因素,既有人们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认识不清和误解,也有地方公共教育政策的缺位,同时,区域和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也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外因。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进一步落实基础教育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中的制度创新,同时也应发挥地方高校在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公平与效率往往是基础教育决策时的两难选择,人们一般选择"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作为基础教育决策的优先选择.但我国的社会现实、基础教育本身的特点以及有关教育经济学的研究,都要求基础教育决策应当公平优先,特别是起点公平应成为基础教育决策的首要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