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人教司和山西省新闻出版局的指导与支持下,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暨第六届全国高校编辑出版专业负责人联席会议于2001年9月23日-26日在山西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河南大学、深圳大学、四川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学院等20余所高校的近4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同时还邀请了中国编辑学会、中国语文报刊学会、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以及在全国影响较大的几家编辑出版专业期刊的专家学者到会.大家聚集一堂,就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和专业教育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出版产业变革呼唤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年前,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在胡乔木同志的建议下拉开序幕,1985年首先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和复旦大学建立编辑学专业,开始招生。其后的十多年间,坚持常年办学的院校由几所到十几所稳步发展。教学层次由大专、本科到研究生不断提高,教学课程体系由不完备到逐年走向成熟。1998年,国家教育部调整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在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之下,将编辑出版学列为二级学科。从此以后,编辑出版专业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2004年9月,全国高校设立编辑、出版、发行等专业的院校已有131家,这个增长速度是许多人想象不到的。  相似文献   

3.
这篇文章是南开大学中文系编辑出版学教研室主任赵航教授推荐来的,作者是96级编辑专业的学生,作为一名在校学习的大学生,能认真地对我国出版业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发展构想,应该说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4.
2013年5月9日上午,“书香校园建设和文学阅读推广”交流会在河北大学顺利举行,此次交流会是2013华夏阅读论坛之孙犁百年诞辰纪念暨校园纯文学阅读推广研讨会的一项议程,由南开大学教授、中国图书馆学会经典阅读推广委员会副主任徐建华教授主持。来自全国各高校的教师、研究生分别从各自的研究领域针对高校阅读推广经验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5.
我主要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下想法。第一,编辑出版学的发展历程;第二,北京印刷学院的编辑出版教育现状;第三,编辑出版院校未来的发展之路。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历史与现状实际上,从我国出版专业的设置来看,它走过了大概50年的历程。首先是一个孕育的时期,这个时期是在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设立编辑出版系和图书发行系。之后是建立期。1983年,武汉大学率先成立图书发行管理学专业,后来这个专业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视,陆续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设立编辑学专业。第三是  相似文献   

6.
命题是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命题工作做得好,将会把那些思想敏捷、有培养前途的考生选拔出来,反之,只能把一些会背公式、能应付考试的人选上来。命题和选才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招生工作中,对命题的质量和科学性给予重视并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根据我院几年来的经验,我们认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命题有以下三点应引起重视。第一、试题结构的合理性。研究生教育应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指导思想,为国家  相似文献   

7.
该文认为图书情报学教育应向高层次发展;研究生教育涉及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两个重要方面,其中最关键的是学科建设;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应该整合为一级学科即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该文还介绍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系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总结该系在学科建设和图书情报档案教育等方面的成就与经验,并以此文纪念该系成立20周年。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自1984年高校设立编辑学本科专业以来,我国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走过了20余年的发展历史。截止到2005年4月,在教育部备案的设置编辑出版学专业本科教育的高校达到51所,如果加上设置编辑出版学专科的院校,以及单独设置编辑出版学研究生教育的高校,估计在100所左右,其中大部分是在2000年之后设置的。但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也是令人担忧和发人深思的。专业内涵不清,培养方向不明由于现有编辑出版学专业点各有不同的学科背景,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的思路也见仁见智。1998年教育部进行专业调整,“编辑出版学”的名称虽然统一…  相似文献   

9.
抓住历史机遇 促进编辑学的建设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我国编辑出版专业教育的发展现状20年前,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在胡乔木同志的建议下拉开序幕,1985年首先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和复旦大学建立编辑学专业,开始招生。其后的十多年间,坚持常年办学的院校由几所到十几所稳步发展。教学层次由大专、本科到研究生不断提高,教学课程  相似文献   

10.
一、建立学界与业界的互动关系,实现学科建设发展的前瞻性 现在,有些新闻出版单位主管认为,非编辑出版专业毕业生对于编辑出版业务,最多一年就可以熟悉了,因此在人才招聘时录用其他专业人才而拒绝录用编辑出版学专业毕业生.这对于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建设产生了极大冲击,在课程设置上也出现了跟着市场转的局面,有些院校根据毕业生在寻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需求来改动课程.这无形中贬低并且动摇了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10月17日,在南开大学华诞80周年之际,新闻出版署署长于友先高兴地接受了母校兼职教授的聘任。当侯自新校长重新给于友先同志别上南开大学的教师校徽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于署长早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曾在南开生活工作过18年。此次作为中文系编辑出版学专业的教授重返母校,显得尤为振奋。 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中文系主任陈洪教授,天津市新闻出版局局长郑先进,天津人民出版社社长、南开  相似文献   

12.
我国编辑出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面临从培养学术型人才到应用型人才的转变.但编辑出版学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方面存在同等学力学生过多,专业基础薄弱,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科发展和学生就业,无法满足我国出版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师生要转变观念,在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重视实践教学.我国出版业界也要承担企业责任,为编辑出版学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记者鲍红)7月2~3日,全国编辑出版学教育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近百家设立编辑出版专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领导、教授、专家和出版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1月18日至19日,“数字化传媒时代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七朝古都河南开封召开。会议由中国编辑学会、河南大学主办。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大学出版社、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承办,河南出版集团、河南报业集团协办。俄罗斯、法国、日本等国的编辑出版学专家学者,国内10多所高校编辑出版专业的负责人、部分出版社及专业报刊社的负责人等共60多人,参加了研讨。  相似文献   

15.
为拓展中国编辑史研究视野,深化编辑出版学理论研究,推动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学习出版社、中国编辑学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于近期联合举办了"《中国编辑思想史》出版研讨会",来自全国二十多所高校的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与会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了《中国编辑思想史》一书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编辑出版学作为研究出版规律并为出版实践提供理论指导的科学,其研究为中国编辑出版业的发展和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奠定了良好基础.本研究以8种CSSCI收录的编辑出版类期刊2010-2019年刊登的27 214篇文献为数据样本,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我国编辑出版学的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及前沿进行分析,并按研究内容特点和研究时间线索进行归纳梳理,对未来编辑出版研究选题提出了建议与对策,有助于总结学科建设经验,探索学科未来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系20年的发展,总结了该系在学科建设和图书情报档案教育等方面的成就与经验。  相似文献   

18.
由教育部高教司委托、南开大学商学院承办、中国编辑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筹)协办的“第一届编辑出版教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于2008年7月19日至22日在天津开班。本次研修班的师资是由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出版业界领军人物、高校相关专业知名教授三方面组成,主要包括:新闻出版总署人教司教育培训处李宏葵处长、中国出版集团聂震宁总裁、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增顺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周蔚华总编、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肖东发教授、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方卿教授、北京印刷学院副院长乔东亮教授、河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李建伟教授、南开大学商学院徐建华教授、南开大学文学院赵航教授、北京印刷学院张养志教授、张志林教授和《中国编辑》杂志社常务副主编周延召先生。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现状的观察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一、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培养现状观察 1.学科建设与规模概况 1998年,国家教育部将编辑出版专业列为新闻传播学之下的二级学科,这次"正名"将其引向了蓬勃发展的道路,也使得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和招生人数近年来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20.
李菲 《文化遗产》2008,(3):154-156
2008年4月4日至7日,“中国高校首届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在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山大学康保成教授、宋俊华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李军教授、南京艺术学院徐艺乙教授、四川大学徐新建教授和重庆文理学院牟延林教授等学者共同发起,由“中国高校文化遗产论坛”与重庆市文化与广播电视局、重庆文理学院联合主办,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重庆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联合承办。国家教育部、文化部以及重庆市政府等各级相关领导出席大会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本次会议是中国“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历程中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节点,在本领域若干前沿性重大问题上均取得了较大的推进。一、“文化遗产学时代”:走进?回归?中央美术学院李军教授在大会首场主题报告《走进文化遗产学时代——文化遗产学的学科、对象与方法》中指出,文化遗产在经济、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具有以多样化选择对抗全球化单一面貌的特殊价值。“走进文化遗产学时代”的提出旨在呼吁学者们立足于跨学科交叉平台之上,建构中国的“文学遗产学”学科。根据会议的整体筹划,李军教授的开场引言以某种具有煽动性的表述方式准确传达出当前中国高校“文学遗产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也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