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π及其"谜"     
圆周率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值,是计算圆的面积等必不可少的常量,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π的来历以及在这方面作出贡献的数学家,可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一些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让学生熟背1π,2π,直到9π甚至20π的值。教学实践证明,此举弊端无穷;  相似文献   

3.
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先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常用数据,再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有效途径。比如:我在教学有关圆周率(π)的乘除法运算时,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1π=3.142π=6.283π=9.424π=12.565π=15.706π=18.847π=21.988π=25.129π=28.26;然后引导学生活学:知道7π=21.98那么70π就等于219.8,700π就等于2198,0.7π就等于2.198,0.07π也就等于0.2198……象这样死记一个数,活学一串题;第三步便是启发学生活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朱载靖《律学新说》“密率求方积第四”前言的释解,以现代数学的方法解诠释了各律之间的体积运算,诠释了朱载靖圆周率和祖冲之圆周率的数据比值,并将朱π和祖π进行了误差演算比较,从而求证了黄钟体积运算和相邻二律之间体积之比值数据,详细地诠释了。朱载靖求方积的密率之法。  相似文献   

5.
从高等数学看初等数学中的π,π的概念,π的计算,π是无理数,π是数学是最重要的无理数,也是中学中经常遇到的常数,计算圆的面积是πr^2,圆的周长是2πr。在高等数学中如何去看π,如何解释中学中所遇到的π,这里将利用高等数学的理论方法阐述π的概念,π的计算方法及π是无理数的证明。  相似文献   

6.
姜萍 《江西教育》2004,(12):38-38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发现了学生对自己的学具是情有独钟的:他们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在一起摆弄,而且还摆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不仅如此,有时还互相讨论着,显现出特别专注的神情,似乎非得摆出个什么小名堂来不可,“做”数学在这里得到真正的体现。如有教师在教学圆周率“π”时,对于“π”的认识,它虽然是历经许多中外学者探究且已有了公认的结果,但教学并不能满足于让学生简单地记忆“π”在通常情况下的取值是3.14为目的,而应当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计算,以达到“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2004年湖南省自行命题的数学高考(理)17题“已知sin(π/4 2α)sin(π/4-2α)=1/4,α∈(π/4,π/2),求2sin^2α tanα-cotα-1的值”是三角函数中典型的给值求值问题,考查了学生运用公式进行三角变换、化简、求值的基本运算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教学中 ,启发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大胆猜想和联想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 ,开拓解题思路 ,提高解题能力 ,而且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还有利于促进和发展学生发明创造能力的形成。1 巧用倍角公式sin2α=2simαcosα例 1 :求 cos2π7cos4π7cos6π7的值解 :cos2π7cos4π7cos6π7=2sin2π7cos2π7cos4π7cos6π72sin2π7sin4π7cos4π7cos6π72sin2π7=sin8π7cos6π72 2 sin2π7=sin(π+π7)cos(π- π7)2 2 sin2π7=(-sin π7) (-…  相似文献   

9.
数学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必要途径,为了更好地发挥练习的作用,必须加强练习的整体性,要按认知结构从整体出发来设计和组织练习,要求学生掌握整体结构的内在联系并运用这个结构来解决问题。在进行扇形面积教学时,我从这几个方面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学习扇形、计算扇形面积首先要学生明确扇形与圆的关系,扇形面积是圆面积的一部分,公式S扇=πr~2×π/360也能体现这一点,πr~2是圆面积,用πr~2×π/360  相似文献   

10.
字母a、b、c……可以表示任意一个数,但π代表的是一个特定的数,而不能表示其它的数.注意到这点,我们在处理下面几个题目时就不会出现错误了.例112πr2的系数、次数各是什么?错解:12πr2的系数为12,次数为3.剖析:式中“π”与“12”组成r2的系数.正解:12πr2的系数为12π,次数为2.例2x+3π是不是整式?如是,是单项式还是多项式?错解:x+3π不是整式.剖析:分母中的π表示的是数.正解:x+3π是整式中的多项式.例32πx与-3x是不是同类项?错解:2πx与-3x不是同类项.剖析:2π是该单项…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阶段,有些几何图形的面积引导学生用分数方法解答既简便,又利于学生掌握,而且突出了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下面举例说明。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圆心角是90°的扇形面积是以它的半径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的78.5%。(π取3.14) 证明:圆心角是90°的扇形的半径为r,则面积是πr~2×(90)/(360)=πr~2/4。边长为a的正方形面积为a~2。当a=r时,则a~2=r~2,扇形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πr~2)/(4/a~2),当π取3.14时,则π/4=0.785=78.5%还可以得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1-78.5%=  相似文献   

12.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无机化学下册有关元素部分知识,弄清离域冗键(大π键)的形成,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点。离域π键,是分子和离子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主要是指π键的形成不限于两个原子,而是多个原子(原子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这样在多个原子之间形成的π键叫离域π键。分子中含有大π键的分子叫共轭分子。 离域π键的形成条件: ①形成大π键的原子应在同一平面上(以保证P轨道的重迭)。  相似文献   

13.
小学高年级“圆、圆柱和圆锥”的计算中,由于位数多,容易出现错误。为了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我在教学中采用“先背π值,π当被乘数”的做法,使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具体做法是:首先让学生熟背1~9π的值。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教学人教A版必修4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时,公式二到公式五均是通过借助单位圆进行探究.对于诱导公式六,人教A版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教参")中给出用已有的公式引导学生得出π2+α的正弦、余弦与α的正弦、余弦之间的关系,其教参是引导学生将π2+α转化为π-π2-α后进行化简,  相似文献   

15.
研究π-模与π-余模间的对偶问题,证明了(M^ ,ψ)是π-余模(M,φ)的对偶π-模,讨论了π-子余模与π-子模之间一些对偶性质。  相似文献   

16.
函数 y =Asin(ωx+ φ)是三角部分的重点内容之一 ,也是高考的热点之一 .它的综合性很强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常常出错 .下面笔者精选三类典型且易出错的题目加以剖析 ,旨在引导学生共同研究题目的特点 ,掌握解题方法 .一、函数单调性问题例 1 求函数y=2sin π3 -2x的递增区间 .错解 由 2kπ -π2 ≤ π3 -2x≤ 2kπ +π2 (k∈Z) ,得-kπ-π12 ≤x≤ -kπ+ 5π12 (k∈Z) .所以函数 y=2sin π3 -2x 的递增区间为 -kπ-π12 ,-kπ+ 5π12 (k∈Z) .剖析 令u =π3 -2x ,函数 y =2sin π3 -2x是由 y =2s…  相似文献   

17.
许多学生在初学分式时,往往对概念理解不够透彻,或对问题分析不够全面,于是在解题时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现针对部分典型错误举例剖析,以期对学生有所帮助.一、定义理解不透例1判断2x+1π是不是分式?错解因为中的分母含有字母π,所以2x+1π是分式.剖析分式的定义中的"字母",一般是指用来代表数的英文字母,它们的取值具有可变性.而π是一个特定的常数,  相似文献   

18.
共振论是有机化学三大结构理论之一,对描述客观存在的π电子离域的π-π共轭体系、P-π共轭体系结构很有用,更重要的是在表达电子离域的分子结构式书写上有其独到之处,但是学生在理解和应用共振论解释结构和化学反应时,和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区分不清,同时,学生对共轭分子结构极限式的书写也是存在写不全的问题。为了教会学生如何很好地掌握三大结构理论并能熟练应用,为此对共振论重点阐述的同时,也将其与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进行对比学习。  相似文献   

19.
任意一个圆,它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都是一个常数,人们将这个常数称为圆周率,并用希腊“圆周”的第一个字母“π”来表示。  相似文献   

20.
求函数值域的方法较多,但在使用这些方法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如忽视定义域、忽略变形过程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扩大,盲目使用一些常用方法等,现举例说明.1 忽视中间变量的取值范围例1 求函数y=arcsin(x2-x+1)的值域.错解 由-1≤x2-x+1≤1,得0≤x≤1.∵ 当x∈[-1,1]时,arcsinx∈-π2,π2,∴ -π2≤arcsin(x2-x+1)≤π2.所求函数值域为-π2,π2.剖析 上述解法忽视了中间变量x2-x+1的取值范围.事实上x2-x+1=x-122+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