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教育是本原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人类教育活动的不同视角 ,亦即针对不同社会历史时代所具有的不同内容与形式的狭化教育和广化教育 ,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历史考察和现实考察 ,论证了教育作为生产力的应有之义 ,揭示了“教育是本原生产力”或“基础生产力”这个固有的实质 ;并且结合邓小平的有关“教育、人才和科学技术”等理论 ,进行深入的哲理性思考 ,进一步昭示了“教育”本是“生产”科学技术这第一生产力的“本原生产力”或“基础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伍维权 《中学教育》2002,(1):22-23,25
教育要坚持“三个面向” ,实践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人民教师 ,怎样才能理论联系实际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呢 ?从大道理上来说 ,就是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人民服务 ,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具体实践上来讲 ,就是要身体力行 ,敬业爱岗 ,扎扎实实地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3.
15年来,我们华南师大附中坚持以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为指针,从准确理解和把握“三个面向”的要义人手,逐步确立起体现“三个面向”要求的办学指导思想,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目标,并通过四个重点领域的积极推进,努力构建具有“三个面向”特征的现代办学模式。一、把握要义,确立体现“三个面向”要求的办学指导思想 “三个面向”揭示出一种机制特征和两个发展区间。“面向现代化”,从静态角度看,就是以一种新的标准,要求教育发展模式具有新的机制特征,具有与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同步性;从动态角度看,就是要求我们…  相似文献   

4.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而向未来。”这一题词,既是邓小平关于教育问题一系列重要论述的集中概括,也是对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在新形势下我国高教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三个面向”的题词,对于我们全面地理解邓小平教育思想,系统地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三个面向”的深刻内涵1、“三个面向”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三个面向”的基础和前提是教育要面向现…  相似文献   

5.
周立人在南京师大学报发表题为《“三个面向”与立体教育》的文章,认为“三个面向”不仅要求宏观教育结构改革,而且要求微观教育结构改革,即学校内部的教育实践也有个结构改革的问题,并提出“立体教育”的设想。他认为建国以来我们习用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概念所解决的主要是德智体各育之间的矛盾,协调德智体之间的关系。而所谓微观教育结构,实质上即学校教育内部各种矛  相似文献   

6.
一、全球化视角及意义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984年在北京景山学校提出的“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它的精神实质,是关系到我们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能否成功,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尽管自“三个面向”问世以来,不少专家、学者已对此进行过深入的探讨,但依我看,在全球化的今天,仍有再探究的必要。1.“三个面向”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提出来的,对打破当时教育固步自封、僵化教条的格局,在时空和本体维度上全面开放,其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教育实行“三个面向”的新视角 根据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和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当前又提出一个新的热门话题,即:在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全面实施、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过去我们往往只着眼于如何加速传统的“四化”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于1983年10月给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指示常学常新,它高瞻远瞩、旗帜鲜明地为教育改革和历史教学指明了方向,具有长时期的指导意义。“三个面向”,相互依存,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其核心是现代化,让中国尽快自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迎接来自西方的挑战。历史教学要贯彻“三个面向”,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历史教学也只有贯彻“三个面向”,才能充分体现出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并把历史教学改革引向深入。历史教学怎样贯彻好“三个面向”,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必须抓紧、抓好。第一,适…  相似文献   

9.
坚持“三个面向”的理论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刘志华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在深入研究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同时,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邓小平理论中关于教育思想的英明论断,对促进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点阐述如何遵循“三个面向”,加强素质教育的问题:一是“三个面向”的核心是提高民族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这是贯彻全面发展教育的必由之路;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造就“开创21世纪大业的生力军”,这是基础教育的根本宗旨;三是转变教育思想,以“三个面向”为指针,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高校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高校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培养满足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高校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动力源,要把培养合格人才作为根本任务,使大学生成为先进生产力的生力军。高校是传播先进化的重要阵地,要使大学生成为具有先进科学精神和人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接班人。高校是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场所,维护大学生的利益是高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科学与人文辩证关系观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马克思恩格斯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最高意义的革命力量,同时也看到了其负面作用。因此,他们从科学与人文辩证关系上提出“自然科学是关于人的科学”的观点。毛泽东着重强调科技的社会正面功能,指出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有力武器。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提出要使科学与教育、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调发展等观点。江泽民指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并提出建构世界科技伦理体系的主张及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四个同等重要”思想。胡锦涛提出包含科学与人文协调发展含义的“科学发展观”及“建构和谐社会”主张。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5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学与人文辩证关系观。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形成,可以受几个方面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重要作用的论述;胡耀邦主持起草《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中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命题;原苏共二十大以来苏共中央对科学是“直接生产力”的论断。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专门机构,应该成为全面实践“三个代表”的坚强阵地。既要精心培育作为生产力决定因素的高素质劳动者,又要为大力发展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作出最大贡献;既要为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更要注重教育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既要充分挖掘潜力,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要求接受良好高等教育的强烈愿望,更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群众观念和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具有学历教育、社会职业培训和生产性社会服务的"三大功能","十二五"期间要功能拓展。学历教育要搭建两路"直通车",社会大培训要服务"条""块"两类人群;生产性社会服务要形成校企互动的"双赢"机制。要用大职业教育观给"三大功能"融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是在总结毛泽东晚年在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上的失误和对国情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坚持了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论: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分开,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进行深入具体地研究,找到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和方法,即改革;强调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社会主义的具体体制进行全面改革,通过改革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转化为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深化了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论:以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提供了正确的思路和方法,找准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科学地解答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找到了发展生产力最具时代意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理想类型"是马克斯·韦伯为应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困境而提出的重要概念。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理想类型"是一种概念工具,体现着韦伯所确立的诸多原则,包括价值关联、价值中立以及确保意义上与因果上的妥当。在引入比较教育研究后,布雷恩·霍姆斯借助"理想类型"建构了其资料分类模式中由人、知识和社会的特征所组成的"理想类型规范模式"。承袭霍姆斯的资料分类模式,许美德继续运用"理想类型"研究中国大学发展背后的文化与价值理念,并突破了价值中立原则。然而,从整体上看,"理想类型"在比较教育研究中还存在明显的应用困境,需对其应用限度展开充分讨论,更好地发挥"理想类型"在中国比较教育学科专业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校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进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是先进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它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高校要加快建设、改革和发展的步伐。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需要。在当前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高校应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应重视科研和科技工作,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高校应发挥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高校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9.
通过探讨哈贝马斯“第一位生产力”产生的时代背景,对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是第一位生产力”和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比较研究,揭示了“第一位生产力”和“第一生产力”论断的异同之处。章认为通过比较,撷取哈贝马斯仅有的同时也是较为突出的合理因素,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有以下特点:第一,历史性的命题;第二,现代性的命题;第三,实践性的命题;第四,唯物史观的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