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54):166-167
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在中等学校教育管理活动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是素质教育实施综合素质和能力评价的主要形式。文章从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现存问题着手,探讨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应有的价值取向,以及彰显出的育人导向功能,并结合评价实践,反思优化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教师评价素养是推进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石,是破除“唯分数”评价和实现综合素质评价育人的重要驱动。现实中,中小学教师评价素养普遍存在评价意识薄弱、评价知识匮乏、评价能力不足和评价伦理缺位的问题,这直接影响教师对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解认识和实施效果。为此,亟须通过加强正向教育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评价观念,强化教师职前职后教育评价的学习与训练,深化教师教育评价实践的经验反思与交流,营造良好的评价制度环境来提升中小学教师的评价素养,以此驱动综合素质评价育人核心要义的达成。  相似文献   

3.
成都2011年将通过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专项监测工程等综合措施,逐步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压力。虽然近年来,我国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作为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学生课业负担依然"重量不减"。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改变教师评价观念,推动教学改革;变革考试评价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方式转变;优化学校整体工作,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培养诚信意识,优化社会风气等。目前,中小学实施的综合素质评价还存在着价值偏差导致的目标与方法错位、权力分配造成的教育不公平、心理定势引发的抵制行为、实际障碍减弱改革的力度等问题。完善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需要加强沟通交流,淡化选拔功能;推进教育资源分配改革,建立监管机制;积极帮助引导,实施利益补偿;加快配套制度建设,减少信息损耗等。  相似文献   

5.
当前大连市普通高中的师生对综合素质评价在教育中的功能认识较高,希望与高考挂钩,建立保证公平公正的措施,但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实施正在弱化。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有:对综合素质评价概念认识不清,现行综合素质评价指标设计不合理,缺乏标准、管理制度以及社会支持和专业支撑,简化评价过程,评价结果未能在高校招生中有效使用。针对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建议: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和标准,出台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挂钩的有关政策,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专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6.
科学选择评价主体是综合素质评价成功实施的重要保证。现有研究虽已认可评价主体多元化。但就如何科学选择评价主体缺乏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本文通过借鉴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建构了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主体的范围,包括三类别七主体,并提出主体利益保障机制,为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主体选择问题的探讨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实施中暴露了许多不足之处和值得改进的地方笔者在实施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有几点体会.一、综合素质评价应落实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二、综合素质评价,应"量化"学生素质.三、综合素质的量化和日常评价方式,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四、综合素质评价方式也有值得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综合素质评价旨在全面贯彻国家素质教育政策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现代社会所需人才。近年来,此项改革在各地迅速开展起来,各省份相继制定了适应本省特点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如评价指标体系尚不完善、评价技术支撑不到位、相关培训不足、未建立完整的指标整合体系、评价标准不明确、诚信问题突出,等等。借鉴美国评价指标体系和香港地区校本评核的有效经验,我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需进一步着力于制定分类明确、层次清晰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标准化流程,增设并完善考试评价培训环节,健全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程是利益主体以利益为焦点进行博弈的过程。各主体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导致综合素质评价产生认识冲突、公平冲突、诚信冲突,阻碍了评价活动的进行。为了更好地实施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需考量诸多利益关系,整合利益主体间的诉求,保持利益主体间利益的和谐。协调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应采用三个方面的对策:合作博弈,达成协作;优化指标,弱化差距;完善规则,保障诚信。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围绕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工作,通过完善工作机制、构建质量标准、开展试点研究、实施质量监测,实现了综合评价与中高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对接,建立了区域教育质量内控机制,推进了市域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工作的深入发展。但这项工作还存在对评价改革重视程度不够等一些现实问题。为此,研究者结合教育发展的新时代背景,提出了要深入领会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国家精神,继续贯彻落实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专业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探索强化对评价结果的运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项纯 《考试研究》2012,(1):79-85
综合素质评价是新课程评价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评价改革的创新和亮点,然而如何防止流于形式的评价,特别是在其与高利害选拔性考试挂钩后,如何提升其信度、效度以及公平性,已成为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重新审视综合素质评价的特点,及其实施的宗旨与目的是进一步推进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方向标,通过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评价改革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张体芳 《高教论坛》2012,(2):43-44,85
分析了补偿模糊神经网络的原理及其实现过程,并把它应用到高校课堂综合评价中,构建了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补偿神经网络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能够较好地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综合的评价,评价结果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综合素质评价是新高考改革的重难点内容,其难以实施的主要障碍在于应然性与实然性存在冲突,使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校综合“参考”评价无法形成有机联系。形成有机联系的关键策略在于建立必要的转化机制,即构建省级综合评价系统。省级综合评价系统应包括评价的内容与标准、评价的方法与流程、监督与奖惩协作机制、全面与个性协同机制,以有利于...  相似文献   

14.
综合素质评价是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它对推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高中学校特色发展、落实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纳入高中招生录取时困难重重:责任方遭遇评价指标科学性不够、操作困难,评价结果可靠性、公平性备受质疑的困境;使用方遭遇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发挥作用有限的困境;管理方遭遇政策实施者偏离政策原本意图,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体系失衡、合法地位未确立的困境。为此,应转变传统考试评价观念,确立综合素质评价育人新理念;转换传统评价思路,基于学生的不同背景进行整体评价;明晰政策规定,让综合素质评价与中考招生录取“硬挂钩”;加快综合素质评价配套制度建设,加强对政策的解释宣传。  相似文献   

15.
针对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存在的评价体系完整性不够、评价实践操作性不强、评价过程规范度较差、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好、评价结果应用较难、评价导向效益不高等现实问题,以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根本依据,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现代素质教育理论等基础教育理论,从评价目标、内容、指标、实施、保障、课程、应用等方面来整体构建与全面实施初中生综合素质量化评价体系,能够有效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整体提升,对增进家校协同育人、提升课程文化品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均能产生较为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高考改革的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如何落实,成为广大专家、一线教师着力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们开展了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为特色的课例研究,对评价特色课的内涵、特点、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课的价值等,进行了实践与探索,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落实有了载体和抓手。  相似文献   

17.
综合素质评价的提出是希望中小学通过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学生已经具备的个性特点,并提供适切的学校教育,以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各学校只有根据实际情况优化和完善评价方案,才能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意义。文章从家庭文化资本的视角对实践学校综合素质评价指标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了不同学校的学生对指标关注度的差异;同时,通过家庭文化资本指标与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家庭文化资本中的教育程度、职业地位和政治面貌对综合素质评价指标都有显著影响,并指出实践学校进一步完善目前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可为之处。文章从实践应用研究的视角对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进行了探讨,有助于推进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面对我国当前高中学生综合发展评价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了不断提高我国高中学生综合发展评价的实效,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或措施,统一评价内容,兼顾学生的特殊情形;采用多元主体评价方式,调整不同评价的权重;适当细化评价结果,创新对评价结果的管理;在高考录取中充分体现综合发展评价的作用,不断完善综合发展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从"职业基本素养"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入手,分别从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项目;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实施任务引领教学;建立项目化教学综合评价体系等方面,阐述了有关"职业基本素养"项目化教学模式的观点,以期进一步推进"职业基本素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20.
高中生作为新高考政策的目标群体,其对改革新政的认同与否直接关系到政策的实施效果。本研究从目标群体视角研究山东省新高考政策的认同度,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山东省5所高中学校的高中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目标群体对新高考政策的整体认同度较高,但有些方面的措施仍有待改进和调整,比如减负初衷并未完全实现,人们对等级赋分的科学性、综合素质评价的可信度等存在一些争议。鉴于此,教育主管部门应保持新高考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探索体制创新;加强对学科教学的专业引领和指导,寻求深度与广度之间的平衡;提高微观制度设计的专业化水平,优化等级赋分方式;规范具体评价标准,健全综合素质评价的诚信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