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德国“体育计算机应用”学科的发展、研究和课程教学情况,并时该学科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在我国体育高等院校开设“体育计算机应用”系列课程对提高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水平有着的重要作用。同时根据我国高等体育教育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三个模块的“体育计算机应用”系列课程的教学构想。  相似文献   

2.
“实证”与“理解”是科学研究的两大范式,这两种范式在当前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都得到应用。体育界对这两种研究范式的不同看法,造成了它们之间处于对立的状态。一种观点认为只有客观的、实证的和定量的研究才符合科学标准,质疑“理解”范式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实证范式把人“物化”了,得到的结果是冷冰冰的数据,且忽视事实意义的丰富性。在两种研究范式对峙的过程中,人们对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及其适应范围逐渐清楚。体育问题的多样性决定了体育科学研究中这两种范式都不可或缺;体育现象的复杂性又决定了需要整合这两种范式,实现对立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向科学要成绩,向科学要健康”已成为新世纪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理念,当前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给学校体育科学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回顾了近年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状况,对当前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特点及发展进行了分析讨论,为进一步繁荣学校体育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体育科研中的几个“多”与“少”烟台师院公体教研室纪广义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体育科学研究在指导实践方面的确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然而,体育科研的这种作用,与人们预期的实践需要之间还有相当的距离,即“多”与“少”的问题。一、规范研究多,实证研究少。所谓规范研...  相似文献   

5.
殷鼎 《浙江体育科学》2021,(1):53-57,100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法等,从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二维度,对在全球享有盛誉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一流”体育教育专业建设经验进行了剖析。研究认为,该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以“会教体育”为核心设置课程,“严进优出”为原则进行管理,“实践现实”为要义开展教学;科学研究以“宽松多元”为宗旨养成研究人才,“实用服务”为理念引领研究行动。这些经验,为我国“一流”体育教育专业建设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6.
刘琴芳 《体育学刊》2002,9(6):141-143
通过献资料研究、访谈调查、实地研究等方法,在了解学校体育科研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体育教师的工作性质和科研素质的实际状况,就学校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进行“质的研究”作一初步探讨,以开阔学校体育科研工作方法论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全民健身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国平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3):380-381,385
针对我国目前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出现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了推动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发展,提出:必须更新观念,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应把“办体育”向“管体育”的方向转变;走出健康误区,努力增加“体育人口”;改革学校体育,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全民健身的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8.
同异反态势排序表在体育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站在知识创新的基点上,从我国奥运发展和学校体育教育学科理论研究的战略高度出发,根据集对分析中的同异反联系理论,将“同异反态势排序表”应用于体育科学研究之中,为广大体育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博  任晨儿  刘阳 《体育科学》2021,(1):89-96,F0003
科学研究方法的规范应用是确保研究结果科学、可靠的前提。德尔菲法是体育科学研究和实践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对近20年CSSCI收录的372篇体育类学术论文中德尔菲法应用规范性情况的分析发现:德尔菲法在我国体育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逐渐增加,该方法最常用于指标体系建构类研究(67.7%)。德尔菲法在体育科学研究应用中存在较多不规范之处:1)方法误用;2)方法学报告不严谨,缺少必要指标的报告;3)方法学特征不清晰;4)判定和选取专家的依据模糊;5)专家意见的纳入和删除标准不清晰;6)体系建构研究中缺少“预先定义的问题表”和“应用研究”。鉴于此,基于经典德尔菲法解读和在研读文献的基础上对德尔菲法的适用条件、应用策略、注意事项和一般流程等进行分析,并列举了体育科学研究中德尔菲法应用实例,以提升德尔菲法在体育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从科学方法论的角度对系统科学在体育科学中的方法论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系统科学推动了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革命;系统科学在辩证唯物主义和体育科学研究之间架构了桥梁;系统科学为我们提供了体育科学的一般模式;系统科学提供了“问题”的模型,为我们开发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随着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日益频繁,体育科学研究的问题已呈现出网状、多层次、复杂的结构特征,起源于系统论的整体性思维为当今众多体育研究者们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体育科学研究的整体性趋势逐渐升温。探寻思维方法在体育科学研究中的统摄价值及如何运用整体性思维进行体育科学研究创新和对整体性思维的培养与塑造,有利于拓宽体育科学研究者们的思维格局,提升体育科学的研究质量,推进研究选题创新,为加快体育强国建设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2.
学校体育的症结与出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体育研究是体育科学研究中发表论文最多的领域。据曾桂兰对上海图书馆编印出版的《全国报刊索引》(哲学社会版)的统计,近10年来归属于“学校体育”范围的论文,占到整个“体育学”范围论文总数的42.6%。可见,“学校体育”研究是一个被普遍关注的研究领域。然而,学校体育研究却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学校体育研究远离了体育教学实践的日常性和  相似文献   

13.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专栏的开设始自张力为博士的一个想法。当时我曾委托他为本刊主持一个专题,而对学问严肃又负责的他却迟迟没有组到自认为合格的稿子。交流中我们谈起目前体育学术界在研究方法上存在的问题种种,不久就有了他的12篇关于研究方法的文章寄来,看来他已是厚积薄发。于是,我们想索性办个专栏,引发更多学者的关注和参与。我们请姜达维教授审阅了张博士的文章,便有了网上精彩的对话和更多思想火花的进发。“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专栏就在这样一个充满激情与智慧的讨论中开场了。  相似文献   

14.
体育科研方法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体育科学研究的特点,提出现代体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学特征:科学方法选择与应用范围扩大,科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明显增多,文献检索意识加强等。揭示了现代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规律性以及当今体育科研方法的研究趋势,旨在为建立具有体育科学研究特色的方法学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5.
章岚  许小冬  赵开强 《体育科学》2004,24(7):1-4,11
采用逻辑分析法,从体育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探讨了量化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从质的研究方法的特点,论述了它在体育科学研究中运用的可行性和独特性。笔者认为质的研究方法在体育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优势。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学中,特别是一些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等诸如此类的“观摩课”,不知从什么时侯开始,也渐渐流行起“包装”。体育教学“观摩课”,无论是注重结果的表演也罢,还是作为过程的渲染也罢,抑或是老师的自我展示也罢,其作为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一种,本应是求真求实的,然而为了各种各样的目的,人们往往陷入“包装”的误区,其危害性应该引起我们的警醒。体育课程对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体育教学作为一种创造性劳动,作为一门艺术,我们应该拒绝“包装”。  相似文献   

17.
“七五”以来,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重要的经验。“七五”期间,国家对教育科学的持续投入和方向引领保障了学校体育科研的理论深化和领域拓展;坚持为学校体育决策服务、为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服务、为学科建设和完善服务体系的目标提高了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可持续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原则保证了学校体育科研的实效性;立足中国、扎根中国学校体育现实,面向世界,理性吸取国外学校体育发展经验的研究视角,推进了中国学校体育风格的学术观点、学科体系的创新;学校体育理论工作…  相似文献   

18.
选定研究的题目,是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始,它关系到整个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它关系到研究工作的结果。它集中体现了研究者的科学构思、理论认识、研究方法及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目的。有人说“科学研究的题目选得适当,等于完成科学研究的一半工作”。实践证明,中小学体育科学研究题目若选择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能够取得较好的成果。若是研究题目选择得不好,常常会使研究工作受到阻碍,半途而废。如果是个人的选题,就会造成个人精力和时间上的浪费,甚至造成对体育科学研究工作信心的动摇。如果是集体的选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状况,择其要点进行了回顾和评价,肯定了体育科研在推进体育改革和提高竞技运动水平等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同时也指出了体育科研面临的一些困难和不足,以期使体育工作者对国家体委“科技兴体”战略决策有更深刻的领悟。  相似文献   

20.
竞技教育研究是体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依据“竞技教育”的基本内涵,提出新时期基层体操教练员的竞技教育特点、智能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