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目的/意义]学术社交网络所提供的问答服务已成为学者们快速获取学术信息、解决学术问题的重要途径,实现基于机器学习的问答质量智能评价和服务优化对学术社交网络中优质内容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ResearchGate问答服务为研究对象,从结构化特征、内容特征、其他特征以及回答者特征4个维度构建答案质量评价体系,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和数据增强技术进行答案质量分类预测。[结果/结论]SMOTE算法在处理不平衡样本时具备有效性;支持向量机在单一模型预测中,取得出色的分类效果;组合模型使预测精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基于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构建的组合模型分类性能最佳,以此为基础可通过搭建问答质量智能评价系统实现学术社交网络问答服务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旨在构建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生成答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现面向用户需求的答案质量自动化评价和筛选,提高社会化问答社区知识服务质量。[方法/过程]引入社会情感特征和用户特征,运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实证构建用户生成答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A-BP神经网络模型设计答案质量自动化评价方法。最后,选取知乎网站数据对用户生成答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自动化评价方法进行应用研究。[结果/结论]构建包含答案文本特征、回答者特征、时效特征、用户特征、社会情感特征5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实验分析发现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答案质量自动化评价方法相比于其他方法准确率较高、平均误差低,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能够进一步应用和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社会化问答社区已成为网络用户获取知识常用途径之一,也是网络环境下重要的社交方式。探究用户对社会化问答社区的刻板印象以及矫正消极刻板印象,对社会化问答社区的运营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方法/过程]选取知乎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扎根理论方法,通过数据资料收集、三级编码等过程,结合图式理论,构建社会化问答社区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社会化问答社区刻板印象内容包含用户属性、平台属性、社会属性3个维度,其中用户属性包括用户水平和使用原因,平台属性包括管理体系和社区氛围,社会属性包括知识问答和社交营销。用户门槛低、内容审核机制不严格、消极现象明显以及软文广告较多是用户产生消极刻板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分析答案质量反馈对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持续答题意愿的影响,可以对社会化问答社区增加用户粘性、提高用户体验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过程] 从社会资本理论中提取答案质量反馈变量并分析其对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持续答题意愿的影响。通过结构方程方法对收集整理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结果/结论] 构建答案质量反馈对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持续答题意愿影响模型;结论表明,答案质量反馈正向影响反馈期望确认程度与反馈感知有用性;反馈期望确认程度正向影响反馈感知有用性与反馈满意度;反馈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反馈满意度与持续答题意愿;反馈满意度也同样正向影响持续答题意愿。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考察在线问答社区信息中的情感特征以及其对在线问答社区信息质量自动化评价的影响。[方法/过程] 综合以往研究,提取Yahoo! Answers中的回答信息的文本特征、用户特征、时序特征等,并提出附加情感标注的回答特征,利用Weka机器学习的方法进行信息质量自动化分类预测。[结果/结论] 结果显示,在线问答社区信息中具有一定的情感特征且情感特征的加入能够提高分类预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网络问答社区的知识生态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通过吸纳知识生态学的理念来进一步完善网络问答社区的相关理论体系。[方法/过程]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分析网络问答社区的知识主体、知识生态环境和知识生态链,构建出网络问答社区的知识生态系统模型,进一步从形成条件、动力和演化3个方面对系统的自组织机制进行深入探索,并以“知乎”为例对本文提出的知识生态系统进行验证。[结果/结论] 网络问答社区的知识生态系统将社区用户、用户生成内容和社区机制等有机结合在一起,从整体上揭示了网络问答社区的运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龚凯乐  成颖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24):115-121
[目的/意义] 以网络问答社区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问题-用户”传播网络的专家发现方法,为建立用户激励机制、完善专家推荐方法提供借鉴。[方法/过程] 通过分析开放问答模式的特点,以“问题”和“用户”为节点、“答题关系”为有向边,构建“问题-用户”权威值传播网络,利用答案质量改进加权的HITS算法。[结果/结论] 提出的算法可以较好地兼顾用户的答题数量与答案质量,能够选择出活跃度高、知识渊博的用户作为专家。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答案质量越发成为影响社会化问答(SQA)平台使用效果的重要因素。构建评测体系对SQA平台答案质量进行评价,可以优化用户体验和促进平台发展。[方法/过程]结合专家评分法及三角模糊加权平均G1法,构建包含12个指标的SQA平台答案质量评测指标体系。通过对4个领域共40个问题的评价,证实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结果/结论]形成一套可用于整体评价、赋予指标权重的评测体系,了解了国内SQA平台的答案质量和存在的问题,为平台发展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研究用户答案认可度的影响机理有助于识别中心路径和边缘路径,留存高影响力用户,保障高质量问答,增加社区活跃度。[方法/过程]构建影响答案认可度的理论模型,采集人大经济论坛上1 964条帖子数据,运用Smartpl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用户活跃度可以分别影响个人影响力和答案质量,进而影响答案认可度,答案质量也会对个人影响力造成影响。个人影响力对答案认可度的影响程度远远超过答案质量对答案认可度的影响,亦即边缘路径比中心路径的影响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0.
陆泉  刘婷  邓胜利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7):118-127
[目的/意义]社交问答用户的社会资本受多种因素影响,本文旨在探究社交问答用户不同的健康信息行为对其社会资本积累的影响。[方法/过程]以知乎网上糖尿病话题下2 537个问题帖子,3 567个回答的1 650名用户为研究对象,依据L.Nan的社会资本理论和N.Uphoff对社会资本的分类,将社交问答用户的社会资本分为认知性和结构性两类,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社会问答用户的健康信息行为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论]用户的健康知识贡献行为和自我信息披露行为在不同程度上正向促进社会资本的累积,而不同的健康知识获取行为对认知性社会资本和结构性社会资本的影响有差异。这些结果有助于社交问答用户提高社会资本,平台完善用户服务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针对传统IPA方法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引入一种改进型IPA理论(RIPA)并对社会问答平台答案质量进行研究,从而引导社会问答平台运营商更好地开展服务,提高信息资源内容质量。[方法/过程] 通过分析传统IPA方法在理论上存在的不足,引入一种新的RIPA理论,比较两者在社会问答平台答案质量中的应用,并对研究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结论] RIPA和IPA两种方法在社会问答平台答案质量研究中的应用表明,前者有更高的可行度;同时,"完整性"、"专业性"和"权威性"3个指标是解决社会问答平台答案质量的关键因素,并对社会问答平台的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面对高校信息呈现碎片化的趋势,提出高校信息碎片化整合流程,并应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高校信息碎片化整合的特征选择模型。[方法/过程]基于高校信息整合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随机森林算法原理及优势,将其运用到高校信息碎片化整合过程的特征选择模型中,并以高校贫困生认定为例,对该模型加以验证。[结果/结论]随机森林算法在高校信息整合特征选择上表现出较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高校信息碎片化整合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从品牌延伸视角出发,探究用户付费问答转移意愿的影响因素,为知识问答平台提高付费问答服务质量和用户付费转移意愿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追述性口语报告测试,考察15位用户对原生问答平台及其免费问答服务付费问答延伸服务的认知情况,梳理免费和付费问答服务之间具有的品牌延伸关系,并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寻品牌延伸关系影响用户从免费问答向付费问答转移意愿的内在机理。[结果/结论]付费问答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新生事物,品牌延伸在用户形成付费问答服务新的认知中具有重要价值。用户会体验到4种类型的品牌延伸关系:感知品牌契合度、感知产品契合度、感知联结度和感知差异性。其中,感知品牌契合度和感知差异性对付费问答转移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作用机制除直接效应外,还通过影响延伸态度实现间接影响;感知联结度通过影响延伸态度进而影响付费问答转移意愿;母品牌质量对感知契合度与付费问答转移意愿之间的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基于社会化问答平台提问回复率较低的现状,通过预测提问回复率,能够为社会化问答平台提升用户活跃度与留存率,改善用户体验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以"百度知道"为研究平台,抓取平台设置的14个话题下共10 640条提问记录,从提问特征与提问者特征角度,构建提问回复率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对影响因素进行数据验证,构建提问回复率的预测模型,对模型准确率进行验证。[结果/结论] 社会化问答平台提问回复率研究可改善平台信息服务质量与促进用户知识贡献行为,实验结果验证了研究模型在社会化问答平台提问回复率预测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随着分享经济的发展,以在线付费问答平台为代表的知识付费产品有效地实现了知识的变现,本研究以这类平台为切入点,探索用户的付费模式及付费意愿,加深对用户知识付费行为的认识。[方法/过程]通过对分答、值乎和微博问答三大平台的比较分析,总结在线付费问答平台的用户付费模式,利用问卷调查法考察用户的付费意愿及其动机。[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在线付费问答平台主要有两种用户付费模式:提问付费和围观付费。用户对这两种付费模式没有特别偏好,二者呈现不完全替代关系,且影响用户对这两种付费模式的付费意愿的动机因素有所不同。本研究认为,知识付费在本质上是知识驱动型的信息消费行为,同时具有明显的粉丝经济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虽然已有学者通过实证分析社会化问答用户信息搜寻的影响因素,但是目前研究还未探究影响因素间的搭配组合对信息搜寻的影响。为解决这一研究局限,从混合方法的视角出发,在回归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借助定性比较分析法(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QCA)来深化对用户特征因素和激励因素之间搭配组合产生影响的认识。[方法/过程]通过回顾先前关于网络用户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指出可以采用QCA来尝试解决存在的研究局限,并以社会化问答用户信息搜寻为实例,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和QCA方法分析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比较和总结这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回归分析有助于研究者发现哪些因素会对网络用户的信息搜寻行为产生显著影响,而QCA方法有助于研究者发现这些影响因素如何组合搭配来产生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