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意义]阅读疗法是通过针对性文献的学习、讨论和领悟,养护与恢复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现今,中国焦虑人群的增多、阅读推广的提倡,使焦虑症治疗、情绪自动干预、趣味性提升成为图书馆阅读疗法的重要需求。探索以生物反馈训练焦虑者的正确情绪,提升疗法趣味性与疗效。[方法/过程]在江苏大学图书馆开展焦虑症阅读疗法,建立书方标签画像,结合生物反馈技术自动干预、训练焦虑者阅读时的情绪反应。[结果/结论]SAS焦虑量表的前后测数据的统计对比表明,实验组疗效显著,且因子项的三大种类存在疗效的差异。推广应用分析显示,图书馆开展此类疗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为缓解青年群体的健康焦虑,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可依托图书馆“场景化效应”,针对特定读者设计阅读方案,深入展开阅读治疗。文章通过调查问卷和中文版简式健康焦虑量表(CSHAI)评估实验对象,发现契合高校图书馆场景进行深入阅读,对缓解大学生的健康焦虑情绪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验证了阅读疗愈的重要价值。研究结论对高校有效开展阅读疗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图书馆焦虑是读者进入图书馆时产生的一种不适的感受或情绪状态,对图书馆资源的有效利用产生不利影响。科学测量并探究公共阅览情境下读者焦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改善读者服务工作,提高服务效能。[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基于公共阅览情境,对现有图书馆焦虑量表进行修订。修订后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以此作为测量工具从图书馆素养、情感、资源质量和资源获取4个维度对读者焦虑情绪展开测评。[结果/结论]研究表明,读者在使用公共图书馆的过程中确实存在一定焦虑情绪,在资源获取方面的焦虑程度最高。读者的焦虑程度受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到馆频次等因素影响。本研究提出通过开展读者培训、加强人性化服务建设、推广移动查询以及改进指引标识等工作以缓解读者在各个维度的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4.
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用户信息焦虑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静  李柯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1):133-144
[目的/意义] 移动社交媒体在给用户带来极大便利和丰富体验的同时,其信息过载、重复、冗余等特点也使得用户倦怠、信息焦虑等负面情绪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因此,对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的用户信息焦虑行为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方法/过程] 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从信息焦虑行为阐述、成因分析和研究对策等方面对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的用户信息焦虑行为研究进展进行探讨。[结果/结论] 强迫使用、信息倦怠、抑郁情绪等都与信息焦虑行为相关,移动社交媒体下的用户信息焦虑行为表现为信息寻求焦虑、信息错失焦虑、信息安全焦虑、信息贮存焦虑。用户个体因素、信息资源因素、技术环境因素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当前研究主要从构建信息焦虑行为量表(IAS)、开展实证研究、提出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国内外在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同之处。后续需要进一步开展实证研究、关注特殊群体的信息焦虑行为、为每一种类型的信息焦虑行为构建细化的量表、验证信息焦虑行为消解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焦虑与阅读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年的大学扩招和国际经济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增,由此产生了就业焦虑情绪,图书馆应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和有利条件,实施阅读疗法,帮助学生解除或舒缓就业焦虑。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暴发流行后,大量信息和舆论铺天盖地而来。准确把握疫情暴发期公众的信息获取行为及特征,分析探索错失焦虑的形成与影响因素,对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与科学决策具有重要价值。[方法/过程]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认知心理学等梳理分析错失焦虑、信息获取行为、无聊倾向及情绪之间的关系,构建研究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采集957份样本数据,利用偏最小二乘法检验模型,结合访谈对结果进行讨论分析。[结果/结论]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暴发期,移动新媒体是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接收推送分享与主动搜寻行为均衡,信息阅读观看的日均耗费时间较长,呈现高频次短时间隔获取特征。疫情关注度显著正向影响错失焦虑与信息获取行为;无聊倾向与错失焦虑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错失焦虑是信息获取的动机性因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错失焦虑较高的个体更容易感染负面情绪;信息获取行为与负面情绪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建立多部门协同管理阅读疗法长效机制模式, 探讨阅读疗法对患者身心健康和医患关系改善的效果。[方法/过程] 采用读者决策采购模式优化馆藏结构。利用病区助理、human Library及沙龙等形式对阅读疗法进行深入研究。选择甲乳外科、胸外科、肿瘤内科3个病区患者300例, 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 干预组对患者采用阅读科研小组提供的相关阅读资料等方法, 应用“以阅读为中心的阅读疗法和交互式阅读疗法”相结合进行阅读疗法干预。用自制阅读效果评价表、SAS、SDS和t检验等方法对读者进行阅读效果评估。[结果/结论] 干预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阅读疗法干预后患者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阅读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 帮助其调整心态, 减轻病痛, 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  相似文献   

8.
在诸多大学生心理问题中,焦虑是最显著的表现形式之一。"阅读疗愈"的兴起为缓解大学生焦虑情绪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文章分析了大学生焦虑情绪的不同诱因以及"阅读疗法"对其的适用性,提出11本推荐书目,尽可能包含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篇幅、不同语言风格的小说、绘本、散文、诗歌、回忆录等多种选择,以期为开列大学生焦虑情绪对症"书方"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 图书馆焦虑是影响我国高校学生图书馆资源利用的主要障碍,对图书馆焦虑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的研究,有助于图书馆更深入地了解用户心理,进而提升为用户服务的质量。[方法/过程] 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从资源、检索、制度、员工、知识、舒适度和情感7个维度及用户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个人特质、信息素养培训状况3方面来研究我国高校学生图书馆焦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结论] 通过构建图书馆焦虑测量常模,发现我国高校学生图书馆焦虑处于中度焦虑水平。研究还表明,资源、检索和制度维度是影响图书馆焦虑的主要因素,用户在各维度的图书馆焦虑程度与其性别、年级、年龄、学习成绩、所属高校类型、一般性焦虑和自尊状况以及是否参加图书馆培训和信息检索课程等自身因素有关。本研究为我国图书馆焦虑实证研究提供测量工具;了解图书馆焦虑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提出解决图书馆焦虑的具体策略,为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 从高校图书馆用户出发,引入图书馆焦虑的前因变量学业压力和后果变量到馆行为,构建理论模型并进行检验。[方法/过程] 通过问卷调研获得226位高校图书馆用户数据,并采用标记变量法控制潜在的共同方法偏差,利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PLS-SEM)验证新的图书馆焦虑量表的结构,并检验图书馆焦虑与其前因变量和后果变量的关系。[结果/结论] 验证5个维度18项的图书馆焦虑量表并发现共同方法偏差对图书馆焦虑测量的影响,说明利用标记变量法控制共同方法偏差适用于图情领域的实证研究。在控制共同方法偏差的影响后,发现学业压力对高校图书馆用户的图书馆焦虑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并间接影响用户到馆频次。同时,图书馆焦虑直接影响高校图书馆用户到馆频次并间接影响其到馆停留时间。这说明了高校图书馆用户图书馆焦虑的前因变量和后果变量,揭示了图书馆焦虑产生的内在机制,为理解我国图书馆用户的图书馆焦虑提供新的实证依据,也为图书馆缓解用户的图书馆焦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孙蕊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0):100-104
[目的/意义]通过对奥地利儿童阅读推广的分析,为中国儿童阅读的推广提供相应建议。[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研法、比较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对奥地利儿童阅读推广主体、推广模式进行具体分析,探讨奥地利在儿童阅读推广活动中值得借鉴的实践经验及启示。[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奥地利儿童阅读推广具有主体多元化、阅读读物以图书为主并兼具报纸等其他读物、推广模式多样等特点。认为我国应加强阅读推广项目策划的科学性,加强面对弱势群体儿童的阅读推广,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加强对家庭亲子阅读的推进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郭文玲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6):121-131
[目的/意义]分析图书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研究的现状、热点与存在的问题,对于图书馆有效地开展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传统文化概念的界定,采用关键词词频统计和共现网络分析方法,系统梳理图书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研究的现状,并通过内容分析,从推广主体、推广内容、推广对象以及推广手段分析图书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研究的主要议题。[结果/结论]图书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研究整体呈增长态势,同时存在一定差异。当前的研究热点是图书馆的使命与责任、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意义、推广策略、传统文化的阅读方法和阅读内容以及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针对现有研究的局限与不足,提出未来研究应该从读者、传统文化和图书馆相结合的3个维度进行思考,从读者的阅读兴趣出发,研究传统文化的阅读资源、传统文化的阅读指导以及传统文化的阅读形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的大背景下,传统文化类有声书阅读推广层出不穷,及时开展推广绩效评价研究,对识别传统文化类有声书阅读推广的主要影响因素、细化推广渠道,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所帮助。[方法/过程] 分析构建传统文化类有声书阅读推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基于绩效棱柱模型剖析其影响因素,利用德尔菲法、灰色统计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传统文化类有声书阅读推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权重。[结果/结论] 构建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54个三级指标的"传统文化类有声书阅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喜马拉雅FM的传统文化类有声书阅读推广进行实证分析,最后从内容、形式、资源、技术、特色、宣传等维度入手,提出传统文化类有声书的阅读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14.
��[Purpose/significa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trengthening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promoting cultural prosperity, the promo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audio books has emerged one after another. Carrying out research o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udio book reading promotion in a timely manner will help to find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udio book reading promotion, refine the realization channel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udio book reading promo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provide assistance for carrying forward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Method/proces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necessity of constructing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udio book reading promotion. Based on the performance prism model, it analyz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udio book reading promotion performance. Using Delphi method, Grey statistics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construc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udio book read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determine the weight.[Result/conclusion]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traditional culture audiobook read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onsisting of 3 first-level indicators, 12 second-level indicators and 54 third-level indicators. Based on thi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audio book reading promotion of Himalayan FM is carried out. Finally, starting from the dimensions of content, form, resources,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s, propaganda, etc., the promotion strategy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udio book reading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15.
常昕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20):82-87
[目的/意义]对我国各类读书会的组织面貌、开展活动的具体方式、阅读方法进行描述,分析读书会运行中的实际问题和症结,提供读书会运行发展的方向和建议。[方法/过程]以社会调查和深度访谈为方法,获取我国读书会实际运行中的量化数据和一手论据。[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读书会运行中存在发展定位不明确、人员门槛缺少准入机制、阅读效果缺乏衡量等症结,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借助技术手段细分阅读行为、建立有效的人员准入和退出机制、结合出口调查测量读书会的活动效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基于社交网络开展群组式阅读推广,有利于扩大社交网络对阅读的积极功效,实现读者系统性、深层次、有意义的阅读。[方法/过程] 对基于社交网络的群组式阅读推广的内涵意蕴、环境构成要素、实现策略进行论述,并在阅读推广过程中,对该模式进行实践应用。[结果/结论] 案例研究显示:基于社交网络开展群组式阅读推广具有提高读者阅读成绩与思维层次,增强阅读主体意识及交互激励行为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民办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法实施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针对阅读疗法在民办高校领域的研究缺失和探索空白,构建适合我国民办高校运行的阅读疗法实施模式,以弥补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滞后的不足。[方法/过程] 在充分论述模式构建依据的基础上,提出模式的总体框架,包括主次两条路线,并重点阐述主要路线的运行,即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将阅读疗法对象分为新生群体、二、三年级群体和毕业生群体,并建立与之相对应的适应调整、自我发展、就业指导3类资源主题。[结果/结论] 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形式,阅读疗法在民办高校领域的有效推行,不仅为民办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与教育职能拓展出一个新的生长点,同时可为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多元化、途径方法的多样化提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