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有些教师讲课时总怕漏讲什么问题,怕学生考不出好成绩而责怪教师,于是在课堂上就越讲越多,越讲越细,对着学生满堂灌。教师“灌”的累,学生学的烦,成绩也没见提高多少。要扭转这种局面,首先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是富于进取精神的知识探索者。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是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我认为应注意下面几点:1.改进教学方法,进行启发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教学过程,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逐渐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尽量为学生创造研究问题的情景,…  相似文献   

2.
一、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有些教师讲课时总怕漏讲什么问题,怕学生考不出好成绩而责怪教师,于是在课堂上就越讲越多,越讲越细,对着学生满堂灌.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与青年教师通信时曾指出:“语文教师不要做说书先生。讲课文,课前空讲一通之后,接着又句句讲,段段讲,越讲得起劲,学生越不动脑筋。自己不动脑筋,怎么会得益呢?所以要尽量少讲,学生领悟不到处才给说一说。”叶老积极倡导语文课要精讲,不要“满堂灌”。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语文课精讲的作用,提高语文课精讲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祁花 《青海教育》2006,(6):34-35
人们习惯上认为,课堂中教师“深挖洞”——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学得就越快越好;教师带领学生“钻山洞”,总比学生自己摸索要来得更快一些。但实践证明,其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学生学不得法是症结所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下面就具体谈谈自己的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自主活动。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使语文教学不同程度地异化为应付考试的训练。这种陈旧的学习方式,最主要的问题是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重要的是要处理好课堂中教与学的关系。一、不能忽视教师的讲解课堂教学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后,有不少教师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多提几个问题。因此,“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其实,教师的讲解在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初中基础教育,因为小学生升入初中后,自学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把知识讲清楚,不在讲得多,而要讲在点子上;不在讲得深,而要抓住重点和难点;不在讲得新,而要讲究实效;不在讲得细,而在于启发学生的思考。那么,哪些地方需要教师讲解呢?笔者认为,一是新的知识点要靠教师讲解,并考虑如何把新知识讲解准确、清楚;二是课文的重点需要教师讲解;三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需要讲解。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吃透两头,了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真正起到“解惑”的作用。二、教会学生学习人们习惯上认为,课堂上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  相似文献   

6.
俞正军 《生活教育》2011,(18):58-59
一般而言,我们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明白晓畅,因为教师要将有关的知识内容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听懂、理解,从而掌握知识技能,提高知识水平。如果教师的语言晦涩复杂,繁冗拖沓,那可能造成学生越听越糊涂的不良后果。而且我们说,教师的表达不是说把知识点讲全就  相似文献   

7.
现在很多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题、几何图形的解题能力,这是对的,无可非议。但是用什么手段来全面实现教学要求呢?不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讲得过多,越到高年级,学生说话的机会越少,到了毕业班,只能是教师“满堂灌”了。课堂里。教师讲,学生听,把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向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  相似文献   

8.
旷玉萍 《云南教育》2002,(31):48-48
在目前的教学中,有的教师还不习惯于听学生“讲”,也就是课堂教学中只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讲和问,面对学生的问和答则不够重视,使之流于形式,这对教学实在不利。一方面失去了最佳教学时机,另一方面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变得不喜欢“张嘴巴”。我认为教师重视学生的“问”和“讲”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做到让学生充分地“讲”。现代教学要求教师要转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观念,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话不再是圣旨,教师与学生是学习中的合作者。教师就像“牧羊人”,学生就像“羊”,“牧羊人”要给“羊”找…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改的展开,无论是数学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都要求教师让学生既能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又能获得与数学有关的良好素质。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活化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在课堂中的体现,教师讲课首先要讲得对,讲得得法,讲得生动活泼,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探索经验,谈谈自己在新课改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无论是物理的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都要求教师让学生既能掌握必要的物理知识和技能,又能获得与物理有关的良好素质.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活化课堂教学又是素质教育在课堂中的体现,教师讲课首先要讲得正确,讲得得法,讲得生动,讲得活泼,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在新课改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1.
时代呼唤教育的创新和创新教育,然而,现行语文教育与创新教育却相去甚远。概而言之,主要存在以下三大弊端。一是语文教学的泛讲、滥讲,视学生为容器,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现在大多数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热衷于自己讲,甚至一讲到底。从教师主讲这一现象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课文的内容,是知识,而不是语文能力的养成。当然,教师必要的讲解,对学生理解课文是有帮助的。但泛讲、滥讲,只能磨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常听到学生这样评价语文课:“老师不讲我还明白;老师越讲我越糊涂。”造成“越讲越…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在低年级。而且在中高年级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说,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现在多数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题、几何图形的解题能力,这是对的,无可非议。但是用什么手段来实现教学要求呢?不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讲得过多,越到高年级,学生说话的机会越少,到了毕业班,只能是教师“满堂灌”了。课堂里,教师讲,学生听,把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  相似文献   

13.
在古代诗词教学中,我们常会提到“意境”二字。有的教师总想让学生感受更真切,因而分析得透彻,讲得精细,学生却毫不领情,越听越觉索然,越讲越觉无味。  相似文献   

14.
课堂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空间,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评价一名教师教学成绩的主要方面。由于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并且在此活动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是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把握好课堂教学。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把握好课堂教学呢? 一、教师要熟悉学生 教师要讲好课、把握住课堂,就应做到关心学生、熟悉学生。教师在正式开始进行教学活动之前就应该有意识地从其他…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育传播中的教育信息李自强学生的学习可以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知识,二是学生在课下的自主性学习。教师在课堂中讲解知识,使学生把要学习的内容听得明白,懂得其中的道理,这只是其一。在学生的学习中,光凭在课堂中听教师讲是不够的。更多的是完...  相似文献   

16.
龙秀平 《河北教育》2006,(10):43-43
多媒体的综合运用,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以下作用: 一、变抽象为直观,提高学生理解词语和句子的能力 语文教学中有的词语和句子,很难讲清,有的教师甚至以词讲词,越讲越乱,如果用电教手段,则能较顺利地解决这个难题。如《骆驼和羊》中的一段话,“羊抬起前腿,趴在墙上,脖子伸的老长……”这段话中的几个动词运用,如果用课件一演示,则形象的表现出羊吃不到树叶的情形,再毋须多讲。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中,讲解是必要的。然而一些老师总喜欢讲深讲透,总认为不讲深讲透学生就掌握不好,理解不透彻。结果,老师讲得越细,学生听得起糊涂、越烦躁,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同时还会抑制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事实上,教师要想在45分钟之内将所教授的内容讲深讲透是不可能的。教师只能让学生理解他们能够理解的,或者说,允许学生有所懂有所不懂。不能要求学生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都弄明白。即使有些地方学生暂时理解不了,也不必大讲特讲,不应塞给他们一些现成的结论。把这些问题先放一放,学了后边的东西再回过头来提示复习前边的内…  相似文献   

18.
学习英语时,学生由于受母语习惯的影响,对于一些语法规则记起来显得很吃力,教师讲得越详细,学生越糊涂,还要浪费宝贵的时间,真可以说是事倍功半。此时,简单、明了、易上口的“顺口令”就会颇受学生欢迎。下面就谈谈“顺口令”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课堂的主人。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独霸和主宰了课堂,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在潜意识中往往认为讲得越多越细越透,学生越能消化掌握,对学生总是不肯又不敢大胆放手。而由于思维定势,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权威,是真理的化身,学生对教师总是百依百顺,唯命是从,学生着实成了课堂的“奴隶”,成了“两脚书柜”,  相似文献   

20.
魏培红 《中学文科》2007,(10):96-96
一、教学的侧重点 语言教学既要给学生讲授必要的语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摆正这两方面的位置,必须把教学的大方向转到通过有限的知识讲解,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上来。很多教师习惯于进行知识教育。有时为了一个词的用法而讲半节课,结果越讲越糊涂,不但没有使学生掌握这个词的用法,反而在学生思想上造成混乱,更是浪费了本应该用来培养学生能力的宝贵时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