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武术散打鞭腿技术动作防守方法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散打鞭腿技术动作结构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散打鞭腿技术动作的预见性防守、应急退让性防守和应急抗击性防守的防守方法,为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提高散打运动员对鞭腿技术动作的防守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论散打鞭腿力度训练及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围绕武术散打鞭腿实战训练的击打效果,对武术散打的技术结构,技术要领和比赛中鞭腿运用的效果进行了分析与论述。对于一个运动员技能学习的快慢,训练水平的高低,比赛水平的高低,比赛时发挥的好坏而言,运动员运用灵活多变的步法不断调整有利于鞭腿进攻的位置和角度,虚实结合,尽量多运用组合动作,在实战中充分发挥鞭腿的威力作用。文章就此提供一些散打鞭腿的训练方法并讨论了这种方法在比赛中的应用及发挥,以提高运动员的临场比赛的应战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散打单一动作得分技术入手,以后鞭腿作为研究重点。通过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和观看各类散打锦标赛录像,借助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对后鞭腿技术在比赛中的具体运用情况进行技术训练以及要点分析。同时结合现代格斗项目进行技术比较,寻找散打后鞭腿技术的得失之处,旨在为散打技术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明森 《精武》2004,(12):24-25
近几年来,随着中美、中泰、中日等搏击对抗赛的举行,散打技术的全面性、实用性逐渐显现出来。拳、腿、摔是散打技术的三大体系,远腿、近拳、贴身摔是散打的技术特色。其中,腿法是散打技术的重要部分,而小鞭腿又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腿法。它是指使用前腿的低鞭腿,是散打独有的技术,以得分、试探为主。下面,笔者从鞭腿的技术、训练以及使用三个方面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5.
以武汉体育学院和湖北省体工大队8名优秀小级别男子散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其不同技术动作组合预见能力进行测试分析。研究显示:散打运动员在不同的预见能力条件下,实施接腿摔技术成绩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接后鞭腿成绩高于接前侧踹腿成绩;鞭腿作为主动进攻的技术使用应变为防守反击使用,鞭腿的使用尽量结合组合动作技术来运用,鞭腿、侧踹腿在进攻时要注意打击高度上的变化;不同高度腿法动作直接打击时,散打运动员水平距离变化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拳法直接打击时,散打运动员水平距离变化差异具有显著性。研究认为:加强预见能力的训练可明显提高散打摔法的运用效果,对掌握散打技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散打鞭腿技术的基本特征,为鞭腿技术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提供依据。对象散打专业学生运动学测试数据。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受试者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受试者的平均反应时间为0.3972s;腿部力量越好、爆发力越强和肌肉的控制力越好,出腿、收腿和稳定性越好。结论接触沙袋时,膝关节角度的大小对鞭腿动作技术的击打效果和击打的精准度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7.
运用两台日产松下NV-MD9000数码摄像机对6名优秀散打运动员的鞭腿动作进行同步拍摄,采用美国ARIEL三维图像解析系统对其技术动作进行解析,从而得到我国男子优秀散打运动员鞭腿进攻肢体的速度与位移特征,以期为鞭腿动作的教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运用两台日本松下MD-9000数码摄像机对6名优秀散打运动员鞭腿动作进行同步拍摄,采用美国ARIEL系统进行三维图像解析,从运动学的角度揭示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鞭腿动作支撑腿和进攻腿髋、膝关节速度和角度变化特征,以期为鞭腿技术动作的教学、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运动生物力学三雏影像解析法,对3名优秀散打运动员的后鞭腿动作进行解析,通过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来了解后鞭腿的技术特点和运动学特征,为进一步提高武术散打竞技的整体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验测试与分析,从运动学的角度描述出优秀散打运动员后中鞭腿技术的动作特征,为鞭腿动作的训练提供原则性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观看2005年辽宁省青少年散打比赛的录像,对比赛中运动员运用的主要腿法技术作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比赛中运用次数最多的腿法是鞭腿;使用成功率最高的腿法是侧踹腿;相对于鞭腿和侧踹腿技术,蹬腿技术较弱。  相似文献   

12.
采用摄像机现场拍摄法、影片解析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柳海龙鞭腿击打沙袋的全过程进行了处理和分析,获得较全面的人体运动学指标和参数,对获得的指标和参数进行了定性、定量的系统分析,得出散打运动员柳海龙鞭腿运动速度的基本特征。为散打运动的研究提供典型的鞭腿运动学指标和参数。  相似文献   

13.
运用电刺激技术对散打运动员进行电刺激训练,以探讨电刺激对散打运动员下肢力量及鞭腿的影响。30名男性散打运动员随机分成对照组(15人)和实验组(15人),对照组和实验组执行正常的散打训练计划,实验组另附加每天1小时电刺激,共10周。结果表明: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所有指标均有显著变化(对照组p<0.05;实验组屈p<0.01,伸p<0.001,深蹲p<0.05,后鞭腿力量p<0.01,终速度p<0.05,15秒连击p<0.001)。实验组所有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屈p<0.05,伸p<0.01,深蹲p<0.05,后鞭腿力量p<0.05,终速度p<0.05,15秒连击p<0.01)。结论:电刺激训练能显著提高散打运动员下肢力量,改善鞭腿效果,建议在散打传统力量训练的基础上可适当安排电刺激训练。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生物力学原理,对散打动作鞭腿进行了力学分析,指出了影响其运动速度,击打力度,身体稳定性等因素;并据此构建出鞭腿的最佳技术模式,为教学、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毛爱华 《体育学刊》2007,14(5):111-114
对中、外女子散打运动员技术运用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冲拳和贯拳是女子散打比赛中极为重要的进攻技术,鞭腿和侧踹腿是重要的得分技术,摔法是致胜的关键。通过比较发现:国外女子运动员拳法技术连续使用能力较强但实效性较差;中、外运动员的鞭腿技术均有较高的水准,但国外运动员的侧踹腿技术和摔法技术的意识、能力均远逊于中国选手。提出应加大高水平散打教练员和先进技术的"输出",进一步加强国外运动员踢、打、摔技术之间的互补能力训练,促进女子散打运动整体水平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16.
鞭腿动作是散打腿法技术的核心,将散打鞭腿动作简化为一个二环节运动链模型,对散打鞭腿动作的髋、膝关节和大腿、小腿环节在三维平面内进行位置矢量的确定,以此确定在鞭腿动作中,各关节和环节的运动学参数,然后确定目标函数(末端速度V),建立了人体鞭腿动作的三维运动学方程,将鞭腿动作各环节要领数学化描述,结论认为:(1)鞭腿动作中大腿的角速度由腰部角速度和髋关节角速度决定,小腿的角速度由大腿和膝关节的角速度决定,三者密切配合共同决定着鞭腿末端的速度;(2)在T1阶,大小腿下潜完曲度不易超过450,在进攻腿离地瞬间,小腿环节的角速度大于大腿环节的角速度时最有利于膝关节速度的增加,进攻退离地时膝关节的角速度主要由小腿蹬地时的地面反作用力决定;(3)在T2阶段,大小腿充分折叠有利于膝关节角速度的加大;(4)人体的鞭腿环节链模型中,鞭打原理遵从动量由近端环节向远端环节传递的原理,通过髋关节及时有效的制动可使膝关节动量增加,通过膝关节的制动可使动量传递到末端,引起末端加速。(5)在散打鞭腿环节链模型中只有多环节和关节依次协调配合才能使末端发挥最佳击打效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近几年散打运动的快速发展,散打的实战技术也在不断改进、提高、同时涌现出一批简单、快速、实用的新技术组合。在此,向广大散打爱好者介绍一种专门对付鞭腿的新技术组合,即“抄、打”技术组合。  相似文献   

18.
对于散打而言,腿法技术运用是散打运动员比赛中重要的得分手段,使用次数较多、成功率较高的腿法技术主要为鞭腿和侧踹腿,而正蹬腿及其他腿法技术在比赛中逐渐被淘汰.本文从散打的特性出发,对散打腿法技术进行一定的分析并通过分析找出适合的训练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9.
刘德新 《精武》2014,(4):23-24
腿法是散打进攻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正蹬,侧踹,鞭腿等常用技术之外,还有扫摆腿、后蹬、腾空侧踹等一些复杂的转身及腾空。依据目前较为流行的散打腿法训练法进行辨析、总结,以方便后人能尽快制定出完善的散打腿法训练大纲。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2004年全国散打冠军赛决赛阶段的比赛进行分析得出:腿法技术是散打比赛中重要的得分手段之一,腿法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其比赛成绩;蹬腿、鞭腿和侧踹腿是优秀运动员使用次数较多和成功率较高的三种腿法技术;运动员全面的身体素质是有效使用各种腿法技术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