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检索ISI Web of Knowledge、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对最终筛选出的45篇关于体感游戏应用于体力活动干预实践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推理,综述了体感游戏的起源、发展及应用于体力活动干预实践研究现状。研究发现,体感游戏的原始雏形始于1983年,历经30余年发展,其操控方式逐渐由依赖感测外设设备向感测肢体动作过渡,它虽已涉足体力活动干预研究领域,但尚处初始阶段。研究认为,体感游戏可作为促进体力活动、增加能量消耗的新的干预方式,其体力活动强度等级为轻度到中度,属于有氧运动范畴。然而,体感游戏与健康效益之间的量效关系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宋宾  张朋 《中华武术》2022,(2):75-7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国外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研究中的干预现状、测量方法及性别差异干预三个方面进行综述。经过文献总结分析发现,近年来国外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研究大多数是通过学校环境、建筑环境、网络手段进行干预,在青少年体力活动的测量方法选择上以加速计测量法为主、呈现出多种测量方法混合使用之趋势,缺乏对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性别差异的影响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对未来青少年体力活动的干预、测量方法、体力活动干预中性别差异的影响提出了展望,以期人们更加全面了解关于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的相关问题,同时也为有效改善我国青少年体力活动现状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3.
体力活动不足是危害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由体力活动不足而引起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日益突出。青少年学生每天有近10小时左右在学校中渡过,所以迫切需要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青少年校内体力活动。研究对通过运用干预手段促进青少年校内体力活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后续研究可以考虑从不同社会支持来源以及学校环境和政策方面对青少年进行多维的干预,以促进其在校期间体力活动。  相似文献   

4.
以2016年国际体力活动与公共卫生大会上38个国家联合发布的《青少年体力活动报告》为基础,分析全球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及其生态学环境现状,介绍部分国家的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工作。结果显示:青少年体力活动的整体水平较低,静态生活方式普遍;政策、社区和机构维度的青少年体力活动生态学环境相对较好,但政策和社区维度的干预效果还不明显,青少年体力活动的人际环境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上海市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较低,香港的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及其生态学环境位列全球中等水平。今后还需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健全青少年体力活动的评价与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5.
国外青少年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通过阅读国外文献资料和对专家进行访谈,了解了国外青少年体力活动研究现状.研究结果表明:体力活动干预是提高青少年体质和解决"未来健康问题"的重要途径,但目前运动干预方案和运动处方的量化研究刚刚起步,大量实质性的工作尚待深入.研究结论认为:加强我国青少年体力活动的研究可为我国青少年健康促进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体力活动与青少年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汪宇 《体育科研》2011,32(1):66-71
通过分析大量的观察和实验研究结果,本文综述了体力活动对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儿童青少年的体力活动水平越高.其心肺功能、代谢功能、肌肉力量、骨骼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健康水平也越高.但具体的运动类型、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等因素应根据运动目的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7.
蔓延中的城市环境变迁在许多方面不利于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的参与,为此,需要了解其内在规律与机制,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该领域研究深入发展的关键在于数据分析定量化,而定量化的难点在于环境指标量化.针对目前研究以定性调查为主,地理信息系统(GIS)定量研究指标不够全面,在研究进展基础上对相关地理信息指标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认为:1)城市蔓延影响青少年体力活动主要集中在密度、土地利用、城市扩张形态、道路布局、通达性、可及性以及景观格局等地理特征;2)现有的城市环境影响青少年体力活动研究已涉及大部分地理特征类型;3)指标选取可参照多指标综合测量为主,各项地理特征均匀分布,不同体力活动类型有所侧重以及不同研究目的灵活应用等准则.  相似文献   

8.
针对青少年体质水平下降与青少年肥胖发生率不断攀升的现象,青少年体质和健康关系的研究已引起社会高度关注.采用文献综述法,对青少年体质、体力活动与心血管痰病发生风险之关系进行探析.结果显示:青少年体质下降是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丛集"的重要原因,体力活动干预是提高青少年体质和解决"未来健康问题"的重要途径,但目前体力活动健康促进和运动处方的量化研究刚刚起步,大量实质性的研究工作尚待深入.  相似文献   

9.
《体育与科学》2019,(2):115-120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提升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促进体质健康意义重大。采用父母支持问卷、锻炼行为调节量表和青少年体力活动问卷,对1084名青少年进行抽样调查,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父母支持、锻炼动机与体力活动的关系,试图构建父母支持促进青少年体力活动的路径模型。结果表明:1)父母支持能正向预测青少年体力活动;锻炼动机各维度(外部调节除外)能正向预测青少年体力活动;2)锻炼动机各维度对青少年体力活动影响效果不同,体现为自主性动机比控制性动机影响大;3)父母支持通过两条路径影响青少年体力活动,第一条路径是直接影响,第二条路径是通过内部调节动机间接影响,即内部调节动机在父母支持与体力活动之间起中介作用。这启示我们,父母支持水平的提高有助于青少年自主性动机、体力活动水平的提高,父母为青少年创建良好的支持性环境,是提升青少年体力活动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来我国青少年人群体质下降明显,肥胖率增幅显著。数据统计研究认为青少年体质下降与社会体育空间和时间供给不足、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不强、生活饮食不健康等诸多因素有关。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体感游戏"作为集娱乐与肢体运动为一体的电子游戏产品,其在体育领域中的应用与影响日益广泛。青少年最容易对新事物感兴趣,将"体感游戏"应用于青少年体育当中,提升青少年的体育运动兴趣意识,引导青少年进行身体锻炼,不仅可以满足青少年娱乐的心理需求,通过适当的引导更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完成青少年身体运动和锻炼的生理需求。  相似文献   

11.
《体育与科学》2017,(1):111-120
目的:通过佩戴GPS定位器和体力活动加速度计对儿童青少年进行四周体力活动追踪,分析儿童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空间半径,为适宜步行缓冲区尺寸大小提供建议,验证当前普遍采用的儿童青少年一周体力活动数据的采集是否能够全面地反映其日常活动空间特征。方法:选取上海市杨浦片区小学四年级到高二共121名受试者(9-17岁)参与测试,佩戴GPS定位器和体力活动加速度计四周,检测样本人群体力活动发生场所位置的经纬度以及体力活动强度的大小,并将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数据和GPS定位器数据匹配,确定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场所的位置。从而分析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发生场所的空间特征,并且通过经纬度坐标算出中到大强度体力活动发生场所距离家和学校的距离。结果:根据GPS与加速度计数据筛选原则,有效样本共52名(男生,27名;女生,25名)。上学日受试者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多集中在学校、通勤路径,而周末则集中在运动场所/锻炼设施、沿街道的出行活动轨迹和小区。距离小区和学校600米范围内集中了受试者人群多数的体力活动定位点,一周的追踪测试结果和四周追踪测试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建议今后有关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多围绕小区及周边进行,针对儿童青少年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标准以及环境评估建议以600米作为缓冲距离,类似的研究建议可采用一周的测试。  相似文献   

12.
聋哑青少年的体力活动、社会支持及社会适应能力的特点及相关关系,有助于有效开展聋哑青少年体育教育工作,促进其社会适应方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福建省三所市级聋哑学校的聋哑生共180名,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社会支持及社会适应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聋哑青少年体力活动量以低体力活动水平为主,其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得分不高;听力等级高低与聋哑青少年体力活动量、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得分显著性差异结论:聋哑青少年体力活动与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社会适应之间都呈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数据统计研究认为青少年体质下降与社会体育空间和时间供给不足、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不强、生活饮食不健康等诸多因素有关。将"体感游戏"应用于青少年体育当中,不仅可以满足青少年娱乐的心理需求,还能适当引导其身体锻炼。  相似文献   

14.
《湖北体育科技》2019,(9):798-803
目的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体力研究领域的研究趋势及热点,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CiteSpace 5.0.R3.SE版本对研究文献数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处理。结果我国儿童青少年的体力活动研究领域的发展大致可以归纳为:缓慢起步阶段(1982~2000年)、低速调整阶段(2001~2009年);高速发展阶段(2010~2018年)。核心作者团队中以陈佩杰团队、陶芳标团队以及李红娟团队为代表。研究的热点问题:体力活动对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的体力活动特征与发展趋势分析;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与久坐行为的关系;建成环境对儿童青少的体力活动的影响。结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研究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一批高水平的学术期刊和科研团队,研究的热点问题能够与国际接轨,对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社会支持可以影响青少年的体力活动,但锻炼自我效能对青少年的体力活动水平并无显著促进作用。通过在舟山本岛的5所初中的2020级初二青少年(N=450)社会支持对青少年体力活动的影响以及对他们锻炼自我效能的作用的调查,青少年受到的家庭支持可以增强青少年的锻炼自我效能,而同伴支持则对体力活动水平有直接促进作用。父母应鼓励青少年积极进行体力活动,青少年自身也应多结伴进行运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SCT)模型为视角,对青少年体力活动影响因素的文献进行系统性综述和元分析。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纳入符合要求的18篇文献,采用Stata 15.0软件合并效应量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①SCT模型总体能中等程度预测体力活动(R2=17%,P<0.01,z=7.59);②对包含自我效能、障碍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和社会状态因素在内的文献进行的元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因素与体力活动显著相关(N≥75%);③受不同地域、性别和统计方法的影响,研究结果间存在异质性。结论 SCT模型能中等程度预测青少年体力活动;自我效能、障碍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社会状态是预测体力活动的关键指标;受不同地域、性别和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SCT模型对青少年体力活动的预测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17.
对目前锻炼心理学领域具有影响力的社会生态学模型进行介绍,探索影响青少年体力活动参与的因素,并描述该模型在国内外青少年体力活动研究中运用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同时就社会生态学模型在我国青少年体力活动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实验研究中使用的执行功能测试方法、形式和特征,为未来的研究。并对检索到的文献中体力活动对儿童青少年执行功能和相关人生益处影响的研究进展做出综述。【方法】检索4个数据库(Pubmed数据库、EBSCOhost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时间为2021年12月。符合以下标准的研究有资格入选:实验研究设计:5-18岁的健康儿童青少年;利用体力活动;使用基于表现的执行功能测试。抽取执行功能测试的报告、操作特点、实验设计的特点。【结果】纳入的研究(n=21),在纳入的21项研究中,采用了32项独特的认知测试。有11项研究(52.3%)采用了运动干预时间周期超过一周以上的纵向体育运动计划,另外10项(47.7%)则采用了一次性的且运动总时间不超过3小时的急性运动干预。60.0%的急性研究对被试的运动干预内容采取了单独进行的形式,而91.0%的纵向研究却采取了小组形式的运动干预。共报告了61项测试。81.0%的测试是通过计算机实施的;干预变量的为运动类型7项(33.3%),运动剂量14项(66.6%)。【结论】文章纳入研究对执行测试过程时间的控制是主要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Actigraph GT3X传感器测量青少年体力活动能量消耗水平,探讨Actigraph GT3X传感器在青少年体力活动测试中的应用。方法:以10~17岁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超声骨龄片和青春期发育量表问卷筛查青春发育分期(青春前期、青春中期、青春后期3个组)基础上,基于随机分层抽样的原则,每组抽取男、女生各50人,共计300人,受试者佩带Actigraph GT3X传感器。结果:青春前、中、后期受试者每天体力活动能量消耗无明显差异,中、大强度体力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男生的体力活动较女生活跃。结论:除青春前期受试者中、大强度体力活动时间接近国际推荐标准外,中期和后期受试者均低于国际推荐标准。建议采取措施增加青少年中等强度和大强度的体力活动,以增强其体质。  相似文献   

20.
为调查上海市青少年休闲体力活动的参与情况及性别和校别差异,采用仪器测量法对上海市青少年的休闲体力活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青少年平均每天的休闲体力活动时间明显不足。男女生休闲体力活动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休闲体力活动时间明显高于女生;中小学休闲体力活动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小学生的休闲体力活动时间比中学生长;不同等级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青少年休闲体力活动的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青少年休闲体力活动促进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参与,学校要适当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父母亲也不要给孩子额外的学习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