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对扩大学生体育人口,发展学生运动才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加快学校体育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是现代高等体育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校应重视加强大学校园体育社团的建设,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建设纳入学校体育教育的总体计划,为大学生施展才华提供实践的平台,使大学生体育社团持续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学生体育社团是大学生参与率最高的一类社团。大学生体育社团有效地促进了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但在其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应看到有许多制约其发展的阻碍因素存在,需要学校管理层积极进行组织和引导,采取有效的对策,使大学生体育社团能够健康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育人方面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学校园体育社团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体育法》的贯彻实施,是新时期学校体育发展的产物,具有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的特色。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对中学校园体育社团的进一步认识与了解,深入分析和充分肯定中学校园体育社团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4.
该文探讨了现代学校体育理论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多方面影响。研究表明,文献理论框架能有效支持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强调创建积极学习氛围、有意义的学生体验、赋予学生和教职员工权力,以及课程整合,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教学氛围与学生体育教育中感知到的生活技能发展和心理幸福感呈正相关。学校体育理论和实践已从重视体力和技能培养,转变为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体育教育对学生身体健康有积极作用,包括提升健康指标和促进心理健康。尽管实践中面临资源配置不足、课程设计不当等挑战,但未来趋势显示,体育教育将与健康教育更紧密结合,从基于缺陷的模型转变为基于健康的模型。为应对挑战,需采取综合方法重新构想体育教育的未来,包括创新课程内容、发展教师专业、整合技术,以及将体育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更紧密结合。这些策略可以提高学校体育教育的实施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针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状,以工学结合的教育培养模式为指引,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建设一个校内外一体化,具有职业特征的高职体育社团,使体育社团活动能够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实训、实习岗位工作有机结合,积极发挥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社会实践功能,力求把它建设成为高职大学生新的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6.
张勇 《体育师友》2012,35(4):54-55
学生体育社团是落实“阳光体育”,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织方式。学生社团一般出现在大学校园,近几年,很多普通高中都在尝试将社团引入学校,特别是体育类社团建设最多最广泛,但和大学相比,高中社团建设难度更大,困难更多。作者以本校社团建设实践为依据,总结和提炼出处理体育社团建设过程中一般问题的对策,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普通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成员、指导老师、普通高校社团管理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访问法、文献资料法分析学生体育社团的作用。结果显示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对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养成、大学生综合能力、高校校园文化和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并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温博 《体育世界》2011,(9):114-115
高校体育教学是根据教育规律和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与技术、技能,培养道德意志品质的一个重要过程。那么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也将起着重要作用。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塑体育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通过体育课、运动训练、比赛,课外体育活动,来对学生进行品质教育,培养学生组织性、纪律性、勇敢顽强的意志、集体主义精神,发挥体育教学中潜力较大的思想教育力量,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先生始终认为,体育关系国家兴衰,并深刻认识到学校体育对民族强盛的社会价值.他注重体育教育生活化,积极把体育引向文化领域其体育思想既有倡扬"健康第一"作为教育的根本原则,亦有"生活教育"式的朴素体育思想核心理论,充分体现其体育思想的人本理念.缘此,他实施一系列富有积极实效性和科学预见性的体育实践,提高学生健康与运动水平,对我国当今学校体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启示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汪伟 《体育世界》2014,(6):73-74
随着课改的实施与终身体育理念的提出,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必将进行重新的剖析,内容与形势也将逐渐多层次,多样化。学校体育社团作为学生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体育教学工作的影响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及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将学校体育社团对体育教学工作影响做进一步的归因和分析,力求为此问题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顺应体育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山东省从2011年开始组织开展中小学体育联赛。从不同角度阐述山东省开展中小学体育联赛的重要意义;并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分析制约发展因素;提出使联赛进一步完善的建议,以期促进山东省中小学体育联赛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虽然国家最近几年来对高校实践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改革要求,但是还没有建立一整套关于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特别是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管理较为松散,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管理,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文章根据目前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对实践教学做出了界定,理清了研究的思路,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为构建地方高校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如何提高普通高校女生篮球课教学质量和效果,体现出21世纪“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笔者对女大学生篮球课进行了实验研究,提出在女大学生篮球课中增加理论课时数,促使她们对篮球运动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丰富篮球文化知识,转变她们对篮球的学习态度,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为终身健康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教育目的不仅要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同时也要提升他们的精神质量。体育活动有效改善学生的身体机能,增强体质,提高适应能力,释放学生内在的生命能量,迸发激情,从而提升社会生活质量。文章从高校学生体育精神文化现状着手,分析高校学生体育精神文化的缺失情况,提出体育教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文化培养改革方案和行动策略,在实践中初显成效,学生上课出勤率、体育赛事参与度、体测参测率等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也明显改善。并对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实施体育精神文化改革提出若干建议:挖掘各项体育隐含的体育精神文化内涵和衍生教育价值,弥补体育精神文化缺失;借助载体进行体育精神文化熏陶与传播;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体育精神文化水准。  相似文献   

15.
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是课程思政建设在体育领域的有益尝试,拓宽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育人范围。运用文献资料法与辩证分析法,以"三全育人"为切入点,分析"课程思政"理念提出的现实背景,在阐释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基础之上提出践行路径。研究表明,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基础包括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的目标性、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的实践性、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的可为性。提出制度主导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专业教学与系统育人相结合、常规路径与方式创新相结合、教学实践与理论探究相结合、课程设计与德育规律相结合的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推进的践行路径,以充分发挥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拔节孕穗"的积极作用,助力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促使大学生在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提升的一体化建设中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体育学习、体育消费、考试以及课余生活方面对忻州师范学院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从众心理的调查,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在这几方面均有着普遍的从众现象。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克服他们心理障碍的切实可行的方案,既要发挥从众心理在大学生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又要抑制它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实现引导大学生拥有健康心理机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美国体育软实力的优势、影响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体育软实力的优势:美国的社会体育组织具有强大的活力;美国竞技体育实力与水平在世界范围内有广泛影响力;美国职业体育联盟、媒体与商家在世界范围内的联合"造星"运动,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美国体育产业的营销策略具有世界创造力;成功举办奥运会产生世界震憾力。启示:体育软实力的上升与美国国家战略意图谋合,警惕美国文化霸权对中国进行隐性文化控制,做强我国体育事业并进行软实力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人文精神构建的教育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体育环境的效能,提出将人文精神贯彻到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体育社会实践及人生实践活动的各个领域,构建既具有引导作用、又切合大学生特点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休闲生活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许多失范休闲行为的出现,说明休闲需要规范、需要教育。休闲体育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规范休闲方式,但大学生休闲体育行为的缺乏和失范行为的存在都要求休闲体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在对规范休闲与休闲体育进行分析、诠释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高校休闲体育教育情况及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的四个因素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有利于我们根据社会需求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更好的实践科学发展观,有效地推动我国体育学科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