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STEM教育成为引导全球教育改革的新风向标,为科技馆科普创新提供了新的探究视角。在对STEM教育与科技馆展品教育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小球旅程知多少”展品教育活动为例,探讨了在STEM教育理念下科技馆依托展品开展教育活动的意义、特点及其一般规律;提出要基于科学情境,结合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将传统的展品教育活动转化为体现STEM理念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
科技馆是以科普展教为主要功能的科普场馆,展览展品是科技知识的载体,是引导公众通往科普知识殿堂的桥梁,没有展览展品就没有科技馆,由于展览展品的互动性、参与性从而促使观众同展览展品融为一体,体现了展览展品的亲和性和意义所在。科技馆最重要的功能是展览和教育,其中展览展品是科技馆的灵魂,教育和提升科学素质是目的。展览展品是科技馆实施展览教育的主要载体。科技馆展品的展示形式,决定了科技馆教育活动的效果。本文从科技馆展览展品本体出发,尝试对科技馆教育形式进行剖析,对科技馆教育活动与展览展品关系现状进行梳理,并对未来发展的方向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科技馆在展示内容上往往以传播科学原理及结论为主,而忽略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深层次内涵,从而容易使展览虽然充斥着展品和知识,却难以支撑和诠释展览主题。如何挖掘展品的深层次内涵以更好地表达主题,进而提升科技馆的展教功能并深化科学教育效果?笔者认为引入和展示科学史内容是一种有效途径。科学史内容将科学与人文联系起来,增强了科技馆展览的故事性、思想性和人文性,对深化展览主题和创新展示内容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为开展科普教育、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场所,科技馆在激发观众好奇心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科技馆展品作为科普主要传播载体,其不同展示类型和特征差异,对激发观众注意力和好奇心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等方式,分析梳理科技馆展品类型及特征,以流动科普展品为研究对象,重点从学科领域、展示形式、感官体验、人际关系、交互方式等维度进行探讨,依据好奇心相关理论,找寻规律特点,进而提出影响展品激发好奇心的潜在因素,为更好地指导科技馆展品的设计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许多科技馆引进了STEM教育项目,但教育理念却与真正的STEM教育有较大差距,并且未能与科技馆展品及其教育的基本特征相结合。为此,本文对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和我国《小学科学课标》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当代科学教育与STEM教育的核心理念,将其与科技馆展品及其教育的基本特征相对照,以“基于实物的体验”“基于实践的探究”及“多样化学习”作为科技馆“馆校结合”项目开发思路,并以《消化大冒险》主题课程为例,介绍了厦门科技馆在课程开发中的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6.
<正>众所周知,科技馆是以展览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主要通过常设和短期展览,以参与、体验、互动性的展品及辅助性展示手段,以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观念为目的,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那么科技馆所形成的档案应怎样管理呢,下面笔者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科技馆档案管理的内容1.科普展品档案:是科技馆在进行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中,开发、研制、采购、维修展品等直接形成的对科技馆工作有保存  相似文献   

7.
展品是科技馆科学教育信息的最主要载体。如何通过辅导不仅将展品的科技知识传递给观众,而且实现更高层次的科学教育效果,是目前我国科技馆提升展览教育能力与水平的重要命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科技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区别和联系,对目前科技馆展览教育的情况进行了研究,论证了为什么要进行展品辅导、需要什么样的展品辅导等问题,提出了通过串联辅导将分散孤立的展品联系起来的观点,进而探讨进行展品串联辅导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如何克服目前科技馆存在的围绕展品的创意教具开发方面的能力不足?中国科技馆通过引进创客理念,成立中科馆创客小组,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围绕展览展项,进行教具及教育活动资源包研发,丰富青少年创客教育资源,通过科普活动室、实验室及展厅创客工坊开展教育实践,推动创客精神在科技馆的弘扬,并为展览和教育活动创新打下良好基础。参与人员以中科馆创客小组为核心,通过面向核心团队开展培训,以明确的任务要求带动发展。本文将以目前中科馆创客小组已开发教具以及微型互动展品为例,介绍基于“创客”理念在科技馆创意教具等开发方面一些可供借鉴的方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9.
本教案选自厦门科技馆“HPS(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下的教育活动——吾爱吾师工作坊”教育项目。该项目依托厦门科技馆常设展厅中的古代建筑及榫卯类展品,结合小学《科学课标》中关于“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使用和制作简易的古代仪器模型”的教学目标进行活动开发,重点讲述“榫卯的结构与功能、榫卯结构在古建筑中的应用”等科学内容。本教案将“基于展品的项目制学习”作为基本教学模式,通过情境教学法和项目制学习,结合科技馆展品融入地方特色,引导学生掌握具体科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应用常常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展品是科技馆最大和最有特色的教育资源,但目前我国大多数科技馆尚未充分利用好该资源开展好适合的辅导教育活动。如何让展品中蕴含的科学知识、方法、思想更好地被参观者所认识了解,对于提升科技馆展教效果至关重要。本文从科技馆的本质特点出发,论述了科技馆开展展品辅导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并将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入科技馆展品辅导的教育活动当中,提出了引导观众像进行科学实验一样去操作体验展品的辅导方式。  相似文献   

11.
“蜜蜂王国探秘”活动是一项集参观、科学探究、室外科学考察、动手制作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系列科学教育活动。活动赋予科技馆原有展品新的教育内涵,有效地将科技馆的展品资源和学校教育结合。在2012年6月的“首届科技场馆科学教育项目”评选中获得一等奖。本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活动的开发和组织实施过程,值得关注的细节(比如,如何设计情境将学生引入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在具体环节下如何进行问题或利用材料进行引导)。文中与大家分享了活动在馆校结合方面的一些做法和经验。阐述了科技馆搭建与学校教育合作的桥梁,探索共同开展探究式学习的模式和理论。从案例中可以了解到如何在一个以场馆资源为依托的教育项目中实现综合性的学习目标,也期望我们的项目开发和实施经验能够和从事科技场馆教育的工作者进行交流和学习。  相似文献   

12.
在国内科技馆遍地开花的STEM课程教育,很多属于引进性的案例,围绕自身场馆展品、展项自主开发的项目较少。事实上,科技馆的大部分展品、展项是跨学科的成果,具有趣味性,蕴含着丰富的工程、艺术的内容,通过实际体验、操作,可以在真实的情景中实现群体协同相互帮助、相互启发,进行群体性知识建构。在我国,防灾减灾教育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针对儿童的教育相当薄弱。案例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基于STEM教育理念,利用上海科技馆地壳探秘展厅中的地震、火山爆发体验;地动仪等展品,开展具有本馆特色的STEM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3.
展品是科技馆从事科学传播的重要载体,展品是否完好运行关系到观众的参观体验,也关系到依托展品而开展的科学辅导、展览教育活动的实施。展品互动性强、故障率高,解决展品故障问题的及时维修、解决展品使用寿命和减少故障率问题的维护保养是实体科技馆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依据“使用与满足”理论,提出以观众为中心确立科技馆展品的评价标准和“不给观众短斤少两”的展品维修理念;科技辅导员是展品维修业务的直接用户。以此为基础组织展品维修维护团队,构建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涉及展品维修维护业务流程、评价标准、评价体系、评价结果应用以及维修物资保障等内容的展品维修维护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展品是科技馆有别于其他教育机构的主要教育资源,但如果展品仅是单纯展示而不辅之以必要的教育活动,其教育功能往往难以充分实现。通过考察分析和开发教育活动的实践,笔者认为:欲充分实现展品的教育功能,引导观众深入思考、主动探索,须通过教育活动对其教育资源进行“二次开发”。本文主要介绍了科技馆展品“二次开发”的概念、必要性、类型,并结合具体案例论述了其实现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大科学”推动着人类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随着科技发展进入大科学时代,一个从人类整体的宏观角度来审视科普教育的趋势正在显现。科技馆教育引入“大科学”视野能够提升科技馆目标理念的创新,推进科技馆教育内容的拓展,促进教育方式的新变革。  相似文献   

16.
科技馆作为新兴的科普教育模式,在增强国民科学文化素养的进程中为青少年学习科学知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生动活泼的非课堂教学模式逐渐被社会大众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馆”效应慢慢变弱,新鲜感逐渐消失,展品损坏更新维护跟不上等问题凸显。到科技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与体验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科普需求。如何保持人气乃至聚集更多人气,更好地利用科普资源,达到预期的科普教育效果并真正发挥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等问题,成为科技馆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首先概述科技馆展品教育内涵,然后从展品、活动形式、活动辐射范围、信息化建设四个角度对如何提升科技馆展品教育内涵进行了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科技馆展品教育活动和STEM教育现状的分析,阐述了科技馆将STEM教育与展品教育相融合的意义和可能性——即STEM教育项目可用于“学展品,用展品”的教育活动中。反之,展品教育活动同样也可优化STEM教育项目,形成具有科技馆特色的STEM教育活动。本文结合黑龙江省科技馆的实际教育案例,提出了STEM教育与展品教育相结合的项目设计思路,旨在将科技馆基于实物和实践的探究式学习与传统STEM教育活动形成互补,探索一种具有科技馆特色的STEM教育活动模式,以期为提升科技馆教育活动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作为科技馆展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静态陈列型展品是科技馆不可缺少的科普传播媒介和科普资源。本文通过分析情境学习理论,论述了情境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活动设计方法,并且以江苏科技馆的科学教育活动“火山浮石探秘之旅”的开发设计实践为例,围绕活动设计开发的思路和具体方式方法,从情境的设置与设计的角度,做了粗浅的分析和探讨,以期能为科技馆基于静态展项进行科教活动设计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STEM教育强调以核心概念为主线,实现科学与工程实践、跨学科概念和核心概念三者之间的紧密整合。这与科技馆“以互动体验和动态演示型展品为主要载体,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进行科学教育和科学传播”的功能具有较多吻合之处。本文从STEM教育核心理念和特点入手,深入分析科技馆教育活动与STEM教育的融合之处,重点研究STEM课程的设计流程,着重分析“科学实践”主题的提取和选择、“跨学科概念”和“核心概念”的梳理、基于实践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以及学习评价四个环节,并结合STEM课程案例“建设我的月球基地”对具体流程进行对应分析和解读,最后从以上四个重点环节对科技馆STEM教育活动的开发设计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STEM教育是目前各国用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及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目前在我国进行STEM教育的主要载体为非正规教育。科技馆作为非正规教育的主要载体,在教学信息的载体、教学时间、教学空间、教学形式、获取知识的属性等方面都具有比传统教育更适合开展STEM教育的优势。本文从STEM学科三个维度“实践(Practices)”“跨学科概念(Crosscutting Concepts)”及“学科核心概念(Core Ideas)”的视角出发,融合了“基于合作学习和问题学习方法的逆向过程的教学设计方法”及“5E教学模式”等教学策略的核心思想,提出了适合科技馆STEM教育的“基于全方位整合展品的体验式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