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对内蒙古的实地调查,分析了农牧区家庭能源消费的数量结构特点,结果表明:①在研究区传统能源的消费占绝对主体地位,畜粪、秸秆和煤炭是最主要的家庭用能,新能源使用量少、比例小;②能源使用呈现鲜明的区域特征,牧区农村使用畜粪、太阳能和风能较多,农区农村则使用秸秆、煤炭、电力、成品油、液化气和沼气较多,农牧结合区农村处于两区之间。最后,论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村家庭人均能源消费量的影响因素,发现:农户的人均纯收入、人均耕地面积、人均牲畜饲养头数、人均耐用家电数量、人均摩托车拥有量、人均农业机械台数、人均住房面积与农村家庭人均能源消费量正相关;家庭留守人口与农村家庭人均能源消费量负相关;地区虚拟变量则反映出牧区农村家庭人均能源消费量会大于农牧结合区农村和农区农村。  相似文献   

2.
刘悦 《西藏科技》2023,(4):30-34
采用抽样调查,对西藏牧区14个行政村的家庭能源消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入户调查。调查数据表明,14个行政村的能源消费平均值为53880.90MJ,其中牛粪占92.36%,煤炭占6.24%,户用太阳能光伏系统电力占1.0%,国家电网电力占0.41%.电力使用率达到100%,成为牧区农村家庭必要能源,其中户用太阳能光伏系统占据主力,太阳能普及率较高,但仅占家庭能源总消费量的0.67%~1.54%.牧区农村家庭对传统生物质能依赖度极高,其次是煤炭,牧区农村家庭能源消费仍处于粗放低效的利用模式,对室内环境污染严重。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家庭能源消费总量增加,说明牧区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尚未达到峰值。为掌握西藏牧区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现状,为推动牧区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由高碳为主向低碳为主转变,实现清洁能源替代,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李国柱  于歌  卢万合  牛叔文 《资源科学》2012,34(10):1839-1844
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明显。研究不同类型村落之间农村能源利用的差异性,有利于加强地方政府农村能源政策实施的针对性,真正做到因地制宜。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研究了陇中黄土丘陵地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村落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陇中地区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的村落差异明显且具有鲜明的组合特征,即丘陵山区以秸秆为主,煤炭、畜粪、太阳能、薪柴和沼气为辅;半山区以煤炭为主,薪草、秸秆、太阳能和薪柴为辅;川区以煤炭主,薪草、秸秆和太阳能。丘陵山区户均消费秸秆最多,川区最少,半山区居中;丘陵山区冬季取暖以煨炕为主,半山区煨炕和火炉取暖并重,川区以火炉取暖为主。本文针对不同类型村落的用能特点,提出相应的农村能源建设模式,即:以"五配套"为主的丘陵山区模式,以"一池三改"为主的半山区模式,以"四位一体"为主的河谷川区模式,从而为地区发展、环境管理提供政策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通辽地区农牧民生活用能现状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马丽  夏建新 《资源科学》2009,31(12):2101-2109
能源发展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内蒙古通辽地区农牧民生活能源使用情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当地能源利用现状,发现了农牧民生活用能的4个特点:①严重依靠秸秆和畜粪等低级传统生物质能源,大部分地区此类能源的消费量达70%以上;②能源消费水平低,调查各地的人均能源消费量都远低于全国人均水平1.09t标准煤;③能源利用方式不合理,多使用传统的土炕和火灶,燃烧效率低下,只有6%~10%,造成严重浪费;④环境污染严重,直接燃烧秸秆、薪柴和煤炭产生CO、SO2、PM10/25、NH3 等并使氮、磷等元素流失致使土地土壤肥力下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造成这种生活用能现状的3个驱动力: ①传统生活方式 ;②经济 ;③政府政策。最后,提出了解决内蒙古通辽地区农牧民用能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省会城市能源消费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梁竞  张力小 《资源科学》2009,31(12):2086-2092
本文选取我国大陆30个省会城市(拉萨缺数据)的城市能源系统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典型城市能源消费的规模、结构与效率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城市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性明显,消费规模大体上呈现出总量自东向西依次递减,人均消费量西部却明显偏高的空间格局;煤炭仍然是我国城市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特别是在中西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而电力、石油等优质能源则在我国东南沿海和北方发达城市使用较多;能源使用效率较高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效率较低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以煤炭消费为主的内陆地区。城市能源消费的这种空间差异性使分区管理显得十分重要,实行有差异化的区域能源管理政策将是降低节能减排成本、提高节能减排效率以及城市能源系统有效性建设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6.
刘顺艳  孙根年 《资源科学》2009,31(11):1880-1886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重要历史阶段,经济发展对能源(尤其是煤炭)需求巨大,经济的高速增长势必会带动能源消费的快速增加.能源的大量消耗会引起环境问题,进而阻碍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缓解经济增长与煤炭消费之间的矛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这是急需深入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运用1997年~2006年我国30个省区人均GDP与煤炭消费的有关数据,分析了人均GDP与人均煤炭消费量的关系,依据这两个指标构建二维组合矩阵,将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经济增长与煤炭消费划分为4种类型,即高经济增长-低煤炭消费增长、高经济增长-高煤炭消费增长、低经济增长-高煤炭消费增长、低经济增长-低煤炭消费增长4种类型,并从这4种类型中选取7个典型省区,分析了人均GDP与人均煤炭消费量增长的关系,预测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煤炭消费的拐点,研究结论可为构建节能型社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闵庆文  张永勋  赵贵根 《资源科学》2012,34(11):2018-2025
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是我国重要水源涵养区,由于其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生态地位特殊,受到广泛的关注。本研究从三江源移民安置区农户能源利用对三江源生态系统影响的角度,使用问卷调查法、半开放式访谈法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法,对三江源移民安置区农户能源利用现状、农户对现有能源满意度和农户能源环保认知对三江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三江源移民安置区种植农户能源利用结构较多样,以畜粪和秸秆为主要能源,放牧农户能源利用结构单一,基本依靠畜粪;②农户普遍对能源现状满意度低,放牧农户满意度低于种植农户;③农户倾向于使用环保能源,但对能源环保认知度较低,阻碍了清洁能源的广泛使用;④农户使用生物质能源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每年损失约23.6737亿元。  相似文献   

8.
西藏日喀则地区沼气能源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牛粪、薪柴等为主的传统生物质能源是西藏农村能源的主要形式.随着人口的增长,西藏农村能源环境问题日渐突出,逐渐成为制约当地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在日喀则地区4个典型农业县的实地调查,分析了沼气生态能源模式在调整农户能源消费结构中的作用;计算了该能源模式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结果表明:按替代薪柴、秸秆和牛粪的3种方案,每户沼气分别可替代农户薪柴、秸秆和牛粪消费量的57.96%、61.37%和28.48%,农户每年可节省燃料支出450.16元/口;若在西藏农区和半农半牧区推广该工程,可减少CO2,排放(95.83~99.87)×104t/年,减少氯素流失(0.49~1.24)×104t/年,节省的牛粪分摊到单位耕地面积达4.37t/(hm2·年),可基本保证耕地物质平衡;沼气的利用还可减少妇女使用传统生物质能的时间机会成本.结论表明:该模式在一定程度可缓解传统生物质能利用对环境的压力,有助于提高农户生活水平;但仅靠沼气还不能完全满足农户能源需求,需结合其他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9.
煤炭开采对农户生活用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煤地区农户生活用能,对于科学地制定区域农村用能政策,更好地认识区域经济发展、建设区域新农村、促进人地协调与社会和谐有重要价值.本文利用陕西渭北“黑腰带”白水县的调查数据,深入探究采煤对农户生活用能造成的影响.研究认为,煤炭开采破坏耕地,农户的非商品用能大减,多依靠煤炭、电能等商品能源,户均与人均用能的数量较非采煤区少;煤炭开采影响农户收入,影响农户生活用能的费用支出、结构与水平、行为与模式以及用能的正常机理,造成生活用能的贫困,影响生活质量;采煤区的农户生活用能受农业生产影响小,煤炭与电能的利用受家庭总收入影响大,非采煤区的农户农业收入(农业生产)与非商品能源作物秸秆、薪柴显著正相关,家庭总收入与商品能源煤炭、电能、液化气、太阳能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反映了采煤对区内农户生活用能造成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蒙古高原生态服务消费空间差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结合一手问卷调查资料和相关统计资料,从生态系统服务消费者的角度,对蒙古高原典型牧区生态系统服务中食物和燃料的消费进行实证分析,分析消费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结果与我国内蒙古牧区的消费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蒙古国粮食消费中以小麦为主,其他副食品以肉类和奶制品的消费为主,而家畜干粪和木柴则是蒙古国最主要的燃料来源;我国内蒙古牧区基本无马肉消费,蔬菜和秸秆人均消费量高于蒙古国.社会经济因素、生态系统服务的可获得性或可达性以及消费行为如消费偏好等,均影响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费模式和意愿,也影响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的空间差异.本文是对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理论的实证研究,可以为整个蒙古高原牧区生态-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首先回顾了Wilson和Ellis等人提出的若干人类信息行为研究经典模型,然后介绍了理性行为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等在线消费行为研究中的经典理论,并分别对这两类研究的特点进行述评,在此基础上,将两种行为研究统一置于人类行为链条的分析视野之下,比较并分析了两类行为研究在人类行为链条上所处位置、研究任务和主要特征上存在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刘勇  牛继来 《科教文汇》2011,(5):163-164
学习效果是检验高校教学水平、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文中介绍了高职类院校当前在学生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最后提出提高学校的学习氛围则是改善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同时,对如何提高学习氛围、改善学习效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网络剧的概况,总结和探讨了湘湖网发展网络剧的情况,分析了网络剧的优势,展望了网络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如何设计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意见交互模型,使仿真研究结果更具真实性,是网络舆情仿真研究的核心问题。目前针对意见交互过程的多数研究仅考虑了邻居对意见形成的影响,忽略了以往符合遗忘规律的历史时刻个体意见态度对当前意见的"冲击"。本文在梳理、分析经典意见交互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个体意见演变的时间记忆问题并结合卷积理论提出了新思路,建立基于HK模型的具有时间累积效应的意见交互规则模型,并给出算法实现。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舆情中网民某时刻的意见值不仅受到当时周围邻居的影响,自身的历史记忆也对此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彬 《科教文汇》2011,(1):169-169,206
文章对已有自我价值感研究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和归纳,以便为进一步的自我价值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介绍了可以为波动性建模的AECH模型族.出于分析金融时间序列领域资产受益率异方差问题的目的,文章较详细地介绍了ARCH模型族的发展和各自的特点,并就ARCH模型建模的步骤进行讲解.  相似文献   

17.
也谈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此形容近几年的"创新"研究再贴切不过了.探讨创新的文章、著作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个时期,这样频繁而集中地讨论创新问题.很明显,创新的大讨论对促进我国科技、经济、教育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价值和意义有目共睹.  相似文献   

18.
Binary population synthesis (BPS), an approach to evolving millions of stars (including binaries) simultaneously,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stellar physics, the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galaxies, and cosmology. We proposed and developed a BPS approach, and used it to investigate the formation of many peculiar stars such as hot subdwarf stars, progenitors of type la supernovae, barium stars, CH stars, planetary nebulae, double white dwarfs, blue stragglers, contact binaries, etc. We also established an evolution population synthesis (EPS) model, the Yunnan Model, which takes into account binary interactions for the first time. We applied our model for the origin of hot subdwarf stars in the study of elliptical galaxies and explained their far-UV radiation.  相似文献   

19.
马恩  张美  郭昱辰 《科教文汇》2011,(5):184-185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师范大学3500名在校大学生对专业的看法、职业目标的确立、职业生涯困惑、职业生涯规划的授课内容、形式、效果等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专业兴趣度偏低,职业规划需求高;自我认识缺乏,职业目标模糊;授课理论偏重,缺乏实践结合;认可度较高,满意度较低;整体存在自我和职场有关的职业生涯困惑。针对现状从学生自身调适和学校教育两大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