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1 毫秒
1.
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业化与信息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当今全球信息化浪潮中,中国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实行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协调发展,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进信息化,把工业化提高到广泛采用信息智能工具的水准上来,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努力提高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国际竞争力。文章在最后提出了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浅谈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化是一个国家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近年来,中国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方针指引下,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仅是对先进技术的引进利用,更是对现行企业结构、管理思想的变革,对综合人才的竞争。提高企业信息能力,要用正确的思路引导企业信息化,走出信息化建设的误区。  相似文献   

3.
张文斌 《现代情报》2006,26(8):86-87,89
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来的,全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核心展开论述,分别就正确理解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内涵、正确把握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向、积极探索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有效形式以及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动力等四个主要方面加以论述。只有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才能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现代化进程中的信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瑞 《现代情报》2006,26(12):44-46
在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潮流。信息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走新兴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用跨越式发展加快吉林省的现代化进程是吉林省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呼和浩特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快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总体思路及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栾贵勤 《现代情报》2006,26(12):198-199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今后几十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本文论述了情报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基本内涵,正确处理情报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以及科学选择情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方向及融合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内涵的角度入手,分析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过程中相互作用的机理及融合的方向,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五种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吉林省省情特点,提出吉林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总体思路,融合模式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对策。对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本文在设计信息化与工业性融合体系的前提下,构建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影响因素评价 指标体系。【方法/过程】对中国31 个省级单元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耦合协调度计算并对其进行空间分析;根据各省耦 合协调度不同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耦合机制。【结果/结论】中国信息化和工业化系统总体 上处于中低耦合阶段,东部省份及直辖市的耦合协调度相对较高,西部省则相对较低。,工业化的科技含量与人力 资源要素对信息化程度高度依赖,但经营效率却受信息化程度影响相对较小,居民生活水平和对外贸易对其提升 有重要作用,据此,提出我国两化融合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我区应该发挥后发优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展.采取各项措施全面提速和提升我区信息服务业。如何实现关系信息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技术与产品的自我开发、自主创新及产业化,形成规模生产能力来提高我区的现代化发展水平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0.
梁红  王守宁 《情报科学》2005,23(1):134-139
文章通过对吉林省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现状分析,提出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工业化与信息化发展的优先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信息化发展分为传统信息化与现代信息化两个阶段,然后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这两个阶段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因果关系,并用LOG ISTIC成长曲线模拟二者发展规律的特点。结果发现,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的互动关系较弱,信息化仅在滞后一年的情况下对工业化有促进作用,而工业化对信息化的促进作用则被大大滞后了,信息化的发展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信息化进入成长期的时间要晚于工业化,但进入成熟期的时间又早于工业化,成长曲线属于典型的晚熟早衰型,原因可能有信息产业缺乏核心技术、信息化的发展到了相对平稳阶段、信息化投入不足、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待提高等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根据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实际情况,本文对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度和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效率进行了定义;其次,在协同度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度的评价模型,并对我国2003年到2010年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度进行了评价;再次,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效率定义的基础上,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了全要素融合效率评价指标,并运用仁慈型DEA交叉效率评价模型对我国1997年到2010年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从2003年到2010年,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度越来越高,但是融合效率却越来越低,融合"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的现象十分明显。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得到相应结论,为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提供决策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力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已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信息化建设虽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信息化仍没有实现与工业化的有机融合,严重制约着工业化进程.本文阐释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内涵,分析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基础和实现的途径,重点讨论了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许轶旻  孙建军 《情报杂志》2012,31(5):134-138,165
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内涵的角度出发,揭示企业两化融合的关键领域。在借鉴Sambamurthy和Zmud模型基础上结合Barua模型,构建企业两化融合的关键要素模型以及评价指标。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在对评价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基础上,得出江苏省制造业两化融合的重点影响因素;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指出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两者融合的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吴德成  周森鑫 《大众科技》2013,(12):233-236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内容,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不仅关系到工业化的进程,而且将推动我国“四化”同步发展。文章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内涵及其相关关系入手,分析了两化融合的基础,结合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两化融合的保障体系做出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障碍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促进产业升级和实现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条件。"两化融合"的重点在于制造业,同时也要加强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在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技术、环境、体制和政策等诸多障碍阻止和减缓了"两化融合"的顺利进行,因此需要从提高信息化水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信息化人才、建设中介服务机制等方面选择"两化融合"最直接和最快捷的路径,以实现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03-2010年江苏省两化融合发展状况为例,构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定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出相关指标权重,并运用模糊关联度分析法,对2003-2010年江苏省两化融合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定,并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贯彻落实于物流业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推进物流类行业协会信息化,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沟通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服务企业和政府服务之功能。本文以安徽省物流类行业协会为例,探究安徽省物流类行业协会信息化发展之动因,深入分析物流类行业协会网站建设之现状,进而提出加快安徽省物流类行业协会信息化建设之对策。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入融合将对制造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将全面提升制造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运营管理水平,基于信息技术的制造数字化革命和分布式能源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将带来分布式、社会化、网络化的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方式,形成分散、开放、合作的社会商业架构和商业模式,重塑全球产业组织体系和产业分工格局。在两化融合的背景下,以信息化改造生产制造和经营管理全流程、通过服务化将经营重心向产业价值链的两端延伸、推动制造业向绿色化方向发展是制造业提升竞争力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20.
孙立波 《情报科学》2005,23(9):1321-1325
随着人类向信息社会的挺进,信息化作用如同工业化一样,必然会对劳动力就业领域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对此作了一些前瞻性的初探。文章在对信息化基本内涵、就业的三大子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信息化对就业系统领域的广泛影响,并在最后给出信息化影响就业系统的结构模型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