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运用战略生态位管理(SNM)理论,探究构建多主体参与的新型研发机构开放式创新模式,形成多元化创新资源网络,为社会创新管理及其发展提供新的视角。文章基于SNM理论,从新型研发机构与社会网络交互的角度出发,对新型研发机构的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的全过程、开放式创新实践与创新机理、创新主体及不同程度创新模式的特征这5个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强调多元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联动,为新型研发机构营造良好的内外部创新环境,同时通过对比不同主体参与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发现多主体参与的完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能实现创新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朱新华  贾心蕊 《资源科学》2023,45(1):118-129
【目的】地方经验上升为国家政策是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议题,现有研究主要关注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的上升与扩散,缺乏对多重属性政策创新扩散完整过程的考察。【方法】基于政策创新扩散视角,聚焦兼具经济社会双重政策属性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政策,尝试构建此类政策创新扩散的分析框架,深入考察中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浙江丽水地方经验创新扩散的完整过程,以厘清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地方经验上升为国家政策的动态机制。【结果】研究发现:①经济社会双重属性的存在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政策的创新扩散营造合规空间,从而在中央与地方的双向推动下呈现特殊创新扩散机理。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地方创新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政策企业家、自然资源禀赋的内部推动及政策网络中纵向环境与横向经验的外部形塑。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地方经验的上升表现为螺旋上升机制,正式科层制度与半结构化制度捷径是内嵌于这一机制的两大核心架构。【结论】基于此,在未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地方经验的创新扩散中应充分发挥政策企业家作用,因地制宜把握并创造政策网络中横向、纵向交流机会,并争取正式科层制的支撑,从而实现降低改革成本,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IRDS模型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永贤  薛菲  张智光 《资源科学》2015,37(12):2350-2361
剖析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关键影响因素间作用关系,是进行景区生态安全相关研究的基础。本文在构建了景区生态安全的制度-监管-干扰-安全IRDS模型及其影响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通过量表设计与调研获取数据,并经信度与效度检验后,对IRDS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究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关键因素间的影响路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景区环境相关法规、政府环境监管执法等因素通过对干扰行为因素的规范与约束,对景区生态安全水平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发现,监管主体在景区资源的使用与保护中存在过多利益纠葛等现实状况严重制约着景区生态安全水平的提升。据此,建议决策者建立以生态优先为导向的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并结合多元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和各参与主体间的利益均衡和管控问责机制,在市场力量和政府监管的双重作用下,增强各参与主体的景区生态环境保护行为及其环境参与意识,推动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生态产业化机理及其典型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产业化是新时代推进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循环、促进乡村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黄土丘陵沟壑区位于黄河中游地区,作为黄土高原典型地貌单元,其乡村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突出,退耕还林(草)工程后生态功能显著改善,但农业基础薄弱、水土约束增强、生产效益偏低等问题依旧突出,亟需推进生态产业化提升乡村生产和生活功能。本文从生态资源价值增殖角度,探讨了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生态产业化的内在机理,并结合延安市治沟造地工程后的典型实践,提出了适合该区域发展的产业化模式及其可持续途径。结果表明:①乡村生态产业化应遵循乡村地域系统演化规律、耦合机理以及价值转化原则,依托地理工程技术加快生态资源培育,建立生态产权管理制度实现生态资源资产化,通过资产集中流转、经营主体培育、产业要素融合等推进生态资产资本化,完善生态市场交易机制保障生态产品与服务市场化;②延安市部分乡村依托治沟造地工程实现了生态资源培育,探索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的路径,已初步形成了高效种养、休闲农业和多元综合等生态产业化模式;③未来应注重地理工程成效管护、健全产权管理制度、发挥能人带动作用、吸纳社会力量参与以及构建动态评价机制,补齐产业化过程中的短板,推进乡村生态、生产、生活的有机融合,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生活富裕的振兴目标。  相似文献   

5.
旅游生态补偿的市场化路径及其理论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凌  郭嘉欣  王灵恩 《资源科学》2020,42(9):1816-1826
多元化生态补偿制度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旅游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构建有助于丰富和完善中国生态补偿制度体系。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梳理和生态经济分析框架,在总结政府主导型、社区参与型等旅游生态补偿实践的基础上,明确了旅游市场化生态补偿的内涵特征、利益主体,并探索其运行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旅游市场化生态补偿形成生态旅游供需对接平台,具有以市场交易实现生态资源价值、内生性和循环性、参与主体多元性等特征;主要涉及游客、旅游企业、社区居民、当地政府等利益主体;其运行机制是社区居民和旅游企业在有机合作和投入建设基础上,将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产转换为生态性旅游产品,游客通过付费购买生态旅游产品和服务,形成对旅游企业、社区居民、目的地生态系统的直接和间接补偿,从而构建可持续的“交易—获利—激励—再交易”市场化补偿路径。这一市场化机制运行的前提是自然资源产权的确定,关键是资源生态价值的实现,核心是生态服务功能交易的互动激励,而多方博弈中政府的调节是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创业孵化平台形成了以平台企业主导的创业生态优势,现有文献对其生态优势形成过程尚无有力解释。本文通过小米“投资+孵化”事件的探索性案例分析,以动态能力视角探究创业孵化平台价值共创对生态优势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创业孵化平台生态优势的影响机理遵循“价值共创-动态能力-生态优势”解释逻辑;它经历了三个阶段:(1)需求共同识别阶段,创业孵化平台与创业企业通过“交流”与“资源识别”促进“机会感知”并实现“生态共生”;(2)产品共同开发阶段,创业孵化平台与创业企业通过“交心”与“资源优化”促进“模式学习”并实现“生态互生”;(3)市场共同推广阶段,创业孵化平台与创业企业通过“交易”与“资源优化”促进“市场重构”并实现“生态再生”。研究结论对我国孵化器转型升级与“双创”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社会属性视角对专利和产权保护下异质主体知识从法律、创新、外部和商品等4个方面的属性进行分析,刻画特征,揭示上述属性对协同创新知识共享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契约—章程—信任的协同创新知识共享治理模式,并分析该模式在共享高度、广度和深度方面的正向作用,以抑制知识外部和法律属性的不利影响,改善知识共享环境,提升异质主体间的信任度和知识共享水平,从而最大程度发挥知识创新价值溢出的商品属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主体契合、利益相关者协同、价值共创等理论,本文选择宁波和丰创意广场为案例对象,分析创意生态圈多主体价值共创的系统化过程。研究发现:创意生态圈的创意产业集聚和生态位多样性为多主体参与价值共创提供了契机。创意环境下多主体契合与资源交互过程表现为共建契合平台的网络效应强化了资源依赖关系,为企业开展异质性契合资源的搜寻识别提供支持,强联结下的信任关系助推创意企业更便捷地获取与共享跨界互补性资源,进而实现合作模式下的资源对接,以此完成资源交互过程中的进化与溢出。这一共创活动过程从企业价值产出维度促进了创新设计,从生态系统多主体价值产出角度加强了多主体关系。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经济产品,数字保存的基本属性是供给与需求,影响数字保存供给与需求的主要因素有:数字资源的保存价值、保存决策者的保存动机、数字保存的成本.学术型数字资源是数字资源的主体,包括传统形式和非传统形式两种.前者的保存模式已初具轮廓,保存价值比较稳定,保存动机相对充足,保存成本分摊模型日渐成熟.后者的保存模式还没形成,保存价值具有不确定性,保存动机存在错位现象,保存成本缺乏分摊机制.  相似文献   

10.
试论建立我国环境资产化管理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的环境资源的物质形态管理不同,环境资产化管理将环境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社会的再生产,提供服务,以获取资产收益或合理的生产要素收入分配。这需要环境管理的观念、方式和制度的变化。环境资产化管理揭示了环境的经济属性,其以环境价值管理为核心,目标是对环境资源进行经济补偿与价值实现,使环境资产收益最大化,实现资产性环境的保值与增值。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环境资产产权制度、经营管理制度和收益管理制度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孵化器集群化发展的新趋势,面向孵化器集群形成过程中多主体的价值共创行为,以及政府在集群不同发展阶段中的作用,通过引入制度工作与价值共创理论,以广州开发区孵化器集群作为案例研究对象,研究探讨并揭示了孵化器集群形成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政府通过外部与内部制度工作配合助力孵化器集群制度的形成,并随着外部制度环境的健全,孵化器集群内部的政府角色从“制度管理者”转变为“辅助服务者”;第二,在制度环境与集群行为的交互影响下,孵化器集群主体价值共创的参与动机趋于协同,进一步使集群主体互动与资源整合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提升;第三,政府制度工作与孵化器集群共同演化,在政府制度服从-制度融合-制度深化的过程中,孵化器集群制度实现价值共联-价值共融-价值共生的转化。  相似文献   

12.
知识产品分类是知识产品管理研究的基础,通过知识产品的分类研究,能够清晰地描述出所研究产品系统的结构和特征,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不同类型知识产品的价值实现过程和产品策略的差异性,为知识产品的研究和管理提供依据。从知识产品的价值实现过程出发,特别突出了交付过程的复杂程度差异性,按照知识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影响因素--客户类型和产品形态两个维度,将整个知识产品领域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集体使用的定制化产品、个人使用的定制化产品、集体使用的标准化产品、个人使用的标准化产品。进而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每一类知识产品的价值增长点和实现机制,并对不同类型的知识产品分别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产品营销和发展策略。通过系统的知识产品分类研究,能够简化管理和研究过程,提高研究者的工作效率,为探索不同类型知识产品的设计和经营策略提供了框架性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摘 要:面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加剧,数字技术重塑了服务生态系统主体间的互动方式,为实现从微观主体到宏观系统的价值共创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本文选择上海“五五购物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价值共创因素-价值共创过程(主体-互动-资源)-价值共创结果”的理论框架,探索了数字化环境下服务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技术贯穿价值共创过程发挥关键作用。在宏观层面,数字技术连接多元主体以复杂的异质互动实现资源协同;在中观层面,数字技术跨越组织边界以合作、赋能的互动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在微观层面,数字技术发挥主体间的触达作用,以合作、赋能的互动关系实现资源重构。(2)制度和市场是影响服务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重要因素。在“由下至上”的数字顾客导向、数字消费升级和数字需求态势的市场拉动下,制度“自上而下”地发挥合法性、协调性和服务性作用。(3)在数字技术、制度和市场的共同跨层次作用下,服务生态系统实现了个人价值、组织价值和系统价值的融合。本文为探讨数字化环境下服务生态系统价值共创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洞见,为疫情后恢复经济、拉动消费带来重要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4.
企业技术创新组织模式选择范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系统归纳创新组织模式类型的基础上,按照资源与活动整合度的强弱对典型的创新模式类型、内涵及分类进行了界定;指出创新动机、模式经验与能力、合作对象属性以及企业外部环境是影响创新模式选择的核心要素;根据交易成本、资源基础观以及产业组织等相关理论,分析了影响因素与模式选择的内在机理;最后构筑了一个企业创新组织模式选择的系统范式--C-MECE模型,指出企业创新模式的最终取舍取决于环境与能力约束下创新企业的模式需求与可供选择模式之间的合理匹配.  相似文献   

15.
聚焦形成、涌现过程是探究IP生态系统这一新兴管理现象的适宜起点,但理论界对于参与主体间互动如何促进新兴生态系统涌现仍缺乏深入洞见。由此,以数字文创产业具有代表性的LOL生态系统为例,引入合法性溢出视角,深入探索参与主体间合法性溢出促进IP生态系统形成、涌现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1) IP生态系统涌现过程中,伴随上下游参与主体的逐渐接入,核心企业面对不同类型、方向的合法性溢出,会针对性实施4种溢出管理战略,即“枢纽型”“隔离型”“利用型”以及“阻断型”,以促进核心企业与其他参与主体间正向合法性溢出,抑制负向合法性溢出;(2)基于核心企业与其他参与主体间合法性的良性互动,各参与主体的合法性资源得以持续积累,进而一方面作用于生态系统价值主张的形成过程,另一方面作用于生态系统价值主张匹配达成共识参与者的指引与统合过程,最终帮助生态系统所有参与者迅速提升对价值主张的集体理解与认同,从而不断推进IP价值主张的商业化进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基于合法性溢出的IP生态系统涌现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16.
黄学军 《软科学》2007,21(1):33-36
分析了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竞争性对企业投资项目价值和进入时机的影响。并按照不确定性和竞争性的高低这二维变量把企业投资时所面临的环境划分成四种类型,提出不同的环境要有不同的决策分析方法匹配,依次为期权博弈方法、实物期权方法、博弈方法和净现值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主体赋能视角,采用纵向案例研究方法,以长沙莫之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数字化创业孵化平台、政府、高校、平台联盟4种多元参与主体为新创企业赋能的生态价值共创路径。研究发现:数字化创业孵化平台、政府、高校等多方参与主体通过生态圈闭环,不仅能够实现平台与政府所搭建的供需侧资源链接,同时还能进行各方资源的良性循环赋能,以破解新创企业“资源约束”及“资源流失”难题。  相似文献   

18.
白雨  丁黎黎  赵昕 《资源科学》2022,44(12):2487-2500
海洋牧场是促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其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则是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关键环节。然而,参与主体单一、生态价值回报不足、跨期价值转换偏差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国海洋牧场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市场化、可持续运作。鉴于此,本文在“政府激励+蓝碳交易”直接机制的基础上融入“蓝碳质押信贷”间接机制,设计了一个涵盖政府、渔企、第三方服务机构(碳交易中心、银行等)3个主体,现期收益与未来收益可转换的海洋牧场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同时将时间偏好引入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渔企时间偏好对该机制运作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①渔企时间偏好对海洋牧场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存在影响,对3个主体策略行为的影响而言,对渔企影响最大,其次是第三方服务机构、政府。②在直接实现机制中,补贴金额和环境保护税越高,越有利于推动海洋牧场及其蓝碳生态产品市场发展;且相较于补贴,环境保护税这一负激励的推动作用更强。蓝碳现货价格越高,渔企采取海洋牧场模式的意愿越高,但对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蓝碳质押信贷业务的意愿产生倒“V”型影响,即先促进后抑制。③在间接实现机制中,信贷风险越低,质押率越高,就越有利于推动海洋牧场及其蓝碳生态产品市场的有序发展;而守信奖励、违约金等信贷奖惩措施应适中,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实现海洋牧场及其蓝碳生态产品市场的良性发展。以上结论对完善中国海洋牧场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杨槿  陈雯  杨柳青  耿佩 《资源科学》2020,42(7):1285-1297
乡村生态转型旨在保护乡村资源环境的同时,实现自然资源及生态服务的经济价值,以达到自然生态与经济社会共赢,是乡村功能认识回归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乡村农业生产和生态维育功能重新得到重视等外在因素,以及乡村生态资源丰富和村民发展诉求强烈等内在驱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为地处生态敏感区的传统农业村落实现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行途径。基于生态现代化理论与生态经济发展特质,本文从要素投入和参与主体两方面探讨了乡村生态转型的可能路径,提出乡村生态转型需要从依靠资本转向依靠知识投入,结合政府、社区等主体在乡村知识投入与应用中的行为及作用特点,提出乡村生态转型的知识投入更适合采取社区参与的方式。最后,结合江苏省句容市茅山风景区陈庄村的生态转型实践,对乡村生态转型的知识投入和社区参与策略及其效应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深化对乡村生态转型必要性及其路径的理论认识,并为乡村发展的生态化实践提供一定经验借鉴和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宇佳  胡漠 《情报科学》2022,40(3):33-39
【目的/意义】学术新媒体的产生为不同类型用户提供了学术资源流转和共享的新途径。为保障学术新媒体 的可持续发展,探析学术新媒体信息生态链多元主体协同价值共创模式不可或缺。【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生态理论 结合学术新媒体知识产生的流程,析出了学术新媒体信息生态链多元主体协同价值共创的构成要素,并探析其协 同价值共创模式及该模式的驱动路径。【结果/结论】学术新媒体信息生态链多元主体协同价值共创模式包含协同 价值共创主体、协同价值共创客体、协同价值共创环境、协同价值共创技术四个主要方面,并提出了协同转化、结构 优化、风险规避、技术共享四种驱动路径。【创新/局限】分析了多元主体协同的整体框架,对多元主体内部如何通过 协同及实现价值共创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