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日本《体育基本计划》等进行分析.主要结论:日本重视国民体育权利,为所有人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在体育界中加强透明性、公平性、公正性;国家级运动员可作为社会俱乐部指导员,提高地区体育技术水平和发展活跃地区体育;提倡社会各界协同合作共同发展体育事业等.建议:我国应从幼儿期开始制定提高体能的政策计划;为发展体育事业倡导社会各界协同合作精神;提高我国体育界的透明性、公平性、公正性等.  相似文献   

2.
日本体育教练员培训、trainer培训及体育科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日本体育教练员培训工作,借鉴其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教练员培训政策、措施,应日本体育协会的邀请,以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张天白为团长的3人考察团,于2006年10月6-12日在日本进行了为期7天的访问。访问期间,代表团实地考察了日本第61届国民体育大会,与日本体育协会、日本体育科研中心等有关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就日本的教练员培训、trainer(运动防护师)培训和体育科研开展情况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国民体育很普及,远自明治维新时起,就提出“增强体质,发扬国魂”的口号.日本从小学起,就将体育列入重点课.体重不及格不能升学. 1946年日本以“增进国民健康,增强体力,发展体育文化”为目的,每年召开一次国民体育大会,并规定每年在全国47个都、道、府、县中轮流举行.最初只有秋季大会,从1963年起,又增设夏季大会和冬季大会. 这些全国性的国民体育大会,日本政府很重视.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大平正芳都先后亲临会场  相似文献   

4.
日本发展大众体育的特点及趋势--"社会体育"政策篇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着手发展大众体育。日本发展大众体育经历了发展社会体育和发展终身体育两个阶段。在发展社会体育阶段,主要通过推动增强体力的国民运动和实施发展社会体育的中长期计划发展社会体育。在这一阶段,日本致力于完善国民参加日常体育活动的环境,特别是完善公共体育设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链川体育财团(FFS)编写的《日本体育白皮书》中“国民参加体育活动现状分析”部分的解读,对日本国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实施状况、体育人口的界定、参加体育活动的项目、竞技体育人口和观赏体育人口等进行解析,揭示日本参加体育活动人口的基本特征,探求日本发展体育人口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国民体质对国家的未来、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体育课程又是增进国民体质的重要途径,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体育课程的改革.通过分析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两次国民体质监测结果对体育教育改革的启示,结合近年来有关学生体质与体育教育改革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改革现有课程教学管理模式,建立分类必修制度;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调整体育教学内容等措施.为贯彻"健康第一"教育目标,促进我国国民体质的全面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美国体育慈善活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等对美国体育慈善的组织机构、法律保障、监管制度等进行研究分析.美国体育慈善有4个特点:体育慈善机构众多,运营市场化;国民慈善意识强,体育慈善参与普遍;健全的监管机制,周密的监管内容;体育慈善项目众多,方式多样,旨在为完善我国体育慈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宝强 《体育学刊》2011,18(6):53-57
对我国1903~1963年出国的180位体育专业留学生的信息进行全面分析。研究认为,体育专业留学生在中国体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层面:在器物层面的作用主要是引介体育运动、创制场地器材和发展运动技术;在制度层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体育教育体制、运动竞赛体制和科学研究体制的发展;在思想层面的活动主要包括传播军国民体育思想和自然体育思想,倡导民族体育思想,参与体育思想的讨论与争鸣等。体育专业留学生是中国体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9.
日本职业体育产业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唐建军  赵昌毅  李志刚 《体育科学》2001,21(3):26-28,30
通过文献资料法等,分析了日本职业体育的类型、日本职业体育的基本状况中涉及的日本职业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主要职业体育项目的市场规模、观众人数和票价、日本4大国营职业体育的经营、日本职业运动员的收入,以及日本职业体育及产业面临的课题。并说明日本职业体育的特征。目的是为我国职业体育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的10年,中国体育在延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调整和深层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着旨在更加关注全民健康的改革.改革最显著的成就是:社会体育的改革突出提高全体国民体质的主要任务;学校体育改革有新的举措;体育产业发展迅速;举国体制进一步完善,成就北京奥运会的辉煌.  相似文献   

11.
日本大众体育的进展状况及其振兴政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日本大众体育的发展经历了大众体育的摇篮期、体育人口的增长期、大众体育的多样化时期、体育人口的安定期和大众体育的成熟期5个时期。在前3个时期,即大众体育发展的初级阶段,日本政府侧重于增进国民的健康和体力,通过推动增强体力的国民运动,有效地促进了国民参加日常体育活动,增加了体育人口。在这个阶段,日本致力-I-完善国民参加体育运动的环境,特别是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学校体育设施开始向普通市民开放。  相似文献   

12.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回顾我国已举办的3届全国体育大会。全国体育大会赛事体制逐渐成熟,办赛规模及名气逐届扩大,项目设置有利于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提出多城市共同举办体育大会等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家竞技体育的崛起与它的国民社会心态和政治诉求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根据日本竞技体育崛起的过程,把它大致分为3个时期。在这3个时期,日本国民社会心态和政治诉求存在明显的特点。最后,根据日本国民社会心态和政治诉求的特点,得出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应考虑不同时期国民社会心态和政治诉求,不同群体间竞技体育认识上的分离与多元,必须要创新"中国模式"的3点启示。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群众体育发展与体育强国战略的关系进行研究。主要结论:群众体育的发展对体育强国相关指标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表现为群众体育的深入开展提高国民体育的参与程度,提升体育人口的整体数量和质量等;间接影响主要表现为群众体育的开展提升体育普及程度,促进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群众体育的开展使人们体育欣赏意识与能力得到提高等。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等对日本体育振兴彩票制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制度的主要目标是为修建社区体育设施、培养优秀选手和支援申办大型体育赛事等募集资金;公益金主要用于支援社区体育设施和综合性体育俱乐部建设等方面;该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便利性和透明性等。对我国的启示:不断更新彩票的品种,满足彩民的不同需求;建立便利的销售渠道,扩大彩票销售规模;公开彩票销售情况和公益金的用途,确保制度公正;规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彩票业健康发展等。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论证分析等方法,对近年日本在促进少年儿童校外体育活动方面的措施进行研究.其发展少儿校外体育措施包括:利用社区运动俱乐部开展少儿体育、开设社区儿童教室、组建运动少年团、拓宽运动健康知识普及渠道、充实少年儿童户外体验活动、针对少年儿童开展的家庭体育等.在借鉴日本相关举措的基础上,对我国少年儿童校外体育发展提出了建议:社区应成为少儿校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平台;应建立具有广泛接纳性的少年体育团体;为少年儿童提供更多户外体育活动机会;拓宽他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发挥父母的启蒙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我国幼儿体育政策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主要结论:新中国成立以来,幼儿体育权利获得了基本保障,这得益于幼儿园接收幼儿年龄的前移;幼儿园数量不断增加,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幼儿体育政策逐渐关注整个教育过程;幼儿体育活动更加注重个体差异;家、园、社区三方互动等.但政府在幼儿体育教育中职能缺失,相关体育政策实施难度大;幼儿教育政策自身不足;地域间幼儿体育发展差异显著,相关政策缺乏有效地指导和扶持等问题依然严峻.建议:加快我国幼儿教育立法进程,建立健全幼儿体育教育政策体系,以素质教育理念指导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中日十几所高等院校培养体育硕士的教育目的和课程培养目标、招生制度和课程体系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我国体育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目的、课程培养目标没有日本具体、有针对性;我国的招生工作没有日本招生单位自主权大;日本招生工作经济、合理、效率高;我国体育硕士专业设置固定、统一,相对日本学习年限长,学分多,理论课多,实践课少等.提出我国体育硕士教育应借鉴日本教育制度,根据各校研究特色和优势,结合社会需求,明确研究生教育目的和课程培养目标,使体育人才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多元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等.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新闻漫画网发布的752幅体育漫画进行研究.认为:我国网络体育漫画发布规模和受众规模偏小;夏季奥运会竞赛项目是体育漫画的主要素材,尤以足球项目为最,冬季运动项目的关注度较低;表现男性形象的体育漫画占绝对多数,男女比例高达13∶1;漫画创作者十分倾向运动员形象的刻画,能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诠释和传播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20.
运用数理统计法等建立区域竞技体育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借助2009年我国各省市相关数据建立区域竞技体育综合竞争力评价方程.结果表明:影响区域竞技体育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均生产总值、人口规模、人均教育支出、历史成绩和东道主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