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知识共享效率评价是虚拟科研团队成员对团队科研工作贡献大小的衡量,是提升团队运作效率的前提和基础。构建了虚拟科研团队成员知识共享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针对指标值难于量化的特点,利用模糊TOPSIS法对团队成员知识共享效率进行评价和分析;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说明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在项目管理、团队激励以及知识管理整合基础上,凸显在项目情境下,集中关注项目团队知识互补效应特征的前提下,构建了基于知识互补性的项目团队成员知识共享三种激励模式,剖析项目团队成员知识共享努力、知识共享激励和项目知识共享产出的深层次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知识共享激励模式不利于成员共享知识;在知识共享直接激励模式、整合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的知识共享激励模式这两种模式下成员知识互补水平越高,成员知识共享努力水平越大,委托人需要更多的激励才有利于其提高净收益;比较后两种激励模式,知识共享直接激励模式使委托人获得相对更多的收益,但这种模式的实现比较困难,原因是成员知识共享努力的不可观测。  相似文献   

3.
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激励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团队隐性知识共享已发展成为团队核心竞争优势建立的重要基础.基于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通过对团队环境、个体态度和工作关系的分析,挖掘可控因素,积极调整可控因素,激励团队成员积极形成内在共享动机,实现团队隐性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4.
基于TRA理论的虚拟团队信息共享行为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为基础,通过分析虚拟团队的环境、组织和信息共享特性,构建了虚拟团队信息共享行为的基础模型;在深入研究虚拟团队文献的基础上,分别从虚拟团队成员个体、虚拟团队组织、虚拟团队成员文化以及虚拟团队管理四个层面对基础模型进一步分析研究,总结并归纳了影响虚拟团队信息共享行为的重要因素,拓展了虚拟团队信息共享行为基础模型;结合案例分析,探讨了虚拟团队信息共享行为模型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5.
从协同视角出发分析虚拟团队知识共享中的协同要素,论证知识协同是实现虚拟团队知识共享的核心手段,归纳出虚拟团队知识共享的流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面向知识共享的虚拟团队知识协同模型。  相似文献   

6.
构建了知识共享环境对项目成员知识共享活动的影响机制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共享战略、知识共享激励、知识共享氛围以及项目团队互动四个关键性知识共享环境因素与项目成员知识共享活动之间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关系,构建良好的知识共享环境,可以有效促进项目成员的知识共享活动.  相似文献   

7.
高校科研团队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校科研团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高校科研团部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绩效的影响因素模型,对江苏省8所高校243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数据进行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通过因子分析将隐性知识共享动机分为生活动机和社会动机,然后分析团队成员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对隐性知识共享相关指标的差异性,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高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绩效影响因素进行路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团队成员人格对成员隐性知识共享动机有显著正向影响;隐性知识特性对高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绩效存在显著负向影响;成员隐性知识共享能力、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环境和团队成员间信息对称性对隐性知识共享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知识共享是虚拟科研团队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构建团队承诺、信任、自我效能、结果预期、态度和知识共享行为关系模型,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参与虚拟科研项目的人员为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团队承诺、信任、自我效能、结果预期、态度对虚拟科研团队的知识共享行为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团队成员间的信任和自我效能对知识共享态度有正向影响,即信任和自我效能间接影响知识共享行为.  相似文献   

9.
虚拟团队成员间信息共享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虚拟团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虚拟团队成员间信息共享问题仍然存在,并影响虚拟团队的绩效,成为虚拟团队发展的绊脚石.本文以博弈论为工具,在收益矩阵中引入监管指数,借助KMRW模型对虚拟团队成员间的信息共享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到了使团队成员走出"囚徒困境"的条件,研究并给出了改进虚拟团队成员间信息共享状况和团队绩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研究法,以虚拟团队共享领导为主题,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研究发现,共享领导比传统领导更适应虚拟团队;虚拟团队共享领导受成员个体、团队、垂直领导和组织支持、媒介等因素的影响;共享领导对虚拟团队结果和个体产出产生影响。最后,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蔡丽玲  宝贡敏 《科研管理》2019,40(5):264-274
结合绩效评价理论、动机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焦虑理论,通过对535名企业研发人员的问卷调查,实证检验了不同类型的同事评价对员工知识共享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同事正面和负面评价对研发人员知识共享分别产生显著促进和削弱作用;(2)结果和过程导向的评价对知识共享均产生促进作用,其中,过程导向的评价对显性知识共享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结果导向的评价则对推动隐性知识共享更有效;(3)结果导向的评价弱化正面评价对显性知识共享的积极作用,过程导向的评价强化负面评价对隐性知识共享的消极作用;(4)在群体关注较高时,结果评价对显性知识共享的促进作用变强,对隐性知识共享的促进作用变得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研发人员创造力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驱动因素.通过对国内多个城市183名IT企业研发人员的调查,以知识共享为中介变量,实证研究了团队承诺影响研发人员创造力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研发人员的情感承诺正向影响其知识共享行为,并进而正向影响其创造力.持续承诺也显著影响研发人员创造力,但它对知识共享行为及创造力均具有负向影响.知识共享的中介效应显著.最后,对企业HRM实践提出相应指导,给出结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
小团队内人际关系对知识共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小团队内部的人际关系对知识共享的影响,认为不同的人际关系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不同,并针对小团队的特点,构建其内部二人之间知识共享的冲突模型.经分析,得到知识共享的两个稳定局势:情感性人际关系的成员之间倾向于同时共享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混合性人际关系的成员之间则倾向于仅共享显性知识,而冲突型的人际关系不会长期存在于小团队中,且倾向于不共享知识.丰富了团队内知识共享的研究,并为有效展开知识共享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选择性格相近的人组队,在成员之间建立情感性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4.
彭凯  孙海法 《软科学》2012,26(9):15-19
从知识基础的企业观出发,通过知识IPO的过程,对R&D团队知识多样性、知识分享和整合以及团队研发创新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探讨,形成三者的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15.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隐性知识越发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本文选取我国环渤海经济区213个高科技企业研发部门员工为调查对象,使用逐步多元回归法探讨了人际信任与员工隐性知识分享意愿的关系,以及知识分享动机如何对其产生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16.
以某学术科研团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得出成员间的各种关系矩阵,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分析其知识共享网络状况,发现团队中的核心人物、知识流动的畅通情况。同时对影响知识共享关系的关系网络进行假设,并使用分析软件对此进行验证。这些分析都将有助于发现团队中知识共享的问题与特点,可作为团队改善知识共享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技术风险的并行研发联盟成员投资策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孟卫东  黄波  李宇雨 《软科学》2008,22(6):88-92
研究了存在技术风险时,平均分配和按投入比例分配方式下并行研发联盟成员的投资策略,并分析了技术风险和利益分配方式对联盟成员投资策略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市场收益较高时,技术风险和市场收益均能提高并行研发联盟成员的期望投入,因此并行合作研发适合于市场收益和技术风险均较大的新品研发;按投入比例分配比平均分配获得的联盟成员期望投入多,所以并行研发联盟应尽可能按投入比例分配收益,促进合作研发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企业研发团队知识共享的进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知识共享的内涵和企业研发团队知识共享对企业重要性的基础上,构建一种进化博弈模型,探讨企业研发团队中可能造成知识共享障碍的原因,期望帮助企业研发团队提高知识共享程度,从而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9.
高中华  赵晨  吴春波 《科研管理》2019,40(9):159-169
基于440份配对调查数据,揭示交互过程视角下知识分享报酬对知识型团队成员知识分享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 当知识型团队成员作为知识需求者时,知识寻求顾虑对知识寻求行为有阻碍影响,但对知识创造行为有促进影响,而作为知识拥有者时,知识给予顾虑对知识给予行为和知识创造行为均有阻碍影响;(2) 内在和外在报酬不仅对知识寻求和给予行为均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而且对知识寻求顾虑与知识寻求行为、知识给予顾虑与知识给予行为之间负向关系起到减弱型调节作用;(3) 除直接作用外,内在和外在报酬分别对两种主观顾虑与知识创造行为之间关系起到方向不同的调节作用,即内在报酬起到增强型调节作用,外在报酬起到减弱型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