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协同编纂平台是为传统出版机构构建的一个面向作者和编辑的内容生产、加工系统.本系统对外将以数字化手段实时地,跨地域地满足出版商与作者、作者与作者之间的协同与合作,并为读者大规模地提供个性化的数字内容服务;对内将建立基于XML技术的元数据标准,建市统一的业务流程,建立内容创作、协同编纂、动态发布的一体化作业平台.  相似文献   

2.
"基于内容对象的协同编纂与动态发布系统"(以下简称本系统)是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的一个出版流程数字化改造项目。该项目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支持,目标是通过对数字出版的技术研究和创新,建立一套适合大型出版集团的,面向内容对象的、具有相当强的通用性的协同编纂和动态出版系统。它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完善出版社的现有业务模式,打造新型出版流程,从而提高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章琢之  程艳 《出版参考》2014,(15):22-23
正数字化改造一直是出版界关注的焦点,随着出版人对数字手段和技术认识的深入,出版企业转型的迫切需求,搭建数字化公共编纂平台已成为一种趋势。平台的构造,离不开对海量内容资源的管理,它是联系协同编纂和动态发布的纽带,是支撑数字出版业务发展的基石。它不单单是对已有的  相似文献   

4.
在数字出版时代,建设数字出版系统是进行数字出版业务的前提与基础。数字出版系统包括数据采集、编辑加工、产品发布、内容运营等核心模块,系统涉及大规模数据存储技术、大规模数据全文检索技术、流程控制技术、基于特定系统的通信协同技术、文本分类技术、汉语分词技术、字符集对照管理技术、版权保护技术、大样版面管理技术等,技术涉及面、业务涉及面广。拥有优良的作者沉淀、内容积淀、内容筛选团队,结合良好的数字出版系统的出版社,在由内容服务商、技术提供商、渠道商三种角色形成的数字出版产业链条中将占据核心地位,并将实现从内容提供商到内容服务商的转型。未来,数字出版系统将与编辑编务系统、发行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一样,成为出版社运营的基础系统。  相似文献   

5.
从系统观出发,认为出版的本质在于内容的生产与流动。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出版业面临的主要困境,包括出版内容供需错位、出版内容质量不高、出版内容流动僵化以及出版内容版权不明。同时,结合元宇宙中的科技创新,对元宇宙下出版的变革路径进行探索。研究表明,元宇宙技术不仅能够使出版较好地解决当前面临的困境,还将使出版内容的生产与流动呈现个性化、智慧化以及人机协同的特征,为出版带来全新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致作者书     
《今传媒》2014,(2)
正尊敬的《今传媒》作者:感谢您对《今传媒》的关注与支持!《今传媒》始终坚持"内容为王"的办刊思想,以专业眼光力争专业表达,以学术出版的高度责任感,争做优秀学术内容的发布平台;二十余年不断历练,不断超越,我们以编纂传媒文献的历史使命,严谨专注地把握刊物内容,践行着传媒人的职责和担当,为《今传媒》杂志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如今,《今传媒》正在积极的筹备,努力申报国家核心学术期刊,这就需要不断提升我社编辑人员的编辑水平,更重要的是需  相似文献   

7.
新技术的广泛运用,频道增多,数字平台出现,内容资源缺乏已成当务之急。本文试探性地建构中国电视节目市场的运营模式——内容超市,它是以市场需要为导向,按照市场化、产业化的机制进行操作。它的科学建立与市场培育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电视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数字出版已进入平台之争的阶段,当前数字出版资源平台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技术提供商建立的平台、渠道商建立的平台和内容提供商(传统出版单位)建立的平台.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容在数字出版平台中的重要性会越发显现出来,届时将迎来数字出版平台内容为王的时代.  相似文献   

9.
社群环境下用户协同信息行为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协同技术的发展以及Web2.0群体交互性虚拟社群的出现,用户协同信息行为已经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协同信息行为的类型主要包括:协同信息查寻与检索、计算机支持的社群信息交流、协同内容创作和协同信息质量控制.协同信息查寻与检索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而协同内容创作,尤其是协同信息质量控制的研究相对较少.协同理论也是协同信息行为研究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目前尚缺乏对社群用户在协同系统环境下的信息活动及其情感、认知的综合研究,缺乏对异步、异地发生的用户协同信息行为的研究.此外,如何设计和构建群体交互式虚拟社群环境,以更好地提升用户协同信息活动的效果,这些都将成为新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
国产电子书内容平台建设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抽取的现有国产电子书为样本①,通过电子书内容平台的存在数量、内容资源建设、平台开放程度和版权保护机制等调查,与国外成功的电子书内容平台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国内电子书内容平台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建立一套内容平台模式,加大内容资源建设、大力推动开放性进程和完善版权机制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产业的上下游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现有的电视内容生产与分发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电视内容跨媒介、跨平台的交易需求,需要建立"大内容"生产与分发体系。这一体系包括内容获取、内容集成、内容监控、内容分发等环节,也包括各种媒介平台内部、平台与用户之间的内容交易程序及标准,还包括内容存储、评估、定价和支取方式等。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分析融合出版发展的方向及推进路径,提出融合出版需要结构化写作技术、文本结构识别技术、内容审校技术和多元输出技术等关键技术的支持,并结合智能协同编纂系统、基于知识图谱的知识服务解决方案、大数据服务平台等融合出版相关案例,指出在数智化时代,融合出版要运用智能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促进出版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弘 《新闻记者》2014,(1):61-65
本文从粉丝、内容、平台三个层面,对传统媒体一窝蜂地拥抱新媒体的微博微信策略提出质疑,进而分析导致传统媒体式微的真正原因是缺乏有价值的内容,并认为,要创造有价值的内容就必须通过流程再造,将传统的文人编辑部改造成可迅速适应市场变化的现代企业,同时,还要善于借助新技术、拓展新渠道,将技术变革与内容制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林丹 《新闻战线》2023,(9):71-74
浙报集团各分社积极尝试打造开放式内容建设平台与省级技术平台,打通媒体融合“最后一公里”,构建“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省域传播平台,打通全省传播体系“毛细血管”,形成开放式协同体系,成为县级融媒体中心生态平台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5.
百科全书的编纂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它要求学科文稿编辑、作者、图像编辑、图像制作人员、版式设计与制作人员等齐心合力协同工作,才能最终将一部学科构成系统、完整,内容丰富详实,知识性与学术性兼具的百科全书奉献给读者。其中图像编辑在全书编辑出版的各个工作环节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媒科技》2008,(10):14-15
随着媒体非结构化数据成长迅速,内容管理应用越来越受媒体重视,厂商也纷纷加码该市场,并相继发表内容管理产品。ECM方案一方面朝向整合式平台架构发展,以EMC的Documentum 6为例,可提供协同运作、交易式应用、网站内容与归档等4大类别应用;另一方面,朝向开放发展也是ECM的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17.
首先从传统工具书的编纂流程入手,简要论述了工具书编纂现代化的意义.然后详细介绍了工具书编纂平台的三大组成部分:语料处理系统、编写与编辑审稿系统和复合出版系统.由此引出编纂平台中的辅助数据库部分.以编纂<唐宋文学词典>的资料准备为例,阐述了工具书编纂平台中辅助数据库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伴随数字阅读的迅速普及,高校数字图书馆作为专业数字阅读服务门户与平台正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已经基本建成了数字图书馆服务系统,在数字图书馆系统与平台、数字资源建设、数字阅读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未来数字阅读比重将继续加大,阅读行为将逐渐泛化,高校图书馆的数字阅读将会在服务对象、技术手段、内容整合、服务策略、协同创新等方面发生更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杜秀杰  赵大良  阚杰 《编辑学报》2016,28(5):457-459
针对科技论文出版过程中由于编辑与作者之间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交流障碍,甚至出现一些矛盾,提出将学术论文内容与论文表现形式分离看待,编辑仅就论文的规范表达与作者展开交流,在学术内容上充分尊重作者的主体地位,从形式表达上提升内容的层次.这样,既可以增强科技期刊编辑的自信心,又尊重了彼此的感受,减少矛盾,从而建立起编辑与作者之间的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20.
TRS WCM 内容协作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媒科技》2004,(5):52-53
<正> TRS内容协作平台(TRS WCM)处于TRS内容管理基础架构的核心,秉承TRS内容管理CIO(Collaboration,Industry-oriented,Open)标准路线,集协作性、行业性和开放性于一体,是媒体整合、共享和利用数字内容资产,改善组织运行效率,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理想选择。系统提供了内容采集、创建、加工、存储、分析、发布、反馈和协作的集成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媒体快速地构建媒体网站、媒体内外信息门户、媒体办公协作平台、媒体的内容采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