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地区教育贫困治理是我国教育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历史,民族地区教育贫困治理目标实现了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全面脱贫,治理理念实现了从区域公平向群体公平的回归,治理方法凸显了智力层面与能力层面的共同帮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民族教育贫困治理目标需从全面补齐短板转为教育优质发展,治理理念需从群体公平转向个体权利公平,治理方法需从外部被动给予转向内部需求关照。面向未来,民族教育不仅需要着眼教师培养,积极构建教师教学共同体,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优质发展,而且需要关照教育过程公平,重视“小微学校”建设,促进学校育人功能发挥,更需要关照民族学子的需求,开展文化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革呼应现代学校治理体系的建构。文献梳理发现,目前学界主要是基于教育治理和学校治理的理论视角较为宏观地理解现代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学校治理体系的建构实质是探究优质学校的过程,具体体现在四个层面。观念层面,要为师生个体发展给予真正的关注;制度层面,建立适合本校发展的制度体系,同时在制度形成过程中做到民主参与;行动层面,建立包括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的合作伙伴关系;监督层面,为学校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学校治理问题是当今学校发展中的重要课题。社会学在分析学校治理问题时,首先是把学校看作是一个"嵌入"于社会结构中的教育组织,它是在与其他社会因素互动过程中发挥其教化与社会再生产职能的;社会学视角的学校治理是一个政治、经济因素与社会因素相互作用、互相博弈的动态平衡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学校内部的结构性治理和外部的功能性治理实现的;学校的结构性治理实质上是处理学校内部的"权力"分配与支配问题,功能性治理是处理学校外部的"资源"配置与分配问题;政府、社区、其他功能群体、家庭和社会文化等社会力量对学校的治理的影响是通过若干具体的社会因素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学校治理问题是当今学校发展中的重要课题。社会学在分析学校治理问题时,首先是把学校看作是一个“嵌入”于社会结构中的教育组织,它是在与其他社会因素互动过程中发挥其教化与社会再生产职能的;社会学视角的学校治理是一个政治、经济因素与社会因素相互作用、互相博弈的动态平衡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学校内部的结构性治理和外部的功能性治理实现的;学校的结构性治理实质上是处理学校内部的“权力”分配与支配问题.功能性治理是处理学校外部的“资源”配置与分配问题;政府、社区、其他功能群体、家庭和社会文化等社会力量对学校的治理的影响是通过若干具体的社会因素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论社会工作的功能:一个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遵循结构功能主义的思维路径,对社会工作功能的理解应该按照从小的子系统到大的社会系统的递进关系,从个体、群体和社会三个层面来考察。社会工作的个体层面功能主要包括人格塑造、情绪调节、行为转化三种功能;社会工作的群体层面功能主要包括目标导向、规范约束、价值整合三种功能;社会工作的社会层面功能主要包括社会整合、社会导进两种功能。  相似文献   

6.
费红辉  吴进 《成人教育》2022,44(3):20-25
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构成了“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共治的治理格局。社区教育是城镇社区治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强力助推器,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不仅是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应然层面的价值引领,更是新时代背景下社区教育主动作为的实然依据和必然趋势。一方面,社区教育从组织、群体、个体、社会层面主动融入社区治理,参与公共服务提供和公共事务管理与共治,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另一方面,各类社区教育活动融入社区治理,拓展和丰富社区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创新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形成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生态,进而使社区教育更加契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实现社区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博弈论的师生冲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重要的一种社会关系,教师和学生构成学校系统中两个重要的利益主体,他们通过教育活动在学校场域中进行利益博弈。师生博弈可分为师生关系和谐的合作博弈与师生冲突的非合作博弈,从这个意义上讲,师生冲突的本质是非合作博弈的结果与表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消解师生冲突,最终实现师生合作双赢的稳定局面,关键在于重建均衡的师生博弈模型,改变当前师生博弈的规则与格局,赋予学生充分实现其主体性的权利;引导教师合理有效地运用教师权威;宣扬爱的教育,达成师生间的价值共识。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是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强力助推器。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不仅是一个客观事实,更是一种价值判断、选择与追求。职业技术教育治理价值问题,就是职业教育治理对当今社会与人的发展效用和意义问题。职业教育治理价值取向的选择与应用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治理行为。所以,应对职业技术教育价值取向进行合理定位。从满足职业教育治理价值主体需要层面看,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发展应该具有底线价值和最高价值。其底线价值是提高职业教育治理效率,构建当今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新制度、新秩序,其最高价值是促进职业教育微观公平,从"共治"走向"善治"。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演进需要满足三种条件,即法治化与民主化相结合、国际化与本土化相适应、信息化与科技化专业化相融合,三者缺一不可。为了实现职业教育的最高目标,应积极探索如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治理共同体、建立合作博弈机制、完善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国家政策、落实政策的保障机制、规范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制度文化、完善制度文化的实施机制等多种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进而促进教育现代化的总体进程。  相似文献   

9.
论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值取向是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个尚未得到阐明的重要问题。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包括两个层面:对符合教育价值观的教育活动及其成果的追求,在我国体现为对符合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教育活动及其成果的追求;对这种教育活动及其成果进行追求的心理与行为倾向。素质教育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在处理好两种不同需要之关系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及个体对教育的不同需要,使素质教育成为真正符合兼顾社会与个体需要的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素质教育目标梅工形成教育主体的素质教育价值取向的心理与行为倾向,才能使正确的素质教育价值取向形成并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学校发展的根本在于师生自我意识的提升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因而,学校的有效管理应着力于营造适宜广大师生自主发展、自我实现的教育生态环境,建立促进师生和学校和谐发展的机制,达到实现学校优质发展的战略愿景。现代教育生态机制就是根据社会和学校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从满足社会和学校发展需要和师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出发,协调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价值符合师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及满足师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促进师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推动学校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1.
学校教育合作价值取向关系着学校教育的实践变革与理论思索,对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学校教育合作价值取向作为一种倡导师生合作、家校合作、校际合作的行动指向和价值观念,具有鲜明的道德性、公共性、共享性,有助于整合学校教育中的个人与社会取向,破除学校教育中的公平与效率矛盾,减少学校教育中的合作与竞争冲突,突出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2.
学校中层角色定位的多方博弈,遮蔽了中层本体所应有的价值功能,从不同角度消解着中层的完整独立存在。中层角色的审美想象在于超越教育的主客体关系,从合目的性、主体间性、自组织性三个维度建立人与人相通的教育共同体,在共同体中理解个体的价值,并且充分彰显个体的主体性价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工作追求,树立价值自觉;形成以优化学校治理为重点的工作机制,彰显创新精神;建立以实现共同价值为目标的共同体,形成共同愿景,是学校中层角色进行审美建构的三条路径。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体都有了更多自由决策的权利,职业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也涉及到了不同群体的利益问题,它同样存在着博弈现象,既存在着学生、职业学校、企业(广义企业)之间的博弈,也存在着下级与上级的博弈,还存在着城市与农村的博弈等,地处农村的职业学校目前的办学模式就是博弈的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14.
晏妮 《四川教育》2023,(11):16-17
<正>成都是全国“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从最初的城乡学校结对到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结盟,再到区县教育联盟和学校深度结对,同时委托优质学校跨区域领办和托管农村学校,区域教育联盟的使命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赓续,不断扩大范围并向纵深发展。2019年,成都市教育联盟建设转型升级,构建了“中心城区+郊区新城+东部新城(或简阳片区)”全域发展、整体联动的新型区域教育联盟,所有县(市、区)全部参与。  相似文献   

15.
胡红 《小学语文》2012,(12):57-60
一、团队教研的由来 1.历年校本研修的困惑。校本研修足以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切入口,以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日的,充分发挥教师个体创造力和群体合作力的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发展学校的研修:良性的校本研修能够形成一种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凭借群体间持续不断的互动学习与实践,使个体价值与群体绩效得以最大限度的显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30年来唯经济论的发展主义意识形态和以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为表征的发展模式引发了农村人口流动深化、城乡教育政策剧烈调整、农村社会衰落等多重变迁后果,也使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教育生态更加恶劣。在家庭层面,劳动力流动的代际更替对留守儿童成长影响深远;在学校层面,农村教育的衰败与城市化取向使留守儿童的成长空间进一步恶化;在社区层面,城乡快速变迁中的乡村价值失范加剧留守儿童的成长风险。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大龄留守儿童与后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留守女童和困境留守儿童面临更为突出的成长困境。本文结合四川、河南等地社区实地调查中的案例发现,由点及面地论述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伴随发展变迁所面临的教育问题,并对社会变迁背后的发展主义思维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7.
试论师生伦理精神及其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学校道德教育在提高人的道德素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学校道德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相比,其特殊性就在于它“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社会目标的社会活动”(叶澜:《教育概论》,8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其活动对象是人及其身心;其目的和任务是培养人的道德素质。在学校道德教育活动中蕴涵着多重伦理关系的交织,其中包括教育群体之间、教育群体与教育个体之间;受教育群体之间、受教育群体与受教育个体之间;…  相似文献   

18.
教育价值概念的历史考察与理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价值概念是教育价值理论体系中的首要问题。在历史上,教育价值主要指某一学科知识的价值,而今天所说的教育价值指的是整个教育系统的价值,即教育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种客体,对社会主体和个体主体的发展需要的一定满足(适合、一致、促进等)。教育对个体主体身心发展的需要的满足是教育的本体(内在)价值,教育对社会主体的发展需要的满足是教育的社会(外在)价值,二者都有现实价值与理想(或未来)价值之分。教育价值与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功能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9.
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的本质及教育培训的缺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本质的正确认识是对该群体实施有效教育培训的前提.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其群体实现现代化、价值实现途径多元化、主动适应社会文化"变迁"、教育需求与"唯上发展"得到满足的过程.基于此,其教育培训实施的应然功能是促进该群体的和谐、自由发展.比较而言,当前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教育培训存在目标异化、内容选择狭隘及供需错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教育均衡的涵义 均衡发展包括三个层面:区域之间,有一个地区和城乡之间均衡发展的问题;学校之间,是在一个区域内不同学校之间均衡发展的问题;群体之间,应该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从国家的角度,应该从区域、学校和群体三个层面同时来促进,不是就某一个层面,可以根据不同层面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政策。另外,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