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张忠秋 《游泳》2005,(1):34-35
1、运动员参加重大比赛的心理准备包含哪些内容? 为了备战奥运会、世锦赛等大赛,运动员和教练员一般都会针对体能、技能制定长期、系统的训练计划,都会为体能和技能的储备和水平的提高做充分的准备。同样,获得较高的心理技能水平也需要做一番认真的准备。下面是心理准备必须包含的内容。 (1)设置合理的目标:现实、具体且具有挑战性;  相似文献   

2.
1 运动员参加重大比赛的心理准备包含哪些内容? 为了备战奥运会、世锦赛等大赛,运动员和教练员一般都会针对体能、技能制定长期、系统的训练计划,都会为体能和技能的储备和水平的提高做充分的准备。同样,获得较高的心理技能水平也需要做一番认真的准备。下面是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3.
1.运动员参加重大比赛的心理准备包含的内容:设置具有现实、具体并具挑战性合理的目标;制定(心理训练)详细且易于实施计划;学习和运用心理调节手段,应贯穿于训练和比赛的全过程;培养训练的兴趣,激发比赛的欲望,这是维持长时间、大运动量训练和比赛的必备条件;建立合理的自信心,正确地认识自己,公正地评价他人(对手)。  相似文献   

4.
冰球运动员的赛前心理准备至关重要,是获取比赛胜利的前提.从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出发,认为制定适宜的比赛动机、正确的心理定向、合理控制比赛情绪、树立必胜信念和适应性训练是赛前心理准备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冰球运动员的赛前心理准备至关重要,是获取比赛胜利的前提。从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出发,认为制定适宜的比赛动机、正确的心理定向、合理控制比赛情绪、树立必胜信念和适应性训练是赛前心理准备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1 赛前心理准备 1.1 心理准备的意义 运动员在参加重大比赛前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包括身体机能、技术、战术和心理的准备。 比赛的关键时刻,运动员心理状态的稳定性直接关系着比赛的胜负,在临近比赛前,运动员的体力和技术、战术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情绪的变化却显而易见,一些微小的因素,有时也会引起运动员情绪的变化,所以赛前做好心理准备,控制情绪的稳定性,对运动员来说尤其重要。据报道世界优秀运动员曾谈到,平时主要是技术和体力上的准备,赛前90%是心理上的准备。从国内外许多心理科研人员对运动员比赛情况的调查分析中也可看到,比赛中技术水平发挥不好的运动员,由于心理准备不足而造成的失败约为70%,因为训练水平、技术准备不足而造  相似文献   

7.
1制定方案的重要性 射击运动员在赛前方案是赛前准备的重要内容。比赛方案包括赛前训练,比赛全程的安排和要求,也包括技术,身体,枪支器械,子弹,衣物,气候条件,生活,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准备,但写方案的过程是通过运动员的心理活动实现的。因此,制定方案实质是一个广义的心理准备过程。制定比赛方案对比赛发挥有重大影响,对运动员的心理建设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一、训练计划的制定和比赛状态、比赛心理的调整比赛准备时需要较多技能、体能练习,如何避免伤病,保持良好的状态参加比赛是成功的关键。在制定训练计划时,笔者注意不同项目、上下肢练习的均衡,避免局部负荷过大;通过晨脉、记录身体主观感觉,监控身体状态;根据身体对一定运动负荷的反应,在赛前调整训练计划,确保良好的体能和技能状态参加比赛。二、模拟教学环节的比赛准备10分钟模拟教学是在没有学生参与的条件下完成的讲解、示范和组织教学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要略难于常态课教  相似文献   

9.
心理训练在速滑比赛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运动员心理能力的培养和赛前心理准备是当前速滑训练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善于运用心理训练指导速滑实践,是优秀教练员、运动员必备的素质之一;心理训练在速度滑冰比赛中的应用.能够促使运动员在技术、体能、战术上发挥潜能,特别是在1500m速滑比赛中运用心理模拟和心理表象训练,能够挖掘运动员内在潜力;探求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更好地为训练比赛服务。  相似文献   

10.
要使运动员能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参加比赛和创造优异成绩,教练员和运动员必须研究赛前的心理准备工作。西德游泳专家原奥运会冠军洗斯纳赫德说:“比赛中只有在心理上做充分准备,运动员才能获胜,如果心理准备不足或采取消极态度就会失败”。赛前心理准备,简单地可分为早期心理准备和临赛前心理准备。早期心理准备指赛前2—3星期至赛前几小时,它包括思想准备、技术准备和战术准备。临赛前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11.
就中国国家女子柔道运动员的心理能力和专项智能有关训练理论与方法进行综合实证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指导柔道重点运动员的备战、参赛心理准备,取得了较好效果,帮助中国柔道队夺得二金一铜.主要成果与结论:(1)提高心理能力、专项智能是提高运动员综合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训练需结合个体特点进行系统设计和实施;(2)训练能力与比赛能力有着本质性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内部原因是运动员的应激差异,同时外部环境因素和训练因素也会产生一定影响;(3)运动员心理能力和专项智能的评价诊断需综合进行,除了必要的测评工具外,训练与比赛行为观察更为直接和客观;(4)心理能力、专项智能的训练需要从多环节、多角度、多途径、分阶段进行,紧密结合训练实践是十分关键的措施;(5)研究构建了柔道运动员心理能力、专项智能的有关概念和训练方法系统;(6)对柔道重点运动员实施了个体化的心理能力、专项智能训练,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1前言 运动员在参加比赛前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包括身体、技战术和心理准备等。重视身体和技战术的准备,而忽视或没有注重心理方面的准备,这是目前影响青少年射击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成绩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运动员在比赛前心理活动往往表现得异常活跃,有的是适度的,也有一些是不利的。教练员要善于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深入细致的心理工作,帮助运动员做好赛前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13.
排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技排球运动的发展,对运动员的要求不仅体现在体能和技、战术水平上,更体现在运动员的心理技能上。通过对排球运动员比赛过程中心理现象的分析,提出心理训练的原则和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心理训练对每个运动员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比赛之前,运动员一定要积极考虑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要让别人督促.对赛前计划,队员要做到心中有数,应搞清思想和行动上应做哪些准备,比如在比赛之前何时做准备活动,做哪些内容才能保持更好的感觉,休息时间怎样安排,比赛过程中采用何种战术等.这些都同心理训练有密切关系.根据以往经验,我们认为心理训练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体能训练周期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是为赛季的训练和比赛做好准备。体能训练的最终目标是将运动员状态在重大比赛的关键时刻调整到最佳。体能训练在一年中被分为几个小的阶段,即赛季前集训期,赛季早期、中期和晚期以及非赛季阶段。赛季前集训主要是体能训练,为运动员在赛季初期所要承受的训练量做好体能方面的准备。赛季初期的训练集中体现在技术训练,对抗性比赛的能量代谢系统和增大运动量,以便为赛季中期的比赛做好准备。赛季中期的训练以保持比赛中良好的竞技状态为主,并过渡到决赛期的比赛。赛季后期的训练要注重质量,同时减少训练量以争取在决赛中的最佳发挥和表现出顶峰水平。在赛季后期,运动员应该表现出体能的鼎盛水平,以及结合比赛经验表现出理想的竞技状态。这里有一点教练员需要知道的是,由于心血管机能水平的下降比其它体能指标的下降要来的快, 在体能训练中要始终保持足够的、结合比赛特性需要的心血管技能的训练。非赛季期间的一般性训练主要是保持运动员的一般性体能。一项全年的训练计划应该包括对训练的方方面面有不同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赛艇项目教练关于运动员疲劳诊断和体能恢复指标体系、训练调控和机能监控等方面的认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教练员一致认为,疲劳诊断及体能恢复在运动训练过程中非常重要;导致运动员训练或比赛中产生疲劳最主要的因素是能否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和运动员训练与比赛后体能的恢复;而教练员判断和获取运动员疲劳及体能恢复情况的途径,主要是根据经验,并能采用多途径、多层次的综合治理的方法;合理营养、赛前体能保持和调整、过度疲劳的恢复问题是困扰教练员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经过1~3年的初级训练,专项运动水平达到二级或一级运动员等级标准时进入中级训练。从运动员体能发展与技能形成并达到运动生涯最高峰的整个过程来看,中级训练只是一个过渡性阶段,起承前启后的作用,此阶段主要为今后高级训练作好体能、技能和心理等方面的准备。因此,这一阶段的训练安排应当充分考虑到运动员综合能力与技术水平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女子射箭运动员心理镇定性的控制训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研究对4名优秀女子射箭运动员进行心理教育、心理诊断、心理训练(生物反馈式放松训练和结合比赛情景表象训练)、心理咨询和塞前心理准备等为主要形式和内容的心理镇定性控制训练,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对运动员的培养和训练过程中,必须注意和解决以下几个基本任务:(1)对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等活动的安排方面,要考虑到他们的性别、年龄、技术和专项水平的特点.(2)制定一个训练和比赛等活动的日程表.(3)根据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4)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提高运动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20.
优秀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训练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瑛秋 《体育科学》2006,26(5):41-47,52
对2003年1月参加中国青年奥运集训的114名运动员的体能、技能、心理等方面的测试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结合专家调查筛选出了包含形态2项、素质和机能3项、心理3项、技术3~4项、战术3项的全面的、综合的优秀运动员训练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经过对2005年1月中国女子青少年集训队的科技攻关服务的实际应用证明:该指标体系在方法学上是可靠的、可行的、能反映出我国优秀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综合训练水平,可以为检查训练效果、制定训练计划和选拔运动员提供客观依据,并为中国乒乓球队的科技攻关服务起到了科技支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