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美国阅读推广活动的实践经验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美国阅读推广活动概况和历史的全景描述,以及2008年布尔斯廷奖获奖阅读中心阅读推广活动的具体介绍,探讨美国阅读推广活动的实践经验对我国全民阅读活动的启示,指出我国全民阅读应建立长期的政策支持和专业领导,建立多方合作关系和多渠道的宣传方式以及加强阅读推广活动中的家庭和社区意识.  相似文献   

2.
媒介事件的营销传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事件”是一个从西方传来的词,总结起来不同的叙述从本质上来说可以概括为两种范式。范式一:媒介化的动机(个人、社会组织、媒介、政府)——导演事件(预编码:人为安排、表演)——媒介化——媒介事件(伪事件)。①这种范式的理论源头出自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所说的“伪事件”。20世纪60年代,布尔斯廷在其所著《形象》一书中提出“假事件”概念,将其界定为:经过设计而刻意制造出来的新闻;如果不经过设计,则可能不会发生的事件。他把诸如记者招待会、大厦剪彩、游行示威乃至候选人电视辩论等事件都归入“假事件”之列。②范式二:真实…  相似文献   

3.
周俊 《青年记者》2012,(10):39-42
职业意识 1.传媒假事件是由传媒采编部门或记者策划并作为新闻进行报道,具有公共关系性质(包括记者的个人职业主义动机)的一系列活动.这与其他社会组织或传媒内部公共关系部门策划和实施的一般假事件不同,是由传媒采编部门或记者自编自导自演自播的.① “假事件”(pseudo-event)一词起源于美国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Daniel Boorstin)的著作《形象》(The Images).  相似文献   

4.
“公共新闻”(publicjournalism)是美国 1 990年前后出现的新的理论 ,美国媒介为此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公共新闻”在美国学术界引起了争议 ,同时也在新闻传播实践中总结了一系列原则和策略。本文通过对这一理论的梳理 ,分析了它的理论价值、现实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美国图书馆学学术源流与方法论思想走过了一个由三个历史阶段构成的发展历程.杜威的实用主义图书馆学学术思想和方法论思想集中体现于他的"三R原则"和他的图书分类思想.这种实用主义图书馆学学术传统尽管享有无可置疑的历史地位,但它将图书馆学研究限定在现象层次观察和描述的经验图书馆学水平上.美国图书馆学学术源流到了巴特勒和谢拉这里,实现了从实用主义图书馆学向人文与社会理念图书馆学的飞跃,由单纯对图书馆应用技术的职业关注转向对图书馆人文本质和人文价值的理论关注.目前美国"现代实用主义"图书馆学理论和方法论思想尽管能够较好地整合"杜威实用主义时代"的理论和方法,也能够部分地接纳"巴特勒一谢拉理念主义"的某些理论和方法,但在基本学术立场、基本理念和基本方法的采用上,却从根本上偏离了巴特勒和谢拉所创立的学术传统.图书馆学学科地位不高、学术性不强这一学术上的被动局面,其最根本的理论原因是实用主义的学术传统.不彻底扭转图书馆学实用主义的学术传统,就无从推动图书馆管理从职业走向专业,无从推动经验图书馆学走向理论图书馆学,从行业知识走向一门真正成熟的科学.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SSCI收录的《传播理论》(Communication Theory)杂志在2001-2010年间刊载的222篇学术论文进行文本分析,基本搞清了这本顶级刊物的学术追求、编辑理念、重点栏目和研究热点,从中也可隐约看到当前西方传播理论研究的基本生态、脉络和走向。作为一本美国的学术刊物,它的定位与美国式"社会建制"基本一致,作者也是美国最多,话题主要集中在对话与活动效果、传播与社会规范、公共领域与审议民主以及对话理论四大领域,而媒介效果研究依然是学界关注的重点,实证主义的量化研究仍然处于强势,体现了传播理论研究注重实践性、应用价值和社会热点的基本特征和走向。  相似文献   

7.
杨成志的博物馆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成志先生(1902-1991)是中国现代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的早期开拓者之一,他在推动民族学人类学学科发展的同时,还致力于博物馆建设和理论研究。其博物馆思想既有保存、展示民族文化,实现民众教育的现实考虑;又有建立民族学人类学学科研究"实验室"的学术理论关怀。  相似文献   

8.
媒介现实来源于社会现实,却不等同于社会现实。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政论家李普曼就在《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的概念,意指媒介建构的现实不是对客观现实"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产生了一定的偏移。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相继出现的议程设置理论和框架理论也都证实,媒介对于客观世界的呈现过程,就是意义的建构过程。上个世纪80年代,荷兰学者梵.迪克将话  相似文献   

9.
关于传播研究的若干断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关于学问的"形而上"与"形而下" 学术历来有"形而上"和"形而下"之分."形而上"的学问是以学术逻辑为本位的,关注的是学术本身的范式和进展;"形而下"的学问则是以社会操作为本位的,关注的是社会的现实问题和操作问题,是一种描述、解释与控制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的学问.一个优秀的"形而上"的研究成果足以使人学史留名;但一个好的"形而下"的研究成果却往往如同空气、雨露和阳光,尽管可以滋润社会于一时,但却是极易在时间的隧道中丧失其价值的"易碎品".  相似文献   

10.
学术期刊的"学术自由"是学术成果传播和发展的基础,而现实中学术期刊的"免责声明"却表明了这一自由的缺失.从学理的维度看,学术期刊(编辑部)是应然的学术自由享有主体;从法理的维度看,学术期刊的"学术自由"是《宪法》等法律保障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的延伸.故而,学术期刊的"学术自由"应当得以落实和彰显.  相似文献   

11.
格式塔心理美学在网页设计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格式塔心理美学的特点1912年,德国学者M·韦特海默(1880—1944)发表了《关于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一文,这标志着格式塔心理美学在学术舞台上的正式亮相。"格式塔"可以意译为"完形",在这里的"形"既不是事物客观存在的外形,也不是艺术理论所指的形  相似文献   

12.
2012年的文化研究波澜不惊.也许中国除外?英国、澳大利亚与美国之三A文化圈还是无可争议的文化研究主流.关注现实以及"帮助人们了解当下的现状"仍为文化研究学者遵循的学术传统.但也出现了一些有意思的"转向".比如转向过去,进入历史的领域."记忆研究"(Memory Studies)俨然是一个新热点."记忆"(memories)如同情感(emotions)进入文化研究的视野成为新宠.另一个转向(或许正在转?转向未来?)与新媒体和文化研究理论探索有关.虚拟现实是否会导致身份认同的终结(the end of identity)?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但刚刚起步的领域.  相似文献   

13.
学术进步需要相对的独立与自由,学术自觉需要不断的反思与前瞻.学术研究有自身的规律,学术成果从本质上可能不是规划出来的,但每到历史的某个节点或关口,回望过去、审视现实、展望未来,也是学术自觉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十一五"已经结束、"十二五"拉开大幕的境遇中,对未来一定时期新闻理论研究的走向做出一些解析既是重要的,也是必要...  相似文献   

14.
多角度透视学报类期刊的改革走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林山 《编辑之友》2011,(10):60-62
一学报模式及其流弊顾名思义,"学报"指的是以发表学术报告文章为主并且以"××学报"为名的纯学术期刊(以下简称学报)。教育部在1978年颁布实施的《关于办好高等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学报是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1]由此可见,学报设立的初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9,(6):17-29
2018年对于中国新闻学来说,是非常重要而特殊的一年。因为2018年不仅是中国新闻学研究诞辰百年的一年,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到新时代的一年。所以,站在今天,回顾中国新闻学的百年发展史,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简言之,即既可"承前",又可"启后"。"承前"是指,继承中国新闻学经过几代新闻报人与新闻学人的不懈努力与辛勤耕耘,历经理论孕育期(1834-1917)、奠基与多元发展期(1918-1948)、"苏联化"和政治化时期(1949-1977)、调整重建与发展繁荣期(1978-2017),从无到有,由术入道,从小到大,从自发到自觉,不断发展壮大,所形成的三种贯穿新闻学发展始终的研究传统:业界的实践新闻学研究传统、政治新闻学研究传统、学术新闻学研究传统";启后"是指,有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谱写具有"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的新闻学。但中国新闻学要想在新时代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学模式,为人类文明贡献出"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则必须从现实中中国新闻学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历史上中国新闻学研究的学脉这两个维度出发,为中国新闻学理论研究找寻新的发展出路、方法,指明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与其他英美法系国家一样,在美国没有一部系统完整的新闻法典,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课程中也没有一门课程叫"新闻法"。美国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主要遵循的是《宪法第一修正案》所确定的"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原则及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新闻媒介争取新闻自由时所产生的各种判例及其确定原则。但是,新闻自由同样也受到了法律的限制。美国政府(通常通过法律)与新闻媒体对抗、博弈、妥协、合作等,在诸多现实且互相制约的因素中,美国新闻界不断获得发展,美国也最终成为了世界上新闻业最发达的国家。  相似文献   

17.
"四方格理论" 辨别究竟是舆论创造了媒介还是媒介创造了舆论是件困难的事情,因为它们常常互为因果,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为了研究分析大众传媒在社会舆论中处于怎样的地位,1995年,美国学者普赖斯(V.Price)和奥斯哈加(H.Oshagan)提出了"关于舆论的社会影响来源四方格"理论(简称"四方格理论")并列出图示.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50年代晚期至60年代早期,在剑桥以及英国知识界曾爆发了关于"两种文化"的大讨论,这场讨论将科学人文分隔了开来,到如今,这场辩论已经被人们渐渐淡忘,只有在斯蒂芬·科里尼( Stefan Collini)所编的1959年"瑞德演讲"中才能找到些许蛛丝马迹.这篇演讲是现在早已被大众遗忘的斯诺( Snow)所发表的关于科学中心论的一份宣言,也是一份对"人文知识分子"的批判书;它不该被遗忘,因为这场关于希望、权力和威望的沉闷的演讲向我们展示了他那个年代的公众生活和学术生活.  相似文献   

19.
思考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未来发展时,我们应该认真读一读这种研究的历史与现实这部“教科书”。建国以后头三十年的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有两大特征:其一,承袭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传统,理论研究设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二,理论研究以关于研究对象、学科定义、学科性质等“学科原理”课题以及关于图书馆的性质、职能、地位等一类“图书馆原理”课题为“热点”。我们看到,揭开建国以后第一次图书馆学研究高潮序幕的便是“什么是图书馆学”一文。七十年代末,中国学术迎来了建国以后的最好时期,并掀起一股理论热。科学在复苏,图书馆学也在复苏。这时,审视理论现状,我们感觉到(而且只是感觉到)图书馆学理论太少,理论层次太低,学科不成体系。与其它学科的横向比较,则让人们屈辱地感受到图书馆学理论的寒酸,感受到了图书馆学地位的低下,并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原因。于是,虽然也  相似文献   

20.
作为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RL)前主席,韦伯斯特是ARL的重要掌舵人。 20年来,他和ARL其他成员一起,推动建立图书馆版权联盟,推进美国著作权立法议程;参与建立网络信息联盟,探讨互联网理论框架的建构;推动成立学术出版和学术资源联盟,在全球范围内创建学术出版的新模式。同时,韦伯斯特注重培养评估文化,领导并推动开发图书馆评估StatsQUAL工具套件。韦伯斯特带领下的ARL对美国的图书馆、学术交流以及公共政策产生了强大而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