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探究足球训练对小学生注意品质的影响,随机选取4~5年级小学男生20名、女生20名,随机分成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实施8周足球训练,控制组进行8周传统体育教学,通过测量2组小学生的注意品质。结果显示,经过8周足球训练后,实验组在注意稳定性、注意转移和注意分配上的得分显著提高,实验组男生在注意广度上的得分显著提高;经过8周传统体育教学后,对照组在注意稳定性上的得分显著提高,在其他3个注意品质上的得分均没有显著变化。这表明,8周足球训练能显著提高4~5年级小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注意转移和注意分配,也能增加4~5年级小学男生的注意广度,可以通过适当的足球训练提升小学生的注意品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正念练习对大学生注意的影响及其脑结构机制。方法:选择瑜伽、太极拳作为正念练习手段,形体练习作为积极对照,不运动为空白对照,80位大学生进行为期12周、每周一次80分钟集中练习干预,干预前后进行正念注意觉知量表、注意网络测试,同时采集所有大学生的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扫描数据,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方法进行脑区灰质体积计算。结果:(1)12周正念练习显著提高大学生的正念水平;(2)12周正念练习显著改善大学生的注意执行控制能力;(3)12周正念练习后瑜伽组右侧颞中回颞极、太极组左脑颞上回和双侧小脑后叶灰质体积显著改变;(4)瑜伽组右侧颞中回颞极灰质体积的改变与注意执行控制的改善显著正相关。结论:12周正念练习改善大学生的注意执行控制能力,改变颞叶、小脑等脑区的灰质体积;正念练习可能通过影响大学生颞叶灰质体积等脑结构,改善其注意能力。  相似文献   

3.
《湖北体育科技》2020,(3):227-231
目的探讨12周FIFA11+练习对大学生足球运动员膝、踝关节运动感觉和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将30名高校男子足球运动员随机分成FIFA11+干预组(n=15)和对照组(n=15)。FIFA11+干预组均安排在训练前热身阶段,对照组则以常规热身活动练习;干预周期为12周,每周2次FIFA11+练习,时间预计20min。干预前后收集受试对象左右膝踝关节运动感觉阈值和动态平衡能力的有效数据。结果干预前后,对照组左右膝、踝关节运动感觉阈值和动态平衡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12周FIFA11+干预后,干预组的左膝伸和右膝屈运动感觉阈值及Rot.speed、Max Rot.Speed和Grade动态平衡能力指标值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左踝外展和右踝外展与对照组相比均产生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12周FIFA11+练习能有效降低足球运动员膝、踝关节运动感觉阈值,以及提高受试对象动态平衡能力,从而使受试对象对运动动作行为作出更加准确的判断,降低足球运动损伤及有效提前预防运动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足球训练与认知风格对分配性注意的影响,随机选取足球专项大学生和普通文化课大学生各100名进行《认知方式图形镶嵌测验》,筛选出60名场独立型被试和38名场依存型被试,通过视听双通道实验测量分配性注意水平。结果显示,场独立型大学生中,足球专项大学生的分配性注意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场依存型大学生中,足球专项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的分配性注意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场独立型大学生的分配性注意水平显著高于场依存型大学生。这表明,足球训练和认知风格对分配性注意水平都有显著影响,可以通过足球训练提高场独立型个体的分配性注意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足球运动对6~12岁儿童下肢本体感觉与平衡控制能力的影响及本体感觉、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运球能力间的关系。方法选取6~12岁的小学足球班学生38人(男女各19人)和同年级普通班学生19人(男10人、女9人)分别进行足球运动和一般性身体锻炼干预,使用运动加速度计监测锻炼强度,并在运动干预前后进行下肢本体感觉、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变向运球测试。结果 (1)2组学生下肢本体感觉的性别差异不显著,20周干预后,足球班学生的踝、膝、髋关节本体感觉要显著优于普通班学生(P<0.01);(2)2组学生下肢力量和平衡能力的性别差异不显著,20周干预后,足球班学生的平衡能力提高更多(P<0.01);(3)平衡能力的改善同下肢本体感觉和力量的提升正相关(P<0.05),运球能力的提高同本体感觉和平衡能力的提高正相关(P<0.05)。结论对于6~12岁儿童,同一般性锻炼相比,足球运动在提高下肢力量的同时还能更为全面地提高踝、膝、髋关节本体感觉,从而更好地改善平衡能力。性别差异对儿童本体感觉和平衡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同时,加强下肢本体感觉和平衡能力锻炼,可能会更好地提升运球能力。  相似文献   

6.
《体育与科学》2016,(6):110-116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中等强度体育锻炼对初中生执行功能与学业成绩的影响,并采用路径分析方法探讨执行功能在体育锻炼与学业成绩关系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按照方便取样的原则选取扬州市某中学初二年级5个教学班共25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分为4个实验班和1个对照班,进行不同时间中等强度体育锻炼的干预,实验干预持续8周。实验前后对所有被试的执行功能和学业成绩进行测量,执行功能测量采用E-prime系统在计算机上完成,学业成绩采用被试实验前后的两次期末考试的学业成绩。结果:(1)不同时间中等强度体育锻炼对初中生执行功能整体、抑制功能和转换功能具有显著影响,对刷新功能没有显著影响;(2)在45min体育锻炼中累积27±1.35min中等运动强度的初中生,语文、数学和英语的学业成绩均有提高且效果最好,但不同时间中等强度体育锻炼对初中生的语文、数学和英语学业成绩影响没有显著差异;(3)在45min体育锻炼中累积22.5±1.35min、27±1.35min中等运动强度的学生,执行功能的转换功能对学业成绩的间接效应具有显著性。结论:(1)中等强度体育锻炼的累积时间达到20min以上对初中生抑制功能和转换功能的效益最为显著;(2)持续8周、每周3次、每次累积持续25min左右的中等运动强度体育锻炼对初中生学业成绩具有积极影响;(3)体育锻炼主要通过执行功能的转换功能对学业成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实验探讨短时中等强度不同类型运动对小学生执行功能的影响作用,为运动促进小学生执行功能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研究对象与方法:选取四年级小学生160名,将学生随机分为短时中等强度不同类型运动组和对照组,其中有氧运动干预组40人,阻力运动干预组40人,灵敏运动干预组40人,对照组40人,采用E-primel.l系统测量被试实验前期-后期执行功能的抑制、刷新和转换三个子功能的变化。结果:(1)短时中等强度不同类型运动对执行功能整体的影响存在差异;(2)不同类型的运动对小学生执行功能的抑制功能存在显著性差异;(3)短时中等强度不同类型运动对小学生的刷新功能影响存在差异(4)短时中等强度不同类型运动对小学生的转换功能影响存在差异。结论:(1)短时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执行功能,对小学生执行功能起选择性的积极影响;(2)运动类型是运动对小学生执行功能起积极作用的影响因素;(3)短时中等强度不同类型运动对执行功能整体及其各个子功能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有氧运动相较于灵敏运动和阻力运动更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执行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注意网络测验探讨乒乓球运动对注意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7名在校大学生作为乒乓球组和28名在校大学生作为对照组。两组被试的性别、年龄及受教育年限匹配,在试验前均无乒乓球运动经历。两组被试完成首次注意网络测验后,乒乓球组进行乒乓球训练2年,每天训练约2 h,两组再次进行注意网络测验,比较注意系统中警觉、定向及执行控制网络效率有无差别。结果:乒乓球组警觉网络的前、后测量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执行控制网络和总反应时间的前、后测量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被试的定向网络效率及总体正确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乒乓球运动对注意具有改善作用,尤其是注意系统中的警觉和执行控制网络。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使用系统综述方法对关于足球运动对超重、肥胖儿童和青少年体质与健康影响的现有实证研究主要结果进行整合与综述。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与筛查,共纳入11项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这些研究从研究设计、参与人群及测量指标特征、足球运动练习模式以及足球运动对超重、肥胖儿童和青少年体质与健康影响的主要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1)足球运动对超重、肥胖儿童和青少年体质与健康具有正向影响。(2)当前研究主要是不同足球训练方式与体育综合活动课方式的组间比较研究,并大多采取连续多次训练计划。(3)足球干预模式由最开始基于PA标准程序的足球专项化干预逐步向休闲足球运动RS转变,并已有较多的研究且形成一定的研究范式。结论:由于现有的超重、肥胖儿童和青少年的研究数量不多,部分现有研究结果之间尚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仍有其他干预模式需要深入研究论证。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研究亟须解决的问题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12分钟跑和YOYO训练这两类发展足球专项体能的训练方法进行比较,找到更适合发展足球受试者专项有氧能力的方法.将20名大学体育专业足球专项男生随机分为12分钟跑组和YOYO训练组,结果表明四周"YO-YO"间歇耐力训练显著提高了足球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YO-YO"间歇耐力训练运动模式、能量代谢特点相对12分钟跑与足球专项特点更接近,YOYO训练手段更有利于提高足球运动的专项体能.  相似文献   

11.
刘紫阳 《健与美》2023,(11):127-129
小学阶段是足球运动速度、敏捷及快速反应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为探寻足球专项训练与小学生速度能力之间的关系,本文选择湖南省浏阳市长兴胡小学40名8~11岁男性球员作为学生样本,进行常规与专项分组训练,经过为期12周的考察后,分析其测试数据,得出针对速度、敏捷及快速反应能力的专项训练,对于该年龄段球员速度能力影响较为显著的结论,并针对这一实验结论提出常规与专项训练有机结合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探究功能性力量与血流限制整合训练对足球运动员膝关节等速肌力、相关生理指标及体能素质的影响。方法:14名男子足球运动员分为整合组(n=7)和对照组(n=7),整合组进行功能性力量组合血流限制训练,对照组进行功能性力量训练。实验干预开始前进行前测,8周后进行后测。比较实验前、后等速肌力、速度、爆发力、灵敏素质以及最大无氧功率和下肢围度等生理指标变化。结果:1)8周训练干预后,整合组和对照组膝关节60°/s角速度等速峰力矩显著增强(P<0.05),增幅优于对照组。2)整合组最大无氧功率、平均无氧功率、下肢围度等生理指标显著增加(P<0.05)。3)整合组在爆发力、速度素质测试均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提升幅度优于对照组;但T灵敏测试,整合组和对照组均未产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功能性力量与血流限制整合训练可以提高足球运动员无氧能力、等速肌力、速度、爆发力等素质,并有效促进肌肉肥大,训练效果优于功能性力量训练,但灵敏素质未见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对羽毛球运动经历与非注意盲表现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探索羽毛球运动是否能够减少大学生非注意盲现象的发生。方法:研究选取符合要求的羽毛球专项大学生20名作为羽毛球专项组,非体育专业无规律运动习惯的普通大学生20名作为对照组,进行动态和静态非注意盲两项测试。结果:在静态非注意盲任务上,两组被试主任务正确率无显著差异,羽毛球专项大学生在关键试次中对新异刺激的觉察率(25%)与普通大学生(10%)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动态非注意盲任务上,两组被试主任务正确率无显著差异,羽毛球专项大学生在关键试次中对新异刺激的觉察率(30%)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5%)(P<0.05)。结论:羽毛球运动经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动态非注意盲现象的产生,但无法减少静态非注意盲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跳绳运动对10-12岁儿童下肢本体感觉与平衡控制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方法:以杭州钱塘区学正小学60名(男女各30人)10-12岁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共进行12周的跳绳运动和一般性身体锻炼,每周4次,在运动干预前后进行下肢本体感觉和4项平衡能力测试(睁眼/闭眼单脚站立,闭眼10m走,平衡木)。结果:(1)12周跳绳运动干预后,实验组学生的踝、膝、髋关节本体感觉显著升高(P<0.01);(2)12周跳绳运动干预后,实验组学生的睁眼单脚站立时间增加(P<0.01),睁眼单脚站立时间显著增加(P<0.01),闭眼10m走和平衡木耗时显著缩短(P<0.01);(3)睁/闭眼单脚站立时间的提高幅度与髋、膝、踝的位置觉测试差值变化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闭眼10m走的时间缩短幅度和平衡木时间的缩短与髋、膝的位置觉测试差值变化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结论:对10-12岁儿童进行跳绳运动可以显著提高其下肢本体感觉,从而改善其平衡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胶板、砂板乒乓球运动对小学六年级学生裸眼远视力(SVA)及动态视力(KVA)的影响,为体育锻炼促进视力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六年级2个自然班共74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分为胶板乒乓球组和砂板乒乓球组,干预周期32周,采用标准对数视力灯箱、KVA检测仪对被试实验前、中、后测的SVA及KVA进行测试结果: 胶板组和砂板组被试的SVA和KVA均有显著提高(P<0.05),在实验前、中、后测水平上,胶板组与砂板组的SVA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实验后测阶段,胶板组与砂板组的KVA具有显著差异(P<0.05),砂板组后测近视人数显著低于前测(P<0.05)结论: 胶板与砂板乒乓球运动均能提高六年级学生SVA和KVA。砂板乒乓球运动改善视力健康水平的效果优于胶板乒乓球运动,主要体现在KVA上。胶板乒乓球运动适合轻度视力不良的儿童青少年,砂板乒乓球运动适合重度视力不良的儿童青少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身体活动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睡眠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将44名ADHD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12周(3次/周,60 min/次)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干预,对照组不参与干预并维持日常生活习惯。在干预前后,分别使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和体动记录仪测量患儿的睡眠行为。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被试干预后睡眠质量显著提高,具体表现为就寝习惯改善、减少夜醒、缩短入眠潜伏期和入睡后觉醒时长减少等。结论:身体活动对改善ADHD患儿睡眠质量的效果显著,对ADHD临床治疗的长期管理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沈阳市140中学初中二年级160名学生为被试对象,采用教学实验方法,探讨跆拳道运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实验组进行跆拳道项目,对照组从事体育课教学内容,两组进行12周的教学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在心理健康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相对而言跆拳道项目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国际足球联合会开发的“FIFA 11健康”足球课程(以下简称“足球课程”),对上海市9~12岁儿童进行干预,分析其对儿童体适能的影响。方法 将174名四~五年级儿童随机分成对照组[CG:n=86,年龄(10.1±0.7)岁,身高(143.5±6.6)cm,体质量(37.1±9.6)kg]和干预组[IG:n=88,年龄(10.2±0.7)岁,身高(143.3±6.1)cm,体质量(36.9±7.2)kg]。IG接受为期11周、每周2次、每次40 min的足球课程干预,课程内容包括足球技能、健康卫生知识和小场地比赛等;CG保持原有常规体育活动。在干预前后评估2组受试者的身体成分、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原地纵跳、30 m冲刺跑、T型折返跑以及Yo-Yo儿童间歇恢复1级测试(YYIR1C)成绩。结果 经过11周足球课程干预,与CG相比,IG的体脂率[(-0.4±4.2)%vs.(-1.8±4.3)%]、T型折返跑用时[(0.2±1.0)s vs.(-0.5±1.3)s]显著减少(P<0.05);瘦体质量[(-0.2±4.0)kg vs.(1.0±0.8)kg]、原地纵跳距离...  相似文献   

19.
心理渐进放松法是为了缓解精神紧张与焦虑而设计的精神放松方法。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心理训练对缓解肌肉延迟性酸痛的效果,进而为心理训练的生理学效应研究提供一点参考。1.研究对象某高校二年级男生12名,全部被试均未参加过系统的运动训练,且平时均不喜欢运动。此12名被试被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名,对照组6名。2.研究设计(1)研究阶段第一阶段:实验组被试学习掌握渐进心理放松方法。第二阶段:力量训练及心理放松实验。(2)测试仪器血乳酸测试采用美国生产的YSI型微量血乳酸分析仪。手指温度测试则采用普通的手指温测计。(3)肌肉酸痛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自主研发的便携式经颅脉冲电刺激仪(transcranial pulsed current stimulation,tPCS)对完成体力任务、认知任务和混合任务后的运动员进行干预,探讨tPCS干预对运动员疲劳感及大脑皮层局部血流的影响。方法:24名大学生运动员随机分为真刺激组(n=12,电流1.5 mA,持续15 min)和假刺激组(n=12),在刺激前后进行疲劳感的问卷测试和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数据采集。结果:真刺激组RPE结果显著优于假刺激组(P<0.05);真刺激组体力任务tPCS干预后被显著激活的通道为ch3、ch5、ch8;认知任务tPCS干预后被显著激活的通道为ch2、ch6、ch9、ch10、ch14、ch18、ch21;混合任务tPCS干预后被显著激活的通道为ch1、ch2、ch6、ch12、ch13、ch17、ch22。结论:tPCS能够有效降低运动员主观疲劳感;tPCS能够选择性增加与任务有关脑区的血氧含量,具体表现为,体力任务后tPCS干预显著激活大脑运动皮层,认知任务后tPCS干预显著激活大脑额极区、Broca三角部、背外侧前额叶皮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