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主要研究信息共享区(IC-Informadon Commons)的实践和相关理论研究,及其在国内高校的应用。IC高度整合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和各部门及功能,为用户提供平等的、开放的、一站式的信息及服务。IC模式是当今图书馆服务模式发展的主流。国内高校图书馆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尝试建立IC,为用户提供一个更适于研究和学习的有效集成图书馆各种功能的新环境。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2.
国外Information Commons(IC)模式解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Information Commons(信息共享中心,简称IC),是20世纪90年代末,国外高校图书馆为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和研究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基础设施和新的服务模式。文章通过描述IC的理念及IC服务模式的演变过程,探讨了IC服务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实践的意义与可行性,为我国高校图书馆深化信息服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阅览室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共享空间(IC)是集图书馆的空间、资源、服务为一体,在同一个空间内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信息服务模式.目前我国的IC大都属于图书馆整合型IC,存在信息资源分散、缺乏智力资源支持等问题.文章认为构建基于阅览室的IC,具有弥补整合型IC的缺陷、促进阅览室服务模式改革等积极意义,是当前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一种IC模式.构建阅览室IC要遵循适用性、整合性、互补性等原则;分物理层、虚拟层、支持层三个层次进行具体构建;在构建和运行中应注意组织管理、人员培训和质量评价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需求是驱动力,只有不断地去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才能为科研用户提供个性化、学科化、知识化的服务.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所负责的西北地区的13个研究所为例(涉及资源环境、化学、物理三大学科领域),采用文献调查分析、定量分析等方法讨论了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信息需求类型以及信息需求变化.指出信息需求分析在学科信息服务工作中的指导性作用,并针对用户信息需求特点提出了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是在信息共享空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信息服务模式。学习共享空间以读者为中心开展服务,促进共享和协作,支持读者的学习和研究。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经历了从IC到IC&LC的服务转变,在服务中以提升读者信息素养和科研能力为目的,积极探索读者需求,丰富服务形式和内容,获得了读者的认可,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Information Commons的理性审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摘Information Commons(信息共享中心)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的一种新型图书馆服务模式。本文论述了IC兴起的背景,分析了其构成和服务模式;并从信息服务模式演变、图书馆功能发挥、信息共有理念等角度对其进行审视,揭示了IC“空间共用、资源共用”、“用户交流互动”、“维护信息共有”等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7.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Commons,简称IC)理念的引进,为高校学科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奠定了基础.文章设计了一种将整合空间、整合资源和整合服务有机融合的高校学科IC的体系框架,探讨了学科IC的构建模式、结构形式、资源组织、整合方法以及学科信息服务的创新模式等实施策略,旨在为高校图书馆构建学科IC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
IC的学科化服务探索——以上海师范大学信息共享空间为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把信息共享空间(简称IC)这一新型服务模式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引入到国内高校,为图书馆创新服务提供了宝贵机遇.本文以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对IC本土化进行研究,探讨IC学科化服务内容、方式和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信息共享空间(IC)是开放获取运动背景下兴起于北美和欧洲等地区图书馆的创新服务模式和新型服务空间,以用户为中心,通过物理层、虚拟层、支持层三层结构,为用户提供集参考咨询、信息素养培养、学习、协作和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2010~2011年国内对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集中在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Web2.0环境下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信息共享空间的管理和评价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IC2作为IC服务模式的拓展和延伸,为大学英语词汇学习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实践.在介绍了IC2的概念和内涵后,论文从信息共享空间网络资源整合、协同性虚拟学习平台、共享电子档案袋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服务模式的构建及实施,并由此总结了图书馆IC2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开展的学科化门户建设为背景,将学科化服务和信息传递服务相结合,首先对图书馆学科化服务信息传递模式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该模式应用于图书馆所级集成信息门户平台建设的整体设计方案,最后通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科研交流园地服务详细阐述该设计方案的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一站式服务、用户信息素养教育、协作学习研究等是IC的核心理念。IC信息资源建设应着力构筑合理的信息资源空间布局,强化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开发,重视OA资源的组织与整合,并努力构建面向用户的IC信息资源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3.
信息共享空间在中国的实践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国外成熟的信息共享空间的运行模式为参照系,通过对我国近年来IC兴起过程的考察分析,探讨了我国香港、台湾以及大陆沿海地区的大学图书馆IC实践模式,认为我国大学图书馆构建IC不仅具有理论上的研究价值,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Information Commons(信息共享中心,简称IC),是20世纪90年代末国外高校图书馆为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和研究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基础设施和新的服务模式。文窜通过描述IC的概念、目的,从学科IC的设计、服务内容和实施等方面,探讨目前高校图书馆为学科教学与科研提供学科资源信息服务的新模式,为我国高校图书馆深化信息服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在科技创新环境下的信息需求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提出科研人员希望图书馆加强文献传递服务、科技动态信息服务、国外学术信息机构及搜索引擎导航服务、在课题开展的各个阶段对不同信息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进一步推广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和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服务.  相似文献   

16.
信息共享空间: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新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息共享空间(IC)是20世纪90年代末,国外高校图书馆为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和研究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基础设施和新的服务模式.介绍了IC的概念、特征及优势,阐述了建立IC的重要意义,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构建IC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用户群体,本文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研究生信息交流学习室调查问卷”为基础,对研究生用户利用图书馆的现状、服务需求做了统计分析,并就如何开展针对研究生用户的深层次服务提出了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胡慧丽 《图书馆论坛》2012,32(5):116-120
个性化信息服务是当前的主流信息服务模式,如何为用户提供更准确有效的信息服务是当前重点研究问题.文章从个性化信息服务和用户的信息心理谈起,分析了用户信息心理对信息服务中信息资源组织和用户信息行为的影响,最后从用户信息心理角度对数字图书馆MyLibrary进行分析,对MyLibrary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普通高校图书馆3G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IC)的产生背景与实施状况、3G·IC的构造以及普通高校图书馆3G·IC服务模式进行研究,认为资源占用率较高的信息共享空间(IC)服务模式并不适合中国普通高校图书馆,而高效、便捷、资源占用率较低的3G·IC服务模式,是普通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IC)发展的主要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了解用户非正式信息行为的基础上,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所服务的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方法,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引入"型人"的概念,建立四类虚构人物,并且针对六种新型服务提出二十四项建议.研究表明,创建与使用具有行为特征的型人,对于图书馆服务和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